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范文整理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一、导入观看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设问: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哪些新发展?二、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任务一:观察图片,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思考以下书写材料有何不便?2.蔡伦改进造纸术任务二:阅读教材,请你讲讲蔡伦改造纸的故事,改造后的纸有何优点?人物故事:蔡伦(?—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宫做了宦官。
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
他监造的宝剑,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
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
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
观频、思考问题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极不方便,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讲人物故事,观看图片,思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影响任务三: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蔡伦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还为书法、绘画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外,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4.传播任务四:识读地图,简述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对世界发展有何作用?考纸的优点概括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造纸术的传播传播:4世纪朝鲜半岛——7世纪日本——8世纪阿拉伯地区——12世纪非洲、欧洲——19世纪大洋洲点拨提升:造纸术的发明,对亚洲、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1.医学(1)张仲景任务一:阅读教材,请你为张仲景制作一张人物小卡片。
张仲景人物张仲景时期东汉身份名医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观图,简述造纸术的传播,理解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表格梳理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成就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导学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题:《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型:历史年级:七年级上册时间: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的发明以及文学、书画等方面的成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了解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科技和文化成就的尊重和欣赏。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PPT。
2. 多媒体设备。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通过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复习汉代的政治制度和农业生产状况。
b. 提问:在两汉时期,除了政治和农业,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呢?2. 新课讲解(20分钟)a. 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i. 造纸术的发明:介绍造纸术的起源和发展,包括纸的制作原料和过程。
ii. 火药的发明:介绍火药的发现和应用领域。
iii. 指南针的发明:介绍指南针在航海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地理学的发展影响。
b. 介绍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i. 文学:介绍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像《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
ii. 书画:介绍两汉时期的书画成就,像汉代的简帛书写和画作等。
3. 学生活动(20分钟)a.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两汉时期的文学和书画成就在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b. 展示和总结:各小组成员依次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主持人进行总结和点评。
4. 拓展延伸(10分钟)a. 邀请学生发表自己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看法和评价。
b.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学和书画成就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无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1)在纸发明以前,用做书写的材料有何缺点?
(2)结合材料一、二,我国书写材料是怎样演变的?这种变化有何意义?问题2: 认真观察造纸术传播图,指出造纸术是如何向外传播的。
依据材料二、三,请说明这部书的地位如何?
:阅读教材第二框,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
3.我国古代“医圣”是指(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6.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它兴建于(
A.西汉武帝时期
B.
C.南朝时期
D.
图1 造纸工艺流程图图2 西汉天水放马滩纸地图
(1)汉代发明纸以前,古人书写的材料有哪些?
(3)华佗和张仲景分别取得了哪些医学就?
(4)《史记》的作者是谁?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下这本书。
(5)两张邮票分别反映了哪两种宗教。
分别说出这两种宗教最早在中国存在的时间。
哪一个是外来宗教,哪一个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设计人:王卿。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明进步(教案)教学目标本课将通过讲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使学生了解该时期的重要发明和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 丝绸的发明和丝绸之路的建立- 指南针的发明和对航海和陆地交通的重要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和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水力铁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对冶铁业的推动2. 两汉时期的文明进步-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学术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盛- 社会制度的改革:推行考试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明进步的好奇心。
2. 讲解:逐一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发明和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明进步。
教学资源- 图片和视频展示设备- 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任务中的表现- 学生对于科技和文明进步的理解程度扩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制作相关的模型,加强对科技进步的理解。
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名师编制 倾力推荐】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名师编制倾力推荐】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学习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人物;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4、观看视频及阅读教材,记住《史记》的体例、内容、地位,体会《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5、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造纸术的发明
1.背景:
(1)书写材质: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_____上面。
(2)局限性:简分量很重,帛虽轻但价格昂贵,使用受限。
2.发明:_____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改进:东汉宦官_____改进造纸工艺,提髙了纸质,使其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4.地位: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课堂(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的贡献、《九章算术》、司马迁的《史记》、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②知道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人便以“学富五车”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那时候人们一般用竹简或者木简记事,只有少数重要文件才用轻便昂贵的绢帛书写。
竹简木简制作不易,份量重,通常一辆马车只能装5000片左右,一片简只能写30来个字,所以一车简的总字数大约15万字,装满五车也不过75万字左右,放到现在也就是二三本书的概念。
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各有何贡献?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质有哪些缺点?答案提示: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帛书;笨重、昂贵、书写不便、不易携带教师指导:用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当书写材料的弊端那就是笨重而且浪费原料,不方便携带。
帛书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
因此,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造纸术,解决书写材料的问题。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P84内容,说一说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汉兴,有纸代简。
——张怀瓘[guàn]《书断》答案提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材料解析:自从西汉建立开始,当时人们就发明了纸,用来取代竹简②【史料实证】结合材料说一说当时的造纸术有何弊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其原料为大麻,纸面平整、结构紧密,但又软又薄,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1.复述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说出造纸术对人类的文明的贡献2.识记两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及其成就;分析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3.写出《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4.分别说出道教兴起的时间和佛教传入的时间及其发展状况,讨论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册预习自测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
……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2)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3)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记忆背诵一、造纸术的发明1、背景(1)书写材料:纸问世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2)弊端:简用竹木铸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
人们使用受到限制2、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3、改进(1)东汉,宦官蔡伦(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侯纸”)(2)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3)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4、影响(1)大大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和提高了纸的质量,降低了造纸的成本,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造纸术从中国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国,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张仲景和华佗1、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三、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和体例:史学家司马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记述范围: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3、主要内容: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附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 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 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 年的史事。
3000时约.
知识点4 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
创始人是
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
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
竹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昂贵,不能广泛采用D
.“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春秋B.战国
c.秦D.东汉
知识点2 张仲景和华佗
.右图是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
.下列哪一位医生为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发明了“麻沸散”
A.扁鹊B.张仲景
c.华佗D.张衡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创造“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知识点3 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各项
①佛教在古印度创立②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
③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④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03
能力提升
.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的共同点包括
①都创立于东汉末年
②都以治病的方式进行传道
③对贫苦人民有吸引力
④都认为人们生来是受苦的
.①②④B.①②③A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0.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司马迁编写《史记》
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仔细观察下面的两幅旅游景点的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洛阳白马寺
图二四川青城山
这两幅图片分别与哪一宗教有关?图一相关的宗教宣扬
怎样的思想?
请你分别说出这两个宗教在我国开始传播的时间。
请分析一下,我国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一直提倡和扶持图一中的宗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8年考古学家、诗人郭沫若参观我国西汉一著名史学家故里时,留下这样的诗句:“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旷代雄。
怜才膺斧,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
这首诗称赞的人物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本书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鲁迅在评价这部书时,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为何对这部书评价这么高?
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对照司马迁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04
直击中考
3.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③④⑤
参考答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管理
.西汉蔡伦 2.伤寒杂病论治未病麻沸散五禽戏 3.司马迁纪传体黄帝汉武帝 4.张角张陵
印度乔达摩?悉达多丝绸之路明帝
基础过关
.A 2.D 3.c 4.c 5.B 6.D 7.B 8.D
能力提升
.A 10.A 11.佛教和道教。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末年,道教在民间兴起。
因为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的思想,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所以受到他们的扶植与提倡。
12.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
“史家之绝唱”指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在所有史书中地位最高。
正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谓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是指《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因为这部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司马迁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写出了《史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人活着就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即使死也要死得有价值。
直击中考
3.A 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