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推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8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

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有趣的推理-说课稿

有趣的推理-说课稿

《有趣的推理》说课稿流溪小学—樊雄刚一、说教材《有趣的推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数学好玩》中第三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经历和体验生活中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解决一些问题的过程。

通过解决“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体验通过列表进行推理,通过解决“飞机模型分别放在哪个柜子里”体验分类活动进行推理。

二、说学情由于教材问题设计难度不是很大,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只需要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教师在此方面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生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教学难点: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

五、说教具准备:课件六、说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学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在这节课中,我采取情景教学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七、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名侦探柯南的图片)图片导入,让学生对推理问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自主探究,1.趣味抢答:本环节利用侦探训练营,吸引学生解决几个简单的推理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攻坚克难,突破教学重难点。

1.学生自主探究推理过程:本环节,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加了更加符合生活时间的推理问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推理的基本方法。

并且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巡视指导。

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

2.小组讨论交流。

展示反馈,汇报交流本环节,我利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一起探索,分别由列表法和连线法,最后让学生根据这两种方法自己选出最好的解答方法。

合情推理说课稿

合情推理说课稿

合情推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合情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并掌握合情推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1.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合情推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
通过合情推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推理思维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理解合情推理的概念和思想,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步骤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合情推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3.1 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合情推理案例等。

3.2 教学资源:
《合情推理基础教程》、合情推理案例库等。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
通过简单的推理题,激发学生对推理思维的兴趣。

例如:小明
从家里出发去学校,途中遇到一个三岔口,左边通往市区,中间通
往学校,右边通往海边。

小明的目的地是学校,请问他应该选择哪
条路?
4.2 知识讲解
介绍合情推理的概念和思想,讲解合情推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教案6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教案6

高中数学合情推理教案6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合情推理相关概念;
2. 能够运用合情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合情推理的基本概念;
2. 含有合情推理的问题解决方法;
3. 合情推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合情推理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合情推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合情推理的重要性;
3. 练习:提供一些含有合情推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方法,并进行答疑;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合情推理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5. 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6. 作业:布置合情推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含有合情推理的题目练习册;
3. 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案例。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并指导学生改错;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合情推理。

初中数学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初中数学说课稿一、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亦对初学者而言感到困难。

如何使这些字有着比日常用语更精确的意思,亦困恼着初学者,如开放和域等字在数学里有着特别的意思。

数学术语也包括如同胚及可积性等专有名词。

但使用这些特别符号和专有术语是有其原因的:数学需要比日常用语更多的精确性。

数学家将此对语言及逻辑精确性的要求称为“严谨”。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它们并不存在于自然界,而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与概念之中。

因而,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无法像物理、化学等以研究自然现象为目标的自然科学那样,能够借助于可以重复的实验、观察或测量来检验,而是直接利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加以证明。

一旦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了结论,那么这个结论也就是正确的。

数学的公理化方法实质上就是逻辑学方法在数学中的直接应用。

在公理系统中,所有命题与命题之间都是由严谨的逻辑性联系起来的。

从不加定义而直接采用的原始概念出发,通过逻辑定义的手段逐步地建立起其它的派生概念;由不加证明而直接采用作为前提的公理出发,借助于逻辑演绎手段而逐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即定理;然后再将所有概念和定理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即构成了公理系统。

严谨是数学证明中很重要且基本的一部分。

数学家希望他们的定理以系统化的推理依着公理被推论下去。

这是为了避免依着不可靠的直观,从而得出错误的“定理”或“证明”,而这情形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的例子。

在数学中被期许的严谨程度因着时间而不同:希腊人期许着仔细的论点,但在牛顿的时代,所使用的方法则较不严谨。

牛顿为了解决问题所作的定义,到了19世纪才让数学家用严谨的分析及正式的证明妥善处理。

数学家们则持续地在争论电脑辅助证明的严谨度。

当大量的计算难以被验证时,其证明亦很难说是有效地严谨。

二、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小学数学模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小学数学万能说课稿》正文开始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基础。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二、说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 ),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基础上,由图形的面积引出本节課的内容。

