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南-陈沱口地区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勘探潜力评价

合集下载

四川盆地东南缘二叠系茅口组一段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富集模式

四川盆地东南缘二叠系茅口组一段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富集模式

巧天然社地仏第42卷第1期OIL&GAS GEOLOGY2021年2月文章编号:0253-9985(2021)01-0146-12doi:10.11743/o gg20210113四川盆地东南缘二叠系茅口组一段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富集模式张培先,何希鹏,高全芳,高玉巧,孙斌,蔡潇,何贵松,张志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9)摘要:四川盆地东南缘(川东南)二叠系茅口组一段(茅一段)认识程度较低,以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等为基础,利用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普通薄片和氫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资料,结合测井和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开展沉积相、痊源岩、储层物性及储集类型等研究,明确了茅一段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成藏富集模式。

主要得到3点认识:①茅一段处于碳酸盐岩台地较深水外缓坡相,主要发育深灰色-灰黑色炭质泥岩、灰质泥岩、泥质灰岩和生屑灰岩4种岩性,炭质泥岩和灰质泥岩具有较高TOC(0.5%-5.1%),适中的热演化程度(心2.0%~2.3%),具备良好的怪源基础,为新类型非典型性页岩气;②茅一段发育有机质孔、溶蚀孔、粒缘缝和收缩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形成“孔-缝-网”储集复合体,其中炭质泥岩和灰质泥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粘土矿物收缩缝和层理缝,泥质灰岩和生屑灰岩主要发育溶蚀孔、粒缘缝、收缩缝和高角度缝;③茅一段页岩气具有“源储一体、连片分布、构造-裂缝双重控藏”的成藏富集模式,研究区茅一段连续分布面积超过70001™?,地质资源量超5000x108m3,页岩气资源潜力大。

研究成果对提高川东南地区新类型页岩气地质认识,指导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特征;富集模式;资源潜力;茅一段;二叠系;页岩气;川东南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ment pattern of Permian Mao1 Member shale gas reservoirs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Zhang Peixian,He Xipeng,Gao Quanfang,Gao Yuqiao,Sun Bin,Cai Xiao,He Guisong,Zhang Zhiping,Liu Nana(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ast China Oil&Gas Company,SINOPEC,Nanjing,J iangsu210019,China)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Mao1Member)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we combined outcrop and core observation,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thin section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results of argon ion beam cross sections,with logging and seismic attribute prediction techniques to study their sedimentary facies,source rocks,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types.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s enrichment pattern of the Mao1Member shale were revealed and summarized as:(1)The member is located in the relatively deep-water gentle slope of a carbonate platform and comprised of well-developed dark gray-gray black carbonaceous mudstone,calcareous mudstone,argillaceous limestone and bioclaslic limestone.The carbonaceous and calcareous mudstone,among others, with relatively high TOC (0.5%一5・1%)and moderate thermal maturity(R o:2.0-2.3),are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ith possible new-type atypical shale gas.(2)The reservoir space in the member including organic matter pores,dissolution pores,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and constricted fissures,may form a reservoir complex of"pore-fracture-network”.The carbonaceous mudstone and calcareous mudstone are dominated by organic matter pores, clay mineral shrinkage cracks and bedding-parallel fractures,while argillaceous limestone and bioclastic limestone mainly develop dissolution pores, grain boundary fractures,contraction fissures and high-angle cracks.(3)The shale gas enrichment in the member can be generally described as"integrated continuous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s controlled dually by structures and firactUTes”,and results in an estimated geological resource volume of more than500BCM continuously distributed in an收稿日期:2020-06-16;修订日期:2020-ll-30o第一作者简介:张培先(1983—),男,硕士、副研究员,页岩气勘探。

