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一)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
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视槐树为神的象征由于人们视槐树为神,所以为之造祠立庙供奉。
河北《唐县志》记载:“古槐在县署二堂东,大数围,高耸旁阴,无一枯枝,下有槐神祠。
”山西《汾阳县志》载:“仙槐观在城隍庙之北,相传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
金皇统中,遇异人投药其中,倏长茂如初。
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
今观中他愧亦盛。
”(4)在民间,常见有一些老槐树下或旁边有人搭建一座小庙或高台,四周的居民都向它烧香磕头,祈求保佑,请赐丹药。
2、视槐树为古代官职的代名词槐树在古代则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
《周礼·秋官》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
面三槐,三公位焉。
州长众庶在其后。
”注云:“槐之盲怀也。
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是说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
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
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
由此槐便与古代官职有了联系,成了官职的代名词。
在古代汉语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名词。
如槐鼎。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兖,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槐蝉,指高官显贵。
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宋史·王旦传》载:“旦父祐,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
事太祖、太宗,为名臣。
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
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
世多称其阴德。
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
此其所以志也。
’旦幼沉默好学有文。
祜器之。
槐树的寓意和故事

槐树的寓意和故事
槐树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它的枝叶繁茂,寓意着“门前一棵槐,不是进宝就是招财”。
在古代,槐树被视为高贵的树种,因为传说周朝的宫殿门口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因此槐树也成为了地位的象征。
此外,槐树还与许多神话传说有关。
比如,《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因老槐树开口做媒而结为佳偶。
在《南柯太守传》中,书生淳于棼入梦槐安国(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发生了神奇的故事。
因此,槐树也被视为神秘的象征。
总的来说,槐树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故事,代表着吉祥、高贵和神秘。
槐树的故事

槐树的故事
槐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它们生长得很高大,树冠十分茂密,夏天开出的花朵也很漂亮。
在古代,槐树被视为一种神圣的树种,被认为是保家卫国的象征。
据说,槐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
当时,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在得到上天的启示后,发现了一株生长在宫庭中的槐树。
他认为这株槐树是上天赐予他的祥瑞,于是就在这株槐树下建立了都城。
从此以后,槐树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神圣之树。
除了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槐树在现代也有着许多用途。
它们的木材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槐花可以用来制作美食、药品等;槐树的树种也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中。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槐树被砍伐,槐花也被过度采摘,槐树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槐树这一神圣之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自然环境,让槐树得以长久地生存下去。
- 1 -。
国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系统化,槐树作为 阴树身份的认定逐步完成。《春秋维· 说题辞》: “槐木者,虚星之精。”虚星即虚宿,二十八 宿中北方玄武七星(斗、牛、女、虚、危、室、 壁)中第四宿。又《云笈七签》卷二四:“槐 者,虚星之精也,……孟神四人,姓木,名徐他, 鼠头人身,衣银黑单衣,带剑,虚星神主之。” 穿黑衣正是北方(玄武)的本色。这种将槐树 对应于北方虚宿、色主黑的观念其实无非是指 称此树颇具阴气(五行之水、五季之冬、五方 之北、五色之黑),与阳气相对。后来,历代 经史、诗文、民俗等文献中,凡言及槐树,必 以此寓意为根本。
2.槐树是“神树”,俗界仙境过往之中介 仙境是道家教人出世所致的一种境界,也即 教人去阳归真,真即阴,仙境都具有阴性 (隐性)特征,而这又与槐叶的阴寒之性、 槐花的性凉苦降、槐籽清降泄热息息相关。 加上槐树(尤其古槐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 树极力崇拜,于是在神仙思想走向成熟并向 民间深入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通神 的记载。
