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堂 教 学 案7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

国学第七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学第七课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和背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古文和典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教师点拨(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亮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外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国学书籍或者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国学知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国学的学习保持持续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国学第七课进行讲解,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热爱和尊重。
第七课学教案

师生随笔
学习过程
研
学
交
流
,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6)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课堂笔记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地主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B.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
D.光绪帝没有实权
启
学
作
结
,
点
拨
促
达
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主要内容有
等。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
6.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又称它为。
学疑问题
研学交流
,
互助
共
达
【合作探究】
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
学习过程
研
学
交
流
,
互助
共
达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3.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B.清政府中顽固派的首领
C.中国皇权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女强人
D.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唾弃的卖国贼
第7课教学设计

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第一课时: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执教者:王茜【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增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知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的经济权利。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继承权、理解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学案自主学习内容)二、师精讲点拨(一)公民的经济权利1.经济权利(1)含义和地位: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物质经济利益方面的权利。
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
(2)主要内容:、、、、物质帮助权等。
2.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经济权利(见书本知识链接)(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2)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财产所有权(1)含义:指国家保护公民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所有权。
(2)我国有哪些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国人民共和国物权法》(3)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有关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公民的非法财产的所有权不受法律保护。
(二).了解继承法1.什么叫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享有的取得的权利。
晓军之父尚未辞世,其财产能继承吗?晓军家的共有财产,能继承吗?公民来源不明的财产能继承吗?2.什么叫遗产?遗产是公民后遗留的财产。
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3.保护继承权的法律有哪些?《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国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遗产继承的种类有哪些?继承和继承。
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立遗嘱人必须具备立遗嘱的能力;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遗嘱必须合法;遗嘱的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可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一年级教案7课

小笛子一样,永远唱着快乐歌,快乐
成长!让我们和小笛子一起,唱起来
吧!(播放音乐,结束本课)
学生跟着多媒体演唱歌曲
学生准备好,再唱一次
教学
星光圆舞曲
共几课时
4
课型
新授课
内容
第几课时
4
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 长短线。
课后反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
活,我们的小笛子呢,它的每一天也
是过得很快乐呢。我们一起去听一
听,小笛子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它的
快乐心情呢。(播放《快乐的小笛子》,
学生感受音乐)
3、原来小笛子是用唱歌的方式,来
学生做动作
表达它的快乐心情呢。我们一起来学
一学小笛子好吗?(教师带领学生一
起做吹笛子的动作,并要求学生发出
“嘟嘟嘟”的声音。)
地请了一些小朋友,为你们献上一首
乐曲,听!
1、完整地欣赏全曲,问:法国号带
来了哪些朋友,你们听出来了吗?
2、复听全曲,请学生在号声响起时
做做吹号的动作,在鼓声想起来的时
候做做敲鼓的动作。
3、分组听音乐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收获可真不小,
既多了两个好朋友,又看了号手和鼓
手的表演,只可惜时间到了,号手和
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
1、录音范唱
师: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歌曲《法国
号》,聆听歌曲是几拍子的?
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用身
体动作表现
2、随音乐演唱歌曲
3、视唱歌曲曲谱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课,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减法、乘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抽象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白板笔、教案。
3.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复习加减法、乘除法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5分钟)1.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示范演练,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教师出的问题。
2.学生之间讨论解题思路,加深理解。
第四步:梳理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3)》(人教新课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校本课程第七课时教案

