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 教案完美版
雨中登泰山教案完美版

雨中登泰山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激发学生对雨中登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泰山的历史文化意义。
雨中登泰山的特殊体验。
1.3 教学活动展示泰山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泰山的美丽和历史文化。
分享雨中登泰山的个人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泰山的基本知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泰山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气候、植被等。
2.2 教学内容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泰山的气候特征和季节变化。
泰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和特点。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泰山的基本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泰山的基本了解。
第三章:雨中登泰山的准备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雨中登泰山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措施。
3.2 教学内容雨中登泰山的必备装备和衣物选择。
雨中登泰山的安全注意事项。
雨中登泰山的行进技巧和呼吸方法。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雨中登泰山的准备工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雨中登泰山的安全措施和行进技巧的了解。
第四章:雨中登泰山的体验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雨中登泰山的特殊体验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雨中登泰山的景色变化和感官体验。
雨中登泰山的心境变化和思考。
雨中登泰山与晴天登泰山的不同之处。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雨中登泰山的特殊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雨中登泰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章:雨中登泰山的意义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雨中登泰山对于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5.2 教学内容雨中登泰山对于个人意志力、勇气和毅力的培养。
雨中登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
雨中登泰山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雨中登泰山的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雨中登泰山对于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的理解。
雨中登泰山的教案

雨中登泰山的教案教案标题:雨中登泰山教学目标:1. 了解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的背景知识;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泰山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2. 学习描述雨中登泰山的词汇和句型;3. 学习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技巧;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泰山的相关信息和图片;2. 学生课桌上放置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泰山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泰山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泰山的背景知识,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
Step 2: 学习描述雨中登泰山的词汇和句型(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描述雨中登泰山的词汇和句型,如"雨水淋湿了衣服","云雾缭绕的山峰"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学生跟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Step 3: 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和一个记录员。
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和合作学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
然后,每个小组讨论并撰写一篇关于雨中登泰山的短文,描述他们想象中的情景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考问题,如"你们觉得雨中登泰山会有什么样的体验?","你们觉得雨中登泰山的景色会怎样?"等。
Step 4: 分享和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短文和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Step 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觉得合作学习对你们有什么帮助?"等。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泰山的壮美经管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分析:本课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两个主题活动。
本节是第二课时,以泰山文化为主。
四、课前准备:课前借助电脑、书籍资料报纸杂志,搜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泰山的自然风光,人们心目中泰山为五岳之尊,大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2、了解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