槐树作为人们常用之树,之所以能以鬼而得字, 当是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所致。槐树作为乔木, 有两点最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一,槐树是长 寿树,老槐树树龄悠久,数百年之老槐并不罕 见。槐树的这一特点在人类早期尤其受到观注, 人自身生命的短促,导致人们对这种长命树(不 死树)产生敬畏之情。在自然崇拜时代,老槐有 灵的观念自然就会产生,所以槐树才能从众多 树中脱颖而出,成为人的灵魂象征。第二,槐 树枝繁叶茂,高大蓊郁,浓荫之下,阴气旺生, 使人遂生敬畏之心。于是槐从得名之始,便与 鬼魂精灵产生不解之缘。
4.槐树是“祖树”,祖先牌位之标识 与时推移,明以后,“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移民文化的一种象征,槐树遂又 成为“祖”树之标识,在明清时期形成新的民俗文化内涵。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民国 《洪洞县志》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 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 员,发给凭照川资。”是说明初,由于长年战乱,中原荒芜,朝廷多次组织将 山西之民移往冀鲁豫皖等地。当时洪洞县人口稠密,地处交通要道,官府就在 广济寺“设局驻员”,凡移民,都要集中在这里登记造册,发给“凭照川资”, 并由这里编队迁出。所以移民们在这里登上了背井离乡的不归征程,他们拖儿 带女,扶老携幼,悲伤哭啼,频频回首,渐行渐远,亲人的面孔逐渐模糊,所 能见的便是那棵大槐树。因此,大槐树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识。据考证, 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3]。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 祖的寄托,以致于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庄最显要的地方[⑯]种 植一棵槐树,以此表达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幼槐成了古 槐,古槐就成了故乡、祖先的象征。所以古槐就被移民的后裔们视为祖先,向 古槐祈求吉凶祸福,希望通过祭拜槐树,获得思想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寄托。
大槐树的见证对国槐的理解

大槐树的见证对国槐的理解
大槐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给国槐的理解带来了重要的参考。
作
为它的背景,大槐树承载着时间的痕迹,见证了国槐的生长与发展。
国槐是我国独特的林木资源之一,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农村经
济林和风景园林建设等方面。
大槐树所见证的国槐的成长历程,展现
了它的广泛适应性和独特的生命力。
首先,大槐树见证了国槐的生长环境。
国槐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应性较强。
它能够在各种土壤中生长,并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继续存活。
大槐树通过这一特性,向我们展
示了国槐的生态适应能力,使我们更加了解国槐的性格和特点。
其次,大槐树见证了国槐的生命力。
国槐生长迅速,高大挺拔,
枝繁叶茂。
它们能够扎根于各种土壤中,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大槐树的庞大身躯和茂密的树冠,昭示着国槐的顽强与生命力。
无论
是寒冷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国槐都能生长茁壮,给人们带来清凉
和遮荫。
此外,大槐树还见证了国槐的历史价值。
国槐作为我国悠久历史
的一部分,常被种植在古代城池和庭院内,成为历史遗迹的一部分。
大槐树在这些古迹重地的存在,彰显了国槐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贡献。
国槐经过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承了人们的史料与记忆。
综上所述,大槐树的见证对于国槐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大
槐树所见证的国槐的生长环境、生命力和历史价值,我们更加深入地
了解和欣赏国槐的独特魅力。
槐树

大邦美树北社之主俗话说:千年松树万年柏,顶不住老槐歇一歇。
所以说槐树的寿命是非常长的。
华北地区几乎所有农村都有老槐树,而且位臵都比较显眼,树龄稍大的树都被红布所包缠,有的甚至还在树下垒个类似小庙的小建筑,上面摆着牌位,牌位前放着贡品、蜡花和香火等,好像经常有人祭拜,老人们尊称为“槐神爷”或“槐仙”。
可见槐树在百姓心中是很神圣的!国槐树冠浓密高耸,树姿雄伟宽广,小枝翠绿,羽状复叶。
夏秋时节,开花结果。
花蝶形黄白色,素雅清香。
果肉质串珠状,常挂树梢。
花期较长,绿荫如盖。
病虫害少。
国槐在我国种植极为广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树种。
除了上述外在的这些特点外,槐树的叶和花还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
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花、荚果、叶和根皮均可入药。
木材坚硬通直,是建筑、家具和农具的主材。
一、北社为槐国槐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富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把它称为吉祥树、幸福树,古代人认为槐树极有灵性,可以给人带来福气。
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极为广泛。
人们与它相处中自然会赋予它独特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寓意。
(一)都城官木大众市树槐树在过去的文献中和百姓口语中专指国槐。
从《吴都赋》记载:“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化,玄阴耽耽,清流莜莜”上来看,春秋时期官道上就已开始种植槐树了。
到了汉朝初年,长安城的行道树多为槐树,树称其为官树,路称其为“槐路”、“槐街”、“槐陌”;官衙门前也多植槐树;据记载,汉武帝在上林苑植有槐树600余株,可见种植面积之大,也可见汉武帝也是多么喜爱槐树的啊!此后的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开始有了植槐传统。
唐代罗邺写有一首名为《槐花》的诗,“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
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蕊向关河。
层楼寄恨飘珠箔,骏马怜香撼玉珂。