③课间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奔跑,不叫喊,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能几人合作玩有趣的游戏。
三、总结谈话
同学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希望同学们课间活动室要有规律。
板书设计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课间活动有秩序
教学反思
正确的站姿、坐姿、读姿、写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学生们改掉了以前不正确的姿势,效果较好。
⑶正确的写姿:上身做到头正身直,两肘自然弯曲,右手握笔,本子下端稍微往右倾斜。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离制一寸。
关于书写:书写要按笔顺要求写规范字。不在作业本上、书上乱涂乱画乱贴,保持本子和卷面的干净、整洁。
⑷正确的读姿:上身做到头正身直,两肘自然弯曲,两首同时握住书的两侧,书面距离眼睛一尺远,使书上部保持向外倾斜。
关于读书:读书时要注意保护视力:不再强烈的眼光下和暗弱的光线下看书。不睡在床上、坐在车上看书。不在路上边走边看书。看书时间不能过长。眼睛疲倦了,要闭目养神或朝远处眺望。
③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不懂大胆提问,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楚。
④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学会倾听:在倾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上身可以微微向对方倾斜,以全身的姿势表达你在入神的听对方说话。
②有正确的站姿、坐姿、写姿、读姿。
⑴正确的站脚并拢略呈小八字,头正身直,眼睛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分别贴在左右大腿两侧。
⑵正确的坐姿:上课听讲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上身做到头正身直,眼睛平视前方,两肘自然弯曲,两手伸开重叠平放在胸前课桌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即“头正身直脚放平,两手重叠放前胸。”回答问题时,举右手,右臂肘贴于桌面,右手伸直,指尖朝上。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模拟做花篮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交流:“做花篮问题”导入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敬老院的李奶奶病了,王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去看望李奶奶,想买个花篮送给李奶奶。
同学们愿意运用最近学会的乘法知识帮助王老师制定一个做花篮的方案吗?帮忙算一算,看看要花多少元钱。
就让我们和她们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板书相关信息:粉百合每枝6元、白掌每枝7元、郁金香每枝9元、非洲菊每枝7元、玫瑰花每枝6元、剑兰每枝8元,做好的花篮198元。
2.教师提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
二、交流探究方案师:让我们大家来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做花篮的方案吧!要求篮内不少于3种花,总枝数不低于20枝花。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做花篮方案。
教师记录(板书)其中几种不同的方案:1.花篮内放置3枝粉百合、3枝白掌、5枝郁金香、6枝非洲菊、3枝剑兰。
3+3+5+6+3=20(枝)6×3=18(元) 7×3=21(元) 9×5=45(元)7×6=42(元) 8×3=24(元)18+21+45+42+24=150(元)2.花篮内放置2枝白掌、9枝郁金香、9枝剑兰。
2+9+9=20(枝)7×2=14(元) 9×9=81(元) 8×9=72(元) 14+81+72=167(元)3.花篮内放置9枝粉百合、2枝白掌、9枝玫瑰花。
第7课课堂学习有妙招(教学设计)-苏教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

第7课课堂学习有妙招(教学设计)-苏教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 时间管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区分主次,确保高效利用每一分钟。
2. 学习方法:介绍各种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记笔记等,并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 注意力训练:通过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减少分心。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时间管理: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区分主次,确保高效利用每一分钟。
2. 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灵活运用。
3. 注意力的培养: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减少分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挂图等。
2. 学具:学习日志、时间管理表格、注意力训练游戏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发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时间管理、学习方法、注意力训练等教学内容,结合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经验和心得。
4. 游戏和练习: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制定改进计划。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第7课课堂学习有妙招2.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案第七单元第 1 课时备课人:张春涛教学时间课题或教学内容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学法指导、学生活动)课堂调控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1、思考并讨论: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课 堂 教 案第 七单元 第 2 课时 备课人: 张春涛 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2 课时作业布置: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方法吟诵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学法指导、学生活动)课堂调控一、激情导入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荷花录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古诗)二、学习古诗1、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配乐)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
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照片)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课 堂 教 案第 七 单元 第3课时 备课人: 张春涛 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望月 第1 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 学 方 法 朗读法 教学 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学法指导、学生活动) 课堂调控 作业布置: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后反思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板书:21望月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明确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4、学生质疑,理解词义:清辉凝望瞳仁绘声绘色云絮剪影不假思索晶莹隐隐约约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3、我们怎么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4、抄写词语。
作业布置:1、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2、抄写词语。
课 堂 教 案第 七 单元 第4课时 备课人: 张春涛 教学时间 课题或教学内容 望月第2课时教 学 目 标1、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 学方 法精读感悟法教学 准 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学法指导、学生活动)课堂调控板书设计望月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课后反思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三、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从这句话你看出小外甥的什么特点?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又体现在哪里呢?5、分角色朗读课文。
6、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端着酒杯。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低:比…… 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乌啼:乌鸦叫。
眠:睡。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秋天。
平羌:平羌江。
7、指导读诗,背诵。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1)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作业布置:1、复习课后词语。
2、搜集有关山水的古诗,举办班级赛诗会。
板书设计望月月下江景美丽如画比背诗句聪明好学想象月亮爱幻想课后反思课堂教案第七单元第5课时备课人:张春涛教学时间课题或教学内容灰椋鸟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学法指导、学生活动)课堂调控独坐甲板展开幻想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5、灰椋鸟2、点明:灰椋鸟,鸟的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2、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作业布置: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板书设计灰椋鸟辛勤劳动,植树造林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几分钟排空而至场面壮观不愿过早安眠喧闹爱护鸟类,爱护自然课后反思课堂教案第七单元第6 课时备课人:张春涛教学时间课题或教学内容灰椋鸟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学法指导、学生活动)课堂调控一、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4、齐读第1、2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