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变革的探索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拒绝、歧视 隔离 整合 融合或全纳
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属于融合教育的范畴,但又是基于中国的实际,
具有民族性的一种教育模式 “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
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 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 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
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
特殊学校发挥对特殊儿童的评估和鉴定的作用是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
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
特殊学校可以作为评估体系的中心协调员之角色 为评估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 联络专业人员 联系专业机构和准备评估工具 联络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相关管 理人员、教育行政
人员等
《提升计划》解读 ✓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 ✓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
三、特殊教育学校职能拓展、 ——
特殊学校应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
之一
✓从自身体现融合教育理念 ✓寻求突破自身隔离性、封闭性等缺陷 ✓为特殊儿童提供融合环境,提高特殊儿童的教 育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特殊学校教育成效不彰, 归因问题? 隔离化的教育
随班就读开展2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提高了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率 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融合
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也面临挑战 研究发现:
随班就读的支持 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 善与随班就读质量的 提升密切相关
特殊学校将在随班就 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占据 重要的地位;特殊教育 学校需要转变职能,更 好地促进融合教育的发 展
2011年调研发现: ✓全国范围内有20.5%的特殊学校建立了随班就读资源中心 ✓11所学校的资源中心独立设置了编制 ✓分布在天津市(2所)、北京市(5所)、上海市(1所)、江 苏省(2所)和浙江省(1所) ✓编制总数共33个
全纳教育思潮下的中国特殊教育发展—以香港的融合教育为例

③ 教育 必须 考 虑到 这 些特性 和 学 习的广 泛差 异。
参考 台湾 学 者 的译 法 , 全纳 教育 在港 台地 区又 被称 为
④ 学校 要 接纳 所 有儿 童 , 反 对歧 视 。 融合 教 育① 。按 照这种 译法 , 实 际上是 将 全纳教 育 的真实含 ⑤ 学校 要 满足 有特殊 教育 需要 的儿 童。这 些原则 集 中 义 译 出来 了 , 从“ 统 而 合之 ” 发展 到 “ 融而合 一 ” 。然而 , “ 纳”
— —
以香 港 的 融合 教 育为 例
张王 君 ( y - - 东 青年职业学院)
摘要: 本 文 首 先 解 释 了全 纳 教 育和 融 合 教 育 的 基 本 概 念 并 与 特 接 受教育 的权 利 , 要么就 是被 送进 特殊 学校 。
殊 教育进行简要辨析 , 其 次列 举 了香 港地 区 的 融合 教 育 案例 , 随 后 叙
素 养教 育 的 同时 , 学校 要 重视 教 9 币的信 息技 能 培训 。 可 以 氛 围 , 氛 围对于 学 生 的培 养极 其重 要。比如学校 张贴 海报 、 通 过举 办 各种 竞 赛 、 座谈 会 、 教研 活 动 等 , 鼓 励 老 师进 行信 开展 各 类讲座 、 论坛 等 。
息 化 教 学 。 比如 , 开 展 多媒 体 课 件 大赛 , 课 程 资 源 网 站建 总 之 ,充 分利 用 信 息化 教学 模 式 带 动高 职 学 生 信 息 设、 资助 老 师 出去 学 习等。 通过 这 些手 段 提 高教 师信 息素 素养 教育 提 高具 有可 行性 , 并具 有 实践 意义 。信 息素 养是 养, 教 师信 息 素养 的提 高 必能 带动学 生信 息 素养 提升 。 信 息 化 时代 必备 的重 要 能力 , 高职 院校 更应 时刻 站在 时代
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特点
教育对策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教育者应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注重基础知 识和生活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其社 会适应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认知、社交、 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需 要特殊的教育和训练。
听力障碍儿童
定义
听力障碍儿童是指听力丧失或受 损,导致听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
失的儿童。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
部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但目前部分学校在课程设 置和教学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特殊教育面临的挑战
融合教育推进困难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在实际推进中面 临着诸多困难,如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方面 的问题。
视力障碍儿童成功案例
总结词
通过适应性教育和辅助技术,视力障碍儿童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
详细描述
视力障碍儿童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借助大字印刷、音频书籍和其他适应性设备,成功地 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们运用触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教学方式,激发这些儿童的
潜能。此外,家长和社会对视力障碍儿童的支持和包容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助设备进行感知补偿。
教育对策
针对视力障碍儿童的特点,教育 者应注重感知和认知能力的训练 ,同时培养其生活自理和社会适
应能力。
肢体障碍儿童
01
02
03
定义
肢体障碍儿童是指身体某 一部分或多个部分功能受 限或丧失的儿童。
特点
肢体障碍儿童在行动和自 理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借 助辅助设备进行行动补偿 。
