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古文

合集下载

欧阳修《石曼卿墓表》阅读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石曼卿墓表》阅读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石曼卿墓表》阅读答案附翻译欧阳修《石曼卿墓表》阅读答案附翻译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

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

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

由是益与时不合。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

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

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

”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

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

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

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

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

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

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

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

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

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

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指父母丧事B.稍用其说稍:稍微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趣舍:追求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③请还政天子④曼卿上书言十事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欧阳修《石曼卿墓表》阅读答案(附翻译),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原文、注释及解析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原文、注释及解析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祭石曼卿文[宋] 欧阳修维治平四年七月日②,具官欧阳修③,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④,至于太清⑤,以清酌庶羞之奠⑥,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呜呼曼卿! 生而为英⑦,死而为灵。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⑧;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⑨,昭如日星⑩。

呜呼曼卿! 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11)。

其轩昂磊落(12),突兀峥嵘(13),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14);不然,生长松之千尺(15),产灵芝而九茎(16)。

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17)。

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18)。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占藏狐貉与鼯鼪(19)?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20)!呜呼曼卿! 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21),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22)。

尚飨(23)!〔注释〕①本篇选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石曼卿,石延年(公元994年— 1041年),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市)人。

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工诗善书,跌宕任气节,喜剧饮。

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②维,语助词。

治平,宋英宗年号(公元1064年—1067年),四年,为1067年,当年正月英宗已逝世,神宗即位,尚未改元。

③具官,唐宋以来,在公文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将应写明的官品爵位职务简写为“具官”。

欧阳修时任观文殿学士兼兵部尚书,知亳州(宋属淮南东路,领七县,州治在今安徽亳县)。

④尚书都省,官署名,即尚书省,因总领六部故也称都省。

令史,宋时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级办事人员的通称。

⑤太清,地名,石延年死后葬于永城县(今河南商丘市东南,宋属亳州)太清乡。

⑥清酌,祭祀用的清酒。

庶羞,泛指多种佳肴。

庶,品多。

羞,肴美。

原文注音: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宋代〕[拼音版]

原文注音: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宋代〕[拼音版]

《祭jì石shí曼màn卿qīnɡ文wén》欧ōu阳yánɡ修xiū〔宋sònɡ代dài〕维wéi治zhì平pínɡ四sì年nián七qī月yuè日rì,具jù官ɡuān欧ōu阳yánɡ修xiū,谨jǐn遣qiǎn尚shànɡ书shū都dū省shěnɡ令lìnɡ史shǐ李lǐ敭yáng,至zhì于yú太tài清qīnɡ,以yǐ清qīnɡ酌zhuó庶shù羞xiū之zhī奠diàn,致zhì祭jì于yú亡wánɡ友yǒu曼màn卿qīnɡ之zhī墓mù下xià,而ér吊diào之zhī以yǐ文wén。

曰yuē:呜wū呼hū曼màn卿qīnɡ!生shēnɡ而ér为wéi英yīnɡ,死sǐ而ér为wéi灵línɡ。

其qí同tónɡ乎hū万wàn物wù生shēnɡ死sǐ,而ér复fù归ɡuī于yú无wú物wù者zhě,暂zàn聚jù之zhī形xínɡ;不bù与yǔ万wàn物wù共ɡònɡ尽jìn,而ér卓zhuó然rán其qí不bù朽xiǔ者zhě,后hòu世shì之zhī名mínɡ。

此cǐ自zì古ɡǔ圣shènɡ贤xián,莫mò不bù皆jiē然rán,而ér著zhù在zài简jiǎn册cè者zhě,昭zhāo 如rú日rì星xīnɡ。

《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译译文

《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译译文

《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译译文《《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译译文《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

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

由是益与时不合。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

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

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

”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

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

皆有能名。

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

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驰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

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

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

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

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

遇人无贤愚,皆尽忻,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

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古文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古文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古文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古文◇原文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①: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

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②。

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③。

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

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

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④。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⑤?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

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⑥。

尚飨!◇注释①具官:唐宋以后,在公文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的底稿上,常将需写明的官爵品级简写成“具官”。

