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实录 教案 导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实录邹平黄山中学霍爱东设计说明:《贝多芬百年祭》是影响世界的一篇祭文。
萧伯纳以他敏锐的目光、充沛的感情和犀利的笔法为我们刻画了贝多芬的不羁形象,使人们重新审视那个走过百年的巨人,感受来自一个伟大灵魂的振颤。
学习这篇文章,应使学生在感受伟人心灵、得享光照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萧伯纳精炼传神、酣畅淋漓的语言艺术,得到思想开掘与语言发展的双重效益。
鉴于此,关键步骤设计如下:分三步。
第一步,在大体理清结构后,让学生寻找文章中评价贝多芬使用最多的词,通过对“疯”的不同含义的探讨直接进入文章的思想内核;第二步,突破“贝多芬之谜”;第三步,赏析文章语言,领会对比衬托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贝多芬音乐的感性认识,尽量多地使用贝多芬名曲作背景音乐。
导入阶段使用吉他曲《爱的罗曼史》,“知人论世”阶段使用交响曲《英雄》,最后诵读时则使用钢琴曲《欢乐颂》。
最后,让学生课下阅读《巨人传》并观看据萧伯纳剧作拍摄的电影《圣女贞德》,使本课得以深化和延展。
2008年4月13日《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个性及其音乐特点,感受一代音乐大师的精神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表现技艺。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班级:黄山中学2006级7班(重点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示贝多芬铜像,播放《爱的罗曼史》)师: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这个角落,一百八十年前的3月,曾举行过一场盛大的葬礼。
尽管送葬的人对死者还充满非议和不解,但他们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个巨人从他们身边逝去了。
50多年后,雕塑家塑了这尊铜像,雕像的背面,刻着一个简单的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谁来描述一下这个雕像?生:这是一个沉思的巨人,他思考着人生的苦难,心中涌动着命运的旋律。
(鼓掌,笑)师:说得很好。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一、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 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二、学习要点1. 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 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4. 学习文章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作者生平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
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
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四、作者作品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
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一、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感受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性格及其音乐的特征,进而领悟“反抗性”是贝多芬性格的核心,也是他音乐的性格;2、理解贝多芬反抗性的性格成就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3、拓展延伸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贝多芬性格中的“反抗精神”,并能认识到这种性格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2、以理解贝多芬性格及其音乐之间关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结合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贝多芬反抗性的性格成就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
2、初步理解课文,总结每段意义,并理清课文结构。
六、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大体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同时也知道了他主要的音乐作品,现在,我们先欣赏一段贝多芬的音乐。
请大家用心体会,一会儿来谈谈这段音乐给你留下的最直接的感受。
[播放乐曲]选取大概一组同学谈感受大家的感受很丰富,刚才不少同学的说法就是你对贝多芬音乐的见解,我们已经熟读了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那么以这样激越昂扬的文字来解读的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2、研讨:贝多芬其人性格以及其乐特征活动:(1)速读课文,迅速找出文中描述刻画贝多芬性格的语句和点明贝多芬音乐特征的语句。
(2)就近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提炼概括贝多芬性格特征及其音乐特征。
贝多芬性格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是一个倔强高傲、狂放不羁、蔑视权贵、不屈合世俗、不受传统拘束、保有正直真诚的本性,极具反抗意识的人。
贝多芬音乐的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的音乐满含激情,奔腾澎湃,充满情感,让人激动让人警醒,极具反抗性的特点。
[在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当中,萧伯纳最想突现的一条以一贯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萧伯纳认为贝多芬音乐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3)这样,大家是否可以看出贝多芬个性特征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了呢?[铺垫问题:是否发现他的音乐特点中有一处矛盾之处?(贝多芬之谜)]3、由“谜”而“迷”(1)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萧伯纳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2)萧伯纳认为解开这个谜的意义和价值何在?4、拓展延伸:由贝多芬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往往和他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价值有密可分的关系。
2017鲁教版必修四贝多芬百年祭word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文本感受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性格及其音乐的特征,进而领悟“招架性”是贝多芬性格的核心,也是他音乐的性格;二、理解贝多芬招架性的性格成绩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3、拓展延伸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绩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贝多芬性格中的“招架精神”,并能熟悉到这种性格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二、以理解贝多芬性格及其音乐之间关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绩之间的关系的启迪。
三、教学难点结合贝多芬的生平和那时的时期背景,理解贝多芬招架性的性格成绩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时刻:2课时五、课前预备:一、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
二、初步理解课文,总结每段意义,并理清课文结构。
六、教学进程一、导入:上节课咱们通过几个关键词,大体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同时也明白了他主要的音乐作品,此刻,咱们先欣赏一段贝多芬的音乐。
请大家用心体会,一会儿来谈谈这段音乐给你留下的最直接的感受。
[播放乐曲]选取可能一组同窗谈感受大家的感受很丰硕,适才很多同窗的说法就是你对贝多芬音乐的观点,咱们已经熟读了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那么以如此激越昂扬的文字来解读的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二、研讨:贝多芬其人性格和其乐特征活动:(1)速读课文,迅速找出文中描述刻画贝多芬性格的语句和点明贝多芬音乐特征的语句。
(2)就近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提炼归纳贝多芬性格特征及其音乐特征。
贝多芬性格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是一个倔强高傲、狂放不羁、鄙弃权贵、不屈合世俗、不受传统拘束、保有正直真诚的本性,极具招架意识的人。
贝多芬音乐的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的音乐满含激情,奔腾彭湃,充满情感,让人激动让人警醒,极具招架性的特点。
[在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当中,萧伯纳最想突现的一条以一贯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萧伯纳以为贝多芬音乐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大家是不是能够看出贝多芬个性特征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了呢?[铺垫问题:是不是发觉他的音乐特点中有一处矛盾的地方?(贝多芬之谜)]3、由“谜”而“迷”(1)此刻回过头来看一下,萧伯纳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安在?(2)萧伯纳以为解开那个谜的意义和价值安在?4、拓展延伸:由贝多芬咱们能够看到,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往往和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有密可分的关系。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贝多芬的事迹,把握贝多芬音乐中所体现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找出中心语句,写出内容提要,整体把握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第一段,作者在列举具体事例以后得出结论,即“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
第二段,作者把首句作为本段中心句,通过将贝多芬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来证明贝多芬的与众不同。
“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引出第三
段的内容。
第三段,具体说明贝多芬与别的音乐家的不同,“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
第四段,是一个过渡段,由评论贝多芬的个性过渡到评论其音乐特色,“……不但是一种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的音乐,而且有时候简直听不出这些杂乱音响是有管弦乐器发出来的音乐”。
第五段,“音乐的作用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从另一方面说明贝多芬与同时代音乐家的不同。
第六段,“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注意“以上”一词所指的内容。
第七段,“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大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大步”,注意“这个”具体指哪个?
