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温岭市滩涂围垦现状及围垦区土壤改良措施

温岭市滩涂围垦现状及围垦区土壤改良措施

可行性研究报告初 稿基本完成编 制 , 项 目用海 规划 已与新一 轮省海 洋功能 区划衔接 ,工 程建设 领导 小组 和指挥部 也于
相 关改 良措施 , 以供 参 考
关键 词 :滩涂 围垦 ;现 状 ;土 壤改 良措 施 ;温岭 市
温岭市地处 温黄平原 南部 , 据统计 , 2 0 0 9 年全市耕地 面 积3 . 2 4 8 万h m2 ,其 中水 田面积 2 . 7 0 9万 h m 、旱地面积 0 .
盐含量偏 高 ,自地 表至地 下 1 m深 范围内含盐量达 1 . 7 %~ 1 . 8 %, 有机 质含量在地 表0~0 . 2 M范 围内为 1 . 5 %一1 . 6 %,
5 3 9 万h m2 , 人均耕地 仅 2 7 3 . 3 3 3 1 T 1 。近年 来 , 随着城 市化
进 程的加快 及经济社 会的发展 , 温岭市对 土地 的需求越来越
p H值为 8 ~8 . 5 ,且 土壤粒径 细 、渗透性差 ,对 农作 物的生 长有 制约性 。 因此 , 在 围垦 区内建设农 田基础 设施时 , 要采 取让盐随水而去和控 制盐的来源为主导 的技术措施来加速盐
上海农 业科技
2 0 1 5 — 2
温岭 市滩 涂 围垦现状及 围垦 区土壤改 良措施
王琴 霞 ( 浙江省 温 岭 市农 业林 业局 3 1 7 5 0 0 )
摘 要 :随 着城 市 化进 程 的 加快 及 经 济社 会 的发展 ,温 岭市对 土地 的需 求越 来 越大 ,耕 地减 少 的趋 势也 越来 越 明显 。 为实 现 耕地 的 占补平 衡 、 持续 推 进 滩涂 围 垦项 目,总 结 了温 岭市 滩 涂 围 垦现 状 , 并提 出 了围 垦 区土 壤的

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安徽农 业科学 , u a o A h i . e 20 , ( 1 : 13 0 2 , 18 J r l f n u A Si 09 t 2 ) 1 2 —115 1 2 o n . 7 0 0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傅 真治
浙江 省温 岭市耕 地资 源动态 变化 及 其驱 动力分 析
me o T ers lss o dta eRe fc t ae a di e ig C t a e n d c e sn u n I atl e r.T ec a g so u — h t d. h eu t h we h tt r ao u i td ln nW u n i h db e e ra igd r gte l y a h h n e fe hi h l v l y i l s 1 s v td l d ae nTapn o n htn w d emo tc nrb t n t h u t ae a iigT wn a d S l gTo ma et s o tiu o ot ec i td ln e rae i nl t .T e man di- n a n h i l v n i o e fc tv t a dd ce s r l aingo h,c no cd v lp n ,n u ti t tr h g da rc l rltc n lg e g n fr so u iae ln e rae we p  ̄ t rwt e o mi e eo me t id sra sr u ec a ea giut a e h oo yd — c l d e o u o l l uc n n u
金建君 (京 范 学 源 院北 07 北 师 大 资 学 ,京18) 05
摘要 利用温岭 市 19 2O 9 6~ O 6年的土地利 用调 查数 据和相关社会 经济统计资料 , 分析 了温岭 市耕 地 资源的 时空变化特征 , 并利 用主成 分分析 法揭  ̄-岭 市耕地 资源动态变化的驱动 因子 。结果表明 :1 2 g . l 年来 , 温岭 市耕地 面积 总体上呈减 少趋 势, 耕地 资源变化空 间差异 明 显。 太平街 道和石塘镇耕地相 对变化率较大 , 是温岭 市耕地 减少的主要 集中区。造成温岭 市耕地 资源减 少的主要 驱动 因子为人 口增长 、 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调整和农 业技 术的进 步等。 关键 词 耕地资源 ; 态变化 ; 动 驱动 因子; 温岭 市 中圈分类号 F0 . 文献标识码 A 3 12 文章编 号 0 1 — 6 12 O ) 1 1 13 0 5 7 6 1 (O 9 2 — 0 2 — 3

