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探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国外外语教育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外语教育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外语教育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文章审慎分析了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目标不明确,不能学以致用;内容不切实际;学习效果得不偿失。

英、美、日三国的外语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我国外语教育国外外语教育启示在全民学英语的今天,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外语教育,尤其是近几年,职业外语培训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专家指出,从目前中国英语教育来看,是市场的需求带动了外语行业发展,它有着极大的进步空间。

因此,本文将审慎分析这一现象,指出英语教育面临挑战,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实行规范的外语教育,让英语真正的为我所用。

一、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分析(一)学不致用我国每年有2000多万人上初中,600多万人上高中,300多万人上大学,无疑这些人都要接受外语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数计的人还要进行外语职业培训。

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其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综观当前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它因忽视国情而产生了两个“病灶”:一个是高估了英语对科技和国家发展的价值;一个是未能科学地使用英语教学资源。

其具体表现是:在心理上过度地追求学习效果;在实践中则是几亿学生分布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接受质量不一的英语教育,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顾国家的多层次要求与个人的可能,全体都朝着一个目标奔跑,其负面结果不难想象。

这一切都说明,外语教育目的不清,定位不准,学不致用。

(二)不切实际由于外语教育目的不明确,学习内容不是以学生、专业、生活为本位,而是纯语言能力的提高。

为了追求语言的正统、权威性,教材内容趋向大而全、多而杂、偏而怪,似乎要求每一个学习者都要成为外语专家。

人们常把外语看做一种工具。

任何一种工具都具有多项功能,掌握工具者一般很难用到它的全部功能,英语也是一样。

我国是崛起中的大国,需要一些精通英语的专家,像林语堂、梁实秋那样令人敬佩的高级专家;需要一批能在不同学术领域进行同声翻译和文字翻译的高级专才;还需要帮助许多高校和职高学生结合自己专业需要去学会英语语言的技能。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及启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及启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及启示随着全球化的推行和人才竞争的加剧,吸引海外人才成为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任务。

这些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吸引、留住和进步海外人才,从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成功的政策,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加拿大。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国家,依靠国际人才的流淌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加拿大政府实施了“快速通道”移民项目,以吸引高技能、高学历和有创新能力的海外人才。

此外,加拿大还实施了特殊的留同砚政策,为留同砚提供毕业后可以获得工作签证的机会。

这些政策不仅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也为加拿大培育了大量的本土创新人才。

其次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一个宜居、丰裕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留同砚和技术人才。

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技术移民”和“雇主包管”等项目,鼓舞技术人才来澳大利亚工作和定居。

此外,澳大利亚还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和科研进步,为高科技产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些举措让澳大利亚成为了吸引技术人才的热门目标地。

另一个典型国家是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却以其高效的管理和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才。

新加坡政府实施了“全球技术领导人规划”,为具备全球领导力和创新能力的海外人才提供永久居留权。

此外,新加坡还实施了特殊的人才引进制度,为国外企业和高科技产业提供了优厚的税收减免和财务支持。

这些政策加上新加坡的卓越教育体系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亚洲最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聚集地之一。

最后一个例子是德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依靠于科技创新和高技能劳动力来推动经济的进步。

德国政府实施了“蓝卡”规划,鼓舞高技能人才来德国工作和生活。

通过这一规划,德国吸引了大量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此外,德国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探究机构和科研项目,吸引海外学者和科学家来德国进行科研合作。

这些政策让德国成为了欧洲最具吸引力的科研和创新中心之一。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

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与启示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培养外语人才成为国际交流的核心问题之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

各国教育都有本国发展特色和创新理念,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我国近年来在外语教育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外语教育相比,我国外语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本文拟对国外外语教育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借鉴。

二、国外外语教育发展综述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在1994年以前对公民的外语教育没有任何规定。

1994年美国政府才在由克林顿签发的《2000年美国教育规划》中规定外语课程为核心课程,成为美国公民的必修课(梁中贤,2007)。

1996年美国教育部出台了一部国家级课程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andards: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1999年又发表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ELL in the 21st Century)。

从此,美国外语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拉斐特(fayette)称《外语学习标准》为“改革的催化剂”(a catalyst for reform)。

其宗旨是:美国必须从语言和文化上教育学生,以便能在21世纪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上进行成功的交流。

美国教育国务卿里查德·瑞力(Richard Riley,2000)也认为,加强外语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促进其他领域的教育。

可见,美国政府首先是把外语教学改革放在国家安全高度来认识的(梁中贤,2002)。

2001年美国教育部正式发表了《外语教学标准》(World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Standards)。

