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英文电影译名的比较

合集下载

大陆与港台三地电影译名的比较

大陆与港台三地电影译名的比较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教育研究・大陆与港台三地电影译名的比较杨柳川(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提 要:电影片名的翻译与各地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影片译名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为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正确方向和途径抛砖引玉。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文化背景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42(2007)02—120—03 收稿日期:2006-10-24作者简介:杨柳川(19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大量的英美影片经由港台涌入大陆。

这些影片能否为中国的观众所接受,能否在中国电影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影片译名的作用不可小瞧。

精彩的影片译名能和电影一起世代相传,而失败的译名却极有可能埋没一部精彩的电影。

翻译电影片名也是人类文化交际行为之一,而“人类交际受情境的制约,情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Nord,1993:1),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跟各地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各不相同的经济、社会体制以及生活方式,使得两岸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

译名既然是以本地观众为目标,就必须符合本地观众的欣赏与品味水平。

这样一来,在一个地方受欢迎的译名,可能会令其它地方的观众感到很奇怪,甚至排斥。

大陆译名的比较分析中国大陆的翻译家有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译风,这也一脉相承地体现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影片译名。

尤其是在一些经典片名的翻译方面堪称楷模,如美国经典影片“The Waterloo Bridge”的译名《魂断蓝桥》,就是我国电影片名翻译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译。

又如经典恐怖影片“The Shining”,译名为《闪灵》,真可谓音意结合的天然之作。

再如曾获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经典影片“Rebecca”之译名《蝴蝶梦》也被颂为美谈。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语影片在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片名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比较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方面的差异与共性,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差异1. 翻译风格差异台湾地区的影片片名翻译倾向于采用意译法,更注重片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例如,一部讲述爱情的美国电影,台湾可能会将其翻译为“恋爱故事”或“爱情无界”。

而香港地区的翻译则更加注重直译法,更倾向于保留原片名的语言特点,如将该电影翻译为“浪漫情史”。

而在中国大陆,影片片名的翻译通常以传达影片内容为主要目的,结合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

2. 地区文化差异两岸三地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有所不同,导致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产生差异。

例如,某些特定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在某些地区具有特殊的含义或文化内涵,而在其他地区则可能无法理解或接受。

这要求翻译者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三、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共性1. 准确性无论是台湾、香港还是中国大陆,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都强调准确性。

要确保翻译的内容与原片名相符,能够准确传达影片的主题和内容。

这是保证影片传播效果的关键。

2. 通俗性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两岸三地的影片片名翻译都倾向于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

四、影响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因素1.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影响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观众需求和审美观念,这就要求翻译者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2. 电影宣传策略电影宣传策略也会对影片片名的翻译产生影响。

不同的宣传策略可能导致翻译风格的差异和侧重点的不同。

因此,翻译者需要与电影宣传团队密切合作,确保翻译符合宣传策略的要求。

五、结论总体来说,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方面存在差异与共性。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在电影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中,外语影片的引进与传播已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而影片片名的翻译,作为电影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在引进和翻译外语影片时,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翻译结果。

本文将对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与影响。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现状1. 中国大陆的翻译风格中国大陆的影片片名翻译以简洁明了、直白易懂为特点。

翻译过程中注重原片的主题和情感,力求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让观众一目了然。

例如,将“The Avengers”翻译为“复仇者联盟”,既保留了原意,又易于理解。

2. 台湾的翻译风格台湾的影片片名翻译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性,常常采用意译的方式,使片名更具诗意和深度。

例如,将“Titanic”翻译为“铁达尼号”,虽然略显冗长,但突出了影片的历史背景。

3. 香港的翻译风格香港的影片片名翻译结合了中西文化,既注重原意,又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例如,将“Jurassic Park”翻译为“侏罗纪公园”,既保留了原意,又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三、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比较1. 翻译方法的差异两岸三地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存在差异。

中国大陆多采用直译法,力求准确传达原意;台湾则更倾向于意译法,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性;香港则结合直译和意译,既保留原意,又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2. 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两岸三地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会受到不同文化观念的影响。

例如,对于同一部影片,“X 战警”在大陆和台湾的译名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审美和语言习惯。

3. 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也是影响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观众的需求,译名需要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译名需要更具亲和力或更具深度。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影片的引进与传播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而片名的翻译,作为影片的第一印象,对于其传播与接受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在引进外语影片时,其片名翻译往往因地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本文旨在比较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上的差异与共性,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影响。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差异1. 语意侧重点的不同在翻译外语影片片名时,两岸三地往往会在语意侧重点上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电影《The Notebook》,香港译作《深情日记本》,台湾则译为《笔记交换之爱》,大陆则更多地使用了原标题中的故事性元素《爱乐之城》等,反映出各地在语意解读和选择上的独特偏好。

