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1. 多样性和丰富性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各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

这些音乐在形式、节奏、曲调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音乐享受和审美体验。

藏族音乐以其深沉悠远、高原清亮的特点而著名,壮族音乐则以其豪放激昂、富有民族特色而闻名。

2.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在发生着变化。

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开始融合了现代元素,加入了电子音乐、流行曲风等元素,使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

蒙古族的长调、短调等传统曲调已经开始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音乐作品,使传统音乐更加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3. 世界音乐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流行音乐、摇滚乐等风格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也有所体现,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人开始尝试融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新作品,推动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1. 保护和传承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强文化政策的支持、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培训等方式,大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设立了专门的音乐学校和艺术团体,致力于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传承,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2. 成就和薪火相传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在国内外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们的音乐作品广受欢迎,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也积极参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工作,通过举办音乐会、出版专辑、举办讲座等形式,传播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表演形式和风格。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活力。

本文将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进行浅析。

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声乐技巧和表演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

著名歌唱家齐秦在80年代就尝试将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风靡一时的歌曲,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声乐的局限,使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二是展现时代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反映和表达当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追求。

华语流行乐坛的歌手林忆莲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风格,将许多触动人心的歌曲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三是契合市场需求。

随着文化市场的扩大和音乐产业的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也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受欢迎的音乐作品。

近年来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兴起,为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舞台,许多优秀的声乐演员也通过这些节目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一是注重创新。

民族声乐艺术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和表现方式,使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富有活力和吸引力。

二是跨界融合。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这也为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族声乐艺术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声乐艺术相互借鉴和影响,融合创新,形成更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艺术形式。

三是注重教育培养。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

政府和音乐界应该加大对声乐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民族声乐艺术得以长久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呈现出多元化、时代精神和市场需求等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老的民歌在人们中传唱,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朝,历代皆有文艺创作。

民间音乐以其多样性、活力和生动性,一直丰富着中国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从新石器时代的“鼓笛”,到夏商周的“大鼓击楔”,到春秋战国的“磬鼓”,到汉朝的“柳琴”,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随着各民族的混杂,民族民间音乐也得以发展成多元化,各地文化交融,汇集成丰碑富庶的民间音乐园地。

清朝时期有着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古典民族音乐发展迅速,令各种文化日趋多元化。

二、现状及对策1、受政策支持: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较为平稳,民族音乐的畅谈、流传和表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得到了政府各种政策的一定支持。

2、学术研究:此外,学术研究也为发展民间音乐提供了动力。

伴随着社会的新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普及到世界各地,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比如对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间艺术越来越全面。

3、媒体利用:此外,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也应运而生,为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既可以让新的民族民间音乐更加容易到达更多的听众,也可以让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再次焕发灵动。

三、未来发展路径1、学术研究:未来,学术研究将是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前提与保障,基于合作伙伴关系、文化艺术研究与交流以及中外学术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以研究者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以实现新旧文化共同交流。

2、开发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技术,使民族民间音乐更新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势头,以避免民族音乐过时。

3、传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民族音乐,对其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民族文化热情,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一、发展现状1. 传承和创新并重当前,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承和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方面,许多艺术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民族声乐的传统技艺和曲目,通过舞台演出、录音制作等形式将民族声乐艺术呈现给观众,使之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和推广。

不少青年艺术家也积极探索创新,努力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注入新的艺术灵感和表现形式,使得民族声乐艺术焕发出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2. 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民族声乐艺术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也逐步得到了完善。

各大艺术院校及音乐学院纷纷设立了民族声乐专业,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学习环境,同时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3. 国际交流合作频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国际交流合作频繁。

许多民族声乐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国际音乐节、文化交流等活动,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展现给世界,同时也借鉴了国外声乐艺术的精华,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

二、未来发展趋势1. 注重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民族声乐艺术需要更加注重文化自信和创新发展。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需要更多地挖掘和吸收民族声乐的传统之精髓,传承发展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同时也要注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使得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受众。

2. 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才支持,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现当代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出路

现当代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出路

现当代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及出路一、什么是民族音乐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华民族有一些基于本土而生根的音乐种类,如今还流传在民间及大众口中,民族音乐是一种能很好地表现不同地域的艺术形式,民族音乐包括歌曲、说唱、器乐和戏曲等。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民族音乐在创作上还有一定的即兴性,它没有固定的演奏技巧,也没有固定的演唱方式,不论是谁演唱或者演奏,都会有其独特的特征。

但是近几年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一)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不断消失1.国内。

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历史上一直都在不断进步,不断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民族音乐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的改革,每一个阶段都在丢失一些我们曾经保存下来的乐谱。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大门的打开,与国外加强了交流,又经过了长时间的交融,国外的流行音乐逐渐受到我国民众的喜爱。

在本身就受到冲击的状况下,民族音乐又一次遇到了巨大的发展障碍,这也就使得民族音乐越来越不受大众的欢迎,甚至逐渐退出大众的视线。

2.国际。

随着外来音乐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爵士乐、摇滚乐被大众所熟知,人们也开始被这些外来音乐所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略民族音乐,这也给我们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外来音乐的发展速度超越了我国民族音乐很多,致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追捧外来音乐。

