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元第二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一一商鞅变法【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引导学生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来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来多角度分析变法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 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②通过分组讨论与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③通过情景创设与材料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需要;②改革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是一场与保守势力斗智斗勇的较量。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内容【教学难点】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特点【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手段】以《导学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重要概念】1、为田开阡陌封疆“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为“阡”,横着为“陌”。

“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为田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界限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同时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按照各人所占有土地多少来平均负担。

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二十等爵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

是商鞅变法史开始产生,经过发展完善到秦朝时最后确立。

军功是赐爵的根本条件,对象是军官和士兵,条件是斩敌多少。

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对秦战胜六国起着重要作用。

秦朝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3、连坐法商鞅变法过程中,为了巩固君主统治,颁布连坐法。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提高地主发展农业 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 提高农民和发展 利于统一赋税 消除割据势力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农战
法治
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 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是措施最全面、实行最彻 底、历时最长久、影响最 深远的改革。
三.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 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
A. ①②③ C.①②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009浙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 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 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 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 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 “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 结果如何?(6分)
加强了中央集权
4、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 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调动运用知识的能 力。理想实现与否与出身无关。
• 答案: A
• 2.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 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
•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 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 精通四书五经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0
thank
you!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1
• (2)废除“世袭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 (3)基层管理: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以此强化统治。
• (4)普遍推行县制:废除分__封_制_____,分全国为31县, 由国君直县接令 委派________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 (5)“燔诗书而明法令”
• ①烧毁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__________利益的诗
• 提示: (1)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 (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 符合时代要求。
• (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 合孝公称霸需要。
• 认识: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 大的推动作用。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 1.“为田开阡陌封疆”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 产生活。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梭伦
商鞅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 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 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 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二、变法措施: 富国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①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 有,允许土地买卖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 实力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积 极性增强经济实力
3)统一度量衡
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利于统一赋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人物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鞅
(约前390年—前338年)
公孙氏,卫国国君后裔; 投奔魏国——遭忽视; ——被重用; 投奔秦国(孝公)
任左庶长,官至大良造,赐封商地 两次推行变法:前356年,前350年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
以巩固统治。
7、《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 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练一练: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 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x1-2-2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x1-2-2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 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 宗室非有军功论, 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宗室非有军功论,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不得为属籍。 ——《史记 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 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材料三: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 材料三: 商鞅)集小( 乡邑聚为县,置令、 凡三十县, 居五年, 丞,凡三十县,------居五年,秦人富强。 居五年 秦人富强。 ——《史记 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商鞅认为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材料四:商鞅认为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 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 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二)强兵之举: 强兵之举: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废除“世卿世禄”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提高军队战斗力
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建立严密户籍制度,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
3、废除分封书,制定秦律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统治
本课 小结
“为秦开帝业” 为秦开帝业”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一、变法目的: 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二、变法措施: 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 富国之举: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3、统一度量衡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18年 9
一、经济方面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
文化 习俗
18年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18年 18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年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12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58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582人教PPT课件

(4)如:“燔诗书”,摧残了 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 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5)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 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 民主意识的弱化
(6)君主专制主义长期盛行, 与雅典相反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C.①②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僇(lu)力本业,耕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复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奴。
平斗桶权衡丈尺
以__农__求富
废除井田制度,承认 土地私有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2.政治方面:
加强_中__央___集权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 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
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探究: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 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4)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 (5)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
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五、商鞅变法的影响 进步性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 丞。凡三十一县
废除分封制, 推行县制。
3.军事方面:
提高军队_战__斗__力_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 大小。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 属籍。
奖励军功, 严禁私斗。
废除世卿世禄制。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 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 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 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特别提醒】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 表现在其变法内容上,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贵 族无军功不再授爵;“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的形式废除 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
商鞅变法
(1)知识层面: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及评价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 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奖励耕织(砖画)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 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 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 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 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二__十__等__爵__制__。 (2)废除“__世__卿__世__禄__制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连__坐__法_。 (4)普遍推行_县__制__,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法经》,制订了秦律。 (6)改革__社__会__风__尚__习__俗___,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史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商君列传》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探究思路]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度量 衡。第(2)问,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第(3)问, 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成长历程:
原名,出生于,又称,热衷于。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卫鞅起初投身于门下,但没有重用他。

3.投身秦国,主持变法:
(1)他提出治国平天下主张,秦孝公任用他为,主持变法
(2)从开始,两次在全国推行。

他被晋爵为,
赐封于,称其为。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废除,以形式承认,允许。

作用:维护,提高。

(2)。

鼓励,生产粟帛多的,可;限制。

(3)统一:
2.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根本目的:。

)(1);
(2);
(3);
(4);
(5);
(6)。

【问题探究】:
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课堂检测】:
1.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重农抑商
3.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
C.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D.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4.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变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6.商鞅变法中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按军功授爵,废除规则特权
7.商鞅变法之所以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这次变法()
A、以法律相识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C、建立了二十等爵制
D、实行连坐法
8.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C、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思考】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
【学后反思】
第二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课堂检测】:
1—10:ACBAD、DDACA
材料题:
(1)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

“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

这一观点不正确。

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持否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被废除。

(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问答题:
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

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