2. 文化元素的引入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因此,在片名翻译时,会适当加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使得翻译更具有本土特色。

如《Pride and Prejudice》这部电影在两岸三地的译名中都涉及了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和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如“傲慢与偏见”(大陆)的简化说法或港译中结合原著名字加以描绘性的文化成分等。

三、两岸三地翻译方法的比较1. 意译法两岸三地均倾向于通过意译法进行翻译。

如台湾和香港会尽量找到本地熟悉或者有影响力的元素融入其中,《Guardians of the Galaxy》就被台湾译成《星幻传奇守卫战》。

然而大陆有时会更贴近电影实际内容和观众心理预期,如《银河护卫队》的译名。

2. 直译法直译法在某些情况下也被广泛使用。

对于一些易于理解、无歧义的词汇或短语,两岸三地会直接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如《The Dark Knight》在大陆、台湾和香港都直接译为《黑暗骑士》。

四、共性与影响尽管两岸三地在片名翻译上存在差异,但也有共性之处。

首先,无论是哪个地方,都注重保持原名的故事性或主题性;其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地方的翻译逐渐趋向于更加接近原意;最后,由于电影本身的影响力,一个好的翻译能够增强电影的吸引力。

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

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

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
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
随着世界范围跨文化交流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手段,在各国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一直以来,海峡两岸三地译者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对片名翻译标准理解不同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各类型电影译名,并进行比较的方法,分析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侧重,及翻译策略的差异特点.
作者:黄泽萍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广东,佛山,528225 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电影翻译翻译标准等值。

两岸三地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差异对比

两岸三地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差异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愈发频繁。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传入我国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随着外国电影的引入,电影翻译自然也就越来越普遍,对其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影的内容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会影响观众观看电影的欲望。

由此可看出,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目前,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三地对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本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三地各自采用的翻译方法也不尽相同。

为此,笔者将对三地主要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对比,对三地翻译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总结,主要是从文化环境、语言习惯、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三地电影片名翻译差异对比本文选取了2009年IMDB 排行榜前50名的电影及其片名翻译,对两岸三地译名进行对比,来分析其中的差异。

全部片名列表及两岸三地的对应片名翻译参见附件一。

三地译名的差异十分明显,由表1提供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两岸三地对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1内地地区内地的电影翻译以直译为主,占比80%。

译名十分平实、直观,可以直接向观众反映的电影主题,同时也保留了外文电影的异国情调。

典型的比如电影“American beauty”内地直接翻译成了《美国丽人》,直接将影片的主题表达了出来。

[2]当然,内地地区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只采用直译这一种方式,意译与创译均有涉及,但是占比不大,分别只有12%与8%。

例如电影“L éon”,其译名便为《这个杀手不太冷》,采用的是意译的方式 ,将电影讲述的内容概括成了译名,对于消除观众对原片名的困惑也有一定的帮助。

由此可以看出,内地地区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主要要求忠实于原文,强调对于原片名中的风味要加以保留,并且要不违背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虽然翻译方法较为保守、谨慎,有时甚至比较的死板、生硬,但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还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2024年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范文

《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篇一一、引言在电影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外语影片的翻译至关重要。

尤其是片名的翻译,直接关系到观众的第一印象和电影的市场接受度。

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由于历史文化、语言习惯和翻译风格的不同,对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也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两岸三地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上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

二、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差异1. 翻译风格差异大陆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简洁明了,注重传达原片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例如,对于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外语电影,大陆可能会直接翻译为“爱情故事”或“恋爱之旅”。

而台湾的翻译风格则更加注重文艺和浪漫,可能会使用更加优美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原片的情感和氛围。

香港的翻译风格则更为灵活多变,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创意表达,使片名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

2. 选词用字差异在选词用字上,两岸三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对于一部讲述冒险故事的外语电影,大陆可能会使用“冒险之旅”或“探险故事”等词汇,而台湾可能会使用“探险历程”或“勇闯天涯”等更具挑战性的词汇。

香港则在选词上更为灵活,可能会根据电影的特色和市场需求,采用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词汇。

三、影响两岸三地翻译差异的因素1. 历史文化背景两岸三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对外语影片的接受度和理解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外语电影,两岸三地在翻译时会考虑到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和观众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

2. 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两岸三地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表达爱情主题时,大陆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爱情”这一词汇,而台湾则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恋情”或“情缘”等词汇。

这些差异也会影响到对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翻译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在翻译风格、选词用字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背后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

为了更好地传播电影文化,促进电影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建议在外语影片片名翻译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采用更为贴近当地观众需求的翻译策略。

