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名窟
阅读理解《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附答案

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据说公元336年,有位()的僧人路过敦煌的沙鸣山时,看见了沙鸣山在一片金光的笼罩之下出现了千佛的形状,于是他无比虔诚地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供奉佛像。
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主佛卢舍那大佛,身高17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
他面容端庄娴雅,表情温和亲切,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也是北魏时期开凿的。
著名的露天大佛有17米高,端坐在危崖绝壁中,笑眯眯地俯视着()。
特别()的是,云冈石窟的浮雕以连环画的形式叙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每年都要吸引()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1.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句子中合适的括号里。
引人注目成千上万芸芸众生德高望重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介绍了、、三大石窟,其中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是,讲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故事的是,“东方的维纳斯”指的是。
3.请你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并写一写这样写的作用。
4.读了短文,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这三座石窟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的。
()(2)这三座石窟都是佛教胜地。
()(3)只有中国人喜欢去这三座石窟游览。
()(4)从这三座石窟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伟大。
()1.德高望重芸芸众生引人注目成千上万2.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内的主佛(卢舍那大佛)3.例:画:现在,在敦煌近500个洞窟中,有2400多座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
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明了地知道莫高窟规模的宏大。
4.(1)×(2)√(3)×(4)√。
三大石窟

对比龙门、麦积山、敦煌三个石窟的艺术特点此次大西北之行,我们游览了四大石窟中的三大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由于旅途匆匆,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这三个石窟的基本特点,参观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但惊鸿一瞥,已在脑海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已是一生极具意义的旅程。
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
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龙门石窟、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
这四大石窟可谓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宝藏,在宗教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的伊水河畔。
公元493年,时白寤帝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迁都洛阳,他尊崇佛教,发愿营造已初步开凿的古阳洞,龙门石窟由此开始发展。
现存窟龛2100多个,佛塔近40个,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 多块,造像十万多尊。
龙门石窟独具的特色,即它是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窟”使它的地位得天独厚。
继孝文帝之后,历代皇室纷纷效法,北魏隋唐长达400多年的连续大规模营建开始,“皇窟”遂成规模。
龙门最大的摩崖佛龛是奉先寺,建在半山腰,开凿于唐高宗时代(公元672年)。
据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为提高自己的威望,捐出一年的脂粉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为提高自己的威望,捐出一年的脂粉钱修建的。
卢舍那佛是龙门最大的造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容端庄贤淑,俨然一位善良的女性,极具人情味和亲切感。
据说,因此佛为武则天捐资兴建,其时她又正得皇帝恩宠,设计者便依据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之说,按武则天的形象将此造像女性化,为其歌功颂德。
卢舍那大佛的两端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二供养人。
这一组群像性格鲜明,可以看作唐代宫廷的写照:卢舍那佛似是帝王;二弟子严谨持重似为文官;二天王二力士孔武健硕似是武将;菩萨盛装艳服好比嫔妃。
中国十大著名石窟

中国十大著名石窟1.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宏,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51个,造像5100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各类造像形象生动活泼,姿态飘逸隽秀。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
2.莫高窟。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3.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4.麦积山石窟。
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而名,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
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
5.炳灵寺石窟。
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35公里积石山的大寺沟内,始建于西晋,现存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
6.响堂山石窟。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始凿于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均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
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洪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7.克孜尔千佛洞。
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其间有渭干河蜿蜒流过。
历史的见证:穿越时空的中国十大名窟

第五名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南约40
公里处的麦积山,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 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现有洞窟龛194个, 造像7200余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尤以泥 塑艺术著称于世,有"东方雕塑艺术馆" 之 誉。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西崖存窟龛140个,主要为西秦、北 魏及西魏的作品;东崖存54窟,北周、隋唐 及以后的作品多集中于此。麦积山石窟大部 分是隋唐以前的作品,以七佛阁、万佛洞、 牛儿堂、寂陵等最为著名。第4窟创建于北 周,又称上七佛阁,为麦积山最精彩的一窟。 第127窟的壁画居麦积山石窟之首,被认为 是后世维摩诘大型经变画的滥觞。窟中有我 国现存最大最早最完整的西方净土变壁画。
第六名炳瑰宝。石 窟共有34个洞窟,149个佛龛,石雕、泥 塑800躯,壁画900平方米。它创造于西 秦建弦元年(公元420年左右)是明代一 大佛教胜地。其中一尊雕塑在岩壁上的 坐佛形体高达27米,惟妙惟肖,活灵活 现,充分显示了魏艺术工匠的高超技巧。 “唐述窟”(羌语是“鬼窟”)是 炳灵寺众多洞庭湖窟中年代最早、空间 最大的一个洞窟。窟内壁画多为佛说法 图和供养人像,笔力挺拔,线条流畅, 具有鲜明的西贵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名柏孜克里千佛洞。位于吐鲁番东南40余公里的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
悬崖峭壁上,共有83个洞窟,其中40余座残存有1200余平方米的壁画。最早的洞窟是6 世纪开凿鼎盛时期有9世纪中叶回鹘高昌王国时期。佛像和壁画都步同程度遭到破坏, 部分是宗教原因,部分是被20世纪的探险家们掠去。
历史的见证:穿越时空的中国十大名窟
第一名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
窟群之一,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北崖,石 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 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 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几十 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 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 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中国十大名窟

