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②,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⑤.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⑥。

(《晏子春秋》)【注】①御:马夫。

②大盖:大伞篷。

③志念:志向和思考。

④自下:谦虚。

⑤损抑:克制。

⑥大夫:官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便要.还家②来此绝.境.③从门间而窥.其夫④身相..齐国(2)翻译两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3)乙文中“其妻”为什么要“请去”?(4)选出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错误的一项A.甲文中“不复得路”与乙文中“甚自得也”的两个“得”意思是不一样的。

B.甲文的“咸来问讯”“皆出酒食”写出了桃源村人纯朴热情中的一丝恐惧。

C.乙文中的晏子是一位志向深远、温良谦逊、礼贤下士以及很看重人才的相国。

D.甲文侧重记述渔人来往桃源村的经过以及桃源村人的来历,乙文侧重表现人物形象。

2.文言文阅读。

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①.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C.现在你在我后面就一心只想追上我,先于我就想抓住我。
D.现在你落后了就想比我快,你在我前面就怕我追了上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注释】①赵襄王:赵襄子,赵国的国君。②王子期: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人,即王良。③道:同“导”。④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下列语句中选取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与子期逐
俄而:不久
B.三易马而三后
易:改换
C.尚何以调于马
调:调动
D.此君之所以后也
后:落后
(2)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部编版2021年中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总复习题(学生版)

部编版2021年中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总复习题(学生版)

部编版2021年中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总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邻人京城氏之婚妻有遗.男D.岂他人之过.哉及鲁肃过.寻阳2.把“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着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自卑,可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

B.作者生活贫寒,求学艰难却最终能“学有所成”可见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C.作者说自己“未有所成”,这是自谦的说法,可见其道德修养高,不对后辈摆架子。

D.作者认为有的太学生条件优越却“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可见他们“天质之卑”。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文言文阅读(12分)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

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

众人异.之,或问其故。

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

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

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

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

子瞻见之,大笑。

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

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

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注:①鬻(yù),卖。

②端,长度单位。

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积三十年不辍.辍:收拾B.众人异.之异:认为……奇怪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假:借D.凡有欲染皂.者皂:黑色1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D.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

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01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比照阅读(近10年未考重点篇目)◇陋室铭一、[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列子不受粟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①者,曰:“列御寇②,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毋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③。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④而拊⑤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

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

夫以人言而粟我,至其罪我也,亦且以人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郑子阳:郑国叫子阳的丞相。

②列御寇:即上文的列子。

③秉: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

④望:怨恨,埋怨。

⑤拊:拍打。

1.画线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B.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C.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D.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儒:(2)无案牍之劳.形劳:(3)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遗:(4)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卒: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有仙那么名.名.之者谁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流血五步,天下缟素.C.君非.自知我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以光先帝遗.德4.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列子不受郑相子阳之粟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分别用文中原句作答。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第一套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汇编【一】(2021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4题。

(15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1)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腰.白玉之环(4)弗之.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一)(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一)(含答案)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虽放流,眷顾楚国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岂足福哉
神弗福也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然足下卜之鬼乎
(4)翻译:
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②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一羊、一猪,三牲具备叫“太牢”。 ⑥丽都:华美。⑦太璞:蕴藏着玉的石块。⑧尊
遂:尊贵显达。遂,达。 ⑨晚食以当肉:意即把饭吃得迟一点,虽没有好吃的,但是因
为饥饿而感到香甜,抵得上吃肉。⑩虞:同“娱”,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宣王不说(

②有敢去柳下பைடு நூலகம்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
③曾不若死士之垄( )
④则再拜而辞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②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3.选文写了颜斶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选文主要表现了颜斶

的性格特点。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 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四)(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0篇(四)(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10篇(四)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氏者,某乡寡妇也。

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憾。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竟年如是 (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④心有憾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A.乃悟前狼假寐(《狼》)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刘氏以己之衣遗之(4)翻译下列句子。

①乡里咸称其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5)“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2.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 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增加、加深。

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鼓琴/师襄子B.十日/不进C.未得/其数也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篇文言文阅读主题1 人物传记一、[2020唐山路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

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

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

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

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

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

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①,虽在暗室②,未尝怠也。

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③之,卒不知何许人也。

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④,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

