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欧阳修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1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6、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读书辄成诵()(2)及冠()(3)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4)或问“为政宽简,何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9、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10、选文第三段展现了欧阳修的从政思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用,,描绘了美丽乡村的景象。
(3分)11、古代文人志士总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常和欧阳修一样用诗文表达出来。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这样两句诗流露自己想从政报国的愿望。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

《欧阳修传》阅读答案《欧阳修传》阅读答案“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 ])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2)晚更号六一居士()(3)虽机阱②在前()(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10.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11.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4分)【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参考答案:8.因∕取旧案∕反覆观之9.(1)就(2)改变,更换(3)即使(4)有人10.(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欧阳修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从尹洙游游:游学B.范仲淹以言事贬贬:批评C.帝延问执政延:邀请D.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只管5.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①修贻书责之②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⑤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
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宋史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引言: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文化巨匠。
在古代的文化繁荣时期,欧阳修被誉为文学之祖,为人所熟知。
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早在他的时代就已经被技斧所认可,是绝对的文学殿堂级别。
一、欧阳修的生平经历与成就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西塘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省开封市),致仕左都赞善大夫、枢密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不仅精通文学、史学、经学、武艺、政治,一生中还投身于为国家治理、立政权的伟大事业中。
欧阳修在文学方面极其有才华,曾经被载入《文苑英华》、《唐宋八大家文集》等名著中。
他的代表作品有《蝶恋花》、《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二、欧阳修的卓越成就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欧阳修除了自己的文学成就,其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他十分注重文化教育与民生事业,创办学校、修塑桥梁、浚通河渠,使百姓得以进一步繁荣发展。
欧阳修的文学作品也已经为后世文学家所传颂,他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被称为“欧阳体”。
在后来的清代以及民国时期,许多文人学者都曾经研究他的文学思想、理论,并把他的文学作品视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三、文言文阅读答案(一)欧阳修的年少时代欧阳修小时候学习很用功,他学习文化传统,对于国家社会的繁荣安危、政治稳定极为关注。
在他 7 岁时,开始接触《春秋》的书籍,认为《春秋》是反映历史真实的史官书。
他坚信:“守中而不偏”,“宁折不弯”的精神,最终在文学领域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二)欧阳修的学术生涯欧阳修在审题而能制之的基础上,常常以时事为题材写作,丰富了我国文学史的面貌。
他作为一个学者,非常尊重经典,也热爱创新。
在《新唐书·音乐志》中,他的《乐章十二》已经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古代音乐的基础。
(三)欧阳修的政治生涯在宋朝时期的政治生涯中,欧阳修是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
他主张教育普及,结合民众生产实际,发展“制作文物”等方面。
文言文《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
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
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令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为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曰/勿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B.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C.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D.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戴上帽子,表示已成年。
文言文《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0~14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毙然有声。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报甲科,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顾侍臣曰: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将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邪党忌修,因其孤拐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谙、知踪州。
居二年,徙扬州、颜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
服除,召判流内径,时在外十二年矣。
帝见其发白,闷劳甚至。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得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知嘉枯二年贡举。
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點。
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其言简而明,信而遇,引物连类,折之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宋史·欧阳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从尹洙游/为占文/议论当世/事送/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斯/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选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人朝为馆阁校勘/D.始从尹洙游/为占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服除”,指守丧期满。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宋史_欧阳修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泓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幼失父,母尝谓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 4 分)(1)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2) 文章止于润身()(3)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4) 其平居教他子弟()18.对下列两句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 2 分)①宽简而不扰②修闻而服之终身A.①②中的“而”都是介词B.①中的“而”是介词,②中的“而”是连词C.①②中的“而”都是连词D。
