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历史新教材会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会考知识点全套

高一历史会考知识点全套

高一历史会考知识点全套历史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了解到各种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

对于高中生而言,历史是必修课程之一,今天我们将为大家整理高一历史会考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包括使用石器等。

2. 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发展,瓷器、青铜器的出现。

3.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南北朝时期等。

4. 中国古代文明:黄河、长江文明的形成,人类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

5. 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6. 秦汉时代的统一与分裂:秦始皇的统一、兵马俑的发现、汉武帝的开拓。

7.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8. 隋唐时期的繁荣和开放:大运河、科举制度的建立。

二、近代史1. 外族入侵: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2.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4.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新思潮的兴起和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5.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与国共合作的建立。

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世界史1. 世界两大文明古国: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兴衰。

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希腊城邦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辉煌和衰落。

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兴起。

4. 近代欧洲历史: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引发的国际格局变化。

6. 冷战与东西方对抗:美苏两极对立、冷战态势下的国际关系。

7.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对抗。

新高一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时期的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奠定了我们对于国家、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会考,更是为了加深我们对历史人文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所学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在高一的历史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古代文明的发展。

我们了解了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过程,认识了古代埃及、古代雅典和罗马帝国这样的早期国家。

我们了解了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结构。

第二部分:大规模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从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历程。

我们学习了这些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

也理解了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三部分:世界历史的联系与互动在学习了中国历史之后,我们开始了解世界历史的联系与互动。

我们研究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这种交流如何影响着社会发展。

第四部分:现代历史与世界变革在高一的历史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现代历史与世界变革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冷战时期以及二战与现代中国的建立。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部分:历史知识的应用与启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应用到当下和未来。

历史知识可以启迪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为我们将来的选择提供经验和参考。

综上所述,高一的历史学习让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了不同文明和国家的兴衰与联系。

这些历史知识将会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问题,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上海历史第一分册会考全能复习

上海历史第一分册会考全能复习

高一上复习第一分册:1、古代两河流域:位置: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在BC3500—BC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国家,文明的奠基者。

《吉尔伽美什》史诗:两河最早的文学的作品之一,是用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写成的。

公元前十八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石柱法》):作用: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的统治。

价值: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轮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2、古埃及位置: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表现: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强化王权神授,拥有土地支配权、官吏任免权,控制军队。

金字塔是陵墓,最负盛名的是胡夫和哈夫拉金字塔。

金字塔象征意义:专制权力象征,来世信仰体现,建筑奇迹,社会经济建筑技术成就,人民智慧结晶。

古代埃及人BC3500发明了象形文字(纸草)。

3、古代印度:位置——印度河恒河;吠陀时代:指BC14C—BC6C的古代印度历史(吠陀经)。

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特征: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影响: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流动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创立传播背景:公元前六世纪,北印度社会动荡,刹帝利吠舍社会经济地位上升,对婆罗门特权不满,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得到广泛支持;创始人:悉达多,经典大藏经(经律论);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4、美洲三大文明:(中美)玛雅文化、阿兹特克、(南美)印加文化。

玛雅文化,“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40多种农作物,在农业、建筑、自然科学和艺术等对人类有贡献。

5.古代黑非洲: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东北非——麦罗埃文明(库施文明鼎盛阶段成就)和阿克苏姆文明(混合型文明);南非:大津巴布韦文化(巨石建筑群)6、古希腊文明地位——欧洲(西方)文明发祥地,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古希腊范围: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小亚细亚西部,比今天希腊大些。

上海地区高中历史会考考纲

上海地区高中历史会考考纲
(2)大企业与垄断资本: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1)列强瓜分世界
(2)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五分册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7课戊戌变法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第9课清末新政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改订新约运动: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南北战争的意义
(1)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三次王朝战争(全目都要)
(2)德国的崛起: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1)废除农奴制
(1)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1)电力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及相关领域的变化电机的发明、电力时代、内燃机的发明
(2)金与南宋的对峙: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
(2)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大蒙古国的建立者;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南宋灭亡的时间(整目都要)
(1)海上丝绸之路
(1)活字印刷: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2)火药武器: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3)沈括与《梦溪笔谈》
(1)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第26课红军长征
第27课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第31课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领导人及意义(全目都要)

高一历史 会考复习归类整理

高一历史 会考复习归类整理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归类整理一、“第一”“之最”类必修一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5、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

6、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

7、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8、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

10、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制定。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是遵义会议。

1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一国两制”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1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16、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亚非万隆会议。

17、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18、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联邦宪法》。

19、美国首任总统是华盛顿。

20、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是在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21、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是《共产党宣言》22、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是在 1961 年。

必修二1、176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首先从棉纺织业业开始。

3、1866年,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4、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是1882年爱迪生建立的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全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全整理

第一分册 1-15课基础知识整理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古代称“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①特点:法典以神的名义颁布,以严刑峻法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个阶层的义务,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习惯法内容。

②历史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4、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流经古埃及。

5、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6、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7、象形文字与纸草: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以纸草为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8、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种姓制度。

分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贱民、奴隶)9、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的经典:三藏经(经、律、论)佛教的传播:主要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0、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11、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12、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位于今天的希腊,在爱琴海附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1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小国寡民”。

