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培养学习习惯,事无巨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者:郑在青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年第16期常言道,习惯会形成性格,性格往往决定命运。
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小学时,大多学生是被动学习。
有老师督促,家长检查,学生之间互相监督。
加上科目少,语文早读课多,课时多,作业种类多,作业量大,学生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较多。
只要试卷难度不大,考试成绩自然比较理想。
而上了初中,学科增加了,语文课时少了,老师、家长看管松了,孩子的语文成绩必然会下降。
语文是“大”语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它靠的是平时的点滴积累。
如果养成了良好习惯,平时注意抓紧时间学习,知识积累在脑子里,该“出脑”时就会“出脑”。
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学习就比较全面,不会“缺胳膊少腿”,导致综合素质低;好习惯一旦养成,就等于拥有了打开语文大门的金钥匙;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可轻松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何养成初中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呢?现根据本人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一、培养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生字、新词、文学常识等简单知识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如抄抄、写写、查查、读读、背背。
因为初中语文课时有限,老师不可能在字词教学上花很多时间,也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从头到尾读一遍。
如果什么都依赖老师带着学,那不可能。
如果课前不作预习,上课时,老师省略不讲或不作强调的内容则成了空白,学生就会跟不上进度,稀里糊涂,吃“夹生饭”,学习效果自然差。
如果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课堂上方能跟上老师的教学步骤,听懂听透,才能互相配合,学习效果才会好。
可以这样预习:“三读”课文。
(1)初读课文,查工具书给生字注音,抄写生字,掌握字形,查查生词的意思(字词学习要求每册书后生词表中有提示);(2)再读课文,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三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试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存疑难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授 人 以鱼 , 不如 授 人 渔
— —
浅谈班 主任工作 中学 生 良好行 为 习惯 的养成
@徐创 刚
孩子们在学海 中翱翔 ; 卡上的每一 句深情 的祝福 , 都 会时刻 激励孩 子们 奋进 。激励卡和心愿卡为树 立学生们学习 的信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其 次, 培养学生积极 向上 的学 习情绪。无论 走进哪个 班级 , 我们都 会发现班上有各种评 比活动 , 这 些活动决 不流 于形式 , 而 且是短 时期就 见成效 的活动 。也就是说每个月就会有 评选结果 , 每个月我 都会给那些 获奖学生颁发 奖状和奖品。通过各种形 式的评选 活动 , 充分 调动他们 的 学习情绪。在评选活动 中, 我绝 不把 眼光只放 在好学 生身上 , 让 那些后 进生望洋兴叹 , 这对他们 的 自 信 心将是 一种 打击 , 更会 打消他们 学习 的 积极性。在评选活动 中, 我会不断更换评选条件及 内容。 再次 , 培养学生按 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为班主任 , 我对学 生都有一 个要求 : 各科作业必须按 时完成 。首先 , 作为教师 的我们应该做到 : 作 业 布置一定要适量。其次 , 我 教学生 学会 如何 “ 挤” 时 间写作 业。一般 语 文、 数学课一上完 , 语文、 数 学作业就 布置 了, 学生就 知道把 有些空余 时 间“ 挤” 出来完成作业 , 而属 于学生活动 的时间我完全 交给他们 , 我送 给 他们 的一句话是 : 学要学得认 真, 玩要玩得痛 快。当学生学会 如何 “ 挤” 时间完成作业后 , 你会惊奇的发现, 他们有着你无法估量 的潜能 。 最后 ,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为 了培养学 生爱读 书, 读好书 的好 习 惯, 配合学校“ 中华经典诵读” 的读书活动 , 我设计了一个 “ 读书有感” 的小 册子 , 放在书柜里 , 让学生看完一本 书就马上在册子 上写下 自己的读 书感 想。我会定期检查 , 在写得好 的感想后 面我打上星号 。 并奖小红旗贴在墙 报上。学生在 “ 读书有感” 这本册子上越写越好 , 由原来的 1 2句 到后来写 段话的都有 , 并定期评选读书积极分子 , 这样 , 既促进 了学生的写作, 更 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 , 也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打下 良 好 的基础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对照《课标》,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把它归纳为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一味看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
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这节课我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
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揭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首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识字教学都是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
为了走出这个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
比如我让学生先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两至三节识字方面的专题课,讲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
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写所学生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学习兴趣也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水涨船高。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