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一、引言特殊教育是一门致力于为有各种学习或发展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和服务的教育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提高对教育公平的重视,特殊教育领域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1. 特殊教育的历史演进特殊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特殊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在过去,特殊教育主要关注智障儿童的教育,而现在已经逐渐扩展到包括自闭症、多重残疾等多个方面,为有各种学习或发展障碍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2. 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有着完善的法规和专业队伍,为特殊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仍然面临着挑战,包括资源匮乏、师资不足等问题。
3. 特殊教育的关键问题特殊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多个关键问题,包括资金不足、师资短缺、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
此外,特殊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误解和歧视,特殊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融合度不高,需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三、特殊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教育未来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教育服务。
个性化教育将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方法,帮助特殊学生充分发展自身潜能。
2. 教育科技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特殊教育将更多地借助教育科技,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特殊学生将得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教育支持。
3. 融合教育未来特殊教育将更加重视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交流和融合。
融合教育将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环境,提高其社会融合能力和生活质量。
4. 社会支持未来特殊教育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参与,包括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ppt课件

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三个坚持
✓坚持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同步改革
✓坚持按特殊教育自身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
✓坚持促进融合教育
打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二元独立体系,积极探 索建立与普通学校合作的育人机制,让残疾学生有更多 样的学习机会
《提升计划》解读 ✓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 ✓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
特殊学校将在随班就 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占据 重要的地位;特殊教育 学校需要转变职能,更 好地促进融合教育的发 展
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 特教学校成为对残疾人实施终身教育的多功能中 心:
社区服务、家庭咨询、随班就读指 导等功能逐渐加强
学缘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听力、视力、智力残疾学生相对减少
• 残疾儿童的教育应首选普通教育环境下的教育安置
• 当普通教育学校的普通班级里的教育无法满足儿童 的教育需要时,或当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更有利于这 个儿童或其他儿童发展时,才可选择特殊教育学校
融合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拒绝、歧视 隔离 整合 融合或全纳
随班就读(lea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ng in regular class) 属于融合教育的范畴,但又是基于中国的实际,
1988年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以特殊学校为骨干、大量附设班与随班就读为主体的 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以特殊学校为骨干、大量附设班与随班就读为主体、 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一些地区)
未来发展的格局?
以一定数量的特殊 教育学校为资源中心, 大量的随班就读结合资 源教室或巡回辅导教师 制为主体
具有民族性的一种教育模式 “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
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 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 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
全纳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读黄志成先生的《全纳教育》

读书
DU S H U
主 持人 : 何 宗焕 Email:hzh6 3072 9@
全纳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 —读黄志成先生的《全纳教育》
阳利平
回顾 最近几十年 来世界教 育改 革和发 展的历程, 我们可 以看到, 随 着经济逐渐走 向全 球化。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 各国 尤其是 发展中国家 , 都十分关 注国 际教育 发展动向, 积极响应国 际组 织提 出的新的教 育理念, 推动 本国 的教育 改革和发展 , 从而也形 成了 一种以 追随国际教 育思潮来进 行教 育改 革和发展的 模式。黄志成 先生 的 新著《 全纳 教育》, 立足 于 我国 教 育改革 研究理论与 实践, 以广阔 的 视角、 现实的态度 诠释新的教 育思 想, 令人耳目一新。
3.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 求是全纳 教育 的主要目的 。因为人是有 差异 的, 教育必须 适应不同学 生的需要, 而不是 要求不同的 学生去适应 固定 的学习过程。
4.根据全纳教育的性质 “ 一种持 续的 教育过程”, 可 知全纳教育 不是 一种 短期的或将所 有学生纳入 学校 就了 事的行为, 而 是要改变社 会上 歧视 和排斥弱势 儿童的现象 , 为所 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国际连通,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碰撞加剧,思想交流空前活跃,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