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为尔剩奔波”。
此诗较为详细叙述了宫门内外,都城各街道,甚至大官道上普遍栽植槐树的景象。
《全唐诗》中还有关于槐路的记载,“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关于槐树的廉政文化

关于槐树的廉政文化说起象征清正廉洁的植物,人们自然会想到梅兰竹菊、莲花荷花,很少有人会想到槐树。
实际上,历史上有很多与槐树相关的清廉故事。
可谓,细闻槐花香,清风恰自来。
槐树,又称国槐、家槐、土槐,是北方很普通的树种,也是常用于种植在庭院的特色树种。
在门前植槐是国人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现象。
古人认为,槐树有君子之风,其正直、坚硬,荫盖广阔,还具有坚韧不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
周朝时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是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朝见天子、处理民间诉讼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
周x的三公(即周公、召公、姜太公),周公勤政,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召公廉政,敬德保民,甘棠诀诉;姜xx爱民顺民,文韬武略,举贤任能。
三人都是品德高尚的模范,是为官的表率。
人们广植国槐,表达对他们夙夜在公、勤政爱民、廉洁公正的敬意。
宋代苏轼《三槐堂铭》记载,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xx有才能,为官清廉,有望出任宰相,但为人过于刚正,不被当世所容,未能拜相。
面对失意和挫折,王x淡定从容,在宅院内手植槐树三棵,自信地说:“吾后世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后来其子果然登上相位,“三槐堂”也被用来泛指高官的宅第。
之后,“槐”逐渐成了官职的代名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名词。
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公的印绶。
因“槐”与“魁”相近,有一举夺魁之意,所以古代读书人希望在有槐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表示心中有槐位,并以登上槐位为奋斗目标。
汉代廉吏杨x以“四知太守”闻名,他在出仕前,不仅独善其身,还心系天下,教书讲学,以文化人。
他在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收徒授业,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馆如市,书声朗朗,因当时牛心峪槐树很多,人称“杨x槐市”,其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师德情操被誉为“槐市遗风”。
清代廉吏于xx有两个绰号,一个是“半鸭知县”,一个是“于青菜”,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槐叶代茶”的故事。
国之槐

代 ,槐 树皮 救过 一代 又一代 人 的命 。果 密实实,走在 上面 ,如同踏在海绵上。 人 ,也许 ,这才是 “古槐王”获得长寿的
然 ,树 身上坑坑 洼洼 ,刀痕 累累 ,在诉 说 而 树 上 ,更 是 生 命 界 的 奇 观 ,杨 树 、花 真 正秘 密。人 是社 会的动 物 ,动物植 物
神 庙 ,里面 空空 如也 ,并 无有 名 有姓 神 树 底 下 不长 草 ,可 在 “古槐 王 ”下 ,却 是 继续 缩 短 ,直 到 合 为一 体 ,乃至 互 相嵌
主。 这座 毫不起 眼的 山神 庙 ,或许 就是 大树底 下好 乘 凉 ,从 树根 开 始 ,各种植 入 ,变成一棵 树。
桩 来 自心 底 的 祝 愿 ,对 幸 福 生 活 的 期 谓 “王 侯将相 宁有种平 ”,普 通人 家在庭 望 ,对 灾难 的避让 ,而只 要古槐 还 活着 , 院中栽植槐树 ,旨在激励子弟,或寒窗 还在身边卓然挺立着 ,那么,一种安全 苦读 ,或效力疆场,以此途径猎获功名 ,
记 载 。 由 实用 到 象征 ,再 由 象征 到 实 用 ,国槐 的意 义在 无 限 扩展 ,几 乎 渗透 进 了生 活的 方方面 面。 由此 ,槐树 被视
天 ,离 不 开 两个 因素 ,一 是僻 居 人烟 稀 形成 日常 习俗 。 比如 ,“古槐 王 ”能够 存 所 有景观 ,专业 人 士早 已以数 字的精确
少之地 ,二是寄身于名胜尊贵之所。
活到 今 天 ,与 其说 是 自然 奇迹 ,毋 宁说 昭告 四方了。树 龄 3200年 ,树高 26米 ,
的村 庄 ,地 处 大路 边 ,村 头 打 麦场 边 有 云 ,周 围是农 田,一年 四季 ,孩童 在树下 愿 相信 ,“古槐 王 ”是 由至少三棵 槐 树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一)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
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视槐树为神的象征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
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
”(1)槐树(特别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
《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
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
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
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
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
’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
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
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
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
’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
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