温岭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温岭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温岭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摘要阐述了温岭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对策;浙江温岭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282-03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生产要素。

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加速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这既顺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对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新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温岭市一直把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

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农林局因势利导,根据农业向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品牌化开发转轨的新形势,围绕打造“效益农业大市,品牌农业强市”和建设“三个温岭”的战略目标,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和土地资源的集聚,推进了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但土地流转机制与现代农业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成为农业发展新跨越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为此,笔者对温岭市的土地流转作了一次调研,摸清了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全市土地流转趋势、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并就如何规范、有效地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呈现形式多样化、运作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的新格局。

目前,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出户1.1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42%,土地流转面积1.4万公顷,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1.4%。

具体有以下几种流转方式: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的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出方负责。

温岭市补充耕地的地力现状与提升建议

温岭市补充耕地的地力现状与提升建议
重 量提 升 方 案 。
关键 词 :补充耕 地 ;地力状况 ;提 升建议。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0 1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温岭 市地 处温 黄平 原南 部 , “ 四山一水 五分 田” ,素称 经过调查 ,温岭市共有低丘缓坡后备资源项 目4 1 1 个 ,总 面积
7 1 6 . 5 7 8 h m , 占全 市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1 . 6 % ,主要 分 布 于 市 域 “ 鱼米之 乡 ”。2 0 0 9年 ,全市耕 地面 积 3 2 4 8 0 h m ,其 中水 田 为 1 西部 的城南 镇 、大溪镇 、温峤镇等镇 ,2 0 1 3 年 ,立 项了 3 7 个 2 7 0 9 3 . 3 h r n 、旱地 5 3 8 6 . 7 h m ,人均耕地 只有 O . 0 2 7 3 h m 。
温岭 市补 充耕 地 的地力 现状 与提 升建 议 王琴 霞
温 岭市 补 充耕 地 的 地 力 现 状 与 提 升 建 议
王 琴 霞
( 浙 江省 温岭 市 农 业 林 业 局 ,浙 江 温 岭 3 1 7 5 0 0)
摘 要 :随 着城 市化进程 的加 快及 经济社 会的发展 ,温岭 市对 土地 的需求越 来越 大。为 了实现耕地的 占补平衡 ,补充耕地的建设 面积 也 日益扩 大,保持 耕地数量 与质量之 间的平衡 ,不仅需要在数 量上对耕地进行 动态评估 ,更要在质 量上进行分析 ,从 而提 出可行的
由上表可 以看 出 ,温岭市新增耕地的地力指数 0 . 5~0 . 7 ,
3耕地质量提升方案 的探讨
即在 5级与 4 级 之间 。温岭市 现有耕地 3 2 8 0 6 . 7 h m 中 :1 级耕 3 . 1 增 加 土 壤 有 机 质 地4 1 . 3 h m 、2级 2 0 6 9 8 . 8 h m 2 、3 级8 6 9 3 . 1 h m 、4级 2 8 7 9 . 6 h m2 、 通过开展绿肥 的恢复性种植 、全面推开农作物秸秆还 田 、 5级 4 7 3 . 4 h m 、6 级 2 2 。 3 h m 。其 中,一 等田 占 6 3 . 2 %、二等 田 扩大商品有机肥 的施 用 、开展 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初制发酵直 占3 5 . 3 %、三 等 田占 1 . 5 %。现建 设项 目所 占用 的耕 地一 般都 接还 田和继续鼓励农 民积造 和施用农家肥 , 以增加 土壤有 机质。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措施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点,而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展。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

在乡村振兴中,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另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落后。

在一些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缺乏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这不仅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三、土地资源流转不畅。

在土地流转方面,有些地区由于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利用效率的降低。

为解决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土地资源整合。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推广现代化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加强现代化农业和养殖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三、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法律制度。