这里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仅就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浅淡一些做法。
导之以趣授之以渔

导之以趣授之以渔“导之以趣,授之以渔”,这句话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意为培养孩子的兴趣,接着教给他们渔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己捕鱼,自己成长。
这句话中的“导”、“授”都是很重要的关键字,而“之以趣”、“之以渔”则是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理念。
“之以趣”,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趣的学习,让孩子开心地学习知识。
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们“感兴趣”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考虑的重点。
只有培养孩子自己对知识的好奇心与兴趣,才能让孩子主动地去探究并学会它。
比如,父母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进行指导,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尝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让他们体验快乐的成长,从而让孩子慢慢地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
如果孩子时常感到无聊、不愿意学习,就会形成抵制现象,难以习得新知识,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
“之以渔”,也就是教孩子钓鱼(渔的方法)。
我们不能总是对孩子解释一些抽象的知识,反而通过具体的实践经验,让孩子学习。
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不能只是口胡一通,而是要主动与孩子一起去实践,并不断纠正其错误,鼓励其发掘出新的方法,新的技巧,真正让孩子在学习中收获到成长与成功。
通过“导之以趣,授之以渔”这个理念,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是由生动有趣的学习来加强的,而且需要把握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探究和实践,让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成长,从而形成坚固的学习体系。
(此处看待者可适当添加适应年龄段的案例分析)。
此外,在现今社会中,“导之以趣,授之以渔”理念也能被用于职场中的员工培训。
如果公司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节,获得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在培训员工使用新软件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突出的项目,新的知识让员工了解,新的技巧供员工练习,最后解决员工遇到的难题,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员工的完成任务的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的业绩。
“导之以趣,授之以渔”这句话,就是在呼唤我们要创造一个生动有趣和富有实践的教育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和职场人员更高的工作效率打好基础。
授之以鱼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要市活道镇中心小学邓灶莲【内容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学习策略考虑得很少,而对学生管得过多、过死,从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到极大限制。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一定要加强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正文】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而我认为这“渔”不仅是学习知识方法的传授,应该还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以下是我关于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根椐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教学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首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老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习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
这样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收不到良好教学效果。
我个人更偏重根据学生对学习感知觉通道偏爱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将多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些动觉型的学生的培养,由于这些动觉型的学生十分“好动”难以适应要严守纪律的课堂教学(被告诫在课堂中不可乱动),而成为一些教育的“牺牲品”,甚至被当“问题学生”对待。
例如,在教学数词时,我通常将学生分为二组,让一组动觉型学生做活动,如跳绳、拍球,另一组视觉型听觉型的学生跟着节奏去数数,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经意地就学会了数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自觉性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又与兴趣爱好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老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语文教学: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一、总体成绩。
二、语文方法指导。
“勤能补绌”、“贫鸟先飞”、“勤奋出天才”、“刻苦、刻苦、再刻苦”似乎只要努力,一切问题也可以解决。
我们做老师的也总教育学生,要善于挤时间,见缝插针地钻时间,把握了时间,就等于把握成功。
学生也把大量时间放到学习上来:早上早读,上课听课,中午午读,晚上练习。
有的人努力到每天都只剩下教室、宿舍、饭堂三步曲。
时间花了不少,但到考试,能取得高分的却廖廖无几,让师生深受困惑。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授之以渔”的观点,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这是多么精辟地见解!的确,活的方法总比死的知识有用得多。
