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曲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0年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段体(16张ppt)ppt课件

2020年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段体(16张ppt)ppt课件

三段体是一种作曲的形式,一些结构较大的 作品中,如大家常听到的交响曲、协奏曲或奏鸣 曲等,它们的第一乐章就常出现这样的作曲型态, 也就是下面将提到的『奏鸣曲快板形式』。
如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的《黄水阔》,胡宏伟填 词、王世光作曲的《长江之歌》,张敬安等作词作曲的 《洪湖水,浪打浪》等均是优秀的三段体歌曲。《祝愿歌》 也是较典型的三段体歌曲。
活动与探究: 1.随琴唱一唱下面这首歌曲,并划分段落,标明乐曲发展 手法及高潮部分。
2.为下列歌词写作两段体的歌曲,下次课上在小组或全班 交流试唱,大家一起评价。
友爱之歌
如果你的心是一片沙漠, 再多情的种子也难结出硕果;
如果你的心事一盆炭火, 再冷的冰雪也能被你灼热。
啊,你爱他,他也爱我, 让我们手拉手,共唱一曲友爱之歌,
友爱就是幸福,友爱就是快乐!
练习
3.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在网上查找含三安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三段体
歌曲由三个乐段构成曲式结构,通 常第三段具有再现第段的特征。称为三 段体或三部曲式歌曲。
三段体主要由三个乐段所组成,特别的是:并非是三 个完全不同的乐段,三段体我们大致上可以用简单的 ABA(或ABA')来表示: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三段式其实是 有点相似的,第二段可以是风格较为迥异的以作为对比这 样的设计有点类似前後呼应法,於第三乐段时来一个回顾, 让整首曲子听起来较有整体感。

07三段曲式(I)

07三段曲式(I)
展开性三段曲式
肖邦《bE大调夜曲》(op.9,no.2)
这首音乐作品的结构性质是展开性三段曲式。 呈示段是带复奏的两句式方正性乐段结构,主调 为bE大调,调性布局为统一调性。主题旋律呈大山型 ,气息悠长,节奏舒展。复奏时主题华丽且具有即兴 特征,是肖邦创作的典型特征。 中段为展开型写法,以贯串的方式进入,调性建 立在属方向bB大调。离调和弦增多,使和声色彩更加 丰富,音乐的展开性更强。 再现段(暂略)
刘涓涓
曲式与作品分析
第七章:三段曲式(Ⅰ)
一、 定义
由功能不同的三个乐段,按照三部性原
则构成的曲式。
基本图式: ′ A=A+A+A A=A+B+A
二、三段曲式的结构原理
(一)来源于某些类型的三句式乐段 a+a′+a ′′(连续并行三句式) a+a′+a (展开再现三句式) a+b +a (对比再现三句式) (二)来源于有再现二段曲式 ′ ′′ A+A +A
结构性质:展开性三段曲式
门德尔松《春之歌》(op.62,no.6)主题




① “顺分节奏的上行音阶式”进行 ② “等分节奏的分解和弦式”进行 ③ “附点节奏的分解和弦式”进行
7-2: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天鹅》
结构性质:展开性三段曲式
作业:
7-3:肖邦《bE大调夜曲》(op.9,no.2)
肖邦《bE大调夜曲》(op.9,no.2)
A+A +A ′
A+B +A
A+B(b + a)
A+B +A
三、三段曲式与有再现二段曲式的区别
乐段 1、乐句 2、乐段 3、多个乐段 乐段

