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质量工程师第四节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章节练习(2014-09-08)

合集下载

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过关(含真题)习题(测量控制体系)

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过关(含真题)习题(测量控制体系)

第六节测量控制体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组操作叫做()。

[2012年真题] A.计量检定B.计量确认C.校准D.测量控制【答案】B【解析】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即必须经过确认,并在受控条件下使用,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是指为实现测量过程的连续控制和计量确认所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A.计量确认B.测量过程控制C.测量控制体系D.测量设备【答案】C【解析】测量控制体系,是指为实现测量过程的连续控制和计量确认所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有效的测量控制体系,可以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始终满足其预期的要求,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是计量确认过程的输出。

A.顾客计量要求B.测量过程C.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D.测量设备特性【答案】C【解析】计量确认过程有两个输入,即顾客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特性;而确认过程的惟一输出,则是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即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4.确定计量要求属于()的职责范畴。

A.计量专业人员B.计量单位C.顾客D.计量行政部门【答案】C【解析】顾客计量要求是指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所规定的测量要求,它取决于被测量的情况。

确定计量要求属于顾客的职责范畴。

5.测量设备的特性通常是通过一次或多次()确定的。

A.比较或检定B.校准或分析C.分析或检测D.校准或检定【答案】D【解析】测量设备的特性通常是通过一次或多次校准或检定确定的。

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的特性与顾客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后,即可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6.为控制测量过程的实施,不仅需要确定该测量过程预期用途下所要求的特性,还需对这些特性进行()。

A.比对/控制B.监测/分析C.检验/控制D.分析/控制【答案】D【解析】为控制测量过程的实施,不仅需确定该测量过程预期用途下所要求的特性,还需对这些特性进行分析/控制。

中级质量工程师第二节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章节练习(2014-08-28)

中级质量工程师第二节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章节练习(2014-08-28)

1 质量改进的步骤之一的“掌握现状”就是()。

A.掌握问题的现状B.掌握影响原因的现状C.掌握实施效果的现状D.掌握实际采取对策的现状2 质量改进的七步骤包括()。

A.选择课题B.投入资金C.拟定对策并实施D.确认效果E.分析问题原因3 质量改进中采取的应急对策是()。

A.永久对策B.临时对策C.不能除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D.采取措施后不用进行多次调整E.能除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4 质量改进的过程中,“掌握现状”阶段用的统计工具有()。

A.因果图B.直方图C.PDPC法D.树图5 下列哪一条不是PDCA循环的特点?A.在PDCA循环的某一阶段也会存在小的PDCA循环B.每循环一次就提高一步,是不断上升的循环C.四个阶段一个都不能少D.特殊情况可以有三个阶段6 使用PDPC法的基本步骤有()。

A.召集所有有关人员讨论所要解决的课题B.从自由讨论中提出达到理想状态的手段、措施C.对提出的手段和措施,要列举出预测的结果,以及提出的措施方案行不通,或难以实施时,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案D.将各研究措施按紧迫程度、所需工时、实施的可能性及难易程度予以分类,特别是对当前要着手的措施,应根据预测的结果,明确首先应该做什么,并用箭条向理想的状态方向连接起来E.保持PDPC图不变7 质量改进对分析原因可看作是一个设立和验证()的过程。

A.假说B.项目C.目标D.方法8 下列关于PDCA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B.第二阶段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C.第三阶段实施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D.第四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E.第四阶段对策实施后,把握对策的效果9 以下属于质量控制活动的有()。

A.日常检验B.改进品种C.维持水平D.挖掘潜力E.总结已经解决的问题10 某送餐公司的六西格玛小组测算准时送餐的西格玛水平,该项工作属于质量改进步骤中的()。

A.选择课题B.掌握现状C.分析问题原因D.拟定对策并实施。

2024年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质量工程师(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多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在产品的失效时间服从指数分布,f(t)=λ﹣λt,λ>0时,有( )。

A. R(t)=1-e-λtB. MTBF=1/λC. MTTF=MTBFD. 失效率为λE. MTBF=MTTR2.(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在确认计划是否有问题时,计划的问题往往是()。

A. 现状把握不准B. 对计划的传达或理解有误C. 没有经过必要的教育培训D. 对实施效果的测算有误E. 没有把握住实际拥有的能力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为改进工作,应确定5W1H,5W1H中的“H”的含义是()。

A. 谁做B. 哪里做C. 如何做D. 做什么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个由2个相同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若单元可靠度= 9,则系统可靠度等于()。

A. 0. 9B. 0. 99C. 0. 81D. 0. 9995.(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质量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

A. 制定质量改进方针B. 参与质量改进C. 为质量改进团队配备资源D. 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E. 编写质量改进成果报告6.(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某产品质量特性的规范要求为16±2,拟利用均值一标准差控制图对其进行控制。

