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07届)

合集下载

2007年环境系大事记

2007年环境系大事记

2007年环境系大事记1月NSFC-JST 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启动会暨水环境污染修复与资源/能源生产耦合技术研讨会召开2月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和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在京院士新春茶话会在我校举行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阿尔福索•贾尼访先生问清华大学并参观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清华大学-山西省环境保护全面合作启动,陈吉宁副校长率团访问山西省环保局3月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先生访问清华大学,就“国际合作与气候变化”发表演讲《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刊)创刊号正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发行并开通网络版与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环境科学研究科签署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爆炸现场排水管线污染应急修复技术”课题通过科技部验收4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先生视察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部长托马索•帕多阿•斯乔巴先生访问清华大学并参观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公约秘书处高级法律官员Donata Rugarabamu女士访问环境系成立“清华大学全球环境研究中心”,郝吉明院士任主任余刚教授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环境系在第50届清华大学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中再夺三项团体冠军,荣获马约翰杯年度总冠军5月无锡市委书记和市长致函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感谢张晓健教授在解决无锡蓝藻供水危机事件中发挥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质安全与净化新理论新技术”通过验收和鉴定主办2007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技术国际高级研讨会正式启用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为环境系新系馆6月系行政、党委换届,余刚任系主任,胡洪营、汪诚文、段雷任系副主任,杜鹏飞任党委书记,施汉昌、蒋建国任副书记环境系与大连市环保局签署合作意向书陈吉宁副校长受聘大连市政府环境咨询顾问沈国舫院士受聘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张天柱教授负责的中国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研究通过评审主办水环境监测与传感器技术国际研讨会主办第四届中日环境管理研讨会7月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先生视察环境系和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主办第二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技术官员Heidelore Fiedler博士访问环境系8月钱易院士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办第一届中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9月曲格平先生等一行参观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张晓健教授荣获北京市“孟二冬式优秀教师”称号“环境监测”课程入选2007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李金惠教授参加巴塞尔公约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六届会议系学术委员会启动每周一次的“环境学术沙龙”10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环境系进行评估考察郝吉明院士担任清华大学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落成纪念碑揭幕仪式隆重举行,科技部尚勇副部长、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先生、校党委书记陈希教授、意大利环境与领土海洋部克里尼先生等出席并致辞主办中意气候变化研讨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先生、意大利驻华大使谢飒先生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在中意环境节能楼举行主办第三届中日环境催化和生态材料研讨会承办第七届中日水环境研讨会暨NSFC-JST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成果交流会邓述波副教授入选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启动环境系本科生因材施教培养计划11月郝吉明院士受聘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马克斯•多曼教授受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清华环境论坛”首期开讲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召开段凤魁的博士论文入选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中德合作环境科学研究生课程项目总结会”举行环境系团委获2007年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标兵分团委称号12月陈吉宁教授被教育部任命为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黄霞教授获200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张晓健教授荣获“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刘文君教授被聘为全国紫外线消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环境工程学科经考核评估继续被核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大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河北省人民政府、北京东方环境研究院共同开展环境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在石家庄签署,陈希书记和陈吉宁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杜鹏飞书记代表环境系出席签字仪式主办首届全国环境学科建设研讨会环境系研究生会荣获“2006~2007学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分会”和“体育特色工作奖”两项大奖。

2007 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7 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2007年,本市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088m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中的年平均限值,较2006年上升0.002mg/m3。

近5年(2003~2007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本市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2007年,本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55m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中的年平均限值,较2006年上升0.004mg/m3。

近5年(2003~2007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本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除2005年略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外,其余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07年环境状况公报

2007年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2008-11-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八年六月四日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图为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新华社记者摄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图为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摄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污染减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强化依法管理,加大治理力度,努力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二是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3.2%、4.7%,首次实现双下降。

三是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取得积极进展。

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基础情况调查。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积极应对、妥善处置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

四是采取“区域限批”措施,从发展源头控制污染。

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五是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经济政策和标准体系。

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确定淘汰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出台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信贷、贸易、证券、保险、价格政策,发布104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20072007年+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20072007年+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2007年 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7月
受持续干旱气候影响前位于新疆北部阿 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河断流,沿河农田减 产,部分野生动物如河狸面临生存绝境。 河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现存最 古老的动物之一,有动物世界古脊椎动物 “活化石”之称,在我国仅分布于乌伦古 河流域,目前仅有不到700只。 2008年5月19日消息,断流470余天的乌 伦古河迎来了一年多以来的首次汛期, 开始复流
环境政策
2007年 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11月
气候变化
生物质能发电
黑龙江省望奎县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并网发电 二氧化碳减排 贸易项目 计划总投资5.53亿元 燃烧秸秆20余万吨/a 60%的秸秆变废为宝 年售电量达1.75亿度 企业年销售收入13929万元 利润2187.9万元 税金2000万元 就业岗位1000多个 农民收入4000多万元
2007年 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5月
江苏太湖 蓝藻爆发
太湖水位50年来最低 连续高温少雨 富营养化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007年5月21日,第一季度环境质量状况: 松花江支流、淮河干支流、海河干流及“三湖”(太 湖、巢湖、滇池)水污染加重。 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总体属轻度污染; 黄河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珠江干流、支流水质为良。 松花江干流中度污染,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淮河干流、支流重度污染,水质明显变差; 海河干流重度污染,主要支流水质有所好转; “三湖”为Ⅴ类或劣Ⅴ类水质。 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一般,达标水量比例为 69.3% 北海、长沙、秦皇岛、苏州、包头、抚顺、泸州、攀 枝花、无锡等11个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低。
2007年 中国环境保护大事记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10.10•【文号】环办[2008]77号•【施行日期】2008.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通报(环办〔2008〕77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各省、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厅):根据《关于印发〈“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环办〔2006〕36号),在各城市自报、省级环保部门审核、我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我部组织编制完成了《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