南海西部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南海西部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南海西部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赵顺兰;杨希冰;陈林;周刚;焦立波;赵亚卓【摘要】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程度低,其油气成藏条件一直不明确.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综合评价、盆地模拟、缝洞储层识别与预测等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①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中深湖相烃源岩发育且分布较广,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是潜山油气的主要来源;②受构造活动、风化淋滤和溶蚀作用等影响,碳酸盐岩潜山溶洞、裂缝、孔隙等储集空间发育;③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沉积演化在凹陷内形成多套区域和局部盖层,为潜山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④长期继承性活动断层与骨架砂体、构造脊及不整合面构成了有利油气运移通道.基于上述认识,明确了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构建了“间接接触单向供烃型”和“直接接触多向供烃型”两种成藏模式,并指出一、二号断裂带发育多个有利目标,估算原油潜在资源量超亿立方米,勘探潜力大,是下步油气拓展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9(031)002【总页数】11页(P51-61)【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勘探潜力【作者】赵顺兰;杨希冰;陈林;周刚;焦立波;赵亚卓【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涠西南凹陷是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已证实的最富烃凹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涠洲10-3、涠洲11-4/4N、涠洲12-1/2等多个大中型油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1-2],以背斜、断背斜、断鼻和断块油气藏为主。

新沟嘴组储层防膨固砂剂评选及矿场试验

新沟嘴组储层防膨固砂剂评选及矿场试验
3 防膨 效果最好 ,其次 为E L 厂 8 、S X - 1 4 ,选取 这三种
第一作者简介 :龚兵 ,2 o o 6 f - 毕业 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 工程专 业 ,工程 师 ,现在江汉采油厂工艺研 究所从事采油管
理工作 。
固砂实验研究 ,防膨 固砂剂如 果与地层水不配伍 ,
第1 期
龚 兵 等 :新 沟 嘴 组 储 层 防 膨 固砂 剂 评 选及 矿 场 试 验
图1 膨 润 土在 不 同试剂 中 的膨胀 曲线 图
防膨 固砂剂 :以模拟注入水 为溶剂,配成2 % 浓
度。
实验3 h 后膨润土已达到最大膨胀率; E L _ 8 防膨率次
之 ,为6 1 . 6 %,实验2 4 h 后膨胀 曲线趋于 平稳 ;s X —
防膨率 按公 式 ( 1 )计算 :

l 4 防膨率为4 7 . 3 %, 实验2 4 h 后膨胀曲线较前两者 陡; 在I - I W一 5 0 和H W- 4 0 溶液中,膨润土在实验的第
( 1 )
丝 二丝 × 1 0 0
2 一日 0
1 个小时急剧膨胀,之后膨胀速率有所降低 ,两者 的
防膨率均较 低 ,分 别为 3 9 . 1 %和 1 5 . 2 %。可见 ,D G 一
第2 4 卷
第1 期






V0 1 . 2 4 No . 1 Ma r . 2 0 1 4
2 0 1 4 年 明
ⅡAN GHAN P ET ROL EUM S CI E NC E AND T EC HNOL OG Y
新 沟 嘴 组储 层 防膨 固砂 剂 评 选 及 矿 场 试 验

川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川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川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陈更生;王林琪;石学文;杨雨然;朱逸青;蒲飞龙;杨雪;王青;徐浩【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51)3【摘要】以川北地区朝天关口村大隆组典型野外剖面及邻区其他剖面为例,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石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化石薄片观察鉴定等方法,分析其垂向及平面的岩相及沉积相展布及变化,结合区内已有钻井、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总有机碳(TOC)、物性及微孔隙等参数来探讨其页岩的勘探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1)大隆组地层纵向上自上而下发育一套灰色硅质灰岩、灰黑色灰质页岩、灰黑色碳质页岩、泥岩组合,其中大隆组二段硅质灰岩和泥质灰岩中含有大量的菊石、牙形石、放射虫化石,大隆组一段碳质页岩和钙质页岩中则含有少量有孔虫、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以及腕足等化石;(2)大隆组页岩沉积环境属于缺氧—贫氧咸水环境,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与富集;(3)大隆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有机质丰度高,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孔隙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与有机质孔,大隆组二段黑色页岩孔隙度较高,脆性矿物质量占比高,页岩可压裂性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富集成藏地质条件。

综上分析认为,川北地区大隆组页岩整体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可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后备层位。