A B A 键 -----------------------------------------区 A b a 别

三段曲式

三段曲式

A + B+A
三段式与有再现二段式的关键区别在 于再现是构成乐段还是乐句。
三段式 有再现二段式 A:乐段 A:乐段 B:乐句、乐段、 多个乐段 b:乐句、类似 乐段 A:乐段 a:乐句
三段式中的多种反复:
①‖:A:‖+B+A=(A+A)+B+A(区别于起承转合
四段式)
②A +‖:B+A:‖=A+(B+A)+(B+A)(带回旋
三段式的附加结构
① 引子(Int.):一般不长,目的在于引 出呈示段的主题,不需要完整的结构,所 用材料也无一定之规。② 尾声(Coda): 一般也不长,作为补充终止,或终止式主 功能的延长,有时会引用中段材料,形成 综合性再现。③ 连接(Tr.):篇幅短小, 为段落间的过渡准备。
Hale Waihona Puke 明其潜在关联。综合性三段式
1、特点: 中段既有对比又有展开,常引起结构扩大。 2、两种类型: ① 先展开后对比 ② 先对比后展开
单三部—五部曲式
又称二重三部曲式,是三段曲式的中段 和再现段反复一次的结果,图示为: A +‖:B+A:‖=A+B+A+B’+A 其中第四部分B’在调性、结构或主题发展方 法上有所扩展,因而这种结构比较接近回 旋曲式。
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
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三
部性关系(必须带再现)构成的曲式类型。
① 三段曲式是三句式乐段中具有三部性特点 的那些类型的单位升级。 a+a’+a(展开再现三句式)——A+A’+A
a+b+a(对比再现三句式)——A+B+A

三部曲式

三部曲式
2、再现段:同样省掉扩充的两小节。
三、再现部:静止再现(D.C.)
Page 13
13
四、织体的变化: 呈示部的中段,抑扬格变为扬抑格 ,原来零碎的音符变为一连串的八分音符进行,音 乐流动感加强,这是中部材料的预示,但地位次要 ,因为是在呈示部,要具保留性。
五、终止情况:展开性的中段,不是完全终止(不是
区别项 题材内容
性格 速度 体裁 呈示部的结束 中部进入方式 中部结构 中部材料 中部结束
再现部处理 总体
对比中部类型
插部中部类型
纯粹的风俗性(舞曲性格)
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动-静-动
静-动-静
常用中速、快速(外在)
常用慢速(内在)
中速小步舞曲/快速谐谑曲
无具体体裁
收拢性(主调)、相对完整
开放性或收拢加连接
结构(常见的是二段曲式或三段曲式)构成。 通常在呈示部内部,材料对比不大,多
为展开性的曲式。
Page 3
3
三部曲式的各部
中 部 ——属中间型功能。音乐的发展、
长度比例等等的伸缩性很大。
两种典型类型:
1、对比中部-又称“三声中部”(Trio)。常用三重奏; 与前后结构形成对比;独立性强。
2、插部中部-具展开性质,独立性弱。
1、呈示段:1-14小节,并行对比的三句式(或4+6+2补充),不方正, 结构不平衡,收拢调性
2、再现段: 28小节开始的再现,动机完全呈示,并接着模进多次。总长12 小节,与呈示段基本一致,省掉补充的两小节。
二、中部:使用展开性中段的有再现的三段式。
1、呈示段放调性得以巩固。
③另外,插部的“进入”与“退出”与三声中部的陈述方式也很不
相同。它不仅不强调并置进入,有时,还可能有小连接引入。在

