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合集下载

论民族声乐的形成

论民族声乐的形成

中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数千年的长期历史积累,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艺术创造的结果。

作为东方音乐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国民族声乐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传统民族声乐的三大类别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了民歌、戏曲和曲艺三大类别。

我国民歌具有源远流长的优秀历史传统,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民歌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基础,它和民族音乐的其他形式互相影响、互相丰富、互相促进。

我国民歌包括多种体裁和样式,主要有四类:(1)劳动号子;(2)山歌;(3)小调;(4)长歌及多声部歌曲。

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有突出的节奏型特点;在民歌中,劳动号子占有重要地位,是民歌音调最早的根源和基础。

山歌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音调经常是高亢辽远的,节奏常常是自由、散板式的;山歌的歌词常带有即兴性,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等。

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一般地说,山歌就是“山野之曲”,小调则是“里巷之曲”;小调的表现范围非常广泛。

长歌泛指一些结构长大的大型民歌体裁,主要包括风俗性长歌和长篇史诗歌曲;多声部民歌在我国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和少数民族民歌中更为多见。

我国的戏曲,是富有强烈中国特色的一种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结合的综合体裁。

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点在于它的声是音乐(唱和奏)或者音乐化的声(念),它的容是舞蹈(舞和打)或舞蹈化的容(做),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再配合舞台美术等其他条件,共同给戏剧的情节内容以优美动人的艺术表现。

在我国戏曲中,既不是舞蹈管舞蹈,动作管动作,也不是歌唱管歌唱,说话管说话,更不是歌舞管歌舞,戏剧管戏剧,而是音乐、舞蹈和戏剧性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戏剧整体。

我国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是在隋唐时期。

宋朝是说唱音乐达到成熟的时期。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摘要】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正呈现出多个新趋势。

首先是融合创新,通过吸纳西方音乐元素,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数字化技术在音乐表现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为民族声乐艺术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

跨界合作也成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人合作,为民族声乐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创意。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样备受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了新的音乐风貌。

民族声乐艺术正在走向国际化,借助国际交流平台,传播中国声乐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将在不断应对社会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挑战中不断创新,推陈出新。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新趋势、融合创新、数字化技术、跨界合作、传统文化传承、国际化、社会发展、国际文化交流1. 引言1.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多元融合,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时代,融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民族声乐形式,艺术家们开始积极融合各种音乐元素,打破传统的界限,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的作品。

数字化技术在民族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通过数字化技术,艺术家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创作和演出,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

跨界合作成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联合创作,为民族声乐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2. 正文2.1 融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融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进行跨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融合创新不仅包括不同民族音乐元素的交融,还包括与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其他音乐类型的融合。

这种融合创新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也可以为民族声乐艺术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发展空间。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探析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探析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探析作者:孔鞠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更是中国民族声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必然成果。

探索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我国声乐艺术更好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历史和音乐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进行探析,希望可以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90-01中国的民族声乐产生于我国早期,经过了上千年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独立的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为我国人们所一直喜爱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的声乐史上,中国声乐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的吸收、借鉴西洋声乐艺术的方法,在演唱方法上、表现形式上,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借鉴,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不断的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民族声乐艺术。

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都是从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成的,在新的条件下得以发展。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形式所有的文化都是以一个国家的背景为主,通过不断的吸收和借鉴,不断的完善的一个过程。

中国的民族声乐也是如此。

在我国的历史上,会把当时比较先进的声乐方法进行吸收并且融入我们自忆的声乐艺术,以一种全新的声乐面貌展现出来。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本质决定了要不断的吸收外来的音乐形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吸收、兼融、共生的特点,它可以接受一些选进的,优物的,抛弃落后的,过时的。

随着外来文化不断的进入中国,被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吸收并借鉴,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这点从我国的历史就可以看出。

中国的许多非常传统的乐器有许多是从其它的地区传来的。

例如:我们所了解的琵琶,这种乐器最早是波斯的传统乐器,在东晋时传入中国,经过几千年来与我国的文化相融合,慢慢的以四弦十四柱的形式流传下来,当然其他的乐器也是这样的。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起源与形成-最新资料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起源与形成-最新资料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沃土,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同时具有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本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起源与形成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起源远古时期,最初始的音乐应该说是声乐,以声为主,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产物。