投影泰山旅游图,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曾经的实地旅游来谈谈泰山的文化。
3、小组合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把泰山主要景点进行分类。
学会如何整理资料(板书设计:泰山文化调查表)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泰山奇石文化遗址其他4、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教材提供资料填写表格, 并介绍这些代表景点、作品,得出结论. 更真切地了解泰山,喜欢泰山,敬重泰山.5、开展活动:我当小导游——祖国名山知多少主要是介绍泰山文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泰山封禅”“古文化遗址”等,脱稿讲解。
小组内交流,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全班展示。
讲解正确流利的积分奖励加倍。
6、课后欣赏: 《挑山工》、《雨中登泰山》等文学作品。
雨中登泰山

职高语文第一册雨中登泰山《雨中登泰山》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2、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
3、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难点:文章中的引文、典故。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课型】新授【教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
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
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
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
(学生背诵《望岳》)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
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
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三、讲授新课:(一)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
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1。
雨中登泰山教案完美版

雨中登泰山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激发学生对雨中登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2. 介绍泰山的主峰玉皇顶和著名景点。
3. 引出雨中登泰山的特殊体验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泰山的美丽景色。
2. 分享雨中登泰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
作业:1. 调查泰山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天气和装备准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山的天气条件。
2. 教授学生如何准备合适的装备。
教学内容:1. 介绍雨中登泰山时天气的影响。
2. 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衣物和鞋子。
3. 介绍必要的登山装备和工具。
教学活动:1. 讨论雨中登山的天气条件。
2. 展示合适的衣物和鞋子。
3. 演示如何使用登山装备和工具。
作业:1. 准备雨中登山的装备清单。
第三章:路线规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泰山的登山路线。
2. 教授学生如何规划合理的登山路线。
教学内容:1. 介绍泰山的登山路线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2. 教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登山路线。
3. 强调安全意识和应急措施。
教学活动:1. 展示泰山登山路线图。
2. 分组讨论如何规划登山路线。
3. 分享安全意识和应急措施的经验。
作业:1. 设计自己的登山路线图。
第四章:雨中登山的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中登山的特殊技巧。
2. 教授学生在雨中登山时的安全措施。
教学内容:1. 介绍雨中登山的特殊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授如何在雨中保持稳定的步伐和呼吸。
3. 强调雨中登山时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
教学活动:1. 演示雨中登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模拟雨中登山的场景,进行实践练习。
3. 分组讨论应急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1. 总结雨中登山的技巧和安全措施。
第五章:雨中登山的体验和感受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分享雨中登泰山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雨中登山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1. 分享雨中登泰山的个人体验和感受。
雨中登泰山教案

雨中登泰山教案雨中登泰山,一次别样的体验。
在雨水的滋润下,登泰山的路途更显得险峻,体力与意志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但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挑战与奋斗。
本教案以“雨中登泰山”为主题,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的毅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冒险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活动名称及背景介绍雨中登泰山是一项户外实践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勇气。
活动地点选择在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中国著名的登山胜地。