中国十大名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在雕刻技法上,创建了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极为珍贵的资料。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榆林石窟:俗称万佛峡。
位于甘肃安西县城西南约70公里的踏实河两岸。
始建于北魏,以后的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都有建造。
现存壁画5000多平方米,彩塑100多身。
榆林窟古代属于敦煌郡管辖,因此无论从洞窟形制还是壁画内容、艺术风格,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她们同属敦煌艺术。
在丰富多彩的壁画里,有面貌各异的佛和菩萨画像、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有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和各个领域的科技史画,以及精致至极的装饰图案。
自唐至元,历代都留下了不少佳作,而其中25窟南北壁的两幅巨幅经变画,充分体现了盛唐艺术丰腴健康、绚烂富丽的时代特征,无论是从画面结构、线条功力,还是敷彩着色、人物造型等都是美妙绝伦,堪称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作,是世间罕见的珍品。
中国著名十大名窟,竟然有两个千佛洞!

中国著名十大名窟,竟然有两个千佛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的石窟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气势恢宏,是中华民族瑰丽的宝藏,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1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位于天水市南约四十公里处的麦积山,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后代累有增修重建,绵历一千五百余年。
现有洞窟194个,造像7200余身,壁画1300余平方米,尤以泥塑艺术著称于世,有东方雕塑艺术馆之誉。
2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3 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
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
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
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
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4 榆林窟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七十五公里的榆林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5 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石窟或称为克孜尔千佛洞,位于与库车毗邻的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山,洞窟凿于木扎特河谷北岸悬崖上。
中国十大石窟介绍

中国十大石窟介绍云冈石窟中国十大石窟排名,第一名为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
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
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
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
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
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
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
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
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
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壁画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如释迦牟尼一生和前生行善牺牲的故事。
中国6大最美的石窟:敦煌莫高窟当之无愧第一

中国6大最美的石窟:敦煌莫高窟当之无愧第一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
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那你知道中国最美的石窟有哪些吗?现在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说说中国6大最美的石窟,敦煌莫高窟当之无愧第一,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看一看吧。
中国6大最美的石窟
1、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bai]是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2、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3、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着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关键字:景点石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名窟
班级:12对外汉语
姓名:刘 慧 慧
学号:20120610127
一、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
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这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
是石窟艺术在中国走向全石化的起点。
气势辉煌的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来自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
—希腊的古典石刻艺术、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
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
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
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历史上的“大同”叫做“平成”,历朝历代都是边关重镇。公元398年,鲜
卑民族在这里建立了北魏王朝。鲜卑族的统治者拓跋珪,为了赢得汉民族的信任,
就奉佛教为国教,以此作为缓和民族矛盾的手段。北魏政权传到第二代皇帝拓跋
嗣手中时,平成已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佛都,越来越多的人为逃避赋税而遁入空
门。拓跋嗣为此深深忧虑,没有士兵,如何横扫中原?公元446年,第三位皇帝
拓跋焘下令,尽诛天下沙门,毁诸佛像,再言佛者一律满门抄斩。短短几个月,
佛教遭遇了自传入中国以来的第一次灭顶之灾。
这场浩劫使百姓失去了信心,刚刚站稳脚跟的北魏政权再次面临四分五裂的
危险。拓跋浚即位后,便再次大兴佛寺,下令开凿石窟,此期间僧人昙曜开始主
持修凿石窟。这时期的佛像大都仪态淳朴,在保留古印度原型的基础上,又融合
了鲜卑族的血脉,被称为“胡貌梵像”。在迎合政权的同时打破了人和神之间的
界限,为以后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
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的伊阙峡谷,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
间。北魏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
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
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
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
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
佛塔70余座。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
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
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
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
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
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
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
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
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
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
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
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
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
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唐代龙门石窟的
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座依据《华
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
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
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
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三、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
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 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
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
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
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
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
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
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
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
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
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录购得了570段敦煌
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