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刘安就已经注意到歌唱发自劳动的呼声,他在《淮南子》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

”就是说,当人们共同抬举粗壮的木头时,前面的人大声喊号子,后面就会有人大声附和,以鼓励大家出力,这样能够集中力量团结起来抬起木头。

远古先人在共同劳作时喊出的这种“邪许”的劳动号子,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劳动号子”,能够充分证明音乐起源于劳动,音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原始时期的音乐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传黄帝作有《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着葛天氏的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这时比较大型的乐舞还有黄帝的《云门》、尧的《韶》等。

可见在原始社会,中国声乐以最独特的方式出现,充分反映出人民在劳动生产与生活中音乐形式的存在,也可看出先民在创造原始音乐的过程中与大自然和动植物的亲和关系。

但原始歌舞中的音乐比较简单,歌唱也是作为乐舞中的一部分。

在原始的音乐中常常浓缩和积淀着先民强烈的情感和欲望。

远古时期的声乐往往表现的是不同种族的繁衍生息、图腾崇拜、祭祀典礼、狩猎农耕、战争武功等内容,这既承载了大量生物和文化进化之信息,又传递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情感。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乐舞便成了巫术礼仪和图腾崇拜活动的表现形式,最高等级的巫师掌握着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以及重大事件的占卜活动和王室的一切重大典礼,即使是低级的占卜者也担任着最古老的职业歌舞演员。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民族声乐艺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发展现状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方面,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古老的音乐作品和唱腔的传统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现代的音乐元素也在民族声乐中被融入,形成了新的风格和形式,为这一文化传统赋予了新的活力。

2. 跨界合作的兴起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民族声乐艺术也逐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了更多的跨界合作。

民族声乐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舞蹈等形式的结合,为传统民族声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3. 人才培养的不断加强在当今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民族声乐艺术领域,人才培养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仅在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加强对民族声乐的专业培训,同时也通过各种比赛以及演出等形式,为有志于从事民族声乐艺术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平台和机会。

二、未来展望1. 弘扬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未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应当继续弘扬传统的音乐形式和唱腔,同时也要兼顾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入和创新。

只有保持传统的纯正性和独特性,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使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2.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未来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应该进一步开放心态,积极接纳和融合其他文化艺术的精华,并通过跨界合作来创新形式和拓展空间,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14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摘 要】【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基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和发展的,在此前提下,在研究和讨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的同时无法割裂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根源,研究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是无法脱离传统声乐艺术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本文对中国现代民族声月艺术的形成进行追根溯源地探究和分析,中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和相互交流的产物,它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对此,本文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如何与时俱进,在传统与现代之中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 艺术形式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中国漫长的文化演变和发展当中,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也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才有了成型的条件;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人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无论是日益增长的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是时代发展的文化潮流的要求,导致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急需新的创新和发展;对此,本文就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进行探讨,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条件进行分析。

一、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的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我国的领土面积幅员辽阔,各民族人民齐聚以堂,导致我国民族乐器的种类繁多,声乐艺术在各民族中的运用方法和运用形式并不相同,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声乐艺术在我国民间艺术中蓬勃发展起来,同时由于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以至于它吸收了民间艺术的形式,同时采用的民间乐器来进行声乐创作,在传统声乐艺术的形式上导致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继承传统声乐艺术中的精华,由于传统声乐艺术它是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古代周朝的蜜月礼乐,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存在的,声乐艺术是作为意识形态层次上的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对人民有益处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前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探究

当前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探究

中 国近代 以来 的发展 历程 较 为 曲折和 艰难 ,中 国的社 会 形态 也发 生 了巨大 的改变 ,在 一百年 的时间里经历 了多次 的变革 。中国 社会 的开放也使 西洋声乐 艺术开始对 中国 民族 声乐艺术 带来巨大 的
机 遇 与 严 峻 的挑 战 。 在 五 四 运 动 之 前 , 一 些 先 进 的 知 识 分 子 希 望 利 用 西 方 文 化 打 压 封 建 残 余 , 错 误 的认 识 了 民族 声 乐 艺 术 ,对 民 族 声 乐 艺 术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打 击 。 而 新 中 国成 立 后 ,6 O 年 代 社 会 环 境 又 出 现 了过 于 “ 民族 化 ” 的现 象 , 不 利 于 民族 声 乐 文 化 的发 展 。 而 在 经
理论与 技术技巧 ,并得到 了很好 的发 展,形成 了与现代 艺术相结合
的 中 国现 代 民族 声 乐 艺 术 。