发展、和平、速变、多元和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特征。
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深受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一、特殊教育从慈善型向权益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特殊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而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
这种权益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潮,但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是通过法制(如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立法)加以保障和实现的。
因此,当代特殊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
2、90 年代初期兴起的世界性的全民教育运动:以保障受教育权为核心、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指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
3、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21 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和重点。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特别是区域、农村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因此,加快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
二、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或称为“全纳”)1、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正常化、回归主流和一体化教育——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
第一阶段。
隔离教育: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几种观点都是在对隔离教育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正常化:纳吉指出,对残疾人的一切措施必须正常化。
所谓正常化是主张智力落后者(和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
与这一思想相呼应地是“非机构化”运动的开展。
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
邓恩对特殊儿童隔离式的教育安置方式和标签化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全纳教育的实践困惑及其反思

全纳教育的实践困惑及其反思分类号:G7601、问题的提出全纳教育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倡导“零拒绝”的原则,认为所有的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学校不能只为一部分普通儿童服务,而将另一部分儿童拒之门外。
所有的儿童都应在邻近学校内的高质量、年龄适合的班级平等地接受教育。
学校必须成为适应所有儿童多样学习需要的场所。
从以上表述不难看出全纳教育的出发点与基本理念是好的,它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民主化。
由于全纳教育崇高的理想与价值追求,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全纳教育已成了国际上最流行的教育词语,成了全球特殊教育领域内最热烈的议题,也成为许多国家特殊教育发展与制定相关教育政策的理论依据。
然而,与此同时,对于全纳教育的批判与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对于全纳教育的批判与质疑,主要是源于人们对全纳教育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担忧。
例如,在实践中,全纳教育无法有效兼顾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不同的课程需要;普通班级里部分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无法充分满足等。
因此,Borthwick-Duffy,Palmer和Lane认为全纳教育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情感上和哲学上的思想,而不是对实践的考证。
Croll和Moses也指出全纳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在道德上高高在上,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却缺乏保障。
而我国也有研究者认为全纳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价值追求;与其说是一种系统的教育理论或思潮,倒不如说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全纳教育的观点过于极端与理想化,极端平等主义的理想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具体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在肯定成绩与成就的同时,全纳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全纳教育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我们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全纳教育,反思全纳教育,从而确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 障 学 生 进 行 初 级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特 殊 学 校 , 上 海 市 长 宁 区初 级 职
业 技术学校 ( 简称 长 宁 初 职 校 ) 必 须思考 如何进行转型变革 。
一
特教学 校转变为开放 的 、 具 有 较 强
服务 、 指 导 功 能 的新 型 特 教 学 校 的
的研 修 主 题 , 以此 来 统 筹 学 校 发 展
、
新 型 特 教 学 校 未 来 走 向 的
勾 勒
在 区 域 推 动 随 班 就 读 的 背 景 下 , 学 校 生源 持续 减少 , 办学 陷入
随班 就 读 ” 、 “ 做大终身 教育” 和“ 做
精 职业 教 育 ” 成 为 实 现 学 校 变 革 愿 景 的 3大 战略 。
二、 影 响 特 教 学 校 变 革 要 素 的
A J O U R N A L O F M o D E R N
S P E CI AL E DU CA T I oN
责 任 编 辑 : 阮 唬 玲 论坛
全 纳教 育 背景下 特教 学校 变革 的探 索
● 沈 立 夏 峰 徐 玉珍
摘 要 : 随 班 就 读 工 作 的 推 进 给 上 海 市 长 宁 区初 级 职 业技 术 学校 带 了生 源 逐 年 减
是关键 , 课 程建设 是 重点 , 战 略 管 理是基础 , 文 化 领 导 是 根 本 。特 教
求, 学 校 必 须 进 一 步 思 考 如何 满 足 随 班 就 读 的教 育 需 求 , 实现 随班就 读 巡 回指 导 、 研 究辐射 、 评估 鉴定 、 咨询服务等 功能拓展 。另一方 面 ,
:
查 !
