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礼仪——冬至的由来及习俗

合集下载

冬至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冬至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冬至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距离农历新年最短的一天。

在中国,冬至被视为重要的日子,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一日子。

冬至不仅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丰富多样的习俗,下面将以冬至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为题,为你详细介绍。

1. 冬至的起源与历史冬至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期。

冬至的时间为每年12月21日到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北半球夜晚最长,白天最短。

冬至的到来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人们在这一天庆祝冬至,也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

2. 冬至的重要象征冬至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节日,它象征着阴阳转换、日月交替、阴气消长,也象征着家人团聚、希望和繁荣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代表着“阳气重新开始”的意义,人们希望通过庆祝冬至来祈求未来一年安康与吉祥。

3. 冬至习俗的丰富多样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它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冬至习俗:3.1 吃汤圆在中国,冬至这一天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就是吃汤圆。

汤圆又称元宵,是由糯米制成的,形状圆润,象征团圆与完整。

人们相信吃汤圆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同时也预示着一家人团聚的福祉。

3.2 祭祖冬至也是祭祖的重要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整理祖先的坟墓,烧纸钱、烧香,并向祖先祈福。

祭祖是对祖先的尊重与怀念,也是传承家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

3.3 运动戏雪在一些北方地区,冬至的天气很冷,人们喜欢在这一天外出戏雪。

追赶、堆雪人、滑雪等活动都是冬至节日中的乐趣之一。

运动戏雪不仅锻炼身体,还增添了冬日的乐趣和活力。

4. 冬至养生保健冬至作为冬天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也对养生保健格外重视。

根据中医养生的理念,冬至是养阳的好时机。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饺子、姜糖水等,以增强体内阳气。

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发疾病。

5. 冬至的地区特色中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冬至习俗和食俗。

比如,在南方的福建省,人们喜欢吃腊八粥来庆祝冬至;而在北京,人们则喜欢吃饺子等传统食物。

冬至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冬至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冬至的由来及传统习俗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习俗,下面将为您介绍冬至的由来以及传统习俗。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一词源自古代的“至”,意为“到达、到来”。

在古代,人们将代表日照最短的冬至时刻视为冬季的“至”,也就是冬季开始的时间,同时也是阳气由衰至旺的转折点。

据史书记载,在古代中国,冬至被视为一年中的重要时刻,有许多与农业、阴阳平衡、祭祀等相关的传统习俗和仪式。

古人认为冬至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此冬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

二、传统习俗1. 慢行九宫格冬至这一天,许多地区会按照民间传统习俗,通过走九宫格来祈求平安和消灾。

人们可以在室内或室外准备好九个小纸片,然后在纸片上写上喜欢的愿望,最后按照特定的顺序踏过这些纸片,以达到祈福的目的。

2. 吃汤圆吃汤圆是中国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是因为汤圆属于中国传统的糯米食品,与“团圆” homophoni c。

人们相信通过吃汤圆能够带来团圆和幸福的象征意义。

3. 冬至祭神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前往庙宇或祭坛,向神明祭拜,以求保佑自己平安健康、祈福迎接新的一年。

4. 冬至放血在一些民间传统中,冬至这一天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习俗,如在冬至前夜,人们会选择放血,以清除体内的瘀血,保持健康。

5. 冬至饺子宴除了吃汤圆,一些地区也会选择吃饺子庆祝冬至。

与汤圆类似,饺子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6. 冬至煮酒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饮用煮酒。

这被视作是对冬天的驱寒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7. 冬至浴冬至浴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

人们相信在冬至这一天洗澡可以消灾驱邪,保佑健康。

总结:冬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和意义。

无论是庆祝团圆、祈祷平安,还是保养身体、庆祝农业丰收,冬至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

通过了解和参与这些传统习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更能体会到冬至节日的独特魅力。

冬至节日由来

冬至节日由来

冬至节日由来冬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标志着阳光到达南半球的最南点。

冬至节历史悠久,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传统。

本文将介绍冬至节的由来及其相关内容。

一、冬至的起源冬至这一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道家文化和农业文明。

按照传统的农历,冬至是秋冬季节的分界点,也是太阳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极点,因此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短的白昼。

古人认为冬至之后阳光逐渐增加,万物开始复苏,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祭拜神灵,祈求即将到来的新年丰收和家庭吉祥。

冬至节的庆祝活动中通常会有团聚、宴席和祭祀的环节。

二、冬至节的习俗1.家族团聚冬至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节日,人们通常会选择这一天回家与亲人共度。

家庭成员互相问候,庆祝冬至的到来,同时也展示着亲情的关怀和珍惜。

2.吃汤圆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重要习俗。

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面团,通常填充有芝麻、豆沙、花生或其他甜品馅料。

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也是祈求家庭和睦和幸福的象征。

3.祭祀祖先冬至节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坛,上香供奉祖先,以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这个传统活动有助于加深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4.戏曲表演在一些地区,冬至节还有表演传统戏曲的习俗。

