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

合集下载

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引言: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身份和认同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族音乐的起源、特点、分类以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

一、起源与历史民族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它源于各个民族的生活和文化背景,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宗教信仰的一种方式。

民族音乐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现代阶段。

原始阶段的民族音乐多是口头传统的,没有书面记录;发展阶段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曲式和风格;而现代阶段的民族音乐则更多地与其他音乐形式和流派相互融合。

二、特点与风格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它通常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民族音乐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旋律简单而优美,常常借助传统乐器演奏;节奏感强烈,能够很好地表达民族的情感和情绪;歌词和歌曲的内容通常与民族的生活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也各具特点。

例如,中国的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和乐器融合而著称,如古琴、二胡等;印度的民族音乐则以其复杂的旋律和节奏结构而闻名,如印度传统音乐中的拉盒琴和打击乐器。

每个民族音乐的风格都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民族音乐的分类民族音乐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例如亚洲音乐、非洲音乐、欧洲音乐等。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乐器类型划分,例如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音乐风格、歌曲类型等多维度进行分类。

各种分类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四、民族音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民族音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传承方式。

例如,印度的卡纳塔克音乐以其复杂的旋律和技巧而著称;爱尔兰的民族音乐以其欢快的舞曲和琴弦演奏而受到全球的喜爱。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都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和传统乐器的演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与西方音乐的发展相比,由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音乐以淡泊、含蓄,不描述、不渲染为上品,讲究情意,追求意境,通过意境引发人的想象,升华人的情感。

一、什么是意境“意境”是音乐美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它所指的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合二为一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是实物在人心中所创造的虚境,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种虚境。

我们常说一首诗很有意境或某件艺术品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境界,指的就是它在现实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意境与观赏者的心境达到了共鸣。

意境一般是用来描绘艺术作品审美的规定型的术语,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客观事物与主观精神表现的双重性,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

因此,我们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自然与心灵,生活与艺术各方面高度和谐的体现。

“境”从中国古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与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有关。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并不十分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更多的是强调以心灵契合它,宇宙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对象,是每个生命的统合体。

所以,只以外在的科学远不如用内在心灵去体会,去谛听,去感受。

中国的哲学不重知识论,而重存在论,重视将人的生命存放到世界中放到宇宙中去,寻求其意义;中国哲学将世界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每个生命都是整体生命中的一部分;中国人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艺术与人生密切相关等等。

这些思想都对“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音乐思想中的“意境”老子说“大音希声”,我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意境的学说。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感想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感想

音乐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通过本学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

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也有许多流行音乐的嘻哈摇滚派。

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还有传统的地方戏曲也在同学们的讲授中,我才更加的了解到原来戏曲的魅力是如此的巨大,名角的身段和唱功让人惊艳,非常赞叹。

喜欢李玉刚的贵妃醉酒,魅力无法阻挡的感觉。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

谈谈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识和感受作文

谈谈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识和感受作文

谈谈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识和感受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是个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小朋友,对于乐器更是无比着迷。

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了!它们不但外形别致好看,音色也都很动听悦耳。

让我先从最熟悉的二胡说起吧。

二胡是一种拨弦乐器,有点像小小的violion。

它的琴身很细长,弓蹍成马腿形状,拨弦时发出的声音又尖又亮,高低还可以自由变换。

每当听到二胡奏出那些高亢激昂的旋律时,我就仿佛置身于一场热血沸腾的战斗之中!二胡在很多戏曲和民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最喜欢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这支曲子了,旋律圆润流畅,让人听了心情无比舒畅。

再说说柔美动人的古筝吧。

古筝是弹拨乐器中的佼佼者,外形犹如一张小小的桌子,面板上插满了串串发亮的竹钉。

奏者手持两根棍子在上面拨动,就能奏出千般曲调,音色空灵飘渺,如行云流水般悦耳动听。

我经常在课余时光静静聆听《广陵散》、《鹧鸪天》等曲目,几乎要为之陶醉。

我梦想有一天能亲自学习这件乐器,弹奏出属于自己的乐章。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气吞山河的管乐大师——笙。

笙虽然个头很小,却拥有宛如万马奔腾的豪迈嗓音。

相传笙的发明和一位渴求丰收的农夫有关,因此笙在很多庆典和祭祀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节的时候,我们村里的乐手就会吹奏笙曲,震耳欲聋的声音远远传开,祈求新的一年能够硕果累累、鸿运当头。

每逢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被笙的威风所折服。

当然,除了这几种,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之多,实在是不胜其数。

我最想亲眼目睹并聆听一回有"乐器之王"美誉的埙的表演。

据说埙制作十分考究复杂,乃是上品上乘的乐器。

我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入其门,亲自感受一番这位王者的风采。

中国的民族乐器之所以让我如此着迷,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底蕴。

每一种乐器,每一支乐曲,都饱含着先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我们聆听民族音乐的时候,就犹如穿越时空的洪流,与祖先的心灵产生了互通。

这份千年传承的力量,给人以无比崇高的审美体验。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

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民族音乐感想(最终5篇)

