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养生

合集下载

冬至节冬季饮食调养的黄金时机

冬至节冬季饮食调养的黄金时机

冬至节冬季饮食调养的黄金时机冬至节,即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4日之间的冬至时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气。

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冬至是冬季饮食调养的黄金时机。

在这个时期,适当调整饮食习惯,能够起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冬季饮食调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食用温热食物冬季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较慢,消化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冬至吃温热食物有助于保暖和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生姜、大蒜、牛肉、羊肉等。

这些食物具有温补身体、驱寒驱寒的作用。

二、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物质。

冬季寒冷会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提供更多热量和能量。

常见的蛋白质来源包括鸡肉、鱼类、豆类、蛋类等。

适量食用这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能够增强抵抗力,预防寒冷天气引起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三、多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预防感染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冬季由于寒冷气候和干燥环境的影响,人体易缺乏维生素C,因此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例如,李子、柑橘类水果、苹果、樱桃等。

同时,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以防止维生素C的流失。

四、合理搭配饮食冬至节期间的饮食应该合理搭配,以保持身体健康。

应该避免过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导致肥胖和高血脂等问题。

同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免引发血糖波动。

应该以粗粮、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为主,适量摄入畜禽肉和海鲜。

综上所述,冬至节是冬季饮食调养的黄金时机。

在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食用温热食物等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当然,饮食调养只是保持健康的一部分,合理锻炼和充足睡眠同样重要。

希望每个人能够在冬季保持健康、愉快度过冬至节。

12月份养生食谱

12月份养生食谱

12月份养生食谱
1. 清炖燕窝:将燕窝用清水浸泡至软化,加入适量冰糖,隔水蒸炖2小时,每周食用2-3次,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2. 蔬菜水果汁: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榨汁,可以选择胡萝卜、苹果、橙子等,每天喝一杯,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3. 枸杞红豆汤:将枸杞和红豆用清水煮熟,加入适量红糖调味,每天喝一碗,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

4. 紫米薏米粥:将紫米和薏仁混合煮粥,可以加入红枣和桂圆一起熬煮,每天食用一碗,有助于补血益气。

5. 鲜花茶:选用菊花、玫瑰花等鲜花,用开水冲泡,每天饮用一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6. 鸡蛋蔬菜煎饼:将鸡蛋打散,加入胡萝卜丝、豌豆和青菜炒熟,做成煎饼,每周食用2-3次,能提供蛋白质和蔬菜纤维。

7. 红糖姜茶:将红糖和姜片用开水冲泡,每天喝一杯,有助于温暖身体,缓解寒冷。

8. 面包蘑菇汤:将新鲜的蘑菇切片,加入面包丁和鸡汤一起煮熟,每周食用2-3次,提供蛋白质和菇类的营养。

9. 红枣核桃糊:将红枣和核桃用水煮熟,用搅拌机搅拌成糊状,每天食用一小碗,有助于滋补身体。

10. 温热水: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热水,有助于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

以上为12月份养生食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2月养生注意事项

12月养生注意事项

12月养生注意事项
一、养生:
1、注意调理节律,尽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特别是晚上不要熬夜太晚,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口干,消除身体、脸、手的干燥感。

4、注意室内空气的清新,使用吸尘器及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能帮助改善呼吸。

5、多参加户外活动,适当多走走,吸收大量新鲜空气,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及身体健康。

二、补充加补:
1、多足够睡眠,长期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2、多进行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如慢跑、散步、瑜伽等,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状况。

3、多多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

4、多吃保湿型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帮助改善皮肤状况,保湿润泽肌肤,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12月份健康养生小常识

12月份健康养生小常识

12月份健康养生小常识1. 十二月气候特点12月是一年的结束,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大雪”相对“小雪”而言,是个比“小雪”更加酷寒的节气。

民间认为,假如“大雪”节气当天下雪,则预示着“瑞雪兆丰年”。

“冬至”是个特别紧要的节气,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中医阴阳学观点认为,“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的节气,“冬至”以后气温下降明显,天寒地冻。

中医认为,12月已到了进补的大好季节。

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要吃营养价值高的宝贵补品。

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才略真正实现养生的目的。

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方法,以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2. 十二月吃什么好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等。

