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化学 1.1.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8: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第2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1.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依次为ΔH1、ΔH2,则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ΔH2B.ΔH1>ΔH2C.ΔH2>ΔH1D.无法比较2.用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为20.1 ℃,终止温度为23.4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1·℃-1,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 g·cm-3,则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热()A.55.2 kJ B.391 Kj C.336 kJ D.1.38 kJ3.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 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4.由甲、乙两人组成的实验小组,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样的实验仪器和方法步骤进行两组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实验试剂及其用量如表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在实验之前预计ΔH1=ΔH2,其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在实验之前预计ΔH1≠ΔH2,其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基础过关]一、中和反应反应热1.已知H ++OH -===H 2O 生成1 mol H 2O 放出热量57.3 kJ ,下列反应中能放出57.3 kJ 热量的是( )A .1 mol 稀H 2SO 4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B .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 mol H 2OC .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D .稀NaOH 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 水 答案 C解析 A 放出热量应为2 mol ×57.3 kJ·mol -1;B 放出热量应略小于57.3 kJ ,因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故多数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热数值小于57.3 kJ ;酸与碱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中和热数值会偏大,故D 错。
2.含有11.2 g KOH 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 -1的H 2SO 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ΔH =-11.46 kJ·mol -1B .2KOH(aq)+H 2SO 4(aq)===K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C .2KOH(aq)+H 2SO 4(aq)===K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D .KOH(aq)+12H 2SO 4(aq)===1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1答案 D解析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 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故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 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答案为D 。
高中化学 1.1.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时作业 新人教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滴定管⑤温度计⑥试管⑦酒精灯( )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⑦ D.全部答案:B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碎泡沫塑料B.环形玻璃搅拌棒C.底部垫纸条D.两个量筒解析:量筒多少不影响中和热的实验误差。
烧杯之间放碎泡沫塑料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是为了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各处均匀,温度测定的准确;底部垫纸条也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
答案:D3.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已知①HCl(aq)+NH3·H2O(aq)===NH4Cl(aq)+H2O(l)ΔH=-a kJ·mol-1②HCl(aq)+NaOH(s)===NaCl(aq)+H2O(l)ΔH=-b kJ·mol-1③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c kJ·mol-1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b>c>aC.a=b=c D.无法比较解析:NH3·H2O电离吸热,氢氧化钠溶解过程放热,且比较的都是数值大小。
答案:B4.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反应热为-57.3 kJ/mol的是( )A.①和② B.③C.④ D.以上都不对解析:此题与“中和热”概念有关,“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 1.1.2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反 应的反应热。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 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通 常使用以下公式:$Delta H = - cm Delta T$,其中 $Delta H$为反应热,$c$为 水的比热容,$m$为水的质 量,$Delta T$为温度变化。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PART 02
中和反应的原理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中和反应的定义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 应过程。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可以表示为:酸+ 碱→盐+水。
在中和反应中,酸中 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 氧根离子结合,形成 水。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误差分析
误差可能来源于实验设备、操作 过程、环境因素等。误差分析有 助于了解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找出改进实验的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
理论值
中和反应的理论值是根据化学反应的焓变和温度计算得出的。将实验测得的中 和反应反应热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偏差分析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偏差,需要进行偏差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并采 取措施减小偏差。
量热计种类
常见的量热计有绝热量热计、恒温水 槽和滴定量热计等。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量热计、温度计、酸碱溶液等。
2. 将量热计置于恒温水槽中,并确保其温度稳定。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3. 测量量热计中水的质量、 初始温度和酸碱溶液的质量 。
4. 将酸碱溶液混合,记录温 度变化。
1.1.3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一般是指浓度均≤ 1mol /L实验中和热的测定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学习目标1.知道中和热的测定原理;2.了解中和热的测定步骤;3.了解中和热测定的注意事项。
学习教材4-6页相关内容,完成以上学习目标。
一、实验原理1.反应本质:2.计算原理:H +(aq)+OH -(aq)=H 2O(l) ΔH=-57.3kJ/molΔH =-c ·m ·Δt/n Q = c ·m ·Δt c :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J/(g.℃)】m :反应混合液的质量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Q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n :生成水的物质的量ΔH:中和热中和热计算公式:0.418(t 2-t 1)0.025ΔH =-kJ/molρ酸≈ ρ碱≈ ρ水=1 g/cm 3,C 溶液≈ C 水= 4.18 J/(g·℃)∴Q = 0.418(t 2-t 1)kJ二、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实验仪器、实验药品1.组装实验装置——量热计2.分别量取酸溶液和碱溶液并测其温度3.在量热计中混合酸溶液和碱溶液,并测其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4.重复实验两次,记录数据,计算。