【总页数】18页(P361-378)【作者】陈更生;王林琪;石学文;杨雨然;朱逸青;蒲飞龙;杨雪;王青;徐浩【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页岩气现代产业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121【相关文献】1.鄂西鹤峰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储层特征及资源潜力2.鄂西宜昌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3.川北元坝地区下寒武统仙女洞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4.川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南部须家河组勘探潜力再评价

川西南部须家河组勘探潜力再评价

川西南部须家河组勘探潜力再评价陈尘;韩嵩【摘要】一直以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都是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历经60余年的勘探开发,该地区已获得1个气田和5个含气构造,过去的研究大都以须二、须四、须六段作为目的层,对须一、须三、须五段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此从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盖层条件、构造发育情况等方面,对川西南部须家河组整体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川西南部划分出5个构造区带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邛西区带仍为川西南部油气勘探开发最有利区带,并优选出霖雨场、银天坪、南山、沙坪铁厂作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6(039)003【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川西南部;晚三叠世;含油气地质条件;构造区带;勘探潜力【作者】陈尘;韩嵩【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跨成都、雅安、眉山三地市,西起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东至龙泉山构造带与川中相邻,南抵峨眉—瓦山断褶山前构造带,北接中石化登记区,面积约1.3×104km2[1-2]。

区域大地构造处于龙门山南段前缘地带,总体上受前陆盆地的发生及发展控制(图1)。

过去,针对川西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须二、须四、须六段(邛西气田须二段累计获得天然气探明及控制地质储量超(×××)×108m3)[3-4],对于须一、须三、须五段仅作为烃源岩关注,近年来,随着钻井技术的提高以及勘探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相继在川西南部地区须一、须三、须五段发现数口高产气井,展示出川西南部须家河组具备立体勘探的良好前景。

因此本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勘探成果,从含油气地质条件、构造区带、资源潜力等方面重新对川西南部须家河组的勘探潜力进行评价,并提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带及勘探目标。

老新油田新沟嘴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老新油田新沟嘴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老新油田新沟嘴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江汉盆地是我国东部一个典型的内陆盐湖断陷盆地,文章以盆地的构造演化为出发点,利用构造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进行构造对沉积充填、成烃和成藏的控制和影响的基础上,深化研究了新沟嘴组油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标签:江汉盆地;储层特征;油气富集;评价1 老新油田地质背景老新油田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渔洋乡和熊口农场西湖湾分场境内,地面为平原,海拔高25m左右,交通方便。

1971年在老新鼻状构造上钻探新13井,获工业油流,发现老新油田,1989年开始试采,1993年正式投入开发,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新沟嘴组。

现由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管辖。

2 构造特征老新油田位于潜江凹陷南部老新鼻状构造带,断层较发育,其中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层尤为发育,从平面上看主要由北东、北西和东西向三组断层组成的。

沿轴部被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直路口断层切割成南北两块。

其中老一区和老二区均为一条平行老新鼻状隆起轴线的直路口正断层切割。

潜江凹陷新沟嘴组下段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河道间湾,湖泊以滨浅湖、半深湖为主,物源主要来自潜江凹陷北部的汉水一带,砂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范传军等,2006和胡雪滨等,2007)。

3 岩性的特征及类型根据现场的岩芯观察以及岩芯薄片鉴定,老新油田油层砂岩储层主要包括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的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

老新油田储集层为下第三系新沟嘴组下段的新下1、2、3油组,其中新下1、3为主力油组。

储集层以粉砂质细砂岩为主,粒度中值0.06~0.106mm,平均0.083mm,分选性中偏差,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55.96%,长石含量31.95%。

填隙物有杂基和胶结物,杂基泥质含量少。

胶结物含量高,平均为8.2-17.0%,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接触-孔隙式次之,胶结物成分以白云质、硬石膏质、方解石为主,胶结较致密,储层粘土矿物绝对含量较低,只有 1.3%,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其中伊利石相对含量49.4%,绿泥石相对含量43.8%,不含或少含伊/蒙混层矿物。