我国民族音乐正逐渐被大众遗忘。

但是我们在吸收外来音乐优点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音乐的一些缺点,外来音乐同样有着低俗、内容复杂等特点。

(二)国内民族音乐人才减少目前,我国与国外交流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不仅接受着外来文化,还在向外传送一些音乐人才,而随着国外吸引力的增强,很多人才流向了国外。

在国内,音乐人才的重视程度较低,支持也较少。

另外一个方面,人们对于音乐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喜欢外来音乐的人数增加,导致很多人都去学习西方的音乐,遗忘了本民族的音乐。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在长期的演变中,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多元化的趋势,包括音乐风格的转变、表演形式的改进和演唱技巧的提升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一、音乐风格的转变中国民族声乐的音乐风格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例如,在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曲调多以报喜、送别、祭祀等场合为主,而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则以歌颂祖国、歌颂英雄、歌颂母亲等为主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

而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技术的进步,中国民族声乐开始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现代音乐中常常融入各种元素,如摇滚、爵士、流行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曲调,也增强了听众的接受性。

同时,新的音乐风格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民族声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了推动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表演形式的改进中国民族声乐的表演形式一直是多种多样的,如舞蹈、表演、朗诵、演奏等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表演形式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器乐表演常常被合并到声乐表演中,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趣味性;朗诵、舞蹈等元素也被融合到声乐表演中,丰富了演出形式。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唱片、演唱会等新的表演形式也相继出现,成为了人们欣赏民族声乐的新方式。

三、演唱技巧的提升演唱技巧对于民族声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至关重要。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嗓音技巧讲究气息、发声、转音等多方面,需要长期训练和积累,而在现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演唱技巧的提升成为了多元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现代的音乐中,唱法技巧越来越讲究流畅、自然、表现力强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和声和多重音的应用,以丰富声音效果。

此外,唱段和旋律设计也成为演唱技巧的重要部分,要求演唱者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唱法和技巧,使音乐更加精彩。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出了独特的演变路径:融合、复兴、多元化。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就出现了最初的歌舞表演和声乐曲调,随着历史的推移,到汉代文化的融合、到明清以来的声乐唱法的发展,再到现代形成的流行音乐,都展示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长久以来的演变历程。

①合进程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融合变革。

古代文人把民间音乐融入文艺表演中,形成了极具华夏文化特色的民间音乐。

汉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混合,民族音乐中吸收了外来文化,古代曲调不断演变出新的曲风和乐曲,能反映出当时时代的风格和地域特色。

②复兴进程清末以后,中国民间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一些古典曲调重新流行起来,把当时人们的思想内涵融入其中,使民间音乐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以群众为主的公益演出,把经典曲调演绎出美妙的音乐,让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③多元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结合了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等元素,表现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文化特点,丰富了中国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受到了新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古老的民族音乐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中,中国民族文化得以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一些原有曲调也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民族风格音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尽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某些曲调的传播较少,缺乏新的创作和发展,使得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播比较有限;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出渠道有限,对民间音乐的流传和唱响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三是部分传统民族曲调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可能丧失原有曲调的特色。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以及近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应用发展趋势引言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系统。

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不只是唱一些中国歌曲,听传统音乐段落,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了解中国音乐的真正意义【2】。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意志和追求。

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电影音乐中重要构成元素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都是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与加强利用的。

而民族器乐又是为电影音乐洒下的最好的肥料,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每种民族乐器都有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拨、吹管、打击、拉弦四大类别。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中,又产生了风格各不相同的器乐类型【3】。

而且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

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

“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4】。

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以及近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应用发展趋势引言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系统。

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不只是唱一些中国歌曲,听传统音乐段落,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了解中国音乐的真正意义【2】。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意志和追求。

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电影音乐中重要构成元素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都是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与加强利用的。

而民族器乐又是为电影音乐洒下的最好的肥料,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每种民族乐器都有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拨、吹管、打击、拉弦四大类别。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中,又产生了风格各不相同的器乐类型【3】。

而且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

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

“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4】。

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5】。

1.四域音乐。

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而中国音乐文化有三大发祥地,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汉族音乐文化为主。

而长江流域的音乐文化则以楚音乐文化为主。

如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以江西习惯用的方言“哎呀勒哎”做曲首衬腔,有唤起对方反映和序引的作用。

四句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而成,质朴单纯,是楚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2.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

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大都是汉族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历程中,经过自己的创作、修改、流传、继承等方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汉族音乐文化。

如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赠别诗,原诗名为《送元二使安西》,后代文人在原诗基础上加以发展,成为今天的“三叠”,使主题更为完整,这首歌的曲调基本上由互成反复的“三大叠”,加上一个尾声组成。