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
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
’告别而去。
及明,叟方起。
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
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
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
并历历记其说。
今请树神与我言语。
’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
’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
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
’叟感谢之。
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
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
须实言之。
’叟不敢隐。
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
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
且飞符残其一枝。
’叟拜乞免。
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
’”(2)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道行日深,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得到了龙王的水珠,最后得道成仙。
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二是器物之用,须得适时,错过时机,有用便会化为无用,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烧火之外,别无可取,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然;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亦是令人感佩,明知会遭到惩罚,仍热心指点求教者。
《唐山县志》载:“神槐在泜河东岸。
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
有神示梦于邑人曰:我城隍神也。
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今已植砥障矣。
厥明视之,岸畔果有槐生焉。
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
”(3)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
《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说江西饶州鄱阳县(今波阳)有一槐花巷,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
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却老干虬枝,枝叶蔚茂,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随了多少雨雪风霜,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因秀才白天惠顾,怜悯赞叹,故特来致谢.庆历四年五月,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陈服后腹内绞痛,吐泻不止,全家人为之不安。
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外面响起叫门声,说是巷内邻居槐娘,特前来送解药。
陈因怕槐树精作崇,不敢开门接受。
《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
后来因交战失利,公主夭亡被遣。
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是成语“南柯一梦”的典故出处。
《继夷坚志》说仙人麻姑也看中了槐树是建筑的好材料,因人间为之修庙,树主梦见女道士募化,一夜风雨,大树便不见了,却砍截成材,卧于建庙工地。
《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每每于夜间传出丝竹音乐之声。
明《保定县志》说白天有人在议论砍伐槐树,夜间便梦见黄衣老人求救,砍断处会出血,砍倒者竟会自己重立原处。
还有传说老槐树能开口讲话,劝董永莫错过天赐良缘,这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故事。
由于人们视槐树为神,所以为之造祠立庙供奉。
河北《唐县志》记载:“古槐在县署二堂东,大数围,高耸旁阴,无一枯枝,下有槐神祠。
”山西《汾阳县志》载:“仙槐观在城隍庙之北,相传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
金皇统中,遇异人投药其中,倏长茂如初。
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
今观中他愧亦盛。
”(4)在民间,常见有一些老槐树下或旁边有人搭建一座小庙或高台,四周的居民都向它烧香磕头,祈求保佑,请赐丹药。
2、视槐树为古代官职的代名词槐树在古代则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
《周礼·秋官》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
面三槐,三公位焉。
州长众庶在其后。
”注云:“槐之盲怀也。
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是说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
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
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
由此槐便与古代官职有了联系,成了官职的代名词。
在古代汉语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名词。
如槐鼎。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兖,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槐蝉,指高官显贵。
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宋史·王旦传》载:“旦父佑,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