同一部电影大陆,台湾,香港三地译名,看看谁更有文化底蕴

同一部电影大陆,台湾,香港三地译名,看看谁更有文化底蕴
三地中最早成熟的香港电影市场也不乏神来之笔,《一树梨花压海棠》(《Lolita》)、《这个杀手不 太冷》(《Leon》)、《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人鬼 情未了》(《Ghost》)、《两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等不但为电影的票房创收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也成为影片译名的典范。
在台湾,基努·里维斯“捍卫”到底:《生死时速》被译成《捍卫战警》,《非常任务》被译成 《捍卫机密》,《连锁反应》也就成了《捍卫追缉令》;威尔·史密斯可能要当一辈子的“战警”,莎 朗·斯通貌似天生就有“第六感”,杯具的哈里森·福特一直收到台湾的“追缉令”!
翻译过多部进口影片的毕成功不吝对台湾文化的批评,“日本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的盛行等使 得文化崩溃边缘上的台湾很少有韵味十足的译名。”如此说来,《蜡笔小新》在台湾被冠作《一个智障儿 的故事》不足为奇。别说外片,《雏菊》在台湾被改名为《无间爱》,气得导演不愿去做宣传。
香港的经典也包括一个笑话,《刺激1995》。当年,提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奥斯卡典礼上 完败给了《阿甘正传》,片商一直认为此片没前景,而其出人意料的结局与1973年罗伯特·雷德福和保罗·纽 曼主演、票房口碑都不错的电影《刺激》(《The Sting》)非常的一致,搭上“刺激”的顺风车也是顺理成章, 上映那年为1995年,惊世骇俗的《刺激1995》就诞生了!
香港:语不惊人死不休 香港地区的译名在表述上带有区域性语言的特点,常常使用一些诸如“终极”“雷霆”“魔鬼”“战 警”“情陷”“疯狂”“激情”等吸引人眼球的字眼。香港译者通常不会采取直译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创作 性,常常对原作进行必要的再加工和再创作。例如The Lord of the Ring被译作《魔戒》;Mr. and Mrs. Smith加 工成《史密夫决战史密妻》;Moulin Rouge则译作带有爱情色彩的《情陷红磨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三地英文电影译名的比较
作者:陈冬蕾
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22期
摘要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电影快速涌入了中国市场。

然而这些影片能否在中国市场获得票房成绩,除了电影本身的制作投入外,还需要电影片名的辅助作用。

同一部英文电影在中国大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上映时却往往出现不同的中文译名。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对大陆和港台地区在英文电影名汉译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英文电影名两岸三地中文翻译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 in Three Places
CHEN Dongl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With western exchanges become more frequent, rapid influx of Chinese Western movie market. However, these films can be obtained at the box office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the film invested, but also requires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movie title. English movies often appear with a different Chinese translation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and Taiwan. In response to this phenomenon paper summarizes some of the common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he differences mainland and Hong Kong and Taiwa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film were compared.
Key words English film; the three places; Chinese translation; analysis and aomparison
1 电影片名翻译常见的翻译方法
传统的翻译标准要求在翻译时做到“信”达”雅”三个方面,对于实际翻译操作实践尤其强调“信”的充分运用。

电影片名看似短短几字却涵盖大量的信息量,在翻译片名时除了做文字上的直接转换,有时还需要根据实际展现一些原本没有的信息。

常见的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三种:直译、意译和音译。

直译法是在故事情节、思想意识和意境氛围都对等情况下,译者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特点,最大限度保留原片名内容和形式进行翻译。

意译法是在翻译时适当增加一些原来没有的信息,对片名进行二次创作。

音译法则是在处理一些涉及使用专有名词作为电影片名的电影时采用的方式。

2 电影片名翻译常见的翻译原则
不管两岸三地选择哪一种方式对电影片名进行翻译,都遵循相同的基本原则。

首先,一部电影最终目的肯定是票房成绩,经济效益是电影工作者永恒追求的主题。

因此充分运用夸张、比喻、增删词组等翻译技巧使译出的片名吸引观众眼球体现了经济效益的原则。

二是信息价值原则。

在翻译片名时既要透露必要的信息,又要在此基础上隐晦投射更多的资讯。

其次是文化价值原则,要使观众能透过电影能够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

最后是审美原则,电影是一门美的艺术给观众带去的是美的享受,在翻译片名的时候应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观众仅凭文字的力量就能提前感受到影片想传达的浪漫、忧伤或阴郁的氛围。

3 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差异比较
3.1 大陆地区
在对待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问题上,中国大陆一贯采用的是传统的翻译方式——直译,这种方法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忠实于电影的。