每一叠都由两小段构成,而其曲调,根据内容的不同,都作了恰当的变化,特别是后一叠,插入长达十四小书的扩充句,使悲伤气氛更突出,达到了“千巡有尽,寸衷难泯”的境界。

这种意境深远的音乐正是当时汉族音乐的突出特点。

3.外国音乐。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也由来已久。

自西周时,中外交流已开始频繁起来。

据载,周穆王曾带着规模巨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旅行,可见,引用现代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境况,可用“时尚”二字了。

而佛教在汉代时已经传入中原,并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宗教。

同时,印度音乐和天竺乐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与当地音乐相互融合,成为另外一种新型的音乐素材。

使者们将外国音乐传入我国的同时,也将本国音乐带回了他们的国家,从而“中西合璧”一词也就更多了一种解释了。

古代即有如此境况,现代音乐更是无国界的。

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就是引用了中国北京的民间故事作为主题内容,并引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其中一个插曲,而这部歌剧也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功作品之一。

这也可以看作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有效途经。

我国民族音乐是以线状为主的思维方式;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列。

由于民族音乐长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因此被人们提炼过的必然是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且内容多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真挚流露,是人民生活的生动反映。

流传最广泛的大都是生动形象、意境鲜明、朗朗上口的曲子。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我国民族音乐还具有以下特点。

1.变异性。

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性格特征等不同,因此对同一首作品的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各异。

以《绣荷包》为例,这首曲子在山西中部和陕西北部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明媚、俏丽,带出喜悦之情;后者淳朴、抑郁,流露出凄凉之感。

2.即兴性。

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的理解和演绎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加入了个人的风格及即兴发挥,这也是民族音乐出现新发展的动力所在。

因此,即兴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显着特点。

3.地方性。

我国国土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各民族的音乐的地方性首先表现在方言上。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各民族均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各族歌曲首先以各地方言为基调。

其次还表现在各族人民的性格特征上。

如北方人较直率、粗犷,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大方、宽阔,如《好汉歌》;南方人较为细腻、温柔,因此其音乐风格也较为舒缓优美,如《无锡景》。

我认为地方性也是民族音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3 民族音乐的应用及发展趋势3.1 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主题音乐意境深远,伴随着片中含蓄的情感表达,使本片的影片效果达到了极致。

抒情性的音乐在电影中不乏出现,它除了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之外,还善于刻画那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

谭盾用音乐展示出了江湖中的恩怨纠葛,人生的悲伤而惆怅、旋律的舒缓而优美,将整个电影中的音和画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

在影片中民族器乐的不经意抒情更是将不经意的惊艳效果带给了观众。

且在电影的配乐中,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马头琴与二胡的声音,虽然是用西洋乐器演奏,但是音乐表现出的内在情调却是纯粹的中国式的。

如今正是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融合风潮兴起的时代,电影作曲家在深入的挖掘民族音乐精华,并且准确巧妙地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大胆的借鉴和吸纳外来的西洋音乐,这种中西结合的民族音乐在创作上为中国电影音乐植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3.2 、民族调式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及发展现今的流行歌曲中,多数是采用了五声民族调式,这种创作手法是符合我们民族的习惯的,同时也能符合我国大多数音乐爱好者得审美情趣和爱好的。

举例来说,歌手周杰伦的歌曲中,很多广为传唱的作品中都是采用民族调式的一种“宫调式”,如《青花瓷》、《发如雪》等等。

分析这些歌曲的音阶构成可以发现,运用的就是我们民族音乐传统中的五声音阶,歌曲通过五个骨干音“1、2、3、5、6”的节奏长短组合和抑扬起伏的变化,达到一个传递以及抒发歌曲韵味和内容的作用,其中对歌曲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民族调式的骨干音宫音“1”和属音“5”,在曲末多使用宫音“1”,目的在于歌曲有一个明亮的结束音效。

所以,一般有“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多表现为主旋律采用“宫调式”的手法,使得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化的特有韵味能充分的体现出来【6】。

中国流行音乐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主要还是因为其在音乐内容、风格、旋律等等方面都让人更容易接受,又因为民族的音乐语言通俗易懂,很容易产生共鸣,贴切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

中国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少创作者选择采用民族元素来提升歌曲的传唱度,同时也借由民族的元素来感染每一个听众的心,这也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使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具有新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魅力,更具民族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同时也相信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能更加的具有本土化特色,创作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音乐魅力【7】。

4 小结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无论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上,在音乐的音调和风格上,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

音乐的创作、理论、着述,以及创作和表演的艺术经验等,也都有深厚的积累。

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总结民族音乐的特殊规律,对创造社会主义民族的新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8】。

我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族音乐是其核心部分,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从而继承与弘扬民族音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放异彩是当代青年不可懈怠的使命。

参考文献【1】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13.【2】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M]. 天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20.【3】曹玥.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风格[J].电影文学,2010(01):103-105.【4】李晓妍.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因素[J].音乐研究,2009(6):82.【5】叶鲁.民族民间音乐研究[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 :32.【6】熊陈.民族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借鉴作用[R]. 江苏: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03:187.【7】徐思海、刘春丽.流行音乐的民族元素[J].时代,2008(7):175.【8】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