事太祖、太宗,为名臣。
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
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
世多称其阴德。
佑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
此其所以志也。
’旦幼沉默好学有文。
祜器之。
曰:‘此儿当至公相’。
”(5)后来到宋真宗时,王旦果然作了公相。
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特为此事,作了《三槐堂铭》文章予以褒扬。
后人以三槐堂泛指高官之宅第。
《玉堂闲话》载:“长安城有孙家宅,居之数世,堂室甚古。
其堂前一柱,忽生槐枝。
孙氏初犹障闭之,不欲人见。
期年之后,渐渐滋茂,以至柱身通体变易,坏其屋上动。
秘藏不及,衣冠士庶之来观者,车马填咽。
不久僵处崖廊居节制。
人以为应三槐之朕,亦甚异也。
”(6)后来孙偓历位现官,执掌朝政,被封为安乐县侯。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
旧传居此阁者,多至人相。
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掳之者。
”(7)官迷者的丑态毕现尽露。
槐树与书生士子仕途相关联,“槐厅”则成为其扬名人仕的捷径。
故此,历代人们都喜欢在庭院中植槐,以期盼子孙发达,能出达官贵人,位极人臣。
3,视槐树为古代科第吉兆的象征在古代槐树与书生举子相关联,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
《三辅黄图》载:“元始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
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
议论槐下,侃侃阉阉。
”(8)因此,在汉代长安有“槐市”之称,是指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
又有“学市”之称,北周庚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有“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之诗句。
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亦言:“期青紫于通径,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协畅熏风。
”后还以槐借指学宫、学舍。
唐武元衡《酬谈校书》诗云:“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
”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学宫中的情调。
自唐代开始,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借此阶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
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
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载:“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
”宋钱易《南部新书》中更有详细的说明:“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
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
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噀,请题目于知己,朝达谓之私试。
七月后设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是说唐代京城长安,落第的举子们六月不出京城而闭门苦读,作新文章,请人出题私试。
当槐花泛黄时,就将新作的文章投献给有关官员以求荐拔。
后代的诗人多有吟咏。
如唐段成己《和杨彦衡见寄之作》有“几年奔走趋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诗句称道,北宋黄庭坚《次韵解文将》诗云:“槐催举子着花黄,来食邯郸道上梁。
”南宋范成大《送刘唐卿》诗有“槐黄灯火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句。
古代还流传有许多槐树为科第吉兆的传说故事。
《谈苑》载:“吕蒙正方应举,就舍建隆观,缘干入洛,锁室而去。
自冬涉春方回,启户视之,床前槐枝从生,高二三尺,蒙茸合抱。
是年登科,十年作相。
”(9)明《济南府志》载:“王氏大槐,在新城县署新街之西。
相传邑善人王伍常于槐树下作饘粥,以饲饥者。
人挂其笠于槐,累累如也.后梦满树皆挂进贤冠。
云孙曾以下科第蝉联,遂以大槐王氏名其族。
”(10)明人朱之蕃为之作《王氏大槐记》称其事。
明《洛阳县志》记载:“房氏洛阳故家,将营室,一木忽甲拆于庭,视之则槐也。
久之,乔木上耸,密叶四布,观者以为昌盛之兆。
厥后,子仪果联登进士,遂匾其堂曰:‘祯槐堂’。
不忘厥初也。
”(11)明人薛瑄作《祯槐堂记》为之载说。
清河北《文安县志》载:“古槐,在戟门西,清同治十年东南一枝怒发,生色宛然,观者皆以为科第之兆。
”说明古槐某一枝与往年相比,长得比较繁茂亦是一种吉兆。
可见,古代的读书人希望在有槐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心中就自然有槐位一一三公之位之想,并以登上槐位作为刻苦求学的目的和动力。
于是,槐树就成了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偶像,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
这种习俗还影响到历代人们的心理,在民间有初生小儿寄名于槐的习俗。
《金陵琐志·炳烛里谈》卷下载:“牛市旧有槐树,千年物也。
嘉道间,小儿初生,辄寄名于树,故乳名槐者居多。
”这是父母望子成龙观念的流露。
槐象征着三公之位,举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孙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人仕。
4、视槐树是迁民怀祖的寄托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说的是山西移民的历史。
民国《洪洞县志》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
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员,发给凭照、川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