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第7课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辩证地认识此时的兼并战争。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3.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到都江堰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
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2.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自主学习】1.战国七雄:战国初年,诸侯国中______、楚、______、韩、赵、魏、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当时,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2.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①政治方面,确立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_______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方面:废除________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_____;统一________。
③军事方面: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影响:商鞅变法使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_______奠定了基础。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___上修建了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________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合作探究】1.如何认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2.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3.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第七课

请回答:
①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的时代。
②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
2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什么?隋唐时期我国在科技上取得了那些重要成就?
七、训练验收
1.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建筑物是()。
A.江苏宝带桥B.北京玉带桥C.大明宫含元殿D.河北赵州桥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四、学习程序:
1、独学(10分钟)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
2、对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
3、组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90%。
4、展示(15分钟)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六、合作探究:
1、读唐诗,品兴衰: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忆昔》杜甫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一、课堂导入:
二、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唐朝的哪个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唐朝印制的《金刚经》的历史价值?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上册7课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2、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旧贵族特权
A战争B变法C讲和D革命
3、战国后期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
A勇于公战,怯于私战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发家致富D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4、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D.辽河流域
5、历史上有一个徙木立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商鞅
课堂作业
2.牛耕: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时期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的,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类。2008年汶川地震使其受到破坏。
(注:铁农具和牛耕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
二、商鞅变法
1、变法的根本原因:的发展
2.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土地的出现,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和两大阶级的产生。
3、战国时期各国嫌弃变法改革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C缓解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D完成统一大业
反馈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斗争C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D分封制的实行
2、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
3.变法的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统治,发展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4.商鞅变法的时间。国家支持者
5.变法所起的作用:逐步确立起来,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七年级历史第7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主备人崔景凤

樱桃园中心初中历史导学案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主备人:崔景凤 审核人:李纪钦 班级: 小组: 姓名:一.目标导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 2、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
3、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知道六国合纵抗秦的策略失败的原因二.自主学习1、.春秋时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_年。
2、 春秋五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①任用_______为相, 改革内政,发展经济。
使齐国富强起来。
②以"_________________″为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公元前651年,在 举行诸侯会盟。
5、请找出晋、楚两国争霸中原的重要战役发生的地点及结果: ①晋国在_____ ___打败楚国军队,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②后来,楚军在 打败晋国,_______跃升为霸主。
6、向周王室询问九鼎轻重的是_____________.。
7、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 年至前 年8、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 _、 、 三个国家。
9、战国七雄是指 、 、 、 、 、 、 10、什么是合纵、连横?6.下列哪些国家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A.齐国、秦国、晋国B.齐国、秦国、楚国C.宋国、晋国、齐国D.韩国、赵国、魏国7.战国末期,合纵未能最终成功主要是因为()A.秦国力量的强大B.连横的策略更加灵活C.合纵家的才能不行D.各国都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8.战国时期实行“连横”策略的是()A.秦国B.楚国C.燕国D.魏国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2)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不以兵车”应得益于管仲的什么策略?(3)从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评价与反思。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导学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学导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
3.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4.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学导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学导难点】本课时间跨度长,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目标导航】(一)齐桓公称霸1.公元前年——前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2.春秋五霸是指、、、、。
3.最先称霸的是。
公元前年,齐桓公在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二)问鼎中原1.春秋时期,南方大国是,北方大国是。
公元前年,两国军队在相遇。
通过这次战争,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2.楚国不甘失败,后来,时,大举北进,在打败晋国,一跃成为霸主。
3.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
称霸西部的是,他集中力量向地区发展,一举成为西部霸主。
4.在长江下游地区,吴国战胜越国,吴王在大会诸侯。
数年后,越国兼并吴国,越王成为霸主。
(三)合纵连横1.公元前年——前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战国七雄指的是、、、、、、。
3.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适应这种形势,涌现出了一批纵横家,如秦国的、魏国的等。
【学导流程】一、导入语: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这是一个打动荡、大变革时期,争霸斗争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目标三、自主学习1、齐桓公能在诸侯纷争中雄踞之首,率先称霸,你认为是什么原因?2、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的策略?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3、找一找:你所知道的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汇报展示五、测评提升做一做1、材料一管仲帮助齐国公子纠,鲍叔牙帮助公子小白。
在争夺齐国王位时,管仲偷偷向公子小白射了一剑。
七年历史下第7课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七年历史下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唐末印刷术的发展情况,认识了它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
2、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
3、知道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它的设计者李春;了解它的设计巧妙之处。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问题(1)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
火药的用途有哪些比一比: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不同(2)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唐末印刷业的发展情况,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是什么(3)知道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它的设计者李春;回答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三)小组交流(2分钟)二、展示与质疑:展示上述问题,提示:①展示学会的②方式可多样③以小组为单位三、点拨与归纳:教学反思:四、检测与反馈:1、雕版印刷术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了《金刚经》的流传B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C 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D 促进了雕刻艺术的发展2、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 A.火箭 B.火枪 C.火炮 D.火机3、赵州桥从结构上讲是()A.双孔石桥B.双曲拱桥C.联拱石桥D.单孔石桥4、在桥梁史的发展进程中,对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做出巨大贡献永载史册的是()A 茅以升B 李春C 张衡D 宇文恺5、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A.制瓷技术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冶铁技术6、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上是在:()A.东汉B.三国C.隋末D.唐末火药赵州桥隋唐时期科技领域取得成7、恩格斯曾经说“:在14世纪初,()从()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历史学科导学案.7