三段曲式

三段曲式

对比性三段式
1、特点:全曲只使用两个主题,又称双主题(对比 主题)三段式。
2、两种对比及分析任务:
① 并置对比:分析两个主题自身的特点,再看对比 主题与呈示主题的对比方式、方面,最后交代对 比的原因。 ② 派生对比:首先说明呈示段与中段的对比,再说
明其潜在关联。
综合性三段式
1、特点: 中段既有对比又有展开,常引起结构扩大。 2、两种类型: ① 先展开后对比 ② 先对比后展开
a+b+a(对比再现三句式)——A+B+A
② 三段曲式也可以理解为有再现的二段式的 衍化。 A+B(b+a)
A + B+A
三段式与有再现二段式的关键区别在 于再现是构成乐段还是乐句。
三段式 有再现二段式 A:乐段 A:乐段 B:乐句、乐段、 多个乐段 b:乐句、类似 乐段 A:乐段 a:乐句
三段式中的多种反复:
先展开后对比先展开后对比先对比后展开先对比后展开又称二重三部曲式是三段曲式的又称二重三部曲式是三段曲式的中段中段和再现段反复一次和再现段反复一次的结果图示为
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
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三
部性关系(必须带再现)构成的曲式类型。
① 三段曲式是三句式乐段中具有三部性特点 的那些类型的单位升级。 a+a’+a(展开再现三句式)——A+A’+A
1、特点:全曲只使用一个主题,因而又可称 为单主题三段式。 2、中段展开的典型手法:
① 调式调性的变奏:在中段采用对置调性, 做调式调性的变化。 ② 主题动机式展开:只运用主题的一部分作 为中段的基本材料进行展开。
3、分析展开性三段式的重要任务: ① 仔细分析主题的特征 ② 展开中段中材料的来源 ③ 展开方式及步骤

07三段曲式(II)

07三段曲式(II)
前奏在音色与音高进行方向上带有明显的 三部性特征, 三部性特征,是整首咏叹调在结构布局上的缩 影与预示。 影与预示。 呈示段为两句式非方正性乐段结构, 呈示段为两句式非方正性乐段结构,主调 为e小调。主题旋律呈下行阶梯型,呈现出忧郁 小调。主题旋律呈下行阶梯型, 的气质。 的气质。 中段为对比型写法, 中段为对比型写法,结构仍为两句式非方 正性乐段,调性配合歌词内容转入平行大调G 正性乐段,调性配合歌词内容转入平行大调G大 调,色彩变得明朗。 色彩变得明朗。 再现段(暂略) 再现段(暂略)
奥涅金》 《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叶甫根尼 奥涅金
根据俄国文学家普希金的最著名的同名传奇小说创作 奥涅金: 奥涅金: 十月革命前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利己主义的典型代表。 十月革命前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利己主义的典型代表。 奥尔迦: 奥尔迦: 一个大地主的女儿,乐观但比较庸俗。 一个大地主的女儿,乐观但比较庸俗。 连斯基: 连斯基: 浪漫的青年诗人。奥涅金的朋友。奥尔迦的未婚夫。 浪漫的青年诗人。奥涅金的朋友。奥尔迦的未婚夫。 妲姬娅娜: 妲姬娅娜: 奥尔迦的姐姐。一个富于理想、多愁善感的少女。 奥尔迦的姐姐。一个富于理想、多愁善感的少女。
7-4. 穆索尔斯基 《两个犹太人》 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
结构性质: 一、结构性质:使用对比性中段的三段曲式 二、结构图式
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 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呈示段与中段具体处理一览表 呈示段 速 度 结 构 力 度 音 区 调 式 旋 律 节 奏 织 体 形 象
Andante Grave energico 严峻而有精力的行板 展开再现四句式乐段 f + sf 主要在较低音区,音色浓郁 主要在较低音区,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Ⅱ)

