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盐湖盆地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沉积特征
江汉盆地气藏特征及成因

江汉盆地气藏特征及成因
卢明国;吴朝东;江继刚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8(028)008
【摘要】江汉盆地是在扬子准地台上发育起来的白垩系一古近系断陷盆地,也是我国陆相盆地中典型的含盐含油气盆地.长期以来,在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直以找油为主,近年来钻探的潭32井在新近系广华寺组发现了气藏,日产气13.53×104m3,这是在该盆地自垩纪一新近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天然气藏.为此,利用气体组成,碳、氢同位素等资料在分析已知油区油藏伴生气和潭32井区气藏天然气地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其天然气成因,进而得出结论:江汉盆地所发现的气藏气和油藏伴生气都属于有机成因的油型气,迄今为止在该盆地内未发现无机气和有机成因的煤型气.【总页数】4页(P12-14,31)
【作者】卢明国;吴朝东;江继刚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江汉盆地白垩系油气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陈波;韩定坤;罗明霞;赵海涛
2.黄桥气田高纯度CO2气藏特征及成因分析 [J], 钱建平
3.缅甸伊洛瓦底盆地D区块P-1油气藏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赵明
4.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古近系潜江组白云岩成因 [J], 吴世强; 陈凤玲; 姜在兴; 孔祥鑫; 陈晨; 管文静
5.江汉盆地大型富锂卤水矿床成因与资源勘查进展:综述 [J], 余小灿;刘成林;王春连;徐海明;赵艳军;黄华;李瑞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潮坪白云岩气藏成藏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0 引言自20世纪60年代起,对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就开始了油气勘探,其勘探方向主要为寻找浅滩相气藏和风化壳岩溶气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仅发现了一些中小型气藏,没有大的油气发现[1-5]。
2006年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开始了新一轮的油气勘探,通过加强基础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后认为,雷口坡组沉积时,四川盆地主要为蒸发型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川西地区雷四上亚段发育一套厚40~100 m 的云坪、藻云坪白云岩孔隙型储层,为油气大规模聚集成藏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勘探方向转变为寻找潮坪白云岩气藏[6]。
通过十余年的持续勘探,先后发现了新场、彭州、马井等3个气藏,已新增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约3 500×108 m 3,取得了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有望建成四川盆地又一个海相大气田。
1 成藏地质特征1.1 构造特征川西地区中段主要受西侧的龙门山冲断构造带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潮坪白云岩气藏成藏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宋晓波 袁 洪 隆 轲 许国明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海相层系油气勘探方向由寻找滩相气藏转变为寻找潮坪相白云岩气藏,实现了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新场、彭州、马井3个大中型气藏。
为了给新一轮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探讨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气藏的成藏地质特征和天然气富集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沉积晚期主要为潮坪相,发育广泛分布的云坪、藻云坪白云岩孔隙型储层,为油气储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②二叠系远源烃源岩和雷口坡组自身近源烃源岩为雷口坡组气藏的主要气源岩,两套烃源岩生烃潜力大,生成的烃类通过断裂及裂缝运移至雷口坡组储集体中;③中上三叠统发育多层泥岩盖层,使雷口坡组气藏得到了有效的封盖;④由构造、地层尖灭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多重地质因素组合,构成了雷口坡组圈闭的多样性,为油气规模聚集提供了场所。
江汉盐湖盆地中高成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江汉盐湖盆地中高成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陈仲宇;刘明;朱忠云;江继纲【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09(38)4【摘要】江汉盐湖盆地中钟76井潜江组潜四段3300 m以下发现的高成熟轻质原油,其基本特征是:饱和烃含量特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很低;富含植烷、伽马蜡烷、C35升藿烷、孕甾烷和C27,胆甾烷等指示高盐度、强还原环境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明显的是C27-C29甾烷异构化程度高,αββ20R和20S峰十分突出,C29甾烷的两个参数值均大于等于0.5,指示了原油的成熟度已处于高成熟阶段.根据油源条件分析,认为该地区潜江组潜一段至潜四上段烃源岩埋深浅于3000 m,R°值小于1%,处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不具有形成高成熟原油的可能性,只有潜四下段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高峰高成熟早期阶段,能够提供轻质原油的油源.