现将2007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结果进行通报。

请你们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对本辖区城市“城考”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所辖城市政府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扩大公众参与,建立健全“城市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公众积极参与”的“城考”管理机制,正视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附件: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二○○八年十月十日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一、综述(一)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与城市环境管理总体情况200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94亿,城镇化水平为44.9%,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所覆盖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参加“城考”的城市总数达617个,比上年增加了2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83个,县级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334个。

2007年全国环境统计概要

2007年全国环境统计概要

综 述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污染减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56.8亿吨,比上年增加3.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6.6亿吨,比上年增加2.7%。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10.2亿吨,比上年增加4.6%。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381.8万吨,比上年减少3.2%。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32.4万吨,比上年减少6.3%。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2.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排放量2468.1万吨,比上年减少4.7%。

2007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烟尘排放量986.6万吨,比上年减少9.4%。

工业粉尘排放量698.7万吨,比上年减少13.6%。

氮氧化物排放量1643.4万吨,比上年增加7.8%。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86.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7.6亿吨,比上年增加15.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196.7万吨,比上年减少8.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共有城市污水处理厂1258座,比上年增加319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9.1%,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188.2万公顷。

2007年,全国排污费征收总额达到173.6亿元,比上年增加20.5%。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387.6亿元,比上年增加32.0%,占当年GDP的1.36%。

1.1 统计企业基本情况2007年,对106457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统计,对其他非重点调查统计企业污染排放量按比率作了估算。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7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7年)

20 年 ,全 国工业 固体 废物产 生量 07
1.亿 吨, 7 6 比上年增加 1. 工业 固体废 5 %; 9 物综合利用率为 6 . 比上年提高 1 个 2 %, 1 . 9 百分点。 截至 2 0 年底 , 07 已建各种类型、 不同级 别 的自然保护区 2 3 个 ,总面积 118 8 51 5 8. 1
20 年 ,全 国环境污染 治理 投资 为 07
上 年 减 少 17 。 废 水 中 氨 氮 排 放 量 .%
38. 亿元 ,比上年增加 3. 37 6 2 %,占当年 O G P的 1 6 D . %。其 中 , 3 工业污染源污染 治 理投资 524 5 . 亿元 , 比上年增 加 1.%; 42 建
全 国环境 统计公
环 境 保 护 部
20 0 7年 , 在党 中央 、 国务 院 的正确 领
(0 7 ) 20 年
年 减 少 66 .%。 烟 尘 排 放 量 966万 吨 , 8.
导下 , 各地 区 、 各部 门深 入贯 彻落实科 学 发展观 ,把污染减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 采取综合 措施 , 加快 污染治 理 , 推动力 度
3 . 氨氮排放总量( 万吨 )
1 24 3 .
其 中: 工业氨氮排放量
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
3. 41
9. 8 3
六、 自然 生态保 护
1 自然保护区个数 ( ) . 个
23 51
4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5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6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
二、 废气 排放 及 其治理
9. 1 7 8。 2 0
4. 91 26 . 4 81 24 . 10 0 38 2. 1 96 8. 6

2007环境质量公报

2007环境质量公报

大气环境2008-11-17状况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

空气质量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4%,二级标准的占58.1%,三级标准的占36.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3.4%。

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2.0%,劣于三级标准的占2.2%。

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新疆自治区、宁夏自治区、浙江省、四川省、北京市、江苏省、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湖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重庆市。

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79.1%,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2%。

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南省、河北省、新疆自治区、广西自治区、甘肃省、安徽省、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

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6.9%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浓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新疆自治区、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重点城市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保持稳定,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4.2%,三级的占54.9%,劣于三级的占0.9%。

与上年相比,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降低6.2个百分点。

酸雨酸雨频率监测的500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81个,占56.2%;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71个,占34.2%;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65个,占13.0%。

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分段统计表不同酸雨发生频率的城市比例年际比较降水酸度与上年相比,发生较重酸雨(降水pH值<5.0)的城市比例降低3.2个百分点,发生重酸雨(降水pH值<4.5)的城市比例降低1.3个百分点。

全国降水pH年均值统计表酸雨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省、云南省以东的区域,包括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①监测手段②监测对象③监测数据的处理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污染具时空性,需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目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定、采样、样品运送和保存、实验室测定到数据整理等过程,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到最终数据的质量。