通过完善政策和法律制度,促进土地流转的顺畅,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通过加强土地资源整合,推广现代化的土地资
源利用方式,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法律制度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案例研究——以浙江温岭为例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案例研究——以浙江温岭为例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案例研究——以浙江温岭为例摘要:浙江省温岭市横峰街道以产业升级为引领,围绕传统制鞋产业改造提升,通过重点实施土地整理、城中村改造、产业园区建设、水域调整优化、基础设施配套等五大工程倒逼产业层次新调整,施三大精准“良策”培育产业增长新动力淘汰落后产能,从生产、生活、生态这三生空间对试验区进行重构。

该模式对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一、研究背景土地作为人类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乡村发展进程中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各类问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是2018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2以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形成农田连片与村庄集聚的土地保护新格局、生态宜居与集约高效的农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促进乡村振兴,助推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2019年12月5日,浙江省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场会在浙江温岭市召开。

温岭市是中国鞋业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量、出口量在全国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该市在鞋业快速发展的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低小散乱”、环境“脏乱差”、交通“阻堵塞”、空间布局混乱、安全事故频发、社会治理复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自2017年,该市通过广泛调研和慎重决策,专门为城东、横峰两街道量身定制了全域改造产业升级试验区项目——以乡村振兴为指导,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引领,通过重点实施土地整理、城中村改造、产业园区建设、水域调整优化、基础设施配套等五大工程,从生产、生活、生态这三生空间对试验区进行重构。

该项目涵盖H街道19个村、E街道3个村,改造村民住房5843户、1.8万人,涉及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超3000家,改造面积达9.5平方公里,总投资达150亿元左右。

温岭市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现状及对策

温岭市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现状及对策

农 田 , 中 2个 非 整理 方 式 完成项 目已全 部被 建 设 占 用 ( 其 太 平 合 岙 逾 33 m , 峤 茅 洋 逾 1 .3 m 。 有标 准 农 田 .3h 2温 53 h ) 现
9 个 项 目, 1 5万 h 。 中土 地整 理 和 造 田改 地等 项 目 4 计 . 9 m 其
准农 田主要 分 布在 新 河镇 、 滨海镇 、 箬横 镇 、 门镇 、 桥 头 松 石
镇、 温峤 镇 、 根 镇 、 南 镇 、 国镇 、 溪 镇 、 坞 城 泽 大 城北 街 道 、 横 峰街 道 、 东 街 道 、 城 东浦 农 场 和 东 片农 场 等 地 。 目前 的 情 从
为了切 实搞 好 建 后管 护 工 作 , 项 目区 要 采 取 各 种形 在 式、 各种 会议 , 广泛动 员 、 入 宣传 , 分 利用 广播 、 要 深 充 电视 、 标 语 、 报专 栏 形 式 , 力 宣 传 工程 管 护 的重 大 意 义 。 人 墙 大 使
温岭 市 地处 温 黄平 原 南部 。 貌 组成 为 “ 山一 水 五分 地 四
23 普遍存 在重 建设 轻 管理 的现象 .
田” 西 部 和 西 南 部 多为 低 山 丘 陵 , 。 山丘 起伏 , 北部 、 中部 和 东 部 为平 原 , 网 纵横 , 、 南 部滨 海 、 门 、 河 东 东 松 石塘 和 西 南 部温 峤 、 根 、 南面 海 , 岸 曲折 , 部 沿 海 岛屿 密布 , 坞 城 岩 东 全
市海 岸线 长为 3 7k 2据 2 1 m o 0世纪 8 0年 代地 貌 类型调 查 。 内 陆地 区海 拔 1 以 下 的平 原面 积 有 53 0m .3万 h , 土地 总 m 占 面积 的 5 .2 大 于 1 的低 山丘 陵 面积 38 79 %: 0m . 7万 h . m 占

温岭市农村土地整理

温岭市农村土地整理

浅析温岭市农村土地整理摘要:土地是人们的生存之本,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的加深。

农村土地整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最基础部分,是整个土地管理体系可以良好运行的前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几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随之兴起的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土地整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此外,我国已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由于城市数量与规模的扩张,农村土地大量被占用,迅速减少,土地管理上的变化和问题也随之出现。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农村土地整理问题,使基本理论,历史实践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形成体系。