我 国现 代民族声 乐的艺术形式
中 国是 四大 文 明 古 国之 一 , 由于 我 国 历 史悠 久 、幅 员 辽 阔 、人 才 济 济 , 因此 文 化 艺术 的发 展 也 一 直位 于世 界 前 列 。而 我 国 的 民族 声 乐 艺 术 更 是各 民族 经 过 千 百 年 来 的 发展 所 留 下 的文 化 瑰 宝 和精 神 文 明财
过多年 的讨 论研 究之 后 ,最终 确立 了以中国传统声 乐文化与 唱法为 主,辅 以西洋学科系统的方式 的中国现代 民族声乐艺术 。
( 三 ) 当前 和 平 时代 的快 速 发展 随 着 中 国改 革 开 放 进 程 的 加 快 , 中 国 的 声 乐 艺 术 也 逐 渐 与 世 界 声 乐 艺 术进 行 融 合 和 发 展 , 声 乐 艺 术 不 再 受 到 地 域 与 民族 的 限 制 ,

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

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

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作者:吉木斯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国外艺术精髓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是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前进的方向。

本文介绍了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时期,并阐述了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发展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不同类型的声乐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以及不同程度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一、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及发展二十世纪初是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阶段,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五四”运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们思想方面的禁锢,这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民族声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充分结合了我国传统声乐素材与柔声唱法。

比如萧友梅的《五四纪念爱国歌》,该作品曾一度广外流传。

在五四运动后我国解放前的这个阶段,由于艰苦的生存条件以及艰苦的斗争环境激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作思想,当时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如《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等,这些作品塑造出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作品鲜明的时代性,此外也诞生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歌唱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民族声乐艺术开始融合,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个阶段诞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以及经典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以及其精华部分,也充分的汲取了国外民族声乐艺术的精髓,如《万事如意》、《父老乡亲》等作品,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艺术气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宋祖英等一大批民族唱法的歌唱家逐渐涌现出来,并为世界各地所熟知,这些歌唱家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 , 在宋 以后 , 其梨形音箱 、 四弦十 四柱的形制基本 固定下来 。
在中国现代 民族声乐艺术 的形成过程 中,前辈 的大批仁人 志士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 首先是作曲家萧友梅 、 黎锦晖 、 赵元任 、
黄 自、 青 主、 冼星海 、 聂耳等 , 以中国传统诗词或 以那个时代为题
可见其他乐器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 , 尚有许 多作 品与音乐形式也 是来 自于域外 , 如《 新声二十八解》 是汉代有名 的“ 武乐” , 它是汉 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 年根 据出使西域 的张骞带 回的西域横 吹乐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植根于 中国土地之上 ,经过几 千年磨砺 而形成的相对独立 、自成体 系 、具有浓郁 民族风情 和地域风格 的, 涵盖多种艺术 表现手段和表 现形 式的 , 带有东方 审美 特征 ,

重要影 响 , 同时也使中国民族声乐第一次通过展望西方先进 、 经
典的音乐文化 , 反 观和提升 了 自我 , 并从 比较学 的角度 , 为 自身 发展寻找到了新 的空 间。 从 社会学意义上看 , 近代 中国逐步沦为 半 封建 半殖 民地社会 , 社会 文化 和观念形态必然会发生变化 , 西 方 列强 的强势文化侵入 中国是必然的 ,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 的先进文化理念进入 中国也是必然 的。其传播途径不外乎宗教 活动 、 外 国侨 民、 归国留学生 、 外 国音 乐团体来华 演出等渠道 , 虽
的特点 , 它并 不保守 , 也不 固步 自封 , 它 总是在吸纳外来 文化 的 营养 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 外来文化与 中华本土文化相融 , 经过 民族化过程后 , 最终转化为 中华 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 这是为历 史所证 明了的 。 从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看 , 这一特征十分突出。中
在专业性和群众 性的音乐演 唱活动 中 ,中国民族声乐通过
继承传统民族声 乐和借鉴 西洋声乐艺术 , 开始 发生质的嬗变 , 一 步步地由传 统走 向现代 ,以致成就 了一 门与传统不 同又有别于
西洋的声乐演唱艺术 。
国的传统乐器 , 大多是历史上从其他 国家和地 区传人 的, 比如琵 琶( 原 为波斯 国乐器 , 东晋时由西域传入 , 经唐 、 宋 各代的改革与
乐艺术是脱 胎于中国传统 民族声乐 的 ,是 中国传 统民族声 乐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 下 的 再 现 、 升华和发展 。