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在学生时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步入社会之后,对其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可谓受用一生!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统观大局,整体把握“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
”语文学习也应如此,对所学的知识,要有整体的把握,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就不会鼠目寸光,毫无头绪。
要对全初中的知识大体知道,对本册的内容有整体了解,对每个单元能作出归纳,对每篇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等等。
如学习说明文,就要懂得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分类、说明语言、说明对象的特征等方面整体的把握。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教得流畅,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得踏实,心中有数。
二、学会阅读语文是个大课堂,天文地理,无不包容。
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博览群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课外阅读,才可以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启迪思维,增强对语文的感悟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1.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
2023最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优秀4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优秀4篇)1、曾经的艰难,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良药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4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篇一作为宗法观念极强的中国人,每个家庭都对于自己的子弟承载着厚望,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
每位祖先都希望将自己毕生最宝贵的东西留给子孙,传承千秋万代。
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金银财宝虽好,终会吃干败尽;一句至理名言,却能铸成家魂,受用无穷。
授之以鱼,留下的是懒惰和懈怠的机会;授之以渔,播撒的却是勤劳与智慧的种子。
富不过三代,像是一个永远难以打破的魔咒。
第一代打天下,第二代守天下,第三代吃天下。
富豪留给子女百万家财,却不教给他们致富之道。
只能让他们前半生纸醉金迷,后半生潦倒街头,尝尽世态炎凉;同样,开国皇帝戎马一生,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如果能注重对太子的培养,教以治世之道,那历史上就会少多少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幼兽长大后,母兽便会带它们外出捕食,亲身示范给他们野外生存的技巧,而不是替他们储存下一辈子吃不完的粮食。
飞禽走兽,人所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授之以鱼,鱼总有吃完的一天;授之以渔,却可以源源不断吃到鲜鱼。
金银财宝终是身外之物,一个小小的偷窃或抢劫就可能使其丧失殆尽。
而知识、品德才是人真正拥有无法夺去的。
一封封家书、一条条祖训,承载着祖辈殷勤的叮咛,随着祖辈的智慧与美德一同融入子孙的血液,刻入骨髓。
一个拥有祖训、家谱的家族向来是被视为家学渊源,世代书香;他们的子女也是格外的出类拔萃。
苏洵培养出了苏轼、苏辙,三苏成了北宋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曾国藩家书已刊印成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九个子女九栋梁……授之以鱼是小聪明,授之以渔是大智慧。
得鱼者可能暂时过上了富足无忧的生活,但得渔者才是长远来看人生最大的赢家。
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祖祖辈辈共同践行,却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家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勋章,是最有价值的“传家宝”!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篇二以前我们老师给我们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老师就给我们讲到:给你一条大鱼,你吃完就没有鱼了,但教会了你捕鱼的方法,吃完了鱼你自己还可以捕鱼,这样都有吃不完的鱼。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意为帮助别人学会自食其力比直接给予物资帮助更加有价值。
这个谚语所传达的深刻意义经过多年的沉淀,成为了今天许多人接受的一种生活哲学,在任何时候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在帮助别人还是求助于别人,都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对方学会自我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别人学会“渔”的本领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目标。
只有深入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才能针对性地提供正确的建议和帮助。
与其随便给对方钱或物,不如帮助对方制定出一份实际可行的计划,为对方解决问题提供持久的助力。
例如,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他最需要的是种子、肥料、工具等,但是我们不能单单地向他提供这些物资,而应该为他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帮助他了解有用的农业知识,指导他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地情况的作物种类,提供有效的灌溉和防虫的方法等,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自己的农田,从而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对方的教育和培训。
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做什么,而是告诉他们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做成了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课程和培训,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技能和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背景。