戏曲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唱、舞蹈和表演,人们用戏曲形式讲述故事,展示民间智慧和审美情趣。

三、冬至的文化意义冬至节日不仅仅是人们庆祝太阳运行轨迹的有趣方式,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智慧和生活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冬至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作为一个重要的团聚节日,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关心自己的亲人,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冬至节还教会了人们关注农业生产和自然律动,尊重自然环境,并在祭祀祖先的活动中展现了对历史传承的敬意。

总结冬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以独特的方式庆祝太阳在北半球的极点,并融合了家庭团聚、吃汤圆、祭祀祖先和戏曲表演等习俗传统。

冬至民俗冬至的来历与传统习俗详解

冬至民俗冬至的来历与传统习俗详解

冬至民俗冬至的来历与传统习俗详解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冬至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北回时的位置最南,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冬至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俗传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冬至的来历与传统习俗,以展示中国人民对冬至的独特热爱和重视。

一、冬至的来历冬至这一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周礼》中。

《周礼》是我国古代周朝时的一部典籍,其中提到,“夏至之后,日南至,阴至于长至,日短至—孟冬。

——冬至。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冬至这一节气在古代被称为“孟冬”,标志着寒冷的季节的正式开始。

冬至也被视为一年的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因为它意味着冬天的来临,也是冬季的开始。

二、冬至的传统习俗在中国,冬至这一节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习俗,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统习俗:1. 吃饺子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来庆祝。

在中国,饺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食物,在冬至这一天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

饺子通常由多种配料制作而成,如猪肉、韭菜、鸡蛋等。

吃饺子的传统是希望一家人能够团圆并祈求来年的好运。

2. 院子扫雪在冬至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扫雪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清理院子里的积雪,以象征着新的一年可以迎接新的开始。

扫雪的活动也是希望驱除不好的运气,迎接好运的到来。

3. 吃汤圆除了包饺子,冬至这一天还有吃汤圆的传统习俗。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制作的圆形甜点,通常内陷着花生酱、红豆沙等。

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圆满和幸福,寓意着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度过寒冷的冬天。

4. 温酒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在冬至这一天喝温酒。

温酒象征着驱寒暖身,也有祈求来年一切顺利的意思。

这一习俗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人们会自酿各种美味的酒来与亲友分享。

5. 穿红内衣冬至这一天,很多人会穿红色的内衣,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好运,穿红内衣被认为可以驱除厄运,保佑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

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

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过冬至节。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冬至节的由来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冬至的来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的习俗冬至的习俗:古代纪念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的习俗:现代民俗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冬至的习俗: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中国人的冬季礼仪和待客之道

冬至中国人的冬季礼仪和待客之道

冬至中国人的冬季礼仪和待客之道冬至,又称为“细阳”,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

在冬至这一天,阳光抵达地球南半球,也被认为是阳气的最高潮,这一天在中国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冬季礼仪和待客之道来庆祝和迎接冬至。

一、冬至的来历和意义冬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意义。

古代中国人认为冬至是“冬天来临”的标志,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刻。

此时天地阴阳达到最大的平衡,也是阴气开始转变为阳气的重要时刻。

冬至对于农业文明的中国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意味着春耕的开始。

二、冬季礼仪中国人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冬季礼仪,以表达对自然、祖先和亲朋好友的敬意。

1. 吃汤圆汤圆,也被称为“元宵”或“元宵球”,是冬至时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成的圆球状食物,具有象征圆满、团聚的寓意。

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会相聚一堂,品尝汤圆,并传递着团圆的心意。

2. 祭祀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或祖宗牌位前烧香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一传统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追思,也是对家族纽带的重视。

3. 游览庙宇冬至也是人们前往庙宇祈福的好时机。

庙宇被认为是神灵居住的地方,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庙宇祈求平安和健康。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宗教信仰和精神慰藉。

三、待客之道在冬至这一重要的节日里,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待客之道,用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美意。

1. 招待客人冬至时,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主人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和茶水,热情地招待客人。

这一待客之道体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

2. 送贺礼中国人在冬至这一天也有送贺礼的习俗。

通常,人们会准备一些与冬至相关的礼品,如精美的汤圆、红包或者其他节日礼物,送给亲友。

这是一种传统的表达感激和祝福的方式。

3. 关心亲友冬至是一个人们关心亲友的好时机。

冬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夏民族重要的节气。

它是指阳历每年12月21日或22日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时的时刻。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着丰富的由来与习俗。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在中国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冬至的由来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的远古先民。