本文主要针对温岭市农村土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改进见解。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建设;现状;问题;改进abstract: land is the survival of this, is the survival of the people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production. as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ving continues to improve, people on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also constantly deepened.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analyzed the wenling city rural l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opinions rural land management.key words: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consolid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improvement;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严重退化,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退化现象仍在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岭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根据温岭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介绍了温岭市土地利用现状与农业生产概况,并指出了温岭市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温岭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浙江温岭
温岭市地处温黄平原南部,“四山一水五分田”,素称“鱼米之乡”。

2009年,全市耕地面积3.25万hm2,其中水田2.71万hm2、旱地5 386.67 hm2,人均耕地只有273.33 m2。

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全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结构和各类土地比例较合理,但区域间分布不平衡。

2009年温岭市土地总面积为10.74万hm2,其中农用地6.8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72%;建设用地1.8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08%;未利用地2.0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20%。

全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温岭市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8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136.73 hm2,2010年用地达到624.33 hm2,增长78%。

2008—201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1 749.03 hm2,而通过废弃果园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等手段增加983.93 hm2,3年耕地净减少765.1 hm2,耕地减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占补自身无法平衡。

为努力做到耕地占补平衡,温岭市一方面通过异地调入土地指标,另一方面加大对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滩涂围垦和低丘缓坡开发。

尤其是省重点围垦项目——东海塘围涂工程和担屿塘围涂工程。

东海塘围涂工程已于2000年12月顺利复工,该工程计划围垦面积3 640 hm2,其中一期围垦面积2 620 hm2,于2002年11月堵口成功合拢;二期工程围垦面积840 hm2。

担屿塘围涂工程已于2006年正式启动建设,预计围垦面积1 000 hm2。

经过调查,温岭市共有低丘缓坡后备资源项目411个,总面积为1 716.58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

主要分布于市域西部的城南镇、大溪镇、温峤镇等镇。

海涂资源和低丘缓坡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温岭当地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资源和空间保障[1-3]。

2农业生产概况
2009年末耕地面积3.25万hm2,其中耕地的70.49%集中在滨海平原和水网平原。

温岭市兼得山海之利,农业生产内容丰富,耕作制度复杂,作物种类较多,耕作水平和复种指数较高。

目前,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甘薯、豆类次之,其他还有玉米、麦类等;经济作物有西瓜、甘蔗、西兰花、叶芥菜、茭白等;水果有
葡萄、高橙、柑橘、梨、桃等。

近年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特色优势农产品如西瓜、果蔗、大棚葡萄、高橙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发展潜力。

其他包括西兰花、叶芥菜、蘑菇、东魁杨梅、早熟梨、花卉苗木等农产品比较有优势[4-5]。

3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新增耕地质量差,占补平衡难达标
在基本农田和普通耕地占补平衡中,新增耕地质量明显低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普遍存在“占好地、补劣地”现象。

占补平衡仅在数量上得以体香,质量上则大打折扣。

基本农田和普通耕地占补应与标准农田占补一样,对耕地质量作要求,做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6]。

3.2土地损毁严重,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在坞根、松门等沿海乡镇,由于当地水产养殖发展迅猛,不少基本农田甚至标准农田被侵占用于养殖,养殖区与种植区的矛盾十分严重。

一遇干旱年份,本已脱淡的土壤盐分大量上升,作物减产绝收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土地违法现象,严重破坏耕地,且面积较大,使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3.3土壤污染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
在温峤、泽国等电子元件拆解区和一些重点污染企业周边,耕地环境质量问题已非常严重。

对其治理、修复资金投入多、技术难度大,且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可采取突破一些政策限制,对污染严重的区域开展禁种、限种,或直接调整为建设用地。

3.4乱占滥用等浪费土地现象频发
乱占滥用土地、浪费土地的问题不断发生,且愈演愈烈。

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违法用地现象近年来屡禁不止,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耕地质量鉴定案件日趋增多。

市农业林业局根据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积极配合卫片遥感执法、“三改一拆”,开展耕地种植条件毁损和复耕鉴定。

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开展耕地质量激技术鉴定,为强化耕地质量监管,打击违法用地现象,为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4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2] 王海云,王军.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4):59-61,124.
[3] 胡泊,杨丽娟.探析城市建设中的土地资源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109.
[4] 孙玲霞.城市化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98-99.
[5] 李京城.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1):106.
[6] 李德源,傅珂,袁美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J].中国商界,2010(1):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