例如,一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帮助,我们可以邀请同领域的专家为他进行讲座,或者提供传授实践工程的机会,帮助他积累更丰富的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
最后,我们需要给予对方信心和支持。
服务帮助别人学“渔”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难题,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应该始终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劝说,即使遇到了失败也要鼓励他们重新振作。
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积极的心态,向他们展示阳光的未来,让他们始终保持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
综上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关注长远的发展,让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成功,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而不是纯粹关注问题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操练或对话 中养成 大胆 开 口说英语 的习惯 。此外 , 我们应该 明确规定学 生背诵英语课 文或 听力材料 ,甚 至其它相应 的英语 短文 , 让学生在 朗读背诵 中形成正确 的语感 , 以便他们 在需要时 灵活 自如地运用 。“ 书读百遍 , 其 义 自见 ” 的古训再恰 当不过了 。 二、 认 真书写 。 规范笔记 “ 师者 ,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 , 七年级 学生在小学 四年 的英 语学 习当中 , 获得 了一定的英语基 础 , 但 是仍然有部 分学生连 字 母都不会 书写 ,这就更加要求 我们英语教 师在教学 中要规范 自 己的书写 , 给学 生 一 个 典 范 , 也 便 于 我 们 理 直 气 牝 地 对 学 生 提 书 写要求 。同时 , 我们 在备课时要精心设 计板书 , 让每节 课的重点 目了 然 地 呈 现 给 学 生 ,这样 也 可 以避 免 因 擦 黑 板 而 花 费 不 必
养他 们好 习惯 的难点和重点 。 作为一名一线农村基层英语教育 作者 , 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 良好习惯应该做到 : 事必躬亲 , 事无巨
细 。 培养 学 生 习惯 得 从 细微 处 人 手 , 点点滴滴 , 不 可 大而 化之 , 细
节决定成 败。下文我将 自己在教学实践 中所发现 、 所感受到的点
点滴 滴与大家一起分享 , 以求共勉 , 不 到之处 , 请各位予 以指点 。
一
“ 学而不思则 罔 , 思而不学则殆” 。除了培养学 生及 时改错 的 习惯 ,我们还要 帮助学生养成定 时小结反思 的习惯 。在每 次练
习 、测验甚至 听写后 ,我们都要及 时引导学生从 改错 中吸 取教 训、 总结 经验 , 时刻 提醒他 们“ 前 事不 忘 , 后 事之 师” , 长此 以往 , 让他们养成 自律 、 自查 的 良好 学 习习惯 , 真正成 为一名优 秀的英
思考 为何错 、 怎样改正 。 大多数学生抱着一种等待的心理 , 等老师
去讲 或干脆抄袭他人正确答 案交差 了事 。 他们不经过思考的改错 有时让人 哭笑不得 : 改错单 项选择题( A B C D) 时, 简单 地抄写几遍 A或 B或 c或 D, 根本 不管错 因何在……这样 的改错纯粹 是劳而 无获 , 但是在学生中并 不罕见。所以我们要求 学生改错 时还 得针 对各种不 同错误作详细说明。只有这样 , 才能让改错达到 目的。
一
要 的时间 , 让 课 堂 更 加 紧 凑 高 效பைடு நூலகம்。做 笔 记 看 起 来 是 一 件 小 事 , 可
是很 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做 笔记 , 哪 些需 要做笔记 , 这也 有待于我 们去 引导 。教学中我们要讲明各种笔记符号的涵义 , 并 且规定 各
的习惯 。一 名教 师 , 尺讲 台 , 衣 带渐宽 终不悔 , 为伊消得 人憔 悴 。像 牧羊人一样心疼每一 只羔羊 , 在精神 的荒原 播种浇灌 , 最
地道 的语音语 调 , 而日 . 要 多创设 英语语 境 , 让 学 生 在 回答 问 题 、
女, 自幼以来就 形成 了我行我素 、 一切 以 自我为 中心的 习惯 , 不 论是 生活还是学习 ,他们都不 愿与他人合作 ,更不愿 与他 人分 享, 而这样 的性 格特 点对 于英 语学 习者来说 是极 其不 利的。既然 英语是用 于交际的语言学科 ,那 么如果在学 习中不擅长 与他人 合作 , 不愿在教师煞 费苦 心设计的模拟 真实语境 中去操 练 , 又何 谈今后在真实 的生活 中去运用?实际上 , 学生在小组合作 中通过 相互切磋 琢磨 , 通过 大家的合力观察思 考和 讨论 , 能让 每个人从 中学 到很 多新的东 西, 会 有效的促进 知 J 识 的拓展与延 伸 , 在 实践 中, 学生往往会有 意想不到的知识 的积累 。所 以 , 我认 为培养学 生合作学 习的能力 与习惯也是 至关重 要的。 “ 授之 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 ” ,培养一个 习惯 比背诵一 篇文章 重要 , 因为一个 习惯 学生可 以受益一 牛。作 为一名 教师 , 我们为 清晨 朗朗的渎书声而心安 ; 为孩子成长 的身躯 与心 灵而欣喜 ; 为 桃李 芬芳 、 学子 天下而不悔 。我们传授 学生知识 , 更该 培养他们
事半功倍 。可是 , 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 , 习惯 的花籽也绝 非一朝一 夕便 能生根发 芽, 需要我 们循 序渐进地 浇灌 呵护 , 才能 一春 芳华 、 满
园馨 香 。
关键词 : 授 之以渔 ; 培养 ; 习惯
初 中七年级学生在 身心身体上都处 于成长期 ,也处于一 种
“ 坐不住” 的时期, 他们 的自觉性和 自律性就相对薄弱 , 这也正是培
2 0 1 4年 5月
图 书 档 案
To U1翻 T Es
授 之 以 渔 >授 之 以 鱼
培养学 习习惯 , 事无 巨细
倪
都镇 湾镇 中心学校
娜
湖南 长阳 4 4 3 5 0 9
摘 要 : 叶圣陶先生曾说 : “ 什 么是教 育 , 简单一 句话 , 就是要培 养 良好的 习惯。” 学习者有 了良好的学 习习惯 , 学习能力和 效果会
语学习者 。 四、 合 作学习 。 共 同 进 步 “ 独 学 则 无 友 ,孤 陋 而 寡 闻 ” 。 如 今 的初 中 生 大 多 是 独 生 子
、
万 事 勤 为先
即培养学生勤 读、 勤听、 勤模 、 勤背 的习惯 。英语是一 门语言
学科 , 我们学习它是 为了达到交际应用 的 目的 。因此 , 英语学 习 者一定要 有吃苦耐劳 、 极参与的精神 , 对 于农 村初 中学生尤其 如此 。农村初 中生缺 少真实 的英语交 际环 境 , 他们获得英语知识 的主阵地 只有英语课堂 。那 么 , 我们英语教师要好好利用英语课 堂, 尽 力创造 出模拟 的真实语言环境 , 课堂用 语也要尽 力采用英 语, 让学生一开始就 养成听英语 、 用 英语思 维的 良好 习惯。课堂 上, 我们 不仅要 充分利 用配套 磁带 和录音 , 让学 生多听 读 , 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