(可直接使用)三部曲式.ppt

(可直接使用)三部曲式.ppt

10
五、三部曲式的其它类型
1、使用展开性中部的三部曲式 中部使用呈示部材料进展开展,有时甚
至像奏鸣曲式的展开部。
2、使用混合中部的三部曲式 中部中综合了三声中部、插部中部和展
开性中部三种类型中两种以上的特征。
3、使用 双重中部的三部曲式 包含有两个相对独立、功能不同的中间乐部。
18.1..h..,
乐段
乐部 乐段
5
四、两种典型类型的特征及区别
18.1..h..,
6
四、两种典型类型的特征及区别
关于三声中部三部式的特点: 所谓“三声中部〞〔Trio〕,只是一种约定俗
成的用语。它使人联想到古组曲中的对应舞〔即交替 出现的第二支舞曲〕,正因为如此,在三声中部开场 的部位,乐谱上有时常会出现“交替局部〞 〔Alternativo〕或、“第二小步舞〞〔MinuetⅡ〕 之类的标识。而“Trio〞的标识可能与古代这种音乐 构造局部多由三件乐器演奏有关。它还很容易使人联 想起古代大协奏曲中“合奏局部〞与独奏“小组声部 〞的交替竞奏〔即“Tutti〞与“Solo〞的交替〕,当 然,待后来运用到三部曲式的比照中部时,已经并非 一定要由三件乐器或小组乐器演奏了。
18.1..h..,
8
④调性布局在这种三部曲式中并不总是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有时,中部和呈示部同在一个调〔如贝多芬?第18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呈示部是bE大调,中部也是bE大调。 但是,更多见的情况是通过调式色彩变换来实现第一、二局部的比照。即:呈示部是小调, 中部常是大调式;或反过来。为此,中部除经常用〞Trio〞标识之外,还经常用Maggiore 〔大调的〕或 Minore〔小调的〕中部标 识。如:贝多芬?第9 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的第一局部是e 小调,中部改C大调,乐谱上方标明“Maggiore〞。又如贝 多芬?第15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呈示部是 D大调,中部为b小调。

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课件概要共17页文档

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课件概要共17页文档
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课件 概要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动力性再现:是变化较大的一种再现
• 常用手法:
• ①改变力度、速度、音区、音色、伴奏音 型、和声等。如:格里格《春》再现时提 高音区、增加高八度重复,改用节奏较快 的伴奏音型,使音乐显得明朗、轻快。
• ②改变调式,产生调式色彩的变化。
• ③改变和声、改变调性布局,导致结构的 扩充,造成高潮。如:格里格《春》
69(74)
.
7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 一、对比中段的三段曲式的特征(重点) • 二、混合中段 的三段曲式(了解) • 三、评讲作业
.
8
对比中段的三段曲式的特征
• 1、中段采用新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 • 对比的强弱取决于作品规模的大小, • 在规模小的作品中对比较突出时,常将
中部反复,或移调反复 • 2、具有一定程度的呈示性 • 3、具有中间段落的不稳定性 • 4、和声:常以主调的属和弦结束,为进
夜曲、前奏曲、标题小曲等
.
3
有再现的三段曲式(三段体)的分 类
• 根据中段所用的主题材料可分为: • 1、展开中段的三段曲式:也可称为“单主
题的三段曲式”(引伸型)P70 • 2、对比中段的三段曲式:又称为“双主题
的三段曲式”(并置型) • 3、混合中段的三段曲式:又称“合成性中
部的三段曲式”(混合型)
.
19
本次课主要内容
• 评讲作业: • 1、舒曼《梦幻曲》钢三P102 • 2、丁善德的《郊外去》钢二P94 • 3、莫扎特《风笛舞曲》钢一P34
.
20
作业:
• 分析:任光的《渔光曲》
.
21
教学课题: 三段曲式的附加结构
主讲教师:宋睿斐
.
22
• 三段曲式的附加结构:即除了呈示段、中 段和再现段这三个基本部分外,附加引子、 间奏和结尾等从属部分。具体包含三个部 分:
P90
.
28
无再现的三段曲式
• 1、有三个平行的乐段组成A—B—C • 2、三者在结构上、音调上和节奏上保持着
统一性。 • 3、没有主题的再现,只有调性的再现,或
用相同的间奏起到再现作用 • 作业: • 分析:《渔光曲》任光
• 1、引子(前奏)
• 2、间奏
• 3、尾声
.
23
三段曲式的附加结构
1、引子的结构功能:概括性的、提纲式的陈 述全曲的主题乐思,并引发出乐曲的主要 部分。
分析例75 :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 P86
.
24
2、间奏的结构功能: ①起材料、调性的转换过渡作用。 ②通常出现主调的属七和弦(属和弦的旋律)
• 1、基本特征:中段没有新主题的对比,而是以呈 示段的主题加以变化展开
• 2、写法:常见为将呈示段的音乐从主调移到从属 调上重复一次
• 3、和声、调性:不稳定,变化较多,转调频繁 • 分析:《在银色的月光下》例73 • 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例76
.
6
作业:
一、作品分析: 1、 《在银色的月光下》 2、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二、预习: 巴托克:《戏谑》(献给孩子们二之21)例
• 2、先展开第一主题,再出现对比主题
• 图式: A B A