雨中登山,路途更加险峻,对参与者的体能和意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带来了更加难忘的体验。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锻炼意志品质;3. 激发学生的冒险精神,勇于挑战自我;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内容1. 集合: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指定时间、地点集合,做好准备工作,领取装备并听取活动规则说明;2. 出发:全体成员统一出发,沿途互相搀扶、协作,共同前行;3. 登山:沿途克服困难,攀爬山脚,渡过溪流,登上泰山山顶;4. 活动总结:在山顶集体合影,总结活动心得体会,回顾整个过程,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成长。
四、活动要求1. 活动中要注意安全第一原则,保持队伍整齐,严格遵守规则;2. 身体状况不佳者需提前告知,不宜参加此次活动,需注意个人安全;3. 活动中提倡互相帮助,加强团队协作,达到共同目标。
五、活动收获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团队协作精神;2. 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锻炼意志品质;3. 激发学生的冒险精神,勇敢挑战自我;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通过“雨中登泰山”活动,我们相信学生们将收获更多的成长和感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挑战,更是对团队的信任和合作。
希望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体验到努力拼搏的快乐,也能够领悟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双重提升。
雨中登泰山教案完美版

雨中登泰山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激发学生对雨中登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的地位。
2. 简述泰山的历史和文化。
3. 引出雨中登泰山的主题。
教学活动:1. 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泰山被尊称为五岳之首。
3. 介绍泰山的历史和文化,如古代帝王封禅、寺庙、刻石等。
4. 引出雨中登泰山的话题,让学生猜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装备准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中登泰山所需的装备和准备。
2. 培养学生对于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雨中登泰山所需的装备,如雨衣、雨靴、登山杖等。
2. 讲解装备的选择和使用的正确方法。
3. 强调户外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展示雨中登泰山所需的装备,让学生了解并观察。
2. 讲解装备的选择和使用的正确方法,如选择合适的雨衣和雨靴、正确使用登山杖等。
3. 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装备的使用。
4. 强调户外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遵循导游的指引、注意滑倒和摔伤的风险等。
第三章:雨中登泰山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中登泰山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教学内容:1. 讲解雨中登泰山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防滑、防摔、防雷等。
2. 强调尊重和顺应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展示雨中登泰山的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并观察。
2. 讲解防滑、防摔、防雷等安全知识,并通过示例和案例进行说明。
3. 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安全注意事项的实践操作。
4. 强调尊重和顺应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如不随意破坏植被、不乱扔垃圾等。
第四章:雨中登泰山的路线规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中登泰山的路线规划。
2. 培养学生对于地图阅读和方向判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雨中登泰山的路线规划,包括上山和下山的路线。
雨中登泰山教案

雨中登泰山教案一、教育目标:1.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3.加深学生对泰山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材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泰山的风景照片或视频片段。
2.泰山的相关资料和介绍。
三、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看泰山的风景照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泰山的好奇心。
2.讲解:向学生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高度、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并重点强调泰山的险峻与壮丽,以及著名的“登山五岳”之一的泰山。
3.学习:呈现一个关于“雨中登泰山”的真实故事。
向学生讲述一个名叫王朝的小伙子在暑假期间和父母一起登泰山的经历。
讲述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但王朝并没有退缩,坚持完成了登山的目标。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坚持不懈,不退缩。
4.活动设计:进行“雨中登泰山”体验活动。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假设成员要完成“雨中登泰山”的任务。
让学生自由组合同学间的关系,并想象自己在登山途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讨论并汇报出自己想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3)集体展示: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同时,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补充和建议,并进行集体讨论和分享。
5.总结与反思:通过活动的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雨中登泰山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并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联系起来。