新标准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内容:教学行为是自然预设的,所以能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教学行为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行为通过职业发展、超越行业的首创精神直接影响学生学习。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有何差异?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有何差异?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有何差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作为两个不同文化、不同政治经济体系的国家,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自然也存在一些差异。

1. 改革的背景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迈进,对教育的要求也开始改变。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澳大利亚正在加强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并提高教育质量。

2. 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有所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道德教育和德育。

因此,在教育体系改革中,中国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革目标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改革目标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取基本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而澳大利亚则更加注重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感。

4. 教学方法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一度以"考试为王"著称,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

在改革中,中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更注重探究式学习、小组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自主学习。

5. 政府政策的推动有所不同中国的教育体系改革主要由政府引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方针,为改革提供了总体的指导和保障。

而澳大利亚则更加注重学校自主性,政府的角色相对较小,改革更加依靠学校领导和学校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总之,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改革各有特点,但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体系的改革需要持续的、全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胸怀全球、具有竞争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现状及其启示

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现状及其启示

学生获得社会 、 认知 、 言 、 语 文化 等方面 的知识 和技能具有同 等 的作 用 。 言 的选 择 决 定 权 在 于 各 州 ( ) 语 区 以及 下属 的学 校 ,
根 据 当地 情 况 进 行 选 择 和 优 先 发 展 。所 以各 州 ( ) 程 开设 区 课 的情 况 不 一 . 择 的语 种 非 常 的多 化 。 选
NO .0 V2 1 1
第 8卷 第 1 期 1
Vo . N . 1 1 o1 8
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现状及其启示
秦 涛
( 苏 科 技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苏 镇 江 2 2 0 ) 江 江 10 3 摘 要 : 大利 亚 是 制 定 和 实施 多语 言政 策 的第 一 个 英 语 国 家 , 倡 导 多元 文 化 、 强 外 语 教 育 政 策 改 革 , 着 澳 其 加 有
深刻 的 社 会 背 景 , 过 了艰 难 的演 变历 程 , 语 言 教 育 政 策 的 制 定 和 实施 过 程 得 到 了 国 际上 语 言 学 家 和政 治 学 家们 走 其 的 高度 评 价 。研 究 澳 大 利 亚 外 语 教 肓 的现 状 , 这对 于丰 富我 国外 语 教 育 理 论 , 革 外 语 教 学 , 动 外语 教 学的 深入 有 改 推 着极 其 重 要 的 理论 和 实践 意 义 。

教学活动 , 置尽量 真实 的语 言情景 , 学生 能够使用语言做 设 使 事情 , 通过做事情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 同时, 他们 都非常注重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和相互渗 透, 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 中培养思维 、 文化意识和合作精神。
( ) 语 语 种 的 选 择 - 外 澳 大 利 亚 政 府认 为 , 有 的语 言一 律 平 等 。 些 语 言对 于 所 这

中澳教育文化差异及其带给教学改革的启示

中澳教育文化差异及其带给教学改革的启示
予 老 师 的 反馈 极 少 , 大部 分 同学 在 睡 觉 。于 是 老 师 开始 进 行
思想教育 , 教育 的重点是不好好上课 就不能考好成绩 , 不能 考好成绩 就不能上大学 , 并将这个称之为做人的道理 。 而在国外版的教育中突 出了老师 问问题侧 重于对故事
内容本身 , 比如老师会提 问学 生喜 欢故事里 的哪个人物 , 不 喜欢哪一个 , 为什么 。从头到尾 , 老师都没有 给出学生什么
中学习。课堂是交流知识的场所 , 师只是课程的组织 者和 教
引 导 者 , 正 的 学 习 主要 是 在 学生 间进 行 的 。 真
2 教学 方 式 不 同 )
中 国 的教 学 以灌 输 知 识 点 为方 式 , 至 是 填 鸭式 , 甚 只是
较言谈举 止 , 教师随性坐在讲桌上授课 , 伴随着夸 张的面部
生在教室里 一定要站有 站相 , 坐有坐相 ; 澳大利 亚 , 在 教室 里没有固定的位置 ,教 师与学生都可 以在教 室里 任何想坐
的位 置 站 或 坐 , 且 教 师 们 更 注 意 课 堂 气 氛 的 活 跃 , 大 计 而 不
为主 , 积极 主动表达 自己的意见 , 尤其是从小组作业和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 、 社会 的进步 , 越来越多 的家庭有 能力
且 愿 意 送 孩 子 出 国 接 受教 育 。 澳 大 利 亚 承 袭 了历 史 悠 久 的
大道理 ,而是循循善诱 ,用连续 的问题让学 生 自己得 出结
论 , 自强 。而 且 用 这 个故 事 无 形 中灌 输 给 了 学 生们 换 位 思 要
己的意见。在他们的头脑 中 , 在课堂上就是 老师说 , 他们坐 在那里听 , 也不习惯从 自己的 同学那里相互学习。以我教授