在前面一节学生已学过"平方差公式",而这一节課继续探索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不仅在整式乘法运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今后分解因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二次函数等有关内容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a+b)2=a2+2ab+b2的几何背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推导公式(a±b)2=a2±2ab+b2和对公式的正确理解是本节課的教学重点,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是本节課教学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1、在知识掌握上,前面,学生已学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特别是已有推导平方差公式的基础,再推导完全平方公式不是很困难。

但是对于几何图形如何用代数来表示,从而表示图形的面积,学生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在运用公式时,对公式中a、b的理解,对"和""差"符号的区别也会有些障碍。

2、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对数学课有一定的兴趣,爱发表见解,但是学生好动,注意力有时不集中,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图形的直观形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策略 1、学生已经有多项式乘法的基础,前面又有了推导平方差公式的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给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利用板书和例题向学生提供较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说课稿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在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经历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内容标准能进行平均分;能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在对比活动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同时关注分的结果,注重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远表征”的统一,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渗透数学文化,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3)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运算的意义的理解2.编写体例: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本单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动手操作为基础——以直观图示为桥梁——以语言表述为标志3.内容结构: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4.立体式整合:从具体编排来说,“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2)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情推理(第一课时) 合情推理(第一课时)
湖北省团风中学
方敬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合情推理 推理 演绎推理 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
推理与证明 证明
总体来说,本章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 总体来说,本章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即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 的思维方法,以集中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 的思维方法,以集中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能在今 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使用它们,以培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习惯。 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使用它们,以培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习惯。
3
(三)巩固应用阶段
例1:观察下列算式: :观察下列算式: 1 = 12 1 + 3 = 4 = 22 1 + 3 + 5 = 9 = 32 1 + 3 + 5 + 7 = 16 = 42 1 + 3 + 5 + 7 + 9 = 25 = 52
……
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课本上例1的提问形式 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的提问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课本上例 的提问形式,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以多种角 度加以分析,理解更深刻,更深入。 度加以分析,理解更深刻,更深入。
思考: 思考:(1) 当n=6,7,8,9,10,11时,n2-n+11=? 时
当n=0时,n − n + 11 = 11 当n=6时,n − n + 11 = 41
2 2 2 2
当n=1时,n − n + 11 = 11 当n=7时,n − n + 11 = 53 当n=2时,n 2 − n + 11 = 13 当n=8时,n 2 − n + 11 = 67 当n=3时,n 2 − n + 11 = 17 当n=9时,n 2 − n + 11 = 83 当n=4时,n 2 − n + 11 = 23 当n=10时,n 2 − n + 11 = 101 当n=5时,n 2 − n + 11 = 31 当n=11时,n 2 − n + 11 = 121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 ——赫尔巴特 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敬请指正! 敬请指正!
2
2 3 4 5 …
13 17 23 31 …
设计意图: 从已学的初中内容(质数)的知识切入,既熟悉有贴切, 设计意图: ( 数)从已学的初中内容(质数)的知识切入,既熟悉有贴切,同时 为后续内容(歌德巴赫猜想及构造反例)埋下伏笔。 为后续内容(歌德巴赫猜想及构造反例)埋下伏笔。
2
(二)探索发现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课本上例2的提问形式 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归纳推理解答, 的提问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课本上例 的提问形式,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归纳推理解答,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采用归纳推理之外的方法:构造等差数列来求解(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采用归纳推理之外的方法:构造等差数列来求解( 由归纳推理 指明方向)。变式为下节课中的汉诺塔游戏的求解埋下伏笔。 指明方向) 变式为下节课中的汉诺塔游戏的求解埋下伏笔。