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

庶馐:多种佳肴。

本文指珍美的祭品。

②仿佛:依稀可见。

③轩昂:谓英俊出众,气度非凡。

磊落:谓胸襟开阔,洒脱光明。

突兀峥嵘:山势高耸貌。

这里借以形容才华突出。

④踯躅(zhí_zhú):徘徊不前。

指兽。

咿嘤:鸟悲鸣声。

⑤狐貉(hé):狐狸与狗獾。

鼯(wú):鼠名,形似蝙蝠,在树林中能滑翔,俗称飞鼠。

鼪(shēng):兽名,又称“鼬”(yòu),善捕鼠,故有鼠狼之名,即黄鼠狼,尾毛可制笔,谓之“狼毫”。

⑥陨涕:落泪。

太上:最上的意思,也指上圣之人。

忘情:指忘掉人世间喜怒哀乐之事。

这句意谓自己面对圣人之忘情感到惭愧,即做不到那样。

◇鉴赏本文是欧阳修为悼念亡友石曼卿死后十六年而写的一篇祭文,用以祭奠一生不为世用的`知己,一掬同情之泪,故感情尤其深挚哀婉。

祭文的开端,从生与死、形与名落笔,总写赞叹与追怀之意。

《祭石曼卿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祭石曼卿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祭石曼卿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呜呼曼卿!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②; 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 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 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

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③。

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④; 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⑤?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 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 而感念畴昔⑥,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

尚飨!【注释】①维:发语词。

治平四年:1067年。

治平,北宋英宗的年号。

具官:唐宋以来,在公文底稿上不直接写明官爵品位,而代称“具官”。

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石曼卿的故乡和葬地。

庶羞:各色食品。

品种叫庶,味美叫羞。

②形:身体。

古人认为天地事物都是由“气”积聚而成,人体也如此。

③九茎:一杆九茎,是灵芝中最好的一种。

④走磷:闪动的磷火,俗称“鬼火”。

⑤貉 (he):一种像狐狸的野兽。

鼯(wu):飞鼠。

鼪(sheng):黄鼠狼。

⑥畴昔:从前。

【译文】治平四年七月的一天,朝廷命官欧阳修特派尚书都省令史李到太清,用清酒和多种美味等祭品,在亡友石曼卿墓前祭奠,并以下文吊唁他:啊! 曼卿,你生前是英杰,死后必成神灵。

那同万物一样由生而死,终复归于无物之境,是暂时聚集的形体,不同万物共亡而伟立不朽的,是留传后世的美名。

这是自古圣贤,无不如此的。

那载入史册的,辉煌如太阳和星星。

啊! 曼卿,我不见你已经很久了,但还能想象出你平时的样子。

你气宇轩昂,光明磊落,才能突出,而你埋藏地下的遗体,想也不会腐化成土,而是变成精晶美玉。

祭石曼卿文

祭石曼卿文

鹰砺吻,寒鸱吓雏。白杨早落,寒草前衰。孤篷自振,
惊沙坐飞。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神寂听,心
伤已摧。
鲍照《芜城赋》
玄武池边,景阳宫里,莫愁之歌舞不再,长乐之 钟声已矣,蘼芜遍于故宫,莓苔碧于旧内,平康之巷 绝鸡鸣,锺岭之山空鹤唳;风尘萧索(xiāo suǒ)兮十二楼, 烟雨凄迷兮四百寺。乌啼上苑之花,鹊噪孝园之树。 故老吞声,行人陨涕; 夏完淳《大哀赋》
共十六页
题记(tíjì)拟写指导: (1) 准备:积累大量的辞采华丽(huálì)、情韵真 挚、新颖独特、含蓄隽永的优美语句。
原则:不为美丽,宁可虚无。
(2)要求:题记或能够高屋建瓴,以深刻精辟的
语句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能够以新颖独特 优美 动人的言创设情境引出下文,引发阅读兴趣。
(3)注意:题记既不能与文章的题目、首节相 重相犯,又不能完全脱离文章的主旨或话题, 最好是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liánxì),但又含蓄隽 永,暗合文旨较好。
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
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
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
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
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
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 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 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
共十六页
碑披文以相质,祭缠绵而凄怆(qīchuàng)。
——晋 陆机 《文赋》
文情浓至,音节悲凉,不忍多读。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xī 》 yì)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翻译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翻译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翻译祭石曼卿文宋代:欧阳修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曰: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

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尚飨!「译文一」在英宗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备具官爵履历的欧阳修,差遣尚书都省令史李到太清之下,以清酒和各种美味的菜肴作奠仪,致祭于亡友石曼卿的墓前,并作一篇文章吊祭说:“唉曼卿!在世时是英雄,死后成为神灵。

他同万物一道生死,最后又回归到无物的地方。

他是暂时相聚的形体,不与万物一道灭亡。

他卓越挺立,永垂不朽,给后世留下英名。

这从古时的圣贤到现在,都是这样的,留著于史册,像日月星辰一样明亮。

唉曼卿!我没有看见你已经很久了,还能仿佛记得你生前的容貌。

你气宇轩昂,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高大英俊,虽然埋藏在地下,想来不会腐朽化为泥土,而会变成金玉的精华。