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2010年第8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8,2010第26卷JOUR NAL O F EDUCAT I ONAL INST ITUTE OF J IL IN PROV INC EVo l 26(总248期)T ota l N o 248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张华(6),女,硕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张悦(),男,安徽合肥人。

硕士,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方向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张华张悦(北京大学,北京100871)摘要:澳大利亚在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方面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国家之一。

本文分析了澳大利亚基础和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内容。

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改善中国学校的环境教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对中国的借鉴中图分类号:G5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0)08013002澳大利亚是一个把生态环境视若生命的国家。

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澳大利亚多年来被英国泰晤士报!列为全球10大宜居国家之一。

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着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等问题。

今天中国经济开发对环境破坏状况令人担忧。

澳大利亚在50年代也曾遭受过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类似的毁坏,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这种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建立在该国持续不懈的环境教育基础上,是全民环保意识提高的必然结果。

一、澳大利亚的环境教育(一)环境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把整个学校教育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典范1中、小学生的课堂环境教育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做到了从娃娃抓起。

澳大利亚传统基础教育是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

最早幼儿教育中,就有用图画形式表现的地球生物和人类进化的历史。

教学大纲对幼儿园到3年级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环境知识,认识到人是环境的一部分。

这些最基本的形式让孩子在有记忆时,就留下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关系的深刻印象。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及启示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及启示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及启示【摘要】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从外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了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随后,对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展望了未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则强调了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升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为未来决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中国外语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历史背景、重要性、现状分析、启示、未来发展、必要性、提升效果、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及启示中国外语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国际化发展的快速推进,外语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

外语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启示是关注外语教育改革方向和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外语教育体制过于僵化,教学方式和内容相对滞后;师资队伍质量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外语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建立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外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

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应用,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外语教育的全面发展。

未来,外语教育改革应走向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外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外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期。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外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外语教育改革成为当时的一个热门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语教育仍然主要以英语教学为主,随着对外关系的日益密切,其他外语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55170-172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卷第4期J.Changchun Inst.Tech.(Soc.Sci.Edi.),2011,Vol.12,No.4ISSN 1009-8976CN 22-1322/C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探析及对中国的启示收稿日期:2011-08-10作者简介:陈红岩(1986—),女(汉),河南商丘,硕士主要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澳大利亚教育研究。

陈红岩(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摘要:运用语言规划和政策理论,通过对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的思考,结合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以期为我国外语教育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外语规划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976(2011)04-0170-03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制定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外语规划和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把外语看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民族间相互理解、提高国际意识的重要工具。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和实施多语政策的英语国家,其外语教育和语言政策已得到了国际上语言学家和政治家们的高度评价。

刘海涛[1]对50年来出现语言规划的定义的文献进行了疏理,对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Claudeson 认为无论是语言政策或是语言规划都是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的行为[2]。

外语规划是语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规划和政策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外语教育规划和政策。

本文运用语言规划和政策理论,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为解决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制定外语教育规划和政策得出一些启示。

二、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育政策总是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经贸往来、科技发展等因素密切联系。

澳大利亚政府考虑到本国的地理位置和未来经济贸易的发展,于1986年设立了亚洲研究委员会,专门从事对亚洲教育与贸易等问题研究,该机构在出版的《国家战略》报告中,把国民经济发展、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创立了将贸易与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密切联系的模式。

1987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国家语言政策》(NPL ),这是由联邦政府教育部颁布的第一项正式的综合性的国家语言政策。

它的颁布对于建设多语言、多文化的澳大利亚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语言政策规定了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的四条基本原则:(1)确保英语的支配地位;(2)保护其他语言的稳定发展;(3)提供英语外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4)提供学习第二语言的机会[3]。

在NPL中特别强调了加强9种较为广泛的语言教学:阿拉伯语、汉语、法语、德语、印尼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此后三年,澳大利亚政府拨款9400万澳元用于开展各种语言教育与语言培训项目。

澳大利亚政府一方面通过设立机构和投资语言教育项目来实施NPL ,也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政府的语言政策。

《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中的亚洲语言研究》是澳大利亚另一个重要的语言政策,该项政策不仅为澳大利亚实施亚洲主要语言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资助,而且使澳洲外语学习扩展到多种亚洲语言。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发了外语课程框架《澳大利亚语言水平计划》,它既涵盖了语言的共性,又包含了教师发展、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估手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又进行完善和拓展。