根据绘制的分析用控制图知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且X=16.2,s = 0.5。

过程能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过程能够满足顾客要求,故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继续监控过程。

现从生产线上抽取一个样本量的子组,测量值分别为 16. 0, 15.5,16. 4, 17.0,17.1。

已知控制图系数C4=0. 94,A3=1.427。

有偏移的过程能力指数Cpk为()。

A. 1. 20B. 1.18C. 1. 13D. 0.907.(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某生产车间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决定推行统计过程控制。

中级质量工程师第五节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章节练习(2014-09-08)

中级质量工程师第五节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章节练习(2014-09-08)

1 下列关于过程能力指数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其过程计算出的Cp=0.85,Cpk=0.83,则说明波动太大,应首先考虑降低波动B.若其过程计算出的Cp=1.3,Cpk=0.83,则说明均值偏离规范中心太多,应首先考虑改善过程均值。

使之靠近规范中心C.若其过程计算出的Cp=1.3,Pp=0.83,说明该过程能力充足,产品质量保持性好D.若其过程计算出的Cp=1.3,Pp=0.83,说明产品质量的保持性差,长期合格率偏低2 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时,()。

A.过程能力指数增大,不合格品率减小B.过程能力指数增大,不合格品率增大C.过程能力指数减小,不合格品率增大D.不合格品率不变,过程能力指数减小3 从SPC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过程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A.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B.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C.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D.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但过程能力不足4 某零部件的质量要求≤100mg,A.1.33B.1.5C.0.5D.0.1 5 加工一种轴承,其规格为10±0.08mm。

要求C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未显示异常。

计算得到:μ=10.04mm,σ=0.02mm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C.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6 对双侧规范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公式Cp=T/6σ的正确理解是()。

A.必须在稳态下估计σB.σ反映过程加工质量C.T由操作人员改变D.σ越小越好E.以上说法全不正确7 在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均值-标准差控制图监控生产特性指标时,样本量的大小和抽样的频率的选取很重要。

中级质量工程师专业综合知识真题和答案

中级质量工程师专业综合知识真题和答案

中级质量工程师专业综合知识真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关于质量定义中“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有特性是指具体不可区分的特征B.产品的固有特性与给予特性是相对的C.某产品的给予特性不可能是另外产品的固有特性D.特性都是固有的2.不一致层次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重点不一致,高层管理者应重点具备的管理技能是( )。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C.技术技能D.生产技能3.某企业在内审时发现某试验设备的动力消耗存在浪费现象。

假如要进行质量成本分析,试验设备的动力消耗应该属于( )。

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4.质量培训完成之后,应在确认( )的基础上,及时更新人员能力记录。

A.培训时间B.培训计划C.培训效果D.培训资源5.关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监督抽查的样品,应从企业生产线上随机抽取B.监督抽查务必以国家标准作为判定根据C.监督抽查所需费用由被抽查企业支付D.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重复抽查6.在应用《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对过程进行评价时,评价要点要紧包含“方法—展开—学习—整合”(A-D-L-I)四个要素,其中L评价的是( )。

A.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B.方法如何在组织中广泛、持续地应用C.方法如何通过评价、改进、创新与分享而不断完善D.方法在不一致过程的应用是否协调一致7.供应商是企业进展的保障,供应商进展的重点在于( )。

A.使企业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B.准确把握顾客需求C.提升供应商的能力D.壮大供应商队伍8.关于不重要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在交付时间要求紧急的情况下,最适于企业用来选择供应商的方法是( )。

A.招标法B.协商选择法C.层次分析法D.直接推断法9.当企业采购的零部件非常重要,而市场供应较为紧缺时,企业通常应( )。

A.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B.使用招标形式购买C.与供应商保持简单的购买关系D.使用比价采购10.根据Kano(狩野)模型,( )的特点是:当其质量特性不充足时,顾客会非常不满意;当其充足时,顾客也不可能非常满意。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A. 零缺陷B. 持续改进C. 全面质量管理D. 质量第一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A. 管理职责B. 资源管理C. 产品实现D. 持续改进答案:D3. 质量方针是由()制定的。

A. 质量经理B. 质量工程师C. 高级管理层D. 质量部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A. 质量手册B. 程序文件C. 工作指导书D. 质量目标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质量管理原则之一?()A. 客户焦点B. 领导作用C. 全员参与D. 管理创新答案:D6. 质量改进的核心是()A. 流程优化B. 持续改进C. 数据分析D. 员工培训答案:C7. 下列哪项不是质量策划的组成部分?()A. 产品设计B. 过程策划C. 质量目标D. 质量成本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A.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B.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性C. 提供改进的机会D. 确保公司利润最大化答案:D9. 下列哪项不是质量成本的内容?()A. 预防成本B. �鉴定成本C. 内部故障成本D. 外部故障成本答案:C10. PDCA循环中,以下哪个阶段是“做”的阶段?()A. Plan(计划)B. Do(执行)C. Check(检查)D. Act(行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是:管理职责、__________、产品实现、持续改进。