生物标志物多项地球化学资料及参数综合对比表明,本区两种成因类型的高成熟原油,其油源确系来自潜四下段两种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明显具有近源运移聚集、自生、自储的特征,这展示了该地区潜四下段及其下覆的古潜山深层油气勘探有着良好的前景.【总页数】8页(P379-386)【作者】陈仲宇;刘明;朱忠云;江继纲【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3【相关文献】1.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段盐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张庆峰;沈忠民;潘中亮;罗小平;常振恒;杨曦2.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探讨 [J], 白玉彬;高振东;李忠锋;张志升;朱杰;郑卉3.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10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J], 王变阳;董丽红;李广涛;刘佳庆;朱海涛;王康乐4.东濮凹陷西斜坡盐湖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分析 [J], 李蕾;李素梅;张洪安;徐田武;张云献;纪红5.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7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J], 黄彦杰; 耿继坤; 白玉彬; 孙兵华; 黄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北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类型_成因及油气储集特征

藏北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类型、成因及油气储集特征朱井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李永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遥感所,北京100083)摘 要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界分别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60000km 2。
盆地内发育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尤以侏罗系分布最广、发育最为齐全。
在侏罗系的中统和上统下部广泛发育白云岩,并构成最具潜力的油气储层。
这些白云岩按其成因与岩矿特征可归为两类,即I 型和II 型白云岩。
I 型白云岩是在蒸发条件下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故与膏岩层关系密切,具有白云石晶粒细小、化学组成中相对富Ca 2+、晶体有序度相对偏低等特点;II 型白云岩则是在海水与大气淡水的混合水中生成,因而与膏岩层无关,与I 型白云岩相比,具有白云石晶粒较粗且自形程度较高、化学组成相对富Mg 2+及晶体有序度较高的特点。
I 型白云岩在形成之后基本无明显后期改造,因而其在储集物性上保持了原始的中低孔和低渗的特点,可构成区内的II —III 级油气储层;而II 型白云岩则在形成后的晚成岩—表生成岩阶段,经历了明显的重结晶、溶蚀和方解石充填交代等后期改造,由于其(尤其是地下未经表生成岩改造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孔渗条件,因而常构成区内的I —II 级油气储层。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侏罗系 白云岩 储集层特征 油气勘探 沉积岩石学第一作者简介 朱井泉,男,1956年生,198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沉积学和沉积矿床学研究工作。
特提斯构造带西起美洲中部,横亘于欧亚南缘,是全球最重要的一个含油气区域。
我国青藏高原正位于该构造带之中,因而油气勘探前景十分巨大[1]。
正是在这种诱人的背景之下,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九五”期间设立了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青藏高原石油地质综合评价与勘探目标研究”,对青藏高原上的羌塘、措勤等中生代沉积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泥质白云岩形成模式分析

尚未合成 出 “ 正的 ”化学 计量 的白云 岩 ( ) 真 石 ,而 现代 盐 湖 又缺 乏 “ 生 沉 淀 的” 最典 型 的实 例 ,原 原 生 白云岩 存在 与否 是 近代碳 酸盐 沉积 学争 论最 多 的问题 L 。为此 ,笔者 通过 盐 间层 中 白云岩岩 石学 特征 3 ] 描 述 ,结 合盐 间泥 质 白云岩 地球 化学 特征 研究认 为 ,潜 江 凹陷潜 江组 盐 问层 中 白云岩成 因类 型复 杂 ,既 存 在原生 白云岩 ,又有 准 同生 自云岩 和次 生 白云岩 。
d i 0 3 6 /.sn 1 7 —4 9( o :1 . 9 9 ji . 6 31 0 N). 0 2 0 . 0 s 2 1. 70 8
潜 江 凹 陷 潜 江 组 盐 间 泥 质 白云 岩 形 成 模 式 分 析
漆 智 先 ,舒 向伟 ,桑 利 (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07) 30 4 张 永 生 ( 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 北京 103) 07 0
长 江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理 工 21 年 7 第 9 第 7 自 02 月 卷 期 J u n l f a gz n vri ( a c E i c&E g J 12 1 ,V 19 N . o r a o n t U i s y N t i dt Y e e t S )S i n u 0 2 . o. o 7
[ 要 ] 从 潜 江 凹 陷 潜 江 组 沉 积 环 境 分 析 入 手 ,通 过 盐 间层 中 自云 岩 岩 石 学 特 征 描 述 , 结 合 盐 间 泥 质 白云 摘 岩 地 球 化 学特 征 ,论 述 了盐 间 白云 岩 成 因。 研 究 表 明潜 江 凹 陷 潜 江 组 盐 间 层 中 白云 岩 有 原 生 白云 岩 、准 同 生 白云 岩 和 次 生成 岩 白云 岩 。 其 中原 生 白云 岩 具 有 粒 度 细 、镁 钙 比值 低 、 有 序 度 低 、碳 酸 钙 分 子 含 量
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育 ;中上部 以页理 状云 质泥岩 为主 ,储 集 空间主 要为 层理 缝 和溶蚀 孔 ;中部 、 中上部 以泥 晶云岩 为 主 ,
泥 晶白云岩 晶问孔 、溶 蚀孔发 育 。 1 3 应力敏 感性 强、水 对储层 具有 明显 改善作用 .