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更丰富的解决方案。
6.拓展:在课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深入了解泰山的相关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独立的探究和发现。
同时,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中登泰山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征引有关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教学设想:一、重点:(一)瀑布水势、泰山翠松的描写。
(二)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二、难点:文中的引文、典故。
三、教具:“泰山示意图”挂图。
四、教时: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导入课文,作者简介,疏解部分生字难词,学习“起程”与“攀登”部分,进行口头训练。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激发感情,导入课文: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
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
)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
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岳之长呢?巍巍泰山。
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
请学生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登攀到“绝顶”,才能领略那壮美雄奇的风光。
今天我们学一篇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跟随他攀登游览高耸雄奇的泰山。
二、作者简介:李健吾(一九○六——一九八二),山西省运城县人。
著名剧作家,也擅长小说、新诗、散文。
建国后,从事巴尔扎克、福楼拜作品的翻译与研究。
他的散文清新质朴,很有情趣。
三、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一)学生质疑,在质疑中解决一部分生字难词。
豁然(huò rán)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崚嶒(léngcéng):高峻突兀的样子。
訇訇(hōnghōng):同“轰轰”形容洪大的声音。
匍匐(pú fú):爬行。
手足并行。
巉(chán)岩:山势高险的样子。
掐(qiā):用拇指尖和另一个指头使劲捏或截折。
“臽”与“舀”(yǎo)作比较。
蔫(niān):花木、水果等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萎缩。
潇洒(xiāosǎ):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拘束。
(二)本文自始至终扣紧什么景色来写的?作者在移步换景中,重点描绘了哪些景物?全文紧扣一个“雨”字,细描细绘。
雨中的山岚烟云,水墨山水画似的层峦叠嶂,声喧势急的飞泉瀑布,水淋淋,湿漉漉,游览者饱享了“独得之乐”。
作者笔下的泰山,既奇美又壮观,活脱是一幅雄伟奇丽的立体画。
自岱宗坊至南天门长约二十华里的中轴线上,飞瀑、祠庙、翠松、古柏、洞天、云海,作者巧妙地牵线串珠,编织出泰山美妙的画卷。
四、介绍、分析:(一)起程。
1.提问思考:作者要起程登泰山了,他心情如何?只是为了游山玩水吗?2.指名朗读第一、二节,讲述作者要登泰山的心情。
作者登泰山,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感到“象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泰山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一座文物丰富的宝库,古建筑荟萃,许多神话故事都与它有关。
作者如此情深,然而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
这雨“不象落在地上,倒象落在心里”,两个“落”刻画出心情的百般焦急。
“心是沉的”,一个“沉”字直描心情,份量甚重。
然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决定冒雨登山。
“兴致勃勃”这个词一扫阴霾,气氛转换,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对泰山的神往。
文章起笔就激起波澜,感情表露得十分真挚。
作者对泰山如此深情,怎能不激起我们的向往?跟随作者足迹,冒雨前行吧!(“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见《孟子·尽心》。
东山,山东蒙阴县南之蒙山。
小鲁,认为鲁是小的。
小天下:认为天下是小的。
)(二)攀登。
1、你们看到的雨中泰山是怎样一番景色?过岱宗坊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请根据第三节进行介绍,要求语言生动,绘声绘色。
古人游山曾有这样的体会,“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泰山奇峻,险陡诡峭,而雨中泰山,更是灰蒙蒙,雾茫茫,烟裹云绕,不仅越发显得“崔嵬”(cuī wēi)高大,而且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过岱宗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七幅黄锦,闪光发亮,吼声震天,从虎山水库的桥孔奔涌而出。
一“碰”一“激”一“撒”,把水流的湍急,浪花四溅的奇妙,水花拍石的声响绘声绘色地描了出来。
怎会有如此奇景呢?导游者把我们由眼前闪光的黄锦带入神话故事,又由神话故事回到现实,吕洞宾把虬龙从人间度上天去,而共产党又把虬龙从天上带回人间,回到“故居”,撒播幸福给人民。
天上人间,想象奇异。
站在坝桥上,眺望虎山水库两边景色,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喑恶叱咤,似千军万马,它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礼物;一边是平静的湖水,欲步不前,它是人定胜天的明证。
在古老的泰山上建造现代化的水库,增添了“瑰奇”的景色。
作者既用一个个比喻描其美妙,又以神话增添色彩,再次把天上人间交织起来写。
吕洞宾:古代神话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为唐代吕嵒(yán,同“岩”),字洞宾,号纯阳,曾在终南山修道。
喑恶叱咤(yīnwū chì zhà):厉声怒喝,此处指水势水声。
2、尽管黄锦,白纱的美景引人入胜,但“雨大起来了”,不得不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
为什么叫七真祠呢?祠中最传神之作是什么?怎样传神?请简要地介绍。