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茅二段滩相白

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茅二段滩相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3 年 2 月第 42 卷第 1 期Feb. ,2023Vol. 42 No. 1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209036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茅二段滩相白云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勘探意义印长海1,2 师江波1,2 郑剑锋3 王显东1,2 田小彬1,2鞠林波1,2 韦裕琳1,2 汪海燕1,2 张慧君1,2 白雪晶1,2(1.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大庆油田研究分室,黑龙江 大庆16371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23)摘要: 由于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目标选择。

厘清茅口组白云岩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是预测白云岩储层分布的关键,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技术,开展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储层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并通过井震结合预测了储层分布。

结果表明:茅二段白云岩储层岩性以细-中晶云岩、残余颗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溶洞及构造缝和溶缝,为低孔、低渗储层;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茅二段中部,横向分布稳定,在古地貌高部位的储层单层厚度大,叠置连片;古地貌背景下的滩相沉积、准同生岩溶作用、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及构造断裂作用共同控制了茅二段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和分布;储层厚度与地震振幅呈正相关性,茅二段白云岩储层发育面积约为1 250 km 2,主要分布在矿权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与茅二段古地貌高隆起带基本吻合。

研究成果促进了川中地区茅口组勘探思路的转变,可有效支撑下一步勘探部署。

关键词: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勘探意义中图分类号:TE1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3)01-0001-10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of shoal facies dolomite reservoirs in 2nd member of Maokou Formation inHechuan⁃Tongnan area of Sichuan BasinYIN Changhai 1,2,SHI Jiangbo 1,2,ZHENG Jianfeng 3,WANG Xiandong 1,2,TIAN Xiaobin 1,2,JU Linbo 1,2,WEI Yulin 1,2,WANG Haiyan 1,2,ZHANG Huijun 1,2,BAI Xuejing 1,2(1.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 Ltd ,Daqing 163712,China ;2.Daqing Oilfield Laboratory of CNPC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Daqing 163712,China ;3.PetroChina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 ,Hangzhou 310023,China )Abstract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olomite reservoirs in 2nd member of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in Hechuan⁃Tongnan area of Sichuan Basin seriously restricts exploration target selec⁃收稿日期:2022-09-22 改回日期:2022-11-25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深层油气储集层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2018A -010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游领域基础性前瞻项目“残留型海相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重建技术研究”(2021DJ05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l1月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University of Staff and Workers 第29卷第6期 

沔南一陈沱口地区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勘探潜力评价 

满惠慧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在新沟泥质白云岩勘探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沟及沔南一陈沱口地区探井取样进行重矿、X衍射、 热解等分析化验,建立了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烃源分级评价标准。根据烃源岩沉积时的环境,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烃 源:I为超盐(咸水)、还原环境;Ⅱ为半咸水、强还原环境;III为微成水一半咸水、还原环境。本工区烃源以Ⅱ类烃源岩 为主,其主要生源输入为藻类、陆生高等植物。同时通过对样品的镜下观察,认为该地区泥质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 脆性矿物普遍较高,属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其储层厚度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好,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下一步应围绕 

烃源中心寻找泥质白云岩储层物性好的地区进行勘探。 [关键词] 沔南一陈沱口;新沟嘴组下段;泥质白云岩;储层物性 [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1X(2016)06--0001--04 

引 言 江汉盆地新沟地区于2012年3月在新135井新沟 嘴组下段Ⅱ油组发现一套含油气显示岩性为泥质白云 岩的储层,经过压裂试油获得日产油3 t的工业油流。 其后部署的6口直井和5口水平井,均获得工业油流, 显示了泥质白云岩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在此基础上, 开展了地质研究,发现在整个江汉盆地南部均发育有泥 质白云岩。由于泥质白云岩储层在前期工作中并未引起 重视,缺乏系统研究,导致目前还未弄清楚泥质白云岩油 藏的富集规律,其评价标准也有待建立。 

