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的线索⑴物线:以具体事物或是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人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事线:以中心时间为线索,如《变色龙》以景观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感情线: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时间、地点线: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见闻线: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塑造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4、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议论(1)描写从对象分:@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肖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自然环境作用:烘托氛围或人物心情社会环境作用:交代当时的时代背景。
(3)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4)记叙文中的抒情#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抒情(5)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画龙点睛(6)记叙文中的说明作用: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5、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铺垫、象征、伏笔、烘托、照应、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联想想像等6、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作用: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的情感。
(2)借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路上走来两个红领巾(特征代整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体代抽象)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专有名词代泛称)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记叙文常考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常考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散文按照所写内容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的六要素:时间、也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住过、转累,,如《背影》一文:时间一一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一一父亲和“我”:事件的起因——“我”去北京读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一一父亲到车站送别,展现深沉的父爱;结果怀念父亲。
掌握叙事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有五种: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
其中,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占有主要地位,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
(1)人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如《故乡》中善良又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等。
(2)情节。
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3)环境。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物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反衬人物性格,对刻画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情境,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
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
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记叙文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3)、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下面只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①象征,
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方面。运用此法,必须把握二者在读者心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记叙文是文学领域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既可以记录过往的发展,也可以直接阐述叙事者本人的情感、思考和意见。
记叙文的写作需要有良好的文字措辞,能够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进叙事中,让人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叙事者的思考和意见。
本文将着重介绍记叙文的写作要素及特点,以帮助读者对记叙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结构以叙事者的情感、思考为主线,常常由“提出问题”“推进故事”“回顾故事”的形式构成。
叙文的开头要有明确的主题,告诉读者要研究什么课题或叙述什么故事,以及要提出什么问题。
接下来就是要把故事精彩的推进,一步一步的展开,使故事更加生动。
最后,文章要有回顾故事的作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把握故事的全貌,从而能够避免读者在叙述中迷失方向。
二、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写记叙文时,最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以一种平实的口吻来表达,说明故事发展,强调某一特定的情感。
要想把读者带入叙述,必须把语言和感情融为一体,以一种实在、真实的叙述方式来让读者感受叙事者的观点和感受。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在写记叙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使用清晰的叙事语言最重要的是使用清晰的叙事语言,不要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的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字措辞等,以便表达出叙事者的情感和思想。
要让文字更加生动、具体,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描绘、抒情、比喻、议论等。
(二)加强叙述效果要加强叙述效果,就必须注意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使用排比、比喻、反复等手法,来营造出节奏感,让文字更具有韵律性,使叙述更加生动凝练。
(三)以多角度表达写记叙文时,应尽量从多个角度表达出叙事者的情感和思考,把多重信息融为一体,让文字充满活力,使叙事有更多的内涵。
总而言之,记叙文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体,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思考未来,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叙事者的情感思考。
只有深入理解记叙文写作的要素及特点,才能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髓,写出优秀的记叙文作品。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中心提炼
提炼方法 1、分析文章标题 2、研究文章开头结尾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语句 4、分析文章层次和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含在人 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把握中心。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 如《故乡》 表述方法 1、记叙文的中心包含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两方面。 2、归纳中心时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 达。 “通过……”就是概括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 就是总结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铺 垫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有笔展作对实 照后做暗将际 应,铺示要上 。后垫,出是 边。为现一 一埋情的种 定下节事交 要伏发件待 ,
伏 笔
细照头方是 密应或式文 ,得题主章 主好目要前 题,照有后 更可应与内 加使、伏容 鲜文反笔上 明章复照的 强结照应关 烈构应、照 。严等与呼 谨。开应 。
照 应
深要现一把 刻表,特抽 ,达使定象 即的之的的 “意形具思 寓思象体想 理更化事感 于为,物情 物含使来用 ”蓄所表某 。、
记叙文的关键句子的作用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 引下文、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 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 境背景; 在中间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人 物形象 在结尾常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 主题。
1、记叙文文体知识

1、含义 2、六要素 3、记叙人称及作用 4、记叙顺序及作用 5、记叙线索 6、表达方式及作用
7、刻画人物方法及作用 8、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9、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0、记叙文分类及主题划分
8.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
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2页
③场面描写: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场面描
写即对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
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 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
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作用: a.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 b.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 (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 特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c. 明示或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 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情 感或观念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内容解读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分析重点段落作用(如,首 段、尾段作用及妙处) 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词语的理解、赏析 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 分析写作手法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可以 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效劳,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开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张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X。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那么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讲解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文体知识点击考点一内容理解和概括1.题型汇总(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根据文意,将空格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4)本文以为线索,叙述了。