论坛 责 任 编 辑 : 阮 唬 玲
A J O U R N A L O F
M o D E R N
S P E CI AL E DUCAT I o N
干 , 学校 课程 犹如枝 叶 , 区 域 政 策 犹如土壤和空气 。
三、 特 教 学 校 成 功 变 革 行 动 战 略 的 探 索
在 学校变革实践 中 , 我 们 认 识
到文化 领 导 、 战略 管理 、 人 力 资 源
管理 、 课 程 发 展 与 教 育 政 策 是 影 响
学校变革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战 略 思 想 犹 如 种 子 , 学
特 教学 校 变 革 的 重 要 因 素 。
校文化犹如树根 , 人力 资源犹如树
关键 词 : 全纳教育 ; 特 教 学校 ; 学校 变革
1 9 9 4年 , 《 萨拉 曼 卡 宣 言 》 首
次 正 式 提 出全 纳 教 育 的 概 念 , 目的
虽 然 智 障 学 生 通 过 职 业 教 育 学 习
了烹 饪 、 面点 、 插花等专业技 能 , 获
组 织 文 化 变 革 是 学 校 变 革 中 最重要 、 最根本 , 也是最艰 巨、 最 困 难 的一 环 , 建设 “ 学校变革文化 ”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革愿 景 , 在 原 有 职 业 教 育 的基 础 上, 学校 还将承担为 区域随班就读
学 生 和 智 障 学 生 终 身 教 育 服 务 的 功能 。 基 于 以上 的思 考 路 径 , “ 做 强
求 。教 师 是 学 校 变 革 的 主体 , 学 生
是 学 校 变 革 的服 务 对 象 , 学 校 变 革 的有效在于课程发展与教师成 长 。 教 育 政 策 引 发 了特 教 学 校 的 变 革 ,
2 0 0 6年 《 上 海 市 教 委 关 于 加 强 随 班 就 读 工 作 管 理 若 干 意 见 》 的 出 台, 作 为 一所 对 中 、 重 度 大 龄 智 障
学 生 和 小 学 随 班 就 读 结 业 的 轻 度
向智 障学 生 终 身教 育 服务 延 伸 。因
此 。 学 校 勾 画 了从 一 所 相 对 隔 离 的
少 的 生存 危 机 . 引 发 了 学 校 的 变 革 。本 文 主 要 从 新 型 特 教 学 校 未 来 走 向 的 勾 勒 、 影 响特 教
学校 变革 要 素 的 归 因 、 特 教 学校 成 功 变 革 行 动 战 略 的探 索三 方 面 , 呈 现 一 所 相 对 隔 离 的
特 教 学校 如 何 转 变 为 开 放 的 、 具 有 较 强服 务 指 导 功 能 的新 型特 教 学校 的过 程 。
是 实 现 全 纳且 优 质 的 教 育 。 以 此 为
背景 , 特 教 学 校 将 面 临 一 次 深 层 变 革 , 需 重 新 审 视 自己 的 发 展 。 随 着
得 了职 业 资 格 证 书 , 然 而踏上社会 之后 , 他 们 还会 遇 到 许 多 社 会 融 合 与职业适 应的问题 , 需要 学校提供 更多 的转衔教育服务 , 即 学 校 的教
育 服 务 可 以基 于 并 结 合 社 区教 育 ,
利 于 培 育 学 校 核 心 竞 争 力 与 动 态 能 力 。“ 谋则立 , 不谋则废” , 战 略 管
理 是 组 织 发 展 的 导 向标 、领 航 器 , 组 织 的 成 功 与 长 远 发 展 离 不 开 战 略。面临生源减少 、 学 校 遭 遇 生 存 危 机 的新 情 况 、 新 问题 , 当 务 之 急 是 加 强 学 校 发 展 战 略 的管 理 , 明 确 学 校 今 后 的发 展 方 向 。 变 革 是 一 种 过 程 ,有 效 是 学 校 变 革 的 一 个 追
归 因
是 影 响 特 教 学 校 成 功 变 革 的 外 部
因 素 。因 此 , 在 特 教 学 校 的 变 革 实
困境 , 学 校 亟 需 形 成 并 确 立 新 的 战 略定位 , 明确 今 后 的 发 展 方 向 。一
方 面 ,根 据 区 域 特 殊 教 育 发 展 需
践中, 区域 政 策 是 保 障 , 人 力 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