①中的“而”是连词,②中的“而”是介词1 / 5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5 分)(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下文共有 3 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 2 分)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概括并简析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守节 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及冠,嶷然有 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崇文殿御试擢甲科,调西京推 官。入朝,为馆阁校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 郑氏立志守节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然出众,卓有声誉。后来考中了进 士,礼部(即南宫)考试,欧阳修列为第一名,崇文殿 御试荣选为甲科进士,被任命为西京推官。以后欧阳修 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庆历三年,知谏 院。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 见逐。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 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 对高若讷进行谴责,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 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庆历三年(1043) ,兼掌谏院。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 淹之事而被斥退。
他看作仇人一样,皇帝却赞赏他敢于说话,认为这样的人才难得。 C.欧阳修处事有超越超越一般的识见。在处理保州兵变事件时,
欧阳修从不同方面劝说富弼不要诛杀降卒,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祸 乱。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为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 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欧阳修的罪名,使他被贬,外放滁州知州。
答案:A (“朝廷内外”错,原文是“在廷多论救”, “在廷”指朝中官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 直仲淹见逐。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 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
(2)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场屋之习,从是 遂变。
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 是这样的都不录取,考场的文风,从此大为改变。
嘉佑六年,任参知政事,在中书省与韩琦一起同心辅理朝政。凡 是有关军队、百姓、官吏以及国家财政利益这类关键资料,中书 省所应当了解的,他都汇集起来,列出总的条目,遇到事情就不 需要再去询问有关的官员。欧阳修平生与别人谈论事情,从来都 是尽其所言,没有什么隐瞒。待到他治理政事时,士大夫有什么 请求,则当面说明行还是不行,即使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论事, 他也必定问明是非,由此怨恨诽谤他的人越来越多。欧阳修以高 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 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崇有加,不准他退休。熙宁 四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熙宁五年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 谥号文忠。
六年,参知政事,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 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修平生与 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 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律,既数被污蔑,年六十, 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 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
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B.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
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C.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
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D.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 “致政”等名称。
答案:C (文中的政府,指中书省,原文有“中书所当 知者”句,“参知政事”是中书省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敢于直言论事。在范仲淹被贬事件中,朝廷内外官员
大多为他求救,欧阳修也因写信斥责高若讷而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深得皇帝赏识,欧阳修论招以不死,既而皆杀之,胁从二千人,分隶诸郡。富 弼为宣抚使,恐后生变,将使同日诛之,与修遇于内黄,夜半,屏 人告之故。修曰:“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既非朝命,脱一 郡不从,为变不细。”弼悟而止。
兵乱发生之初,朝廷对搞叛乱的人以不杀头来招抚,但他 们归顺后又都被杀了,对被迫参加的两千人,分别交给各 郡去管。这时富弼做宣抚使,他怕这些人以后另生变故, 准备下令在同一天杀死他们,他与欧阳修在内黄会见,夜 半时分,屏退左右的人,告诉了他这个打算。欧阳修听后 说:“祸莫大于杀死已经投降的人,何况他们是胁从者, 能够再杀吗?你的主意既然不是朝廷的命令,倘若有一个 郡不愿服从,由此再生事端,就不是小问题了。”富弼听 后豁然醒悟,立即作罢。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于是邪党益忌修, 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 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以母忧去。服除,召判流内铨。知嘉佑 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 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 欧阳修慨然上疏,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 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 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 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因母亲去世离职还 家。为母亲服丧期满,奉诏担任流内铨。主持嘉佑二年礼 部进士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僻的文章,欧阳修对 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这样的都不录 取,考场的文风,从此大为改变。
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及冠,也称“加冠”、“弱冠”,指男子满二十岁是 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了。
B.服除,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也称“服阕”、“服 竟”、“除服”,俗称“脱孝”。
C.政府,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 中的行政机关,文中指尚书省。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顾侍臣曰:“如欧阳修 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 知修,诏特除之。奉使河东,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 河北都转运使。贼平,大将李昭亮、通判冯博文私纳妇女,修捕博 文系狱,昭亮惧,立出所纳妇。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 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做同修起居注后,进而任职制 诰。按照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察而后才能任命,仁 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奉命出使河东,返回, 适逢保州发生兵乱,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 都转运使。兵乱被平定后,大将李昭亮和通判冯博文私纳 妇女,欧阳修因此将冯博文逮捕下狱,李昭亮很恐惧,立 刻放回所纳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