X X`+Y X
.
11
作业:
一、作品分析: 1、丁善德的《郊外去》钢二P94 2、谭露茜编曲《北风吹》钢基二P33 二、预习: 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
.
12
评讲作业:
1、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2、巴托克:《戏谑》(献给孩子们二之21)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 一、三段曲式的分类 • 二、有再现的三段曲式的分类(重点) • 三、三段曲式的呈示段的特征 • 四、展开中部的三段曲式的特征(重点)
.
1
三段曲式
• 分类: • 一、有再现的三段曲式(用的较多) • 二、无再现的三段曲式(用的较少)
.
2
有再现的三段曲式(三段体)
• 结构图式:A-B-A • 运用的体裁广泛: • 歌曲、浪漫曲、咏叹调、舞曲、进行曲、
• ④再现部在高潮上进入,使整个再现部有 较大的动力.
• 赏析:肖邦《c小调夜曲》Op.48,No.1
.
17
• 3、减弱性的再现:即结构缩小
• ①结构的省略(不反复)如例69巴托克
• ②结构的紧缩:音区降低,声部减少,织 体变疏,旋律简化,力度减弱
.
18
作业:
• 1、舒曼《梦幻曲》钢三P102 • 2、莫扎特《风笛舞曲》钢一P34 • 评讲作业: 1、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 2、谭露茜编曲《北风吹》
入再现部作准备
.
9
• 5、调性:在从属调上进行,常引进调式色 彩的对比,转调频繁,进行材料的模进、 分裂等,很不稳定
• 听觉分析: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钢四P42
.
10
混合中段的三段曲式
• 即中部是单主体和对比主题的混合
• 有两种种情况:
• 1、先对比,后展开第一主题
• 图式:
•A B
A
• X Y + X` X 格里格《摇篮曲》
.
4
三段曲式的呈示段
• 1、与二段曲式的第一段一样,是呈示性乐段 • 2、典型结构:平行乐段(也有对比乐段) • 3、功能(任务):呈示主题 • 4、调性:为收拢结构、开放结构 • 5、特点:具有鲜明的性格并提供乐思进一步发展
或引进对比的可能性 • 分析:例68(73)
.
5
展开中段的三段曲式的特征
③作品分析:重点分析尾声。
.
26
④舒伯特《音乐瞬间》的曲式结构图式:
呈示段 中段 再现段
• 引子 A
B C A 尾声
•2 8
8 8 8 20
• f:----------降A:---------- f:------------F:----
.
27
• 课堂作业: 1、分析例77:施方春《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2、分析例76 :张敬安《洪湖水,浪打浪》
分析例75 :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 P86
.
25
3、尾声的结构功能:对全曲做出总结,对前奏或间 奏做出呼应。
分析例82:舒伯特《音乐瞬间》P108
①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
②作品简介:“音乐瞬间”,又称“瞬想曲”。指 乐思比较单纯,规模较小,具有抒情性和即兴性 的器乐小曲。这是一首即兴性的抒情小品。整个 乐曲具有舞曲风格。例来自9(74).13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 一、三段曲式的再现段的类型 • 二、变化再现的几种写法
.
14
三段曲式的再现段的类型
• 分类: • 1、严格再现(静止再现) • 2、变化再现(动力再现)
.
15
变化再现的几种写法:
• 1、装饰性变奏:在织体或旋律上加装饰 • 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