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对监测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经优先筛选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美国的优先污染物有129种;苏联的优先污染物合计达664种;1975年所公布的工作环境空气和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其中无机物及其混合物266种,有机物856种,合计达1122种之多;“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也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2.环境标准时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执法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NTU为散射浊度单位;CFU为菌落形成单位。

●大气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浓度单位:mg/m3(标准状态)。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重要类型。

化学型污染: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污染。

物理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源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污染物形态: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

河流监测断面布设:(1)对照断面(2)控制断面(3)削减断面(4)背景断面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

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处。

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由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量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风景游览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该设置控制断面。

削减断面:是指河流收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水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另外,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

水样的类型: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混合水样: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得到的水样。

水样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期:水样保存方法和保存期:溶液萃取法:根据生成的可萃取物类型不同,可分为螯合物萃取体系,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三元络合物萃取体系,协同萃取体系,环境监测中,螯合物萃取体系应用最多。

记住各化学物质的英文代号:常用的螯合萃取剂有吡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C)等。

常用有机溶剂还有4-甲基-二戊酮(MIBK)、2,6-二甲基-4-庚酮(DIBK)、乙酸丁酯等。

固相萃取法:固相萃取剂是含有C18或C8、腈基、氨基等基团的特殊材料。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按照吸附机理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的吸附力是范德华力,化学吸附是吸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如氧化、还原、化合、络合等反应。

常用于水样预处理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和巯基棉等。

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是具有多孔,且孔径均一的网状结构树脂,如GDX(高分子多孔小球)、Tenax、PorapaK、XAD等。

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通常仅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

目视比浊法原理:将水样与用硅藻土(或白陶土)配制的标准浊度溶液进行比较,以确定水样的浊度。

规定1000mL水中含有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所产生的浊度为1个浊度单位,简称“度”。

浊度仪法:根据ISO 7027国际标准设计的便携式浊度计,以发射高强度890nm波长的红外发光二极管为光源。

将光电传感器放在与发射光垂直的位置上,用微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可进行自检和直接读出水样的浊度值。

记住P68 图2-15 电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组成图记住P74 图2-19 原子吸收分析过程示意图并描述其原理方法原理:将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波长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从而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ρ)有定量关系,即:A=k’ρ,A:待测元素吸光度;k’:与实验条件有关的系数,当实验条件一定时为常数。

砷的测定:(P85)测定水体中的砷的方法有新银盐分光光度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原理:硼氰化钾在酸性溶液中产生新生态氢,将水样中无机砷还原为砷化氢气体,以HNO3-AgNO3-聚乙烯醇-乙醇溶液吸收,则砷化氢将吸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单质胶态银,使溶液显黄色,其颜色强度与生成氢化物的量成正比,于400nm处测其吸光度,比色测定。

特点:适用于地面水和地下水中痕量砷的测定,其检出限为:0.0004-0.012mg/L。

酸度: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碱度: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根据P与M的关系,判断水样中含有什么物质.P90设水样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消耗强酸量为P,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消耗强酸量为M,二者之和为T,则测定水的总碱度时,可能出现下列5种情况:1.M=0(或P=T),水样中只含氢氧化物;2.P>M(或P>1/2T),水样中有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共存;3.P=M,水样中只含碳酸盐;4.P<M(或P<1/2T),水样中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共存;5.P=0(或M=T),水样只含重碳酸盐。

溶解氧的测定:(P92)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氧电极法。

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

(1)碘量法原理: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MnSO4+2NaOH=Mn(OH)2+Na2SO42Mn(OH)2+O2=2MnO(OH)2或H2MnO3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MnO(OH)2+2H2SO4=Mn(SO4)2+3H2OMn(SO4)2+2KI=MnSO4+K2SO4+I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2Na2S2O3+I2=Na2S4O6+2NaI采集水样时,应在现场加入定量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以固定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的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l/L表示。

生化需氧量BOD: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

总有机碳TOC: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

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

P142的32题第三章●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政策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粒径小于10µ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

总悬浮颗粒物(TSP)是粒径小于100µm颗粒物的总称●同心圆布点法:P154同心圆布点法:找出污染群的中心,以此为圆心在地面上画若干份个同心圆,再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扇形布点法: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地面上划出一个扇形区作为布点范围。

P154●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0.269×氮氧化物P181●污染环境空气的烃类一般指具有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C1-C8),常用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包括甲烷在内的碳氢化合物,称为总烃(THC),另一种是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非甲烷烃(NMHC)。

● 空气污染指数(API ):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

P191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特性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及其他毒性。

毒性试验分类: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关系指标:半致死量(浓度)简称LD 50,如气体用浓度简称LC 50。

(P258)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 土壤综合污染指数● 荧光分光光度法是将土壤样品的氯仿提取液蒸发近干,并把环己烷溶解后的试液滴入氧化铝层析柱上,进行分离和用苯洗脱,洗脱液经浓缩后再用纸层析法分离,在层析滤纸上得到苯并(a )芘的荧光带,用甲醇溶出,取溶出液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其被386nm 紫外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406nm )强度,对照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