1990年12月政府发布了题为“The Language of Australia :Discussion Paper on an Australian Literacy and Language Policy for the 1990s ”的绿皮书,重新审视澳大利亚未来发展对语言的需要而展开广泛的咨询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题为“Australia's Language :The Australian Language and Literacy Policy ”的白皮书,强调澳大利亚人要提高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能力,增加澳大利亚人的知识与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国家外语教育政策,为其语言资源的维持和发展奠定基础。

白皮书建议每个州(区)均应根据本州(区)的具体情况,从白皮书所列的14种优先语言中选出8种作为优先语言。

随着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白皮书的颁布,政府又在国家就业、教育与培训部设立了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委员会,以便为政府提供语言政策咨询、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并督促和保证白皮书的贯彻和执行。

2001年,澳大利亚语言联盟在墨尔本建立并制定纲领,提出政策目标,致力于澳大利亚真正的多语言、多文化、公正的语言与文化政策,推进了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的迅速拓展。

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是根据本国的国情需要制定的,其外语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文化、社会、外交战略的发展。

澳大利亚政府在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65年,我国外语教育形成新局面;1966—1977年,外语教育遭受破坏;1978年至今,外语教育恢复和发展期[4]。

在此期间,我国外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缺失。

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向苏联学习”成为国策。

教育部大力发展俄语教育,制约了我国其他外语语种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同一些西方国家及亚非拉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需要大量的外语专业人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政府在外语教育方面采取了两项重要举措:一是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二是建立一批外国语学校,为外语院系准备更好的生源。

“七年规划纲要”是在中央领导下首次就外语教育提出规划,该纲要特别提出:“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大力调整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开设外语课的语种比例。

学习英语的人数要大量增加,学习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和德语的人数也要适当增加;学习其他非通用语种的人数也要占一定比例。

学习俄语的人数要适当收缩,适应实际需要即可”[5],但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而未能全面地贯彻执行。

截止到文化革命之前,全国共计建立外国语学校14所[6]。

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经过进一步的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为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两项政策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外商纷纷来投资建厂或寻求合作。

由此,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语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1979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

关于语种的方针是:“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

”1982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中学语种设置,从全国来说,以英语为主,俄语应占一定比例,有合格师资条件的学校,可根据需要适当开设日语。

”[7]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开始,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这标志着我国的英语教学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8]。

从50年代的“全面向苏联学习”到现在的“全民学英语”,我国外语教育的地位、外语语种的取舍随着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起伏不定。

在此期间,我国的外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国政府应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外语教育政策,以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多元发展。

四、澳大利亚外语教育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通过对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的分析及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介绍,可以看到中澳外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制定可行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

外语教育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外语是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

随着亚洲经济的飞速发展,澳大利亚政府根据政治经济需要与长远的教育事业需要,制定了NAL-SAS策略,以支持和鼓励最重要的4种亚洲语言:汉语、印尼语、日语和韩语的发展。

但是,我国政府却从来未进行过长期的外语教育规划。

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语言使用的仅有两条规定,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和“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在我国政府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外语教育规划也未被提及。

171陈红岩: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探析及对中国的启示我国外语教育只有零星不成体系的“教学大纲”或指令性的规定,一些教育改革往往通过会议或会议所产生的决议推行,这种外语教育政策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我国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外语教育规划,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外语教育政策。

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时,政府应综合考虑国家的政治经济需要和国民教育的长远发展。

其次,重视外语教育机构的设置。

澳大利亚政府先后设置了亚洲研究委员会、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委员会、澳大利亚语言联盟,这些机构的设置促进了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多元迅速发展。

但是我国外语教学多年来一直由教育部(或高教部)下属的一个司或处管理。

政府部门从未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外语教育这方面的工作。

我国目前设立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虽在国务院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却较少涉及外语的地位以及外语的使用和教学,对于外语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些战略性的问题缺乏长期的、全盘的综合考虑。

我国政府应设置一个权威性的、独立的外语教育机构,统筹各个层次的外语教育,对不同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社会调查,为政府制定外语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

该机构还应监督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确保我国外语教育的质量。

该机构的人员可以由外语教育方面的专家、其他学科的专家及社会代表等组成。

最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澳大利亚政府在外语政策制定、外语语种规划、外语课程设置、外语教育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着政策制定不明确,外语教育规划缺失,外语教育费时低效、资源浪费,外语语种比例不协调等现实问题。

我国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国际背景,高度重视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长期的外语教育规划,解决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语教育进行地位规划、人口规划、语种规划、课程规划、考试规划、教学目标规划等。

此外,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外语教育的投资力度,从立法角度确定外语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