Hale Waihona Puke 然这些因素并不足以撼动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的根基 ,但它 已经 开始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影响却是不争的事 实。 因此说 , 当时 中
国特 定 的 社 会历 史 条 件 ,是 中 国 民族 声 乐 赖 以创 新 和 发 展 的客
例外 。在历史上 , 当时较 为先进 的声乐方法理论一旦进入 中国 ,
法, 使之成为不可分割 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传统戏曲及其声乐
演唱形式在各地区 、 各时期的流变 , 古代声乐演 唱技法 和理念 以 “ 活态文化 ” 的形式 流传下来 。中国现代 民族声乐艺术在许多方
迟早会被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所 摄取 , 并在一定程度融为一起 。 经
曲 摩 诃 兜 勒 改 编 而 成 。公 元 四 至 六 世 纪 , 天竺乐 、 龟兹乐 、 高 丽
材创作歌 曲 , 在 民族 曲调素材 的基础 上 , 借 鉴西 洋旋 律 、 和声等
技法创作声 乐作 品 , 开创了中华 民族艺术歌 曲的先 河 , 其 中尤其
以赵元 任 、 冼星海的创 作最 为成功和可贵 。 其 次是 老一代早年从
直为 中华各民族人 民所喜爱 的艺术形式 。在 中国近现代 历史
上, 中国传统 民族 声乐在特定 的社会 、 历史 和人文条件下 , 通 过
吸纳 、 借鉴西洋声乐艺术方法理论 , 从演 唱方 法 、 表现形式 、 声乐
教育到理念思维等诸 多方面 , 都获得了一次新 的提升 , 进而形成 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声 乐艺术形式 。 可以说 , 中国现代 民族声
章试 图从历 史、 社会 、 人 文和音 乐等侧 面, 对 中国现代 民族 声乐艺术 的形成进行理性探 讨。 关键词 : 中国 ; 现代 ; 民族声 乐; 艺术形式
中图分 类号 : J 6 1 6 .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1 2 - 0 1 4 5 — 0 1

中国现代 民族声乐艺术形式
观环境和外 部条件 。
任何 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形 式 , 都存在一个从传统走 向现代 、
从 质 朴 走 向科 学 、 从 封 闭走 向开 放 的过 程 。 中 国 的 民族 声 乐 也 不
二、 中国 现 代 民 族声 乐 的传 统 文 化 继 承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继承 了传统 民族声乐 的许多演 唱技
过这种嬗变后 , 中 国 的 民族 声 乐 就 会 以 一 种 新 的 面貌 展现 出来 。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的内在规定性 ,决定 了它总是要 吸纳
面, 都承袭 了传统声乐艺术 的演 唱技法 和特点 , 继承着传统声乐
艺 术 中的 审 美 理 念 。
先进 的外来文化形式 。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吸纳 、 兼融 、 并蓄 、 共生
2 O 1 5 — 0 4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民 族 文 艺
谈 中 国现 代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形 成
李 艳波
( 黑龙 江省 曲 艺 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1 0 )
摘 要 : 中国现代 民族声 乐艺术的形成是 一个客观历 史进程 , 是 中国民族 声乐在特定历 史条件下 自身发展 的必然结果。文
国外学成归来 的歌唱家 , 都在积极探索和开发 民族音乐文化 , 试 图 走 出 一 条 中 国 人 自己 的声 乐 实 践 道 路 。
乐、 疏勒乐 、 高 昌乐等 域外音乐相继传 入中原地 区 , 连 同龟 兹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