译者通常是在已经充分了解电影内容和电影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后才开始译制的,在翻译上不仅要体现语言的精准性和艺术性,更要符合观众文化习惯,所以中国大陆的电影片名翻译比港台地区更忠于影片,也更具学术性。

常举到的例子就是电影“Brave Heart”大陆忠于原名将之直译为《勇敢的心》,而港台地区用了意译的方法翻译成为《警世未了缘》和《英雄本色》。

但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应该都不难察觉,两种翻译方式相比,大陆的版本更加贴切电影主题。

当然大陆译者在选择翻译方法的时候也不是一味字句对照、生搬硬套的,也会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的语言文化。

例如大陆所翻译的电影《飞越疯人院》原名是“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如果仅从Cuckoo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去翻译的话就是港台地区所直译的《飞跃杜鹃窝》,但大陆译者却采纳了Cuckoo一词在俚语里面指“蠢材或疯子”的含义紧扣了主题。

此外大陆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还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如《绿野仙踪》就将中国的文学作品名套用了西方电影名,赋予了片名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意境。

所以除了考虑翻译方法和翻译的原则,大陆地区译者对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尤为关注。

3.2 香港地区
与大陆译者相比,香港地区的译者在翻译方法上更加灵活,音译和意译在香港影片翻译界中都比较盛行。

尽管大陆有时也会采用音译的方式,但因为普通话与粤语在语音上和语义上的差别,香港音译电影片与大陆译名还是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好莱坞大片“Titanic”香港音译为《铁达尼号》,而大陆为《泰坦尼克号》。

“Mona Lisa Smile”,香港译《蒙罗丽莎的微笑》,大陆译《蒙娜丽莎的微笑》。

除了音译,多数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上香港都采用了意译方式,如电影“Ghost”香港意译为《人鬼情未了》只是从电影片名就已经带给了观众一种浪漫温
馨的爱情氛围,单是“人鬼”一词就让人浮想联翩,再加上“情未了”三字更是意犹未尽。

这种译名不仅对电影主题进行了完美的烘托,又很好地考虑到了观众的感官,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相对于大陆和台湾,香港的电影商业化程度要高得多,为了让外国电影在当地取得好票房,香港译者在翻译片名时会刻意加入时下流行元素和热议话题。

电影里的“爱情、正邪、战争、警匪”等元素会被译者有意放大渲染。

如“Kiss of the Dragon”译为《猛龙战警》,“The Fast and the Furious”译为《狂野时速》,使用夸张的词汇不但像给电影换了新的题材,又平添了几分惊险刺激,使影片更具娱乐性。

此外,在语言表达方面,香港译者在意译时会使用一些香港特有的词汇。

虽然这种译名在大陆和台湾很难引起共鸣,却受香港本地观众的赞赏,而这种翻译方式译出的译名纯粹就是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如《走佬俏佳人》《太空也入樽》《猫屎先生》《薯麦先生》等。

3.3 台湾地区
台湾与香港相似,在翻译片名时也多采用音译或者意译的方式。

因为和大陆同使汉字的缘故,在影片音译上大陆和台湾有时完全一致,如“King Kong”译为《金刚》,“Mu lan”译为《花木兰》,“Tarzan”译为《泰山》。

但台湾所谓的“国语”又与大陆的普通话有差别,由此导致两岸音译英语片名时出现不同,如“Ben—Hur”在台湾地区是《宾汉》,在大陆则是《宾虚》。

“Doctor Zhivago”台湾译为《齐瓦哥医师》,大陆译为《日瓦戈医生》。

而在与香港同选择意译时,因与香港长期受殖民统治和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同,台湾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大,所以在片名意译上多少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但在语言表述上台湾与大陆截然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台湾常使用大量名不符实的带有刺激性或煽情的词语,给人辞藻浮夸的印象。

台湾译的片名常出现“真情”“真爱”“豪情”“生死”之类的字眼,如“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译为《战地情人》,“Driven”译为《生死极速》,而《魔鬼阿诺》《魔鬼毁灭者》《魔鬼孩子王》《最后的魔鬼英雄》《魔鬼总动员》等“魔鬼”系列曾一度在台湾外语电影翻译市场泛滥,高频重复使用一词,不仅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也降低了影片的观赏趣味。

4 结语
对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大陆和港台地区各有千秋。

大陆译者重语言的规范,港台译者重新颖创造,因此港台的译名常被误解成的对原影片的“不忠实”,也正是这点港台的译名反而能很好地把握市场脉搏,传神反映影片内容。

两岸三地对英文影片译名的不同为彼此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
[1] 陈明雅.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比较内地与港台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差异[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3(1).
[2] 方永彬,王晓彤.浅析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及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 韩媛媛.论电影片名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翻译比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 杨柳川.大陆与港台三地电影译名的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2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