当时,他们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依靠狩猎和采集维持生计。

由于当时气候寒冷,食物短缺,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度过严冬。

于是,他们开始以冬至作为岁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冬至也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有关。

冬至是水的代表,而水在五行中是属于北方的,因此冬至又被视为北方之母,人们要向北方祈求丰收,化解寒冬带来的不利。

二、冬至的习俗1. 食用汤圆:中国北方地区的冬至习俗是食用汤圆,也叫元宵,在南方地区,元宵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2. 百果雪:南方地区的冬至习俗是制作百果雪,这是用各种水果和糖制成的冰糕,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3. 冬泳:冬至这一天,有一些勇敢的人会选择去冰冷的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中游泳,以锻炼身体。

这是一种独特的习俗,人们认为冬泳可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4. 吃饺子:在一些地区,人们也会选择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和古代银币相似,象征着财运和财富。

5. 扫尘:冬至这一天,人们会清扫房屋和庭院,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代表着破旧迎新的寓意。

三、冬至的文化意义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感知,体会到中国古人对生活的智慧和执着。

此外,冬至还意味着团圆和亲情。

中国人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冬至这一天,人们往往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寒冷的日子。

家人团聚,相互慰问,并品尝美食,这成为了冬至节日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四、冬至的变迁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冬至的庆祝方式也逐渐发展与改变。

比如,一些地方会举办冬至文化节,以展示和弘扬传统文化。

冬至习俗及其由来

冬至习俗及其由来

冬至习俗及其由来冬至是中国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冬至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深厚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冬至习俗及其由来,带您一探这一传统节日的魅力。

一、冬至的起源冬至,通常是指阳历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在中国古代,冬至被视为农历的重要节气之一。

起初,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在南方的位置来确定冬至的到来。

冬至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春天的希望。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和习俗。

二、冬至习俗1. 吃汤圆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

汤圆是一种口感软糯、香甜可口的传统食物,代表了团圆和美满。

在北方,人们通常将汤圆放入热汤中煮熟,然后盛在碗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

而在南方,人们则喜欢将汤圆煮熟后捞出,沾上砂糖或花生粉食用。

2. 祭祖冬至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祭祖”重要时间节点之一。

人们会整理祖坟,焚香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加强家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3. 采集草药在冬至这一天,人们相信采集的草药有特殊的功效。

根据民间传说,冬至这天采集的草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有延年益寿的神奇效果。

因此,在一些地方,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工具,一早起床去山野间采集草药。

4. 吃五谷杂粮在一些地方,人们在冬至这天会吃五谷杂粮,象征着丰收和美好的祝愿。

五谷杂粮富含多种营养,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并增强抵抗力。

吃五谷杂粮也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致敬。

5. 晒冬至一些地方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即在冬至这一天把鸡、鸭、鱼等食物晒在阳光下。

相传这样可以消除食物中的寒气,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

当然,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个说法并没有依据,但这一习俗仍在某些地区保留下来。

三、冬至的意义冬至习俗的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丰收、团圆和美好未来的期盼。

同时,冬至也象征着冬季的开始,人们可以借此机会展望来年的春天,寄托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 至 的 习 俗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 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 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 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 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 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 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 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 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 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 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 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历 法
上 的 冬 至
传 统
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 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 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 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 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 就是二十四节气 ( 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 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 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 (按照月亮所行的周 期而定。 ) 。冬至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 十三之间。 冬至又称为冬节,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 一个,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 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东 至 的 传 说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 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 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 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 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 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 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 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 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 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 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 不冻人。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 至 的 历 史 由 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 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 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 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 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 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 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 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 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 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 天过节庆贺。
冬 至 的 习 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 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 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 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 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 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 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 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 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 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 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 祖的习俗。
王钇颖 程枫
20134898 20121221
地 理 意 义 上 的 冬 至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 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 “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 黄经 270 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 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 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 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 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 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 至 的 传 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 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 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 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 “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 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 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 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 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 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 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台湾地区相传冬至是牛的生日:
冬 至 的 传 说
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 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 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天南地北的聊天。 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 于是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每天早上抓 一小掫撒到农夫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洒到田里,就会变成 杂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 不料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包锯木屑都倒光了。 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密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 夫们叫苦连天。墨斗公眼看着他的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 牛,来帮助农民耕田除草。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设计了 牛犁耙,碌碡等农具供它使用。 因为墨斗公的徒弟喜欢吃汤圆,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它的 生日。除了喂它汤圆外,还在牛角、额头上都粘上一颗「圆仔钉」。 同时,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冬至这天一定让它舒舒服服的休 息一天。
冬 至 的 习 俗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 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 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 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 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 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 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 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 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 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 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 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 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 至 的 诗 歌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 《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 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 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 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 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冬 至 的 诗 歌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