答案:资源管理1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相互__________,并应形成文件。

答案:补充13.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__________、是否有效实施和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答案:符合14. 质量改进的核心是__________,它是通过对现有流程和活动的分析,找出改进的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级质量工程师试题库附答案

中级质量工程师试题库附答案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一、单选[共5题,每题1分,总计5分]1、()情况下会遇到超几分布。

A.在一定时间或一定区域或一特定单位的前提下进行计点B.从一个有限总体中进行不放回抽样C.在重复进行某一试验D.从进行次数无限大的不放回抽样试验2、改变直图的形状可用()法。

A.精确制图B.改变组距C.数据变换D.组限变换3、以下关于F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A.F分布是两个样本差比的分布B.F分布的分子的自由度称为分子自由度或第1自由度;分母的自由度称为分母自由度或第2自由度C.构成F分布的两个样本差来自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它们的差相等D.F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整个轴上呈偏态分布4、现已知因子A有3个水平,在实验中每一水平下进行了4次重复实验,并求得因子与误差平和分别为S A=58.35,S e=46.85。

在给定α=0.05的水平上因子A的显著性质为()。

A.显著的B.不显著的C.总是显著的D.无法判断5、某厂生产白水泥,对每一窑生产的水泥都需要测定其抗压强度,以确定水泥标号,一般是将水泥出窑后做成的试块养护28天所测得的数据为准。

但是水泥不可能堆放28 天后再出厂,所以考虑用7天的抗压强度x来预测28天的抗压强度y。

现在统计了26窑的数据,求得如下结果:x=24.177,y=30.323,Lxx=41.566,L xy=37.31,L yy=65.686,α假定在显著性水平0.05上查表得到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0.388,F分布的临界值为4.26。

如果求得7天的抗压强度为26,那么可以预测28天的抗压强度为()。

A.31.96B.35.576C.26.738D.32.3546、在抽样检验中,通常根据不合格的重程度必要时将它们进行分类,A类不合格是指()。

A.关注程度低于A类和B类的一类不合格B.认为关注程度比A类稍低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C.认为最被关注的一种不合格D.认为比较被关注的一种不合格7、已知n=3000的一批产品提交作外观检验,采用(20,1)的抽样案,当p=1%时,P a为()。

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过关(含真题)习题(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

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过关(含真题)习题(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

第四节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称为()。

[2007年真题]A.被测量B.测量结果C.量值D.示值【答案】B【解析】测量结果是按规定的测量程序所获得的量值。

测量结果可以是观测值本身,也可以是根据几个观测值通过计算的结果。

测量结果可以要求按适用的标准进行修正。

2.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被称为()。

[2007年真题]A.再现性B.精密度C.准确度D.标准不确定度【答案】C【解析】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测量结果的再现性;测量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它表示测量中各种随机误差的影响;标准不确定度指不确定度以标准差来表征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3.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量结果间的一致程度,称为()。

[2010年真题]A.精密度B.正确度C.准确度D.重复度【答案】A【解析】参见第2题解析。

4.衡量不同条件下测量结果最大差异的是()。

[2011年真题]A.重复性B.再现性C.一致性D.准确性【答案】B【解析】重复性和再现性是精密度的两个极端值,分别对应于两种极端的测量条件:①前者表示的是几乎相同的测量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重复性衡量的是测量结果的最小差异;②后者表示的是完全不同的条件(称为再现性条件),衡量的是测量结果的最大差异。

5.为获得独立测量结果,由不同操作员按相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测量设施,在不同的地点,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测量的观测条件,称为()。

[2010年真题]A.再现性条件B.精密度条件C.准确度条件D.重复性条件【答案】A【解析】再现性条件是指由不同的操作员按相同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测试或测量设施,在不同的地点(实验室),对同一测试/测量对象进行观测以获得独立测试/测量结果的观测条件。

重复性条件表示的是几乎相同的测量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序分布检查是在()的同时进行数据处理。

A.分析数据
B.收集数据
C.测量数据
D.运用数据
2 重复性可以用()定量表示。

A.重复性标准差
B.重复性限
C.重复性方差
D.误差
3 再现性可以用()来定量表示。

A.再现性临界差
B.再现性变异系数
C.再现性限
D.误差
4 按照1~2位有效位数,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数值进行修约时,一般要将最末位后面的数()。

A.四舍五入
B.化整为零
C.都进位而不是舍去
D.都舍去而不是进位
5 ()可以用适当的修正值来估计并予以补偿。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总体均值
D.约定真值
6 报告测量不确定度有二种方式,在进行基础计量学研究和基本物理常量的测量时,通常使用()。

A.扩展不确定度
B.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A类不确定度
D.B类不确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