1区域位置 沔南一陈沱口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南部(包含沔阳 凹陷南部和陈沱口凹陷),东邻通山咸宁段褶带,西与江 陵凹陷相接,北部包括沔阳凹陷的一部分,南抵华容隆 起,面积约2 50O km2,属于江汉盆地外围凹陷,勘探程 度较低。近期钻探的陈100井在Ⅱ油组发现了多层 泥质自云岩油气显示,后期钻探的陈100斜一1和陈 100斜一2在Ⅱ油组白云岩均发现了油气显示。其 中,陈100斜一1试油获1.8 m3/d的工业油流。 

2泥质白云岩岩石学特征 泥晶泥质白云岩具有高富钙、低有序的晶体化学特 征,在高盐度环境下快速结晶形成。沔南一陈沱口地区 泥质白云岩多形成于低温(相对偏低)、咸水一半咸水的 

静水还原环境。 2.1泥质白云岩结构 泥质白云岩可分为泥晶泥质白云岩和微晶一细晶 泥质白云岩。其中,前者为泥质和泥晶结构,后者为雾心 亮边或交代残余结构。陈沱口凹陷以泥晶泥质白云岩为 主,发育少量微晶一细晶泥质白云岩。 2.2泥质白云岩矿物组成 运用Ⅺ (X射线衍射)3-法进行矿物成分测定, 陈沱口凹陷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的矿物主要包括粘 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黄铁矿、碎屑 矿物(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和方沸石等矿物,而且 各种矿物之间存在着非均质性。沔南一陈沱口地区的 粘土矿物含量相对较低,为5.3%"-46.8 ,平均值为 21.3 ,纵向上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伊利石的含量最 高,平均值为78.0 ,且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高 岭石的含量较低,介于2.O%~4.0 ,平均值为3.O%, 纵向上分布较均匀;绿泥石的含量为7.0%~11.0%, 平均值为9.0%,在纵向上变化不明显;伊蒙混层的含 量为7.O ~11.O%,平均值为8.0%,在纵向上分布较 均匀;绿蒙混层在纵向上存在显著的非均质性,有的深 度段上能达到21.O ,但是大部分深度段上不存在绿 蒙混层(表1)。在陆源碎屑矿物方面,工区内自云岩 中的石英含量为4.oH~21.6 ,平均值为11.6 ;长 石含量为4.3 ---27.4 ,平均值为15.5 。总体来说 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白云岩中石英含量不如长石含量 高。研究区白云岩中的自生非粘土矿物,包括碳酸盐 

[收稿日期]2o16一o8一o9 [作者简介]满惠慧(1985一),女,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2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岩、黄铁矿和方沸石。沔南一陈沱口凹陷碳酸盐岩的含 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黄铁矿含量则相对较低,为 1.3 ~5.1 ,平均为2.5 。工区内白云岩中的方沸 石含量最高达15.5%,最低为1.1 ,平均为6.6%,其 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图1)。 通过对泥质白云岩储层特征的研究,认为沔南一陈 沱口凹陷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脆性矿物普遍较高,适合 压裂开采。 表I陈沱口凹陷新沟嘴组下段n油组白云岩粘土矿物组成 粘土矿物含量( ) 类别—— 伊利石 高岭石 绿泥石 伊蒙混层绿蒙混层 m13.40 2116.25 2117.03 2I, ̄5."JU 1 2191.0b 2191,'JU № 深度(m) 图1沔南一陈沱口地区新沟嘴组下段白云岩 全岩矿物组成分布图 3泥质白云岩纵横向展布规律 3.1古地貌 沔南一陈沱口地区白垩系沉积时期是强烈的断陷 期,沉积厚度差异比较大,以周老嘴次洼、白庙次洼一带 最大,最大沉积厚度>1 000 m。戴家场、汉河口等鼻状 隆起继续发育。在白垩系沉积基础上,新沟嘴组为广盆 坳陷期沉积,周老嘴、洪湖、汊河口、白庙次洼为局部沉降 中心,戴家场、汉河口构造缓慢抬升。 3.2展布规律 受古地貌的影响,沔南一陈沱口地区发育有两支物 源。沔南地区主要为汉水物源,发育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以及滨浅湖滩砂相;陈沱口地区则为荆门物源的一支,经 新沟地区流入陈沱口凹陷。工区内滨浅湖相沉积特征明 显:两支物源纵向上均在Ⅱ油组,发育有泥质白云岩,分 别位于Ⅱ油组的1、2、3砂组中部,Ⅲ油组顶部则有一套 砂岩稳定发育;平面上,沔阳一陈沱口地区泥质白云岩储 层从北东往南西方向逐渐增厚,主要发育在沔25以南 的地区。 从岩性岩相的规律可知,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非 常规的泥质白云岩厚度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厚,大部分 地区厚度在20 m以上,储层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好 (图2)。 