适合吃的水果有梨、甘蔗、苹果、桔子、香蕉、山楂、桂圆等。

忌生冷如海鲜等大寒之品及冷饮。

3.十二月介绍食谱当归生姜羊肉汤用料: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1~2次。

功用:当归活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养血益肾,合用可补血益肾养颜。

此时数九寒天,梅花傲雪,悄报春讯,可手记腊梅花十数朵泡开水,当茶饮,能防治咽喉肿痛。

本月土旺水气不行,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气;平常行止禁疲乏,防汗出,勿冒霜顶雪。

4.十二月如何养生女士:温度湿度要适合十二月,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

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

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

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大雪节气冬季的桑拿养生

大雪节气冬季的桑拿养生

大雪节气冬季的桑拿养生大雪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左右。

大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气温骤降,天寒地冻。

冬季是一个人们容易感觉寒冷、湿气重的季节,对身体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冬季也是人们进行桑拿养生的好时机。

桑拿,是一种源自北欧的传统健康浴,通过蒸汽或干燥的高温环境,使人体大量排汗,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达到放松身心、促进健康的效果。

而冬季桑拿养生,有着独特的功效和注意事项。

首先,冬季桑拿养生能够有效驱寒保暖。

冬天气温低,人体容易出现末梢血管收缩,手脚冰凉等情况。

而桑拿可以通过高温的刺激,让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

在桑拿室内,人体表面温度会明显上升,使得皮肤血流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

这种暖身效果在寒冷的冬季是非常受欢迎的。

其次,冬季桑拿养生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冬季气候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身体沉重不适。

而桑拿的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出汗,通过排汗的方式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净化身体。

桑拿还可以打开毛孔,促进皮肤深层清洁,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此外,冬季桑拿养生还可以舒缓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到疲劳和紧张。

而桑拿可以通过提高体温,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在桑拿室内,人们可以尽情地放松身体和心情,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让身心得到全面的放松和恢复。

然而,冬季桑拿养生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在进入桑拿室前,建议先进行热身活动,让身体适应高温环境,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对身体造成冲击。

其次,桑拿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身体大量排汗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因此合理补充水分十分重要。

此外,身体不适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应避免进行桑拿。

在冬季进行桑拿养生时,还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场所和设备。

要选择正规的桑拿中心或健康养生馆,确保环境卫生和设备安全。

在桑拿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70℃至80℃,湿度适中为宜。

12月适合喝什么汤

12月适合喝什么汤

12月适合喝什么汤*导读:进入12月,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这时晚上最好喝碗热汤暖胃。

那么12月适合喝什么汤?不同的养生汤的滋补效果不一样,究竟12月适合喝什么汤呢?小编推荐八款适合12月食用的养生汤。

*12月适合喝什么汤?*一、红枣香菇乌鸡汤材料:乌骨鸡一只(约一斤左右)、香菇、黑木耳、红枣若干、生姜、料酒、盐少许。

做法:1、乌骨鸡洗净切块,放在盆里,加入盐、料酒、生姜腌15分钟左右;香菇、黑木耳、红枣洗净,加入。

2、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锅内,大蒸至水开,再转中火蒸30-45分钟。

用筷子可轻松插入鸡肉中即可熄火食用(中间要注意蒸锅内的水,不要把水蒸干了)。

功效:香菇乌鸡汤可以补气血、养颜、提高免疫力。

香菇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并有防癌作用,用香菇和乌鸡一起熬鸡汤,香菇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汤内,可提高人体吸收率;对女人而言乌鸡汤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

*二、萝卜鲫鱼汤材料:鲫鱼、白萝卜、葱、姜、花雕酒、盐。

做法:1、鲫鱼洗净后沥干,并用厨房纸巾擦干表面水分。

萝卜去皮切条;葱打结;姜切片。

锅内热油,爆香几片姜片,加入鲫鱼煎透,煎至两面的鱼肉变色。

锅内加入足量的水(冷水、开水均可),加入葱和姜,大火煮开,加入适量花雕酒,继续煮至酒气消散。

2、撇去浮沫后转中火,保持一定的沸腾,加盖炖煮至汤色发白(约30分钟)。

加入萝卜条,继续煮约10分钟,加入少许盐,略煮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滞,明目润肤。

鲫鱼汤有润燥滋补的作用,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三、小鹌鹑银耳蘑菇汤材料:小鹌鹑1只,鹌鹑蛋5颗,银耳50克,蘑菇50克,西红柿50克,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1、小鹌鹑洗净,除去内脏,用精盐、料酒腌制半小时。

