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设

合集下载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熟悉汽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设计发展趋势,拓宽设计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完成汽车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汽车设计。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汽车设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汽车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三章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规范与标准,以及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流程,第五章 汽车设计规范与标准,第六章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3.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结合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预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CAD设计,第八章 汽车性能模拟分析。

4.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汽车设计项目,涵盖设计、分析、优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九章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设计制作小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车的构造,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组装小车的各个部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学生能够经历设计、制作小车的过程,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小车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3. 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创新意识,制作出有创意的小车。

重点:小车的构造和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教具:小车模型、各种材料和工具。

2.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小车的基本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

3.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设计、制作小车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小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 讲授新课:讲解小车的构造和功能,介绍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示范设计、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方法。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造型特点,掌握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提高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制汽车效果图和制作汽车模型的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汽车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汽车设计与人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汽车有浓厚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汽车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设计流程、汽车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节 汽车设计流程及原理2.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介绍汽车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内饰布局及材料选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第一节 汽车造型设计;第二节 汽车内饰设计3.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学习CAD、SketchUp等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第一节 CAD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 SketchUp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4. 环保、节能与安全:分析汽车设计中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5)1.10前悬LF 和后悬LR(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12)5 动⼒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计算 (17)5.1.2⾏驶阻⼒计算 (17)5.1.3汽车⾏驶驱动⼒⾏驶阻⼒平衡图 (19)5.2动⼒特性计算 (20)5.2.1动⼒因数D的计算 (20)5.2.2⾏驶阻⼒与速度关系 (20)5.2.3动⼒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车速120km ——最⼤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 我是汽车设计师》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 我是汽车设计师》人教版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我是汽车设计师》人教版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中的第10课,主题是汽车设计。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汽车设计的学习,探寻汽车设计的形式语言,达到美的审美与欣赏,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

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2.了解不同汽车的种类及设计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汽车的审美能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发展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汽车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的定义及构成部分;•学习汽车的分类及功能;•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二:汽车的种类及设计特点•学习各种有代表性的汽车,如小汽车、跑车、越野车等;•探究不同类型汽车的设计特点,如外形、颜色、造型等。

知识点三:汽车设计的创意与技巧•学习汽车设计的各种创意与技巧,如对称、比例、线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汽车设计创作。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教师展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图片,提醒学生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通过精心的设计,可以让我们乘车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第二步:学习汽车的基本概念1.讲解汽车的定义及构成部分;2.辅助资料:汽车的构成图解;3.组织学生观看汽车构成视频,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悬挂、轮胎等几大部分的功能和作用;4.讲解汽车的分类及功能;5.辅助资料:汽车分类(小汽车、跑车等)及其功能图解;6.观看汽车分类视频,了解各种汽车的基本用途。

7.讲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8.辅助资料:汽车设计原则图解;9.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汽车的美学设计原则。

第三步:学习各种有代表性的汽车1.教师展示各种有代表性的汽车图片,如小汽车、跑车、越野车等;2.讲解不同类型汽车的设计特点,如外形、颜色、造型等;3.辅助资料:不同类型汽车的形态表现及设计特点;4.观看汽车单车式样视频,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外形、颜色等特点。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概念设计能力、三维造型能力和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流程,能够完整地进行汽车外观设计,同时也能够进行汽车内饰和功能设计。

二、课程内容1.汽车设计基础汽车设计的历史、现状分析,对汽车设计师的要求和能力,汽车设计的设计流程和设计目标。

2.汽车整车设计介绍汽车设计的整车设计理念,包括车身结构设计、底盘悬挂的设计等。

3.汽车外观设计介绍汽车外观的设计原理和条理,学习如何将线条和空间感应用于汽车外观设计,学习如何进行立体造型。

4.汽车内饰设计汽车内饰设计与功能设计,教学设计的组成,按顺序执行汽车设计流程,在设计个性化创建汽车内饰方面提供专业知识。

5.参观与习作参观与习作是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学生掌握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后,会组织参观现有的汽车展览,并让学生进行汽车设计习作,从而通过实践掌握汽车设计技能。

三、课程设计本课程在教授汽车设计的基础知识之后,将提供实践活动以进行品牌技能的操作,通过解析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细节和技巧,并进行习作,让学生进行汽车第一手体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1.课程目标- 提供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和技术;- 增强学生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设计流程。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岗位师傅授课、视频技术、汽车设计展览讲解和参观、团队习作等。