七真祠也称吕祖殿,殿内塑像都是明代作品。
人物神态迥异,栩栩如生。
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造型的“逼真”和神态的“亲切”,倍加赞赏。
作者被这精妙的艺术品吸引住,简直不想走了。
3、雕塑的传神虽然使我们享受了艺术美,然而,登绝顶领略无限风光毕竟是主题。
于是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
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请阅读第五节,介绍,分析。
介绍时紧扣重要词语展现意境,分析时简明扼要。
南天门千姿万态。
风过云开之时,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仿佛不很远;乌云四合之际,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雾茫茫一片,又好象离得很远。
既绘出南天门的变幻景色,又以比喻“灰色大蟒”突出紧十八盘的形态。
经石峪,泰山天然书法的神奇杰作。
峪,山谷。
在一亩大小的大石坪上,有古人刻下的《金刚经》,现尚存一千零四十三个字,字大如斗,遒劲刚健。
柏树林,另是一番景象。
浓荫深处,气氛阴森,天色由亮变黑,大汗淋漓的人们一到此处,就会觉得浑身发冷。
景景有特点,处处可饱览。
作者不是平均使用笔墨的,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等都一笔带过,剪裁疏密有致,推前接后,呼应顾盼,相映成趣。
五、作业:熟读第一至第五节,合上书紧扣重点,用描述的词语回忆黄锦、七真祠、南天门、经石峪、柏树洞等一幅幅图景。
第二教时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攀登”部分,学习“凌绝顶”部分,部分生字难词,引文与典故,进行口头训练。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继续介绍、分析。
〔续(二)攀登〕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过岱宗坊、观黄锦美景,欣赏七真祠塑像,遥望南天门,看经石峪,进柏树林,已是上山的一半路程,下一半路程呢?山势陡峭,山路奇险,今天我们要跟随作者奋力登攀,把十八盘踩在脚下,走上天街。
2、由二天门到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途中,什么景色最吸引你们?朗读有关语句,并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你所了解的不同的飞瀑。
隔山沟仰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紧贴桥后,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的飞瀑,发出龙虎声威。
一个“挂”一个“飞”点出瀑布之势,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这样写自有特色。
(启发学生用这个和诗文中学到过的瀑布描写相比较)指出:这不同于虎山水库的闪光黄锦,不同于香炉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不同于《绿》中的梅雨瀑。
3、爬盘道了,景更奇,路更险,我们边观赏,边体会。
齐读第八节,读后,请有顺序地介绍奇景,谈攀登的自我感受。
野花野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挨挨挤挤,芊芊莽莽(qiānqiānmǎngmǎng草木茂盛),把山石装扮得煞是好看。
美景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五十开外的作者也成了小孩,一“掐”一“丢”维妙维肖地刻画出作者的童心。
野花野草使人陶醉,而松树能给人以启示,给人以力量,使人襟怀坦荡。
“吸翠霞而夭矫”,引自郭璞的《江赋》,“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
夭矫,屈伸的样子。
“望穿秋水”,形容盼望的殷切,秋水,比喻清澈明亮的眼波。
松树象盘龙柱子,松树望穿秋水,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松树显出一幅潇洒的模样。
比喻,拟人交错使用,松树形态栩栩如生,松树精神跃然纸上。
既颂其顽强的生命力、无与伦比的斗争精神(“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赞其开朗乐观的性格(“和清风白云游戏”);既写其扎根悬崖绝壁的总的特点,又描绘它们各自的个性。
从松树身上吸取力量,勇攀十八盘。
历来人们把登十八盘比作登天,三个十八盘象挂在天上的梯子,不吃一些苦,不流一身汗,是到不了南天门的。
怎么攀登?“迈前脚,拖后脚”,“一级又一级”。
怎么攀登?象应劭《泰山封禅仪记》说的那样“磨胸舁石扪天”(意思是紧贴着陡峭的山壁抬头摸天)。
怎么攀登?“目视而脚不随”(《封禅仪记》里的句子。
有的本子也写作“目视而两脚不随”,是说爬这段山路很累,五六步就要停下小歇,也顾不得脚下潮湿,即使“前有燥地”但“目视而脚不随”,力不从心了),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上到南天门。
是“苦趣”,也是“乐趣”。
苦在攀登无比艰辛,“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乐在克服险峻,登上极顶,饱赏蔚为壮观的胜景,饱尝勇攀高峰的乐趣。
登十八盘的精神,是征服困难,奋不顾身的精神;是坚韧不拔,愚公移山的精神,今天必须大大发扬。
胡耀邦同志在谈到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时,曾作了一个形象而又寓意深刻的比喻:“我们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艰难的路程。
好比登泰山,已经到了‘中天门’,前面还有一段要费很大气力的路——三个‘十八盘’。
要爬过这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天门’。
由‘南天门’再往前,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向着最高峰‘玉皇顶’挺进了,到了那里就好比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
”这段气壮山河的铿锵话语,表达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为实现灿烂美景而永远进击的奋斗精神。
今天攀登泰山十八盘,联系这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岂不是让我们想得更深,想得更远吗?作者重点描绘攀登情状,大处落墨,工细点染。
既写登山,又写生活道路上的攀登;既写自己的感受,又旁征博引,启人深思,激人共鸣。
应劭(shào),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西南)人,献帝时,任泰山太守。
著有《汉官仪》、《风俗通义》等书。
《泰山封禅仪记》:应劭《汉官仪》中录有马第伯《封禅仪记》,记述汉朝皇帝封禅泰山事。
此文亦收入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中。
(三)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