储 层为 中等速 敏 ,无 水敏 ,中等 酸敏 ,中等碱 敏 ,应 力敏感 性较 强 。水 敏试验 结果 表 明 ,随矿 化度
江汉 油 田盐 问泥质 白云 岩地层 蕴含 丰富 的油 气资 源 。三 次资源 评价研究 结果 表 明 ,潜江 凹 陷内的王
场构 造盐 间泥质 白云岩地 层分 布面积 5 k 6 i ,已上 交预测 储量 14 x 1 , 制储 量 2 1 x 1 ,探 明 n 88 t 控 0 0 0 0t
[ 收稿 日期]2 1 O 0 0一 3—2 0 [ 作者简介]江夏 ( 94一 ,男 ,19 17 ) 96年大学毕业 ,工程师 ,博士生 ,现主要从事油藏管理工作。 O 刘 尧文 ,漆 智 先 .江 汉 盐 间 非砂 岩 油藏 开 采 方 式 研究 .江 汉 油 田 勘探 开 发 研 究 院 ,20 . 02 o谭 莉 ,漆 智 先 .盐 间 非 砂 岩 油藏 开 发 技 术 先 导 试验 .江 汉 油 田 勘 探开 发 研 究 院 ,2 0 . 04
盐 问泥 质 白云岩 油 藏 特 点
1 1 多 矿 物 组 成 的 复 杂 岩 性 .
盐 间泥质 自云岩 储层岩 性是 以盐类矿 物 、碳酸盐 矿物 和泥质矿 物所组 成 的混合 岩 。其 中钙芒 硝含量 1 . 5 ,石盐 含量 5 0 ; 白云石 含 量 2 . 7 ,方解 石 含 量 1 . 9 ;泥 质 含量 3 . 4 。盐 类矿 7 1 .5 7 6 O 4 3 5 物 占 2 . 9 ,泥 质矿 物 占 3 . 4 ,碳 酸盐矿 物 占 3 . 4 。 6 1 3 5 8 2 12 中孔低渗 透一 . 特低 渗透储 层
盐层

中原钻盐膏层钻井液技术一、中原盐层概述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兰考等五县,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渤海湾盆地凹陷南部,面积约5300km2(如图1-1所示)。
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始于1955年,1975年9月7日濮参1井钻达井深2607.4m发生井喷,突破了出油关,展示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北部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为盐湖沉积,沉积时由于湖盆水体系含盐度周期性变化,形成多套盐膏岩、泥页岩、白云岩、油页岩、砂岩等交互的韵律层,沉积了多套盖、储、生的理想组合。
故该地区各油气层的顶部往往覆盖着盐、膏、泥等重复交替,混杂的复合盐层。
盐层埋藏深度从2000米至5000多米,盐层厚度从几十米到数石百米不等,主要以沙一段的沙一盐和沙三地层的文9盐、文23盐,它们覆盖面积大,大小断层多,厚薄和倾角多变,形成水平倾斜及破粹的盐、膏、泥混杂结合体,其构造应力很差。
特别是文9盐和文23,钻井中、盐岩遇水溶解散落,污染钻井液;膏泥岩遇水膨胀,坍塌,盐岩,软泥岩在钻井液液柱压力不足时的塑性流动。
凡此种种在早期的施工过程中常导致恶性卡钻事故,经过油田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形成了对付沙一盐和大段泥膏层的复合胶液体系、钻井文9、文23盐的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以及对付卫城盐的欠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和这些体系相配套的现场施工艺。
中原油田盐膏层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976—1983年为第一阶段。
大都采用欠饱和钻井液,当时对高温高压条件下盐层蠕变特性认识不足,钻井液密度大都在 1.40-1.60g/cm3,后期提高到1.70-180g/cm3。
钻盐层尽可能少下钻铤,轻压慢打,以防卡为主。
但由于体系和认识上的不足,还是防不胜防,这一阶段发生盐层卡钻事故14口井。
1984-1986年为第二阶段。
注意吸收国内外钻盐层经验,开始对复合盐蠕变和泥岩理化特性进行研究,钻盐层开始注重用密度控制井眼缩径,钻井液处理剂开始注重开发,来满足抗盐的需求,钻井液含盐量发展到饱和、过饱和。
江汉油田采油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我有幸在今年的暑假期间参加了江汉油田的采油地质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江汉油田的地质特点、油藏类型、开采工艺以及油田的开发历程。
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参观了油田的生产现场,观察了油井的开采过程,并学习了相关的地质知识和技术。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石油开采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江汉油田地质特点江汉油田位于中国湖北省江汉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盐湖盆地。