3.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认识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与步骤,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应用。 与步骤,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的积极参与, 通过让学生的积极参与,经历归纳推理概念的获 得过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得过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 伟大猜想产生的过程, 伟大猜想产生的过程,体会并认识如何利用归纳推理 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的结论, 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的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 维方式。 维方式。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体会 归纳推理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发现的作用, 归纳推理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发现的作用,养成认真观 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发现 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问题,探求新知识。 问题,探求新知识。
n 3
21
22
24
1732年欧拉发现2 + 1 = 42,9496, 7297 = 641× 670, 0417
25
不是质数,从而推翻了费马的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列举的两个反例,它提醒学生在进行归纳推理过程时,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列举的两个反例,它提醒学生在进行归纳推理过程时,既要 做到大胆的猜想,又要小心谨慎求证(即下节课的内容:演绎推理) 做到大胆的猜想,又要小心谨慎求证(即下节课的内容: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的特点: 归纳推理的特点
(1). 从特殊到一般; 特殊到一般; (2).具有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 (3).具有或然性。 具有或然性 具有或然性。
合情推理是冒险的, 有争议的和暂时的. --波利亚
练习:比较n 与2 (n ∈ N )的大小
2 n *
练习: 条直线交点的最多个数, 练习:设 an 表示 n 条直线交点的最多个数, 则 an =________
“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 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之和” 任何一个不小于
3+7=10,3+17=20,13+17=30, + = , + = , + = ,
改写为: = + , = + , = + . 改写为 10=3+7,20=3+17,30=13+17.
猜想: 猜想:
归纳 合情推理 类比
一、教材分析
1.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归纳推理的含义与作用
归纳推理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中已接触过归纳推理, 并在高一必修五“数列”的学习中,学 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归纳的方法技巧,学生 对归纳推理本质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需要进一步明 确.
三、教学目标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 具有某些特征, 推出该类事物的 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 的推理, 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 一般结论 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简称归纳). 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归纳推理(
数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数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哥: 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 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 :
具体的材料 观察分析 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从以上的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为下文归纳推理的几个特点铺垫: 设计意图:从以上的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为下文归纳推理的几个特点铺垫: (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部分的、个别的事实;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部分的、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部分的 个别的事实; (2).归纳推理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归纳推理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归纳推理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3).归纳推理能够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归纳推理能够发现新事实、 归纳推理能够发现新事实 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已知数列{a 的第 的第1项 例2.已知数列 n}的第 项a1=1,且an +1 已知数列 ,
an = 1 + an
请问: 的值? (n=1 , 2 , …),请问:a2 , a3 的值?那么 a4 , a5呢? 请问 能否推测通项公式
变式: 变式
an ?
an an 将 an +1 = 如何? 改为 an +1 = 1 + an 2 + an
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n − n + 11的值都是质数。
2
(2)费马猜想 费马猜想: 费马猜想
1640年法国数学家费马观察到 2 +1 = 5 2 + 1 = 17 22 + 1 = 257 2 + 1 = 65537 都是质数,于是他用归纳推理提出猜想: 任何形如22 + 1(n ∈ N * )的数都是质数,这就是著名的费马猜想。
6=3+3, 8=3+5, 8 3+5 10=5+5, 12=5+7, 14=7+7, 16=5+11, 18 =7+11, …,
60=?+?=?+?

1000=29+971, 1000=29+971, 1002=139+863,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史料: 歌德巴赫猜想”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史料 : “歌德巴赫猜想”,既提高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和学 同时也渗透数学文化的学习, 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也渗透数学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归纳推理过程的 认识。 认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地猜测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地猜测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 、归纳和表 达能力,形成探究意识。 达能力,形成探究意识。
4
(四)学习小结阶段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推 理
合情推理 归纳 演绎推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是一个重组知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 : 让学生自己小结 , 这是一个重组知识的过程 , 是一个高层次的自我认识 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 ,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体系 , 理清知识脉络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1) 1.归纳推理的概念 归纳推理的概念 ×××××××××××××× 2.归纳推理的过程 归纳推理的过程 ×××××××××××× ×××××××××××× 3.归纳推理的特点 归纳推理的特点 ×××××××××××× ×××××××××××× 例2 ×××××××× 变式: 变式: ×××××××× 例1 ×××××××× 变式: 变式: ×××××××× 学生练习 ××××××× ××××××× ××××××× ××××××× ××××××× 作业: 作业: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