取三次数据的平均值做计算依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思考与分析1.把环形玻璃搅拌棒改用为铜丝?4.测过酸溶液的温度计,若不用水冲洗直接测碱溶液温度,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响?3.一次实验温度计使用几次?能否用两只温度计?×,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大、小烧杯间填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大烧杯若不用硬纸板盖,测得实验数据有何影响?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数值偏小3次数值偏小5.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OH -化合生成H 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沉淀、难电离物等),测得反应热是否为中和热?不能,不同的温度计误差不同H 2SO 4(aq)+Ba(OH)2(aq)=BaSO 4(s)+2H 2O(l) ΔH≠-2×57.3kJ/mol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 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 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 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 的NaOH 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放出的热量与本实验一样大吗?学以致用测得中和热值偏小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在反应过程中会电离吸热。
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教案

1.1.2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1.中和热的定义2.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及计算【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和高中必修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并不陌生,但系统地研究反应热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像焓变、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等热化学理论概念,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抽象、艰深。
由于内容抽象不好理解,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中的两个图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化学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加深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
2.熟知中和热测定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实验过程与操作。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实验误差[教学重难点]中和热的定义及计算-(aq)===H2O(l)ΔH=-57.3 kJ·mol-1。
二、中和热的测定1.装置及仪器2.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实验中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3.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的目的。
(2)用一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4)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不要洒到外面),盖好盖板。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重复(2)~(4)操作三次。
当堂三维设计P40成功体验2 P41课堂双基落实 1、2、3、4训练10-15min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课时作业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课时作业3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①天平 ②量筒 ③烧杯 ④滴定管 ⑤温度计 ⑥试管 ⑦酒精灯( )A .①②④⑤B .②③⑤C .②③④⑦D .全部答案:B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 .碎泡沫塑料B .环形玻璃搅拌棒C .底部垫纸条D .两个量筒 解析:量筒多少不影响中和热的实验误差。
烧杯之间放碎泡沫塑料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是为了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各处均匀,温度测定的准确;底部垫纸条也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
答案:D3.为了测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①酸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A .①②③⑥B .①③④⑤C .③④⑤⑥D .全部解析:由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即可确定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所以有⑤,就不需要①②,操作所需的时间和反应热没有关系,当然,操作时间短一些,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但不是必需数据。
答案:C4.已知2 L 0.5 mol/L H 2SO 4溶液与足量稀NaOH 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 2SO 4(aq)+2NaOH(aq)===Na 2SO 4(aq)+2H 2O(l);ΔH =-114.6 kJ·mol -1 B .H 2SO 4(aq)+2NaOH(aq)===Na 2SO 4(aq)+2H 2O(l);ΔH =+114.6 kJ·mol -1 C.12H 2SO 4(aq)+NaOH(aq)===12Na 2SO 4(aq)+H 2O(l);ΔH =+57.3 kJ·mol -1 D.12H 2SO 4(aq)+NaOH(aq)===12Na 2SO 4(aq)+H 2O(l);ΔH =-57.3 kJ·mol -1解析: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为中和热,故ΔH=-57.3 kJ·mol-1。
课时作业1:1.1.1反应热 焓变

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题组一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测定1.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及测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中和反应反应热ΔH=-57.3 kJ·mol-1,则1 mol H2SO4和1 mol C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是114.6 kJB.准确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温度4次C.玻璃搅拌器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D.若稀酸溶液中H+与稀碱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更准确答案 C解析A项,1 mol H2SO4和1 mol Ca(OH)2反应除生成2 mol H2O(l)外,还生成1 mol CaSO4,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 kJ,错误;C项,铜容易导热,使热量损失,所以测量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正确;D项,当酸与碱中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时,实验过程中稍有误差就不能确定产生水的量,一般都是有一种物质稍微过量,错误。
2.(2019·濮阳高二检测)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容器底部接触C.用5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与50 mL 0.50 mol·L-1的盐酸反应,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大D.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答案 A3.(2019·重庆高二检测)用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测定H+(aq)+OH-(aq)==H2O(l)的反应热ΔH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量热计内筒中,不断用玻璃搅拌器搅拌B.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测得的反应热ΔH不变D.改用25 mL 0.50 mol·L-1盐酸跟25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测定,ΔH数值不变答案 A解析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A错误;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B正确;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氢氧化钠溶液体积高于所需量的体积,但生成水的量不变,放出的热量不变,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不变,C正确;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但生成1 mol水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酸碱用量无关,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滴定管⑤温度计⑥试管⑦酒精灯( )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⑦ D.全部答案:B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碎泡沫塑料B.环形玻璃搅拌棒C.底部垫纸条D.两个量筒解析:量筒多少不影响中和热的实验误差。