民族音乐感想(最终5篇)

民族音乐感想(最终5篇)第一篇:民族音乐感想民族音乐的认识(时间真的是过得很快呵!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

这个学期的选修课是音乐艺术与审美,我觉得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美感。

上老师的课,没有什么约束,老师讲的内容很丰富,老师也很宽和。

虽然不是每堂课所有的学生都来,但老师一直说:“如果我点名,就是对你们的不信任”,我很赞赏这个说法······)网络上有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定义“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狭义地讲,所谓中华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

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

我还是想说说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中华民族音乐就是由“中国民间老百姓创造的音乐”,它属于我们华夏儿女。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中华民族音乐由很悠久的历史,也有很丰富的种类,资料载:“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秦汉时流行鼓吹乐;魏晋流行清商乐;隋唐时流行琵琶音乐;宋代流行细乐、清乐;元明时流行十番锣鼓、弦索·······”可见,民族音乐对我们的影响一直延续了千年,其形态也不断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说,民族音乐见证了我国历史车轮的前进,伴随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落,说它是部史书不为过。

民族音乐的分类我不是很了解,参考资料上把它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认识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认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农村区域发展(1)班姓名:谭尊飞学号:222009326032019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

经过千年的传承和涤练,中国文化更是璀璨辉煌。

而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更是历久弥香。

一、概述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那么什么是民族音乐呢?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

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民族音乐是建立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发展起来并反映出本民族文化特色生活风貌、文化、地域特征等的音乐。

而文化、经济、地理状况、文化交流又反过来影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大体上来讲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谈谈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识和感受作文

谈谈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识和感受作文

谈谈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识和感受作文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音乐,人类灵魂共鸣的桥梁,五感交织,勾勒出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乐章。

视觉:丝弦舞动,指尖流淌古筝的琴弦轻拨,手指翻飞如蝶,奏出宛若天籁之音。

琵琶的拨弹灵动,弦珠碰撞,送出珠走玉盘般的悦耳。

二胡的弓弦摩擦,丝丝缕缕,诉尽思乡情怀和旷野苍凉。

听觉:音符回荡,触动心弦唢呐的声声高亢,如龙吟虎啸,震耳欲聋。

笛子的音色清越悠扬,似山间清泉,潺潺流淌。

古琴的琴音低沉醇厚,仿佛古井深潭,深邃迷人。

嗅觉:檀香袅袅,凝神静气练习民族器乐时,檀香的清幽总会萦绕在指尖,驱散浮躁,凝神静气。

清雅的香气与音乐交融,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意境。

触觉:指尖抚琴,情感流淌古筝的弦线细密,指尖划过,轻盈细腻。

琵琶的琴皮柔软,拨动时指尖触感灵敏。

二胡的琴弦光滑,弓毛摩擦时带来细腻的震颤。

指尖与乐器亲密接触,音乐仿佛从指尖倾泻而出。

大脑:意境深远,感悟中华民族器乐不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琵琶的《十面埋伏》诉说着金戈铁马的豪情,古筝的《高山流水》表达着君子之交的意境,二胡的《二泉映月》寄托着百姓的悲苦。

通过五感体验,我深刻领悟到中国民族器乐的精髓所在。

它是一种视听之美,一曲一律,皆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它是一种情感之美,音符流淌,触动心灵的深处。

它更是一种精神之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
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中国民族器乐
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到秦汉时的鼓吹
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大类。歌曲分为
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
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
有七十多种民族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
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重
奏与合奏。如独奏有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
《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合
奏有多种组合: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
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
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
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
山》、《流水》等;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
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
操》等;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
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
《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
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

二.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
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
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民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
方大3度的"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
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
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
中国民族音乐新生期约在公元4世纪至10世纪,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
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
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
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结果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
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
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
所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
中国民族音乐的整理期约在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这一时期包括辽、宋、金、明、清。
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
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音乐形
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

4.中国民族音乐的快速成长期
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中国建设战天斗地的气氛使社会各阶层
群情激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由此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
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如很多人熟悉的《赛马》、《喜看麦田
千层浪》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
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

三.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
1.现状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
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
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
持排斥态度。

2.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
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
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
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

(2).内部原因
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
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
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3.教育对策
长此以往,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
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
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
任务。(1).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
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
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2). 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
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
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
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
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总之,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自己
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各民
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今
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
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
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从文化多元角度出发,我们占
世界人口1/4的中华民族有必要有责任保留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它在世界音
乐文化大舞台上能一枝独绣,充分放射出其独特璀璨的光芒。即使在未来国家民族消亡的时
代,民族音乐仍应作为文化物种加以妥善保护。

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的追求
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音乐提出新的要求,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与时代相呼应的,
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改革民族乐器,改编民族器乐,就
要培养民族音乐理论人才,培养民族音乐作曲家,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民族音乐要发展,只凭高水平的演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
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使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以此提升人们
的都市文化品位,最终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民族音乐应让更多
人接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这样,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得以存活、延续、
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