学科:历史课题: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编制人:审核: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我们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三、课前预习:1、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改革。
2、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3、谈谈秦统一六国的标志及历史意义。
四、合作学习: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做小主人,完成下表。
原因:商鞅时间:变内容:法作用:铁农铁器时代:具和牛耕牛耕的推广:的推广意义:都修建者:江工程性质:堰影响:秦标志:统一六国历史意义:五、课堂检测A类1、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2、秦国成为战国最强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3、秦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B类简答:李冰的功绩是什么?C类简答:秦统一六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什么?六、应用拓展商鞅虽死但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七、反思:。
第七课导学案

题
链
接
☺2008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009年重庆中考题
某校六年级八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显著提高。
4、_____国蜀郡太守________在________中游修筑的________,是文明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_____________消除了________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__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_”的美称。
小组做题
四、总结环节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著名的都江堰
3、商鞅变法
小组总结
课
堂
拓
展
李冰约于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和渠道两大系统组成。渠首工程包括都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要部分。都江鱼嘴是建在岷江中流的分水建筑工程,它把岷江水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都江堰市附近的岷江南岸,凿开玉垒山脚,形成一个被隔开的石堆即离堆和一个狭小的进水口就是宝瓶口。内江水通过宝瓶口流入密如蛛网的渠道系统。大小水口都安置“斗门”,需水时打开斗门,水多时可关闭斗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紧接内金刚堤和离堆之间修筑了飞沙堰,用以调解内江水量,洪水猛涨时,内江水可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确保内江灌溉系统的安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既解除了岷江泛滥水灾,又便利了航运,灌溉农田300万亩,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地点选择恰当,工程布置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两千二百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总计分支河渠五百二十多条,渠道总长约一千一百多公里,解放前失修,灌溉面积缩小至二百余万亩。解放后大力整治扩建,现在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多万亩。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
第七课战国争雄
点击新目标
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
2、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和著名战役及军事家;
3、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链接旧知识
1、齐读上课知识建构
2、填一填:
春秋时期起止时间;春秋五霸:、、、上节课所涉及到的成语有:
课前导学
一、初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战国的起止时间是:
2、战国七雄:
3、战国时期的战争:A武器改进、军队构成变化、攻防技术提高;
B战争规模扩大,争夺激烈;
C著名战役的发生
D重要军事家的涌现:
4、战国时期的外交A :“合众势以攻一强”
B :“事一强以攻众弱”
二、写一写
右图为战国形势图。
请回答问
题
(1)请填出图中战国七雄的
地理位置。
A B C
D
E F G
(2)H和I是战国时期两个著
名战役的地点,请分别写出这
两地的地名。
H I
三、战国时期的外交: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合众”与“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1、根据教材41页内容,用简要语言说明“合众”与“连横”策略:
“合纵”
“连横”
2、读课文42页内容,说说,在“合纵”与“连横”之争中,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十分活
跃,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谁?
课堂大练兵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2. 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下列朝代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3.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主要的兵种有()
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
4.战国时期促使兵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军事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B.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
C.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D.经济的发展,铁兵器的出现
5.“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
交战双方是()
A. 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6.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是()
①城濮之战②涿鹿之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在战国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诸侯国是()
A.燕国
B.赵国
C.魏国
D.秦国
8. 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A.秦国B.赵国C.楚国D.燕国
9.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国
B.晋国
C.吴国
D.宋国
10.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争霸的结果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中一些国通过改革加强自身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的融合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巩固提高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
材料三: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
这两项策略。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3)图三是秦国的一位说客在向楚国游说,请你猜一猜他正
在说什么?
(4)这一时期与图中的说客意见相反的是谁?
(5)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
课外延伸
“合纵”图解:“连横”图解: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
我想到了
我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赵
齐
魏
韩
楚
秦
秦赵
齐
魏
韩
楚
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