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⑤,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

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其义行多如此。

(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节)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

④佣赁:受雇为人做工。

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遍治.郑氏治:(2)妻子..困乏妻子:(3)生徒为市.宅市:(4)卒.不知何许人也卒: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

(2分)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4分)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①审:确实。

②功曹:官名。

③岂:大概,或许。

④圹(kuànɡ):墓穴。

⑤窆(biǎn):落葬下棺。

⑥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着重号词语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2)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3.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以范式的口吻简要概述。

(3分)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5分)旦①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至人有过失,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已。

天禧初,进位太保②,复加太尉兼侍中,五日一赴起居,入中书,遇军国重事,不限时日入预参决。

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帝重违其意,止加封邑。

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其后不至宰相惟李及、凌策二人,亦为名臣。

旦复求避位,帝睹其形瘁,悯然许之。

旦疾甚,遣内侍问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药,并薯蓣③粥赐之。

旦与杨亿素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

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④,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表上,真宗叹之。

旦薨,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节) ①旦:王旦,字子明,北宋名臣。

②太保:官职名。

后文的“太尉”“侍中”“宰相”均为官职名。

③薯蓣(yù):山药。

④泰侈:骄奢过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辄.引咎不辨辄:(2)悯然许.之许:(3)帝手.自和药手:(4)延.至卧内延: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人有谤之.者②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B.①帝重违其.意②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C.①亦为.名臣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D.①旦与.杨亿素厚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2)表上,真宗叹之。

4.品析选文中加线的句子,体会文中王旦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2分)5.如果宋真宗亲自为逝去的王旦撰写祭文,请结合选文说说他会从哪几个方面来表彰王旦。

(2分)主题2 读书学习一、[2020廊坊安次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读书治学为学之功①不在日用之外,检②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③,穷理④则读书讲义。

至近⑤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⑥,即今便当用力。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⑦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⑧然者上也悠悠⑨然者次也;懵懵⑩然者,又其次也。

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学,心未达也,诱而达之,安知懵懵者之不为汲汲也。

惟悠悠者最为害于道,一曝十寒,以至皓首没世,亦犹夫人而已。

古之圣人进修贵勇,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岂有瞬息悠悠之意哉!盖深悯学者之悠悠,而冀其奋然用力也。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

”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

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

故初学者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选自《庭训格言》,有删节)①功:功效。

②检:自我约束。

③事亲敬长:侍奉父母,尊敬长辈。

④穷理:探究道理。

⑤近:切近。

⑥切:重要。

⑦蹉过:错过,错失。

⑧汲汲:急切的样子。

⑨悠悠:悠闲自在。

⑩懵懵:无知的样子。

○11皓首没世:到老头发全白了都默默无闻。

○12汤:商汤。

○13冀:希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检身则谨言慎行.行:(2)至.近至易至:(3)亦未必能有益.也益:(4)盖.深悯学者之悠悠盖: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2)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4.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强调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5.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初学者怎样才能使所学技艺精湛。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3分)诸生问朱子读书之法。

朱子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生曰:“请问循序渐进之说。

”朱子曰:“以二书①言之,则先《论》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

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紊也。

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

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②。

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③之患矣。

是不惟读书之法,实乃操心之要,始学者之不可不知也。

”生曰:“其熟读精思何也?”朱子曰:“《论语》每章,不过数句,易以成诵。

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④之中以须其浃洽⑤可也。

《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者,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有以得之于指掌之间矣。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有删节)①二书:《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

②彼:指示代词,那个内容。

③躐(liè):超过,逾越。

④燕闲静一:安闲宁静,专一不变。

⑤浃(jiā)洽:融会贯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通.一书而后及一书通:(2)字求.其训求:(3)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患:(4)虽若不可涯.者涯: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三处)(2分)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2)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4.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朱子的读书方法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15分)四位老弟足下: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①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②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③牧豕④,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①馆:这里指学堂。

②家塾:家中的学堂。

③负薪:背柴。

④牧豕:放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观四弟来信甚.详甚:(2)然出外从.师从:(3)苟.不能发奋自立苟:(4)亦.可读书亦: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此何.意也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C.且.苟能发奋自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D.即清净之.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

(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选文中四弟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找学堂?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5.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主题3 品德修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