如果不是这样,此地为什么生长着高达千尺的松树,出产有九根茎的灵芝草。

无奈荒烟野草,藤蔓缠绕,荆棘纵横;风雨凄凉,霜露下降;磷火飘动,飞萤明灭;只见牧童与老樵夫唱着山歌,上上下下;惊恐的飞禽与害怕的野兽,前后徘徊,发出悲切的鸣叫呼声。

今天已经是这样,再过了千秋万岁,怎知道不是穴洞里面,深藏着狐狸貉子、鼯鼠和黄鼠狼?而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单单看不到累累相连的旷野和荒城么!唉曼卿!古今盛衰的道理,我本来就知道是这样的,而思念从前的情景,悲凉凄惨,不觉得要面临着风而流泪,但对‘太上忘情’这句话,很有些惭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三
此遣祭曼卿墓下之词,非始死而吊奠,故全在墓上着笔,而以曼卿生平之奇串入,生发其大意,从雍门子鼓琴一段脱化来。文情浓至音节悲哀,不忍多读。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
篇中三提曼卿:一叹其声名卓然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悲其坟墓满目凄凉,一叙己交情伤感不置。丈亦轩昂磊落、突兀峥嵘之甚。
全篇仅300余字,竟三呼其名,反复咏叹。在生与死、形与名、情与理的诉说中,声情并茂,曲折尽致。文章感情真挚,笔力纵横,音节悲哀,情凄调逸,通篇除最末一段外,大体押韵,念起来倍增凄怆。
◇妙评
凄清逸韵。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三十一
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足透骨相思。于是一笔已自透顶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写入来。不知者乃惊其文字一何跌宕,不知非跌宕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似骚似赋,亦怆亦达。
——清·张伯行重订《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六
④踯躅(zhí_zhú):徘徊不前。指兽。咿嘤:鸟悲鸣声。
⑤狐貉(hé):狐狸与狗獾。鼯(wú):鼠名,形似蝙蝠,在树林中能滑翔,俗称飞鼠。鼪(shēng):兽名,又称“鼬”(yòu),善捕鼠,故有鼠狼之名,即黄鼠狼,尾毛可制笔,谓之“狼毫”。
⑥陨涕:落泪。太上:最上的意思,也指上圣之人。忘情:指忘掉人世间喜怒哀乐之事。这句意谓自己面对圣人之忘情感到惭愧,即做不到那样。
◇鉴赏
本文是欧阳修为悼念亡友石曼卿死后十六年而写的一篇祭文,用以祭奠一生不为世用的知己,一掬同情之泪,故感情尤其深挚哀婉。
祭文的开端,从生与死、形与名落笔,总写赞叹与追怀之意。文中称曼卿生前乃人中豪杰,死后为鬼中英灵,虽随万物同生死而“归于无物”,但名垂简册,光耀后世。于是转入写曼卿墓地,从愿望与现实两方面铺开,达追思之意。此时的作者,对于十六年前的亡友依旧音容如在,记忆犹新。这样一位“轩昂磊落、突兀峥嵘”之士,纵然死后亦当化为“金玉之精”,或“生长松千尺”,或“产灵芝九茎”,一连串的想象,表达了对亡友的最美好的礼赞;然而现实图景却是墓前荒凉冷落,荆棘丛生,饱经风侵露湿,任凭磷走萤飞,更有牧童樵叟歌吟上下,惊禽骇兽踯躅悲鸣。如今已是这般,那千秋万岁之后,岂不成为狐貂、鼯鼪穴藏之所吗?一往情深,不能自己。随之又笔锋一转,以“自古圣贤皆然”作解脱,由情入理,以相慰藉。末尾归结到彼此交谊之厚,再从理与情二字说开。明知盛衰之理本当如此,自应通达为怀,但一想到与曼卿往日情深,却又无法“忘情”,以致“临风陨涕”,欷歔不已。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②。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③。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④。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⑤?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⑥。尚飨!
◇注释
①具官:唐宋以后,在公文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的底稿上,常将需写明的官爵品级简写成“具官”。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庶馐:多种佳肴。本文指珍美的祭品。
②仿佛:依稀可见。
③轩昂:谓英俊出众,气度非凡。磊落:谓胸襟开阔,洒脱光明。突兀峥嵘:山势高耸貌。这里借以形容才华突出。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古文
◇原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①: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