14、“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

15、雅典民主政治:(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全六册)第一分册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1)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一、法老的专制统治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埃及大致相当。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第3课古代印度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1、四大种姓:婆罗门(宗教贵族)、刹帝利(世俗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2、特征: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2、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

主要内容有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一、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南美洲的印加文化二、玛雅文化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

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农业方面的成就: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高一毕业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一毕业会考历史知识点

高一毕业会考历史知识点一、基础知识点1. 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定居农耕的社会形态,同时发展出了制陶、制布、制器等技术。

2. 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主要包括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兴起与河流的洪水灌溉、城市的建设、书写系统的发展以及商业贸易的繁荣密切相关。

3.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夏朝时期。

随后出现了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这些朝代的更迭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

二、重要事件与人物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统一了货币和文字,统治下的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2.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太宗在位期间实行了开元盛世,加强了军事力量,发展了经济和文化。

3. 南宋世袭制的取消南宋世袭制的取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通过废黜皇子世袭制度,改为设立国王,确立了以才学为主的科举制度。

三、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1.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发明之一,可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汉朝。

造纸术的出现促进了书写、交流和文化的传播。

2.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最早用于炼丹和医学,后来发展成用于军事领域。

火药的发明对战争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最早用于指示地理方向,后来在航海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探索和发现新世界提供了便利。

四、国际关系与战争变迁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变革,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杀伤力的战争,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战争状态,并带来了对人类价值观的深刻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1. 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

2.大约BC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3.《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文化的第一手文献.4.《汉穆拉比法典》的价值与地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5.《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6、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中叶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继位古巴比伦国王第2课:古代埃及1.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尼罗河与两河流域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发祥地。

3.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4.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5.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

6.金字塔的实质: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7.公元前332年,埃及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公元639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

第3课:古代印度:1、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6世纪吠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外传2. 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征服土著部落。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雅利安人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

3、.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的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因此约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4.种姓制度:祭司阶层——婆罗门,世俗统治者——刹地利,雅利安自由民——吠舍,被征服的土著——首陀罗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5.BC6世纪,政局动荡,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相传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

6. 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是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7.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早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8、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东汉末年开始传播,三国、两晋、南北朝盛行。

对佛教传播有贡献的几位高僧:东晋法显《法显传》;唐朝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记》,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和佛教有关的三大石窟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9、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美洲印第安文明一览表:(1)玛雅文化:区域范围: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存在时间:公元前2500开始,公元16世纪上半叶毁灭主要成果:培养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传到世界各地;建立了金字塔式神庙。

会使用0和象形文字。

(2)阿兹特克文化:区域范围:今墨西哥一带存在时间:公元12世纪开始,公元15世纪强盛主要成果: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金字塔式神庙,掌握原始麻痹术,织布刺绣,灌溉农业(3)印加文化:区域范围:安第斯高原一带存在时间:公元15世纪向外扩张,公元16世纪30年代消亡主要成果:培植了马铃薯,灌溉农业,擅长建筑,使用多种植物治病第5课古代黑非洲:1、公元前590年~~公元前4世纪中叶麦罗埃文明兴起公元前后阿克苏姆文明兴起公元4世纪~~公元5世纪大津巴布韦文化兴起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大津巴布韦文化衰落2、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一般称为“黑非洲”。

3、位于东北非的麦罗埃文明,它始于公元前590年,公元4世纪中叶,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

4、麦罗埃是当地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铁中心。

在麦罗埃的物产中,陶器是最著名的。

5、阿克苏姆王国兴起于公元前后,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

阿克苏姆人对外贸易高度繁荣,阿克苏姆王国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造船业也十分发达。

6、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大约始建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

大津巴布韦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一带。

7、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1)麦罗埃文明: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发展;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公元前656年,在埃及统治结束;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库施王国进入麦罗埃文明.(2)阿克苏姆文明;东北非的另一古代文明,在今埃塞俄比亚境内。

8、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的进程,给人的启示。

第六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希腊城邦制度形成、发展和作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200多个)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2、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

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4、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5、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部(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局限性: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七课:古代希腊文化1、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腊古典时代2、史诗体裁特征: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3、戏剧体裁: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着重于描写人与命运的抗争,塑造崇高的英雄人物。

古代希腊的戏剧代表了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类型。

4、荷马史诗: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

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5、列举世界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6、三大悲剧家及喜剧家:(1)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2)喜剧家:阿里斯托芬7、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

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哲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

8、代表人物:(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主张灵魂不灭和灵魂轮回,并首次提出勒逻辑学中归纳和定义的方法。

柏拉图:创建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理想国”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

代表作:《理想国》、《辩诉篇》、《法律篇》。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主要代表作是《政治学》、《诗学》等。

10、希罗多德《历史》;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

希罗多德有“史学之父”的美誉.修昔底德是与希罗多德齐名的古代希腊历史学家。

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1、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也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八课:古罗马政治制度1、前8世纪中叶~~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2、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通过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3、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改行共和制度。

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4、帝国的建立及扩张: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的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标志。

5、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6、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

7、.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标志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也是欧洲古代史终结的标志,也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9课:罗马法体系:1、什么是罗马法:它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结实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

成为罗马发体系的渊源。

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3、“公民法”: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

包括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案例、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发布的各种行政命令等。

公民法特点: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

4、什么是“万民法”: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

万民法特点:这些法令和决议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

5、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勒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6、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律大全《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的最终确立。

7、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