图2沔阳地区Ex下Ⅱ油组泥质白云岩等厚图 4烃源条件 通过对陈i00井岩心的观察,认为S1/TOC的比 值可较好地反映烃源的好坏,比值越大,油气显示越丰 富。因此,通过对样品S1/T()C的值与岩性岩相的分 析,认识到对泥质白云岩而言,硫酸盐岩伴生和相对高 GR的泥质白云岩处于半咸化沉积环境时期,才具有较 好的烃源条件。 从新沟一陈沱口以及陈沱口一沔阳的两条纵横向 剖面可以看出整个江汉盆地南部新沟嘴组下段均有泥质 白云岩存在。纵向上主要发育在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 相对咸化的Ⅱ 。砂组中部;平面上则从陈沱口到沔阳和 新沟地区,泥质白云岩储层逐渐减薄,但大部分地区厚度 仍在20 m以上,泥岩则逐渐增厚(图3)。 

图3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Ex下Ⅱ油组岩相图 

嗍 慨 慨 一 一董如霉 满惠慧.沔南一陈沱口地区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勘探潜力评价 3 5储集条件 泥质白云岩储层与常规储层不同,具有源储一体、低 孔低渗、原生孔隙不发育、富有机质等特点。陈沱口凹陷 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孔隙度分布比较分散,主要介于 0.20%~22.2%,平均值为7.8O ;渗透率分布与丫角~ 新沟低凸起相似,绝大多数样品<O.50×lo m2,平均值 为o.05×lO ,属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度与渗透 率同样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图4)。 

孔隙度(%) 图4陈沱口凹陷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 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图 

研究区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储层发育多种岩性组 合,主要有泥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四种 类型岩石,但以泥质白云岩为主,本项研究将其统称泥 

质白云岩层系。根据研究区不同岩性泥质白云岩储层 物性统计结果,陈沱口凹陷泥质白云岩、白云岩孔隙度 较发育,泥岩、白云质泥岩较差。其中,泥岩及泥质白云 岩渗透率较高,但总体上均表现为特低渗。综合来看, 泥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因发育有大量的晶间孔、粒间孔及 部分溶蚀孔,为研究区孔渗性较好的两类储层,且泥质 白云岩和白云岩中白云石为易溶矿物,易遭受溶蚀,形 成溶蚀孔,可改善储层物性。 

6含油气性 目前用于含油性研究的参数,包括岩石标本油气显 示级别、s1及S1/TOC等。地层中单位有机碳的含烃量 (Sl/TOC)除了可以用来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之外,还可 以用来判断泥质白云岩油藏含油性。 通过对工区内探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泥质自云 岩进行系统取芯(陈100等),取样分析7项500余块 次,与目前已勘探成功的新沟地区泥质白云岩地化数据 (新391等)进行对比,建立了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烃 源分级评价标准,分为I、Ⅱ、Ⅲ三级。I为超盐(咸 水)、还原环境;lI为半咸水、强还原环境;I]I为微咸水 一半咸水、还原环境。其中,Ⅱ类烃源岩是泥质白云岩 油藏主要的油源岩(图5,表2)。 

图5新下段泥质白云岩氯仿沥青“ ’【左)、sll右)分级图 表2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油藏分类标准 

陈沱口凹陷的陈lOO井泥质白云岩以Ⅱ类烃源岩 为主,处于半咸水、强还原环境(图6),以藻类、陆生高 等植物为主要生源输入。原油分析与其他两类烃源岩差 异明显(图7)。 

煌 萋一 薹习 . 

盐 奢 止 . . 二止J ; 

O O 寻6【) 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