(5)概括或补全故事情节。
(6)概括文章的主旨或主题,2.方法指导(1)读通文章。
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层次,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
需要关注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还需要注意标题、开头及结尾段、中心句、文章中的过渡句、议论抒情句以及总结句中的重要信息等。
(2)审题答题。
审题时要准确地接收题于中的信息,是立足于全文进行概括还是立足于某些段落进行概括。
根据题干信息确定答题区域,行筛选归纳,才能准确全面地答题。
考点二语言赏析1.题型汇总(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2)某句有什么表达效果?(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4)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否可以删掉或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2.方法指导(1)品味词语。
一般是对具体语境中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的品味。
解答时要注意从用词的准确性,写人叙事绘景时的形象性,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情感性等角度入手。
(2)品味句子。
一般是对文章中或用词精妙,或多角度描写人物,或句式特殊,或巧用修辞,或表达方式特殊,或位置关键的句子进行品析。
解题需要先关注句子的特点是以上所列的哪一种,然后对应该特点展开分析。
考点三技法探究1.题型汇总(1)对文章、文段某(几)处对比(修辞等)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
(2)文章结尾段或某几段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3)文章某物的象征(或其他表现手法)意义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文章叙述人称、叙述方式等的分析及表达作用。
2.方法指导(1)重点关注,通读全文。
抓住题干中给出的标志性信息,回到文章,看该标志在文章中的分布,体会其作用,进而明确要点,才能有答题的方向。
(2)答题突破口。
①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
②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的具体特点。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去分析在整体行文结构上有没有明确的呼应、铺垫、悬念等技巧。
答题应按照“明技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格式组织答案,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
考点四拓展探究1.题型汇总(l)要求根据选文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列举与题目有关的材料、事例、言论。
(5)阅读链接材料,结合原文写出探究所得(6)填写读书卡片。
(7)用广告、宣告语、对联体现主旨。
2.方法指导(l)立足文章,又高于文章。
要准确读懂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
(2)广泛联系,角度适当。
(3)在阅读、分析、归纳、整合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试题要求,以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传达自己拓展或探究的结果。
考点五人物形象分析1.题型汇总(I)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2)请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文章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文章中其他人的眼里,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人物形象。
2.方法指导概括人物形象类题一般要概括出人物的肖像、事迹、性格、品质等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揣摩人物形象:(I)分析人物所做的事,可以概括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2)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特征,概括人物的特征(3)分析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4)分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有时能对人物形象起到烘托的作用。
(5)注意文中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评价,注意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提示:概括人物形象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
考点六句段作用1.题型汇总(1)文章中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章某段话或某句话看似多余,有什么作用?(3)文章某段话或某句话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方法指导(1)段落的作用。
首段,若是环境描写则多数是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渣染气氛,弓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其他内容则从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或者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者插叙、补叙等方面入手。
尾段,内容上点题或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2)句子的作用。
句子在开头,通常结构上引起下文,内容上或设悬念或设伏笔或做铺垫或开篇点题或奠定文章情感基调。
句子在结尾,通常结构上或首尾呼应、照应全文或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强化、升华情感;内容上或议论或抒情以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句子本身的特点,则多从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用词(动词、形容词)特点及其表达效果考虑。
"方法点拨:一般来说,段落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要看段落本身的作用,二要看它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关系,三要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分析内容入手,,即分析题目指向的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从段落本身的内容方面(如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等)考虑。
-般要思考: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结构上分析,即它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关系如何。
最后结合主题分析,即它在表达主题上起了什么作用。
例如,本文的结尾段以深深的祝愿收束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哀悼之情,也呼应了文章的开头。
段落位置:在开头:(1)总领全文(2)引领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写___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4)营造__气氛,奠定_感情基调在中间:承上启下的作用(1)既承接上文的,又引起下文的。
(2)由____过渡到(3)由___转而写在结尾:(1)升华感情(2)深化主题(3)总结上(全)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5)呼应开头,首尾照应(6)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考点七词句理解1.题型汇总(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表达效果)。
(2)文中画线的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4)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表现内容的。
2.方法指导要理解词句的含义就必须正确理解词句所在的语境,即找到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具体分析品味其含义。
遇到代词,上下落实。
代词所指代自一般出现在代词的上文或下文,联系上下文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在提出后,一般会相应地对此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多方联系,理解含义。
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还要联系词语的感情色彩、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等来分析。
考点八把握思想情感1.题型汇总(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文章中写某段内容,主要为了表达什么感情?(3)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析文章中某一人物的情感变化。
2.方法指导(1)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要结合关键语句,如文首或文尾句、抒情句、议论句或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这些往往暗示作品的主旨,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2)关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要结合情节来分析,情节变化往往引起人物情感的变化。
要结合人物、景物描写来分析。
要善于通过把握文章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多角度的描写来揣摩人物的情感世界。
考点九文章标题的理解1.题型汇总(1)本文以“xx”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3)文章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是否可以,为什么?(4)拟写文章标题。
(5)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2.方法指导一、分析标题含义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即是否有体现文章主题方面的深层含义。
例如,本文标题“藤野先生”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藤野严九郎,又暗含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怀念之情。
具体来说,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可运用“抓题眼法”,题眼指标题中能点出题目的重点、表达题目的意义或决定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语。
[答题步骤]①抓住题眼,分析标题表层含义;②分析标题深层含义;③分析标题在表达内容、抒发情感、结构及形式上的作用。
二、分析标题作用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果以人物、事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串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视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阿长与《山海经》。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如《太空一日》。
③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如《散步》。
④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如《带上她的眼睛》。
⑤贯串全文,起线索作用,如《台阶》。
⑥语意双关或具有比喻、象征意义,揭示文章主题,画龙点睛,如《驿路梨花》。
⑦寄托作者情感,如《秋天的怀念》。
⑧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如《走一步,再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