该油田的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样。
主要油藏包括碎屑岩油藏、碳酸盐岩油藏和火山岩油藏等。
这些油藏具有埋藏深、压力高、温度高等特点。
此外,江汉油田的油藏还具有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等特点,给油田的开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三、油藏类型及开采工艺江汉油田的油藏类型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采用了不同的开采工艺。
对于碎屑岩油藏,主要采用注水开采和气举等方法。
注水开采是通过向油层注入水,提高油层压力,促进油的流动。
气举则是通过向油层注入气体,减少油层压力,使油流向井口。
对于碳酸盐岩油藏和火山岩油藏,主要采用压裂开采和化学驱油等方法。
压裂开采是通过高压泵将压裂液注入油层,破裂油层岩石,形成裂缝,增加油层渗透性。
化学驱油则是通过向油层注入化学剂,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油的采收率。
四、油田开发历程江汉油田自1958年开始勘探开发以来,已经经历了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的开发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开采技术的限制,油田的开发效率较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开采技术的提高,江汉油田的开发效果逐渐提升。
目前,江汉油田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为国家的石油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石油开采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油井的生产数据,分析油藏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
我也了解了油田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和技术挑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与同事们共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系强度达到最大 ,与湖盆水体混合 , 发生化学反
应生 成新 的矿 物 ,碳 酸盐 类新 矿 物难溶 于水或 过饱 和 而率先 析 出沉淀 ,快速 沉积形 成 厚层状 泥质 白云
岩。
上钙 芒硝 段 :为相对 淡化 期 向咸化期 转化 过程 中浓 缩沉 淀 的沉 积产 物 ,芯样 品分 析 ,盐 问地 层 具有 三层 结构 ( 3 图 ):下 钙芒 硝段 的 白色钙 芒 硝 呈条 带状 ,与 深灰 色泥质 白云岩 互层 ,钙 芒硝 为微 晶结 构 ;中部 泥质 白云岩段 :白云岩 致密 ,发育 水 平层 理缝 及纵 高角度 裂缝 ,裂缝 常被 钙芒 硝充填 , 油浸 呈褐 色 ;上钙芒 硝段 ,钙芒 硝呈 花斑状 分布 于 泥质 白云 岩 中 ,钙 芒硝 团块 一般 1 c .x3m,晶形 较 5
作。
・
2・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第 2 卷 2
据 目前 油 气 较 为富集 的7 韵律 层 化 学分 析 , 个
盐 间地层 岩性 由泥质 矿物 、盐类 矿物 、碳 酸盐类 矿
晶析 出速度快 ,钙芒 硝与泥 质 白云岩互层 产 出。
2 a( O ) + S 4( C HC 3 2 MgO 微量 )+ a O N2 3 S
唐 小 山, 丁 茜
( 汉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2 ) 江 3 2 3
摘 要 :潜 江凹 陷潜 江组 沉积 了 巨厚 的盐韵律 层和砂 泥岩段 频繁 交互 的潜 江组盐 系地层 。盐 间地 层纵 向上具 有三 层结 构 :上钙 芒硝段 、中部 泥质 白云 岩段 、下钙芒硝 段 ,各段 的沉积 环境存 在差异 。岩相 主要
=
物此 三类矿物 组成 ,三者含量 难分伯 仲 。
12 纵 向沉积序 列及机理探 讨 .
C Mg( O )2C S 4 a O + C 22 2 ( ) a C 3 + aO N a 42 O + H 0 1 S
中部 泥 质 白云 岩段 :为相 对淡 化期沉 积产 物 。 随着 注入 湖盆 的富含 C 2 a 地表 水 达到 高峰期 ,陆源
盐度 、强 蒸发 环境 下 沉 积 了厚 达 40 m的潜 江 组盐 20 11 岩矿 组成 .