五、体味语言:
一篇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散文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2024年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各地文化机构纷纷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学校也不能落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我们学校也将举办以“探寻贝多芬的音乐之旅”为主题的百年祭教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人生、音乐创作、音乐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内容,探讨贝多芬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1.学习录像片段,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在班级内放映介绍贝多芬生平和创作的录像片断,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贝多芬的成长经历、个性、贡献和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2.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聆听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等,让学生感受和领略贝多芬的音乐语言、风格和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展开课堂讨论,探讨几部代表作品的特点和背后的音乐故事在课堂上,让学生就贝多芬的几部代表作品,如《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展开课堂讨论,探讨它们的音乐特点和背后的音乐故事,同时发现他们和贝多芬的人生和思想之间的联系。
4.参加音乐会,体验和感受现场音乐的情感魅力安排学生参加贝多芬音乐会,体验和感受现场音乐的情感魅力。
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贝多芬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从而更有感受地理解和认识贝多芬音乐的精神内核。
5.成果展示和分享,提升学生的表现和交流能力通过学生的自选小型贝多芬创意作品展示和口述分享,提升学生的表现和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效果评价和总结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贝多芬的人生、音乐创作、音乐语言和风格,并从中发现他们与贝多芬的思想和精神内涵之间的联系。
评估教学效果,既要看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和听课反馈,也要看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的教案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时刻以教育引导学生为己任。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更好地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知识,使学生真正吸收和体会到其中的精髓,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的文章中,我将对此进行讨论。
为了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我们需要了解并理解这个主题的内涵和背景。
百年祭是为了纪念作曲家贝多芬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文艺庆祝活动。
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贝多芬的杰出贡献,而且也是为了展示整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我们需要把主题的文化内涵、社会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人生经历等因素统筹起来,才能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讲解、问答、讨论、演示、实践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等方面全面接触和了解贝多芬百年祭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讲解或讨论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文化载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文化的内在蕴含。
在演示和实践中,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合唱、乐器演奏、舞蹈等有趣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和积极性。
为了确保贝多芬百年祭教案的导向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全局规划和连贯性。
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估等具体内容,确保教学进程的条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补充和问题评价,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的空间。
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是保证贝多芬百年祭教案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达到学习目标。
评估标准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不同设置,例如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不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贝多芬百年祭 精品课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重点】1.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经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二、作者介绍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
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
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三、课文内容分析《贝多芬百年祭》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1.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
萧伯纳书写贝多芬的时候,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出关键词句分析。
)1 / 3(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奔腾澎湃、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清教徒性格。
(2)萧伯纳围绕的核心: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
(4)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难点: 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一、导入:
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二、作者介绍:
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
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
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三、课文内容分析
《贝多芬百年祭》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
1、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
萧伯纳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分析。
)
(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奔腾澎湃、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清教徒性格。
(2)萧伯纳围绕的核心: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
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
(4)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2、写贝多芬离不开写他的音乐。
阅读课文4至7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音乐的特点。
在萧伯纳眼中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提示:同学们应该先抓关键句去理解,先找关键句,然后加以讨论、分析、归纳,形成一定共识。
)
(1)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杂乱音响,不对称;活力与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
罩着我们。
”“是使你清醒的音乐。
”
(2)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惊人的活力与激情。
(3)音乐与个性内在的联系
贝多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缘于他的音乐充满着活力与激情。
音乐中的活力与激情,来源于他不屈的反抗性的个性品格,可以说他的个性魅力与他的音乐成就是相辅相成的,是协调统一的。
四、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1、语言特色: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诗化,饱含着作者浓重的情感。
2、艺术手法:对比;大量运用生动具体的描绘;比喻
举例说明:①谈到贝多芬的灵魂是奔腾澎湃时,与韩德尔巴哈相比较,突出贝多芬的活力与热情。
②莫扎特、海顿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但在这里,都是为了衬托贝多芬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贝多芬百年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贝多芬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更因为他是一个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是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只有勇敢的面对生活,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才能唱响生命的赞歌。
贝多芬那种不屈于命运,敢和世俗、平庸、传统挑战,敢于和病魔、困窘、寂寞搏斗的精神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