3.参观与习作本课程将组织学生参观现有的汽车展览,旨在让学生触摸现实中的汽车设计并进行习作。

4.课程评估课程评估结果将基于以下要素:项目贡献、个人能力、小组合作、作品质量以及课堂表现。

学生需要提交满足最小要求的作品,通过考核才能通过此门课。

部分项目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报告和团队活动等。

四、结论本汽车设计课程旨在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概念设计能力、三维造型能力和文化底蕴。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预习、课堂听讲、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 学会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增了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和兴趣,特别是汽车设计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 简要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知识,如设计理念、外观、功能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人教版美术课本中关于汽车设计的内容。
【实践操作】(1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汽车设计理念。
2. 学生利用画笔、彩泥等工具,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表现出来。
【展示评价】(10分钟)
1. 各组展示自己的汽车设计作品,并进行简要介绍。
八、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
② 汽车设计的方法与流程
③ 汽车设计的创意与实践
2. 关键词:
① 造型
② 色彩
③ 功能
④ 创新
⑤ 实践
3. 核心句:
① 汽车设计,以人为本。
② 创意源于生活,实践成就梦想。
③ 团队合作,共同成长。
板书设计示例:
```
我是汽车设计师
┌──────────┐
- 讲授法:系统传授汽车设计知识,确保学生理解。
- 实践活动法:通过动手设计,加深学生对汽车设计技能的理解。
-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汽车设计原则,掌握设计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1. 引言
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
对汽车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 课程目标
汽车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车设计和评估;
4.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内容
3.1 汽车设计原理
•运动力学基础
•空气动力学原理
•结构强度学
•车身轻量化技术
3.2 汽车设计方法
•造型设计方法
•工程设计方法
•模型制作方法
•车辆动力学模拟方法3.3 汽车设计技术
•CAD技术
•汽车模型设计
•车辆性能模拟
•汽车材料与工艺技术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的理解;
•实践: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项目评估:对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堂参与: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

6. 参考资料
•SAE Internation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130驱动桥部分设计验算与校核
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
日期:2010.12.25-2011.1.7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总体结构设计 (2)
三、主减速器部分设计 (2)
1、主减速器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 (2)
2、锥齿轮主要参数选择 (4)
3、主减速器强度计算 (5)
四、差速器部分设计 (6)
1、差速器主参数选择 (6)
2、差速器齿轮强度计算 (7)
五、半轴部分设计 (8)
1、半轴计算转矩Tφ与杆部直径 (8)
2、受最大牵引力时强度计算 (9)
3、制动时强度计算 (9)
4、半轴花键计算 (9)
六、驱动桥壳设计 (10)
1、桥壳的静弯曲应力计算 (10)
2、在不平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桥壳强度计算 (11)
3、汽车以最大牵引力行驶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1)
4、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2)
5、汽车受最大侧向力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2)
七、参考书目 (14)
八、课程设计感想 (15)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130驱动桥部分设计验算与校核》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主减速器部分包括:主减速器齿轮的受载情况;锥齿轮主要参数选择;主减速器强度计算;齿轮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计算。

(2)差速器:齿轮的主要参数;差速器齿轮强度的校核;行星齿轮齿数和半轴齿轮齿数的确定。

(3)半轴部分强度计算:当受最大牵引力时的强度;制动时强度计算。

(4)驱动桥强度计算:①桥壳的静弯曲应力
②不平路载下的桥壳强度
③最大牵引力时的桥壳强度
④紧急制动时的桥壳强度
⑤最大侧向力时的桥壳强度
3、主要技术参数
轴距2800
轴荷分配:满载时前后轴载1340/2735()
发动机最大功率:80 n:3800-4000
发动机最大转矩17.5﹒m n:2200-2500
传动比:i1=7.00; i0=5.833
轮毂总成和制动器总成的总重:274
3
22810
()c p T D d zL ϕσϕ
⨯=
-
代入数据计算得:
σ116 ,[σc ]=200,σc <[σc ],故满足设计要求。

六、驱动桥壳设计
1、桥壳的静弯曲应力计算 桥壳犹如一空心横梁,两端经轮毂轴承支承于车轮上,在钢板弹簧座处桥壳承受汽车的簧上载荷,而沿左右轮胎的中心线,地面给轮胎以反力G 2/2(双胎时则沿双胎之中心),桥壳则承受此力与车轮重力之差值,即(G 2/2),计算简图如右图所示。

桥壳按静载荷计算时,在其两钢板弹簧座之间的弯矩M 为
2M (
)22w G B s
g -=-
式中:G 2——汽车满载静止于水平路面时驱动桥给地面的载荷,G 2=27350N
——车轮(包括轮毂、制动器等)的重力, =2740N B ——驱动车轮轮距,查资料得1.470m
s ——驱动桥壳上两钢板弹簧座中心间的距离,查资料得0.940m 计算得:2421
由弯矩图得危险截面在钢板弹簧座附近。

静弯曲应力σ为 3
10wj v
M W σ=⨯
式中:M ——两钢板弹簧座之间的弯矩,2421
——危险断面处(钢板弹簧座附近)桥壳的垂向弯曲截面系数。

采用圆管断面,则1/32πD 3(144),d 取38取70,则307343
σ116 , σc <[σc ],故满足设计要求。

2421
σ
如上图所示,、处为危险断面。

半轴套管的在危险断面处的垂向弯矩 121(0.5)()
g
A A r h M G r a
B ϕϕ-=+- φ1——轮胎与地面间的侧向附着系数,计算时取φ1=1
φ1——φ10.5时,Z 20,Z 22,此时驱动桥的全部载荷由侧滑方向一侧的驱动车轮承担,这种极端情况对驱动桥的强度极为不利,应避免这种情况产生。

a ——130 38 计算得:8478 弯曲应力σ
3
34
410
(1)32A A
wA A M D
d D
σπ--=
⨯-
计算得σ276,[σ]=500,σ<[σ],满足设计要求。

假设汽车向右侧滑,地面给右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为Y 2R
2212R R R Y Z Z ϕ==
Z 2R 为右驱动车轮支承反力,当φ10.5时,
1
2221()273502g R
h Z G G N
B ϕ=+==
σ 276, σ< [σ],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