1 沉 积 特 征
在盐 韵律 地层 中 已发 现蒸 发盐 、陆 源碎屑 及 自 生 矿物 3 类 ,已定 名 矿 物;f8 ;在盐 间层 中 , 大  ̄2种 由于受化 学沉 积 ( 化学反 应沉 淀 、水 体 浓缩沉 淀 ) 和机 械沉 积作用 双重 影 响 ,化 学岩 与碎 屑岩呈 毫米 甚 至微 米级 的交替 互层 ,岩石类型 较 为复 杂 。 根据 盐间样 品分析结 果统计 ( 图2),盐 间层 主 要矿 物含 量 比例为 :钙 芒硝 量 1. %,石盐 含量 71 5 55 . %;白云石含 量2. %,: 0 77 6 疗解石含量 1. %;粘 09 4 土+ 长石 + 英含量 3. %。按水 溶岩 类 、泥 质 和碳 石 34 5 酸盐 三大 类 矿物统 计 ,水溶 盐类 矿物 占2 . %,泥 61 9 质矿物 占3. %, 碳 酸盐矿物 占3. %。 34 5 84 2
系地层 ,由盐韵律和砂泥岩段频繁交互而成[ 5 1 。潜
江 组 纵 向 上 共 有 13 含 盐 韵 律 , 累 计 厚 度 达 9个
20 m以上 ;平 面上 自西北 向东南 方 向依 次 沉 积 三 00
角 洲 砂 泥 岩 区 一 泥 岩 与盐 韵 律 过 渡 区一 湖 沉 积 砂 盐 区 ,盐 间泥质 白云岩主要位 于盐湖沉积 区 ( 1 图 )。 潜 江 凹陷潜 江组盐 问泥 质 白云岩油 藏是 国内外 罕见 的特殊油 藏 ,蕴藏 着丰 富 的油气 资源是 江汉 盆地 总 资 源量 的 3%。截 至20 年底盐 间泥质 白云岩 油 藏 2 08
为泥质 白云岩 岩相 、含钙 芒硝 泥质 白云岩岩相 、云泥质钙 芒硝 岩岩相 ;平 面上泥质 白云 岩呈近 物 源半弧型
展 布 ,从 北 向 南依 次发 育泥质 白云岩岩 相一 含 钙 芒硝 泥质 白云 岩相一 云泥质 钙芒硝 岩相一 含钙 芒硝 泥质 白 云岩相 。根据 盐 间沉积特 点 ,认 为潜 江组发 育北部 单 向陆源水 系及 湖盆 水介 质条件 是控 制 盐间沉积 的主要 因素 。盐 间沉积特征 的研 究对潜 江凹 陷盐 间勘探 具 有重要 意义 。 关 键 词 :潜 江凹 陷;潜江组 ;盐 间泥质 白云岩 ;岩 相 早第 三纪 晚始新 世一 早渐 新世 是江汉 盐 湖发育 的极 盛时 期 ,湖盆 的沉 降中心 、汇 水 中心 、浓缩 中 心均 位于 盆地 中部潜 江 凹陷 。在单 向陆源水 系 、高
资源探明率为2 %。剩余资源丰富 , . 1 具有很大的勘
探 潜力 。 因此盐 间沉积 特征 的研 究对潜 江 凹陷盐 间
勘探具 有重要意义 。
粘 土
图2 盐 间 层 组 成 矿 物 饼 分 图
第 一作 者 简介 :唐 小 山 ,女 ,2 0 年毕 业 于长安 大 01
学 资源 系 地 质专 业 ,工 程 师 ,现 主 要 从 事 石 油 地 质 工 图1 潜 江 凹陷潜江 组沉 积 充填特 征 图
酸盐 岩一 硫酸 盐类一 盐岩 类沉 积 。 由于气候 变干旱
大 ,为粗晶或巨晶结构。
或是构造运动影响抬升,进人湖盆的富含c 2地表 a
第2 卷 2
第2 期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V0. 2 No2 12 .
21 0 2年 6月
儿ANGHAN E OI P TR 正UM CI S ENC E AND E HNOL GY T C O
J n 2 1 u .02
江 汉 盐 湖 盆 地 盐 间 泥 质 白云 岩 油 藏 沉 积 特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