烧杯之间放碎泡沫塑料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是为了使反应放出的热量各处均匀,温度测定的准确;底部垫纸条也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
答案:D3.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已知①HCl(aq)+NH3·H2O(aq)===NH4Cl(aq)+H2O(l)ΔH=-a kJ·mol-1②HCl(aq)+NaOH(s)===NaCl(aq)+H2O(l)ΔH=-b kJ·mol-1③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c kJ·mol-1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b>c>aC.a=b=c D.无法比较解析:NH3·H2O电离吸热,氢氧化钠溶解过程放热,且比较的都是数值大小。
答案:B4.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反应热为-57.3 kJ/mol的是( )A.①和② B.③C.④ D.以上都不对解析:此题与“中和热”概念有关,“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
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时的中和热。
反应①②都生成2 mol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57.3 kJ/mol ;③中NH 3·H 2O 是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HCl 和NH 3·H 2O 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57.3 kJ/mol ;④中CH 3COOH 是弱酸,NH 3·H 2O 是弱碱,电离时都吸热,CH 3COOH 和NH 3·H 2O 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57.3 kJ/mol ,因此①②③④都不对。
答案:D5.将V 1 mL 1.00 mol/L 盐酸溶液和V 2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 1+V 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 .NaOH 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为22℃时,V 1为5 mL ,则V 2为45 mL ,此时已经开始发生反应,所以22℃一定不是环境温度,A 项错。
曲线随V 1的增多而升高,随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 项正确。
当V 1=30 mL 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c (NaOH)=30 mL×1.00 mol/L 20 mL=1.5 mol/L ,C 项错。
该实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其他反应也是放热反应,D 错误。
答案:B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
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0.1 mol·L -1的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H 3COOH 电离要吸热)。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表示稀硝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B.B表示稀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C.b=5.73D.C表示浓硫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解析:CH3COOH是弱酸,电离会吸热,浓硫酸溶解会放出大量热,这些不属于中和热,所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1.0 L 0.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实际放出的热量的大小顺序为浓硫酸(A)>稀硝酸(B)>稀醋酸(C),b点表示生成0.1 mol H2O(l),所以b=5.73。
答案: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 酸与1 mol 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解析: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所释放的热量,故C项正确。
H2SO4和Ba(OH)2反应时,除生成水外,还有BaSO4生成,所以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D项错误。
答案:C8.1.00 L 0.5 mol·L-1 NaOH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 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 kJ·mol-1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1D .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 =-57.4 kJ·mol -1解析:只要反应热ΔH 与化学计量数对应,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可书写出若干个满足要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但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须是生成1 mol H 2O 时的情况。
由题意可知生成0.5 mol H 2O 放热28.7 kJ ,则生成1 mol H 2O 放热为57.4 kJ ,即该反应ΔH =-57.4 kJ·mol -1。
答案:D9.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B .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C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 .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解析: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
答案:C10.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环形玻璃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 .用0.5 mol·L -1 NaOH 溶液分别与0.5 mol·L -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解析:在中和热的测定中,使用环形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快反应,减小误差,A 正确;B 项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B 错;C 项中CH 3COOH 为弱酸,电离吸热,故测得的中和热比用盐酸时数值小,C 错;D 项仪器中不需要天平、滴定管,D 错。
答案:A11.用50 mL 0.50 mol·L -1盐酸和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为20.1 ℃,终止温度为23.4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 -1·℃-1,盐酸和NaOH 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 g·cm -3,则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热( )A .55.2 kJB .391 kJC .336 kJD .1.38 kJ解析:代入公式ΔH =-Q n H 2O =-cm ΔT n H 2O =-4.18×10-3× 50+50 ×3.30.025kJ·mol -1 ≈-55.2 kJ·mol -1。
答案:A12.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 )A.用滴定管量取所用药品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解析: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实验中生成水的量减少,放出的热量减少,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不准。
答案:B二、非选择题(52分)13.(8分)1.00 L 1.00 mol·L-1硫酸溶液与2.00 L 1.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
若1 mol HF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时放出10.4 kJ的热量,则当稀溶液中有1 mol HF跟1 mol NaOH反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弱酸电离吸热,但HF电离放热。
答案: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1ΔH=-57.3 kJ·mol-1HF(aq)+NaOH(aq)===NaF(aq)+H2O(l) ΔH=-67.7 kJ·mol-1。
14.(12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 ΔH=-57.3 kJ/mol,问:(1)实验室用0.025 L 0.10 mol/L的一元强酸和强碱互相中和,则滴定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 kJ。
(2)若中和后溶液体积为0.05 L,又已知中和后的溶液的比热容为 4.2×10-3 kJ/(g·℃),且密度为1.0 g/mL,则溶液温度升高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