银耳用温水泡发,去蒂撕成小朵。

蘑菇冼净,撕成小片。

2、鹌鹑放汤锅内,加冷水烧开,撇去浮沫,加精盐调味,继续炖至熟烂,取出放汤碗中。

原汤烧开,放入银耳、蘑菇、鹌鹑蛋稍煮,放入西红柿,调入味精、胡椒粉,浇入鹌鹑汤碗中即可。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其中关于节气养生法的记载,是我国古代智慧医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内容,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之后,春天正式开始,大地渐渐复苏。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一个适宜运动的时机。

人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较高。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雨水这一天人体的脂肪代谢开始加速,较适宜进行适量的减肥运动。

此外,由于气候潮湿,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湿疹等疾病的发生。

三、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4日或5日。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春分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适宜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鳗鱼等,以补充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四、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春光明媚。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清明这一天人体的肝气达到高峰状态,应该注意调养肝脏。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或食用一些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茅台酒、牛奶等,以维护肝脏的健康。

五、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

春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谷雨之后阳气达到高峰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谷雨这一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以充分利用食物的养分。

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香菇等,促进消化吸收。

六、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

12月养生小知识

12月养生小知识

12月养生小知识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的食物。

2.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睡眠充足:保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熬夜。

4.注意保暖:冬季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手脚等部位。

5.减少压力: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6.多喝水:冬季空气干燥,要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7.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酒精和烟草对身体健康有害,应尽量避免。

8.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9.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10.学会放松: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松自己,如听音乐、看书、做瑜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月:养肾防寒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

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当归枸杞炖羊肉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

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

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

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

“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

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枸杞子山药粥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食甜养肝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

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

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

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

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

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山药粥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四月:补肾调阴阳气候特点:四月是春季最后的阶段,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

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

古代称:“雨生百谷”,说明此节气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

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这时候花粉过敏的人们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应该加以预防。

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

所以应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养生原则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

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日子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推荐食疗山楂枸杞焖兔肉用料:山楂、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红枣4个。

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用开水脱去血水。

诸料共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煲2~3小时,调味。

功用: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山药健脾益肾,山楂活血化瘀,红枣健脾益血,兔肉补益中气。

此款食疗方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低脂肪、低胆固醇,有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用。

五月:关注心脏五月是夏天即将开始的时候,包含有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立夏”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马上开始。

这个节气是一个万物增长增高的时候。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雨水比“谷雨”更多。

而对农作物来说,“立夏”又是一个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各种植物农作物到了旺盛生长期。

高温多雨,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时的气象特征。

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

因此,夏季需要更多的保养心脏。

“立夏”之际,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引起心脏病的发作。

在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

清晨可吃洋葱少许,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以保持气血通畅。

饮食宜忌宜多食: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狗肉等。

推荐食疗:冬瓜炖鸡肉用料:新鲜连皮冬瓜250克,鸡肉100克。

制法:冬瓜切小块,与鸡肉同加适量水炖熟放温服用。

功用说明:连皮冬瓜清热利水渗湿,鸡肉补脾强身。

合为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六月:晚睡早起宣畅通泻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农事种作都以这个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

所以,农民俗称“芒种”为“忙种”。

进入“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偏于“懒散”。

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

所以,在此时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养生关键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

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

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还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饮食宜忌6月调养应以饮食清补为原则。

宜:蔬菜、豆类、水果等。

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忌:辛辣油腻之品。

如羊肉、牛肉、猪肉、辣椒、葱、姜等。

推荐食疗冬瓜薏米粥用料:冬瓜(带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制法: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煮至熟烂,每日一次。

功用说明:冬瓜清热利湿,含水量高,不增加人体热量;薏米祛湿,糯米养胃,可收清热利湿养胃之效七月劳逸结合保护阳气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七月养生中医认为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人们在七月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

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

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此时应多饮水,必要时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绿豆汤等以防中暑。

饮食宜忌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

忌辛辣油腻之品。

推荐食疗薏仁绿豆粥用料: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以上各原料洗净同锅煮熟烂,加冰糖放温服用。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生津,薏仁清热利湿,粳米和胃,共食可清热利湿、健脾和胄。

八月:早卧早起神志安宁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立秋”是肃杀的季节,也预示着秋天来到。

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