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教案与反思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1、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都是由哪些基本图组成,怎样组成,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先仔细观察,然后与同伴说一说。(根据生回答,动画展示一下图案的组成)
生1:我看到风车图是由1个大圆和4个小半圆组成的,太极图是由1个大圆和2个小半圆,还有2个更小的圆组成的。
2.经历观察、分析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图案的组成或图案的共同特征中来描述图案的形成。
3.通过动手操作模仿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图案设计过程。
4.通过进一步动手操作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圆的特征创造有趣图案,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7、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和直尺设计简单的图案。
(展示作品)
这是老师收集的一些学生的作品,比一比谁更棒!
三、达标检测
师:那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图案设计与绘制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我来考考你,做一组习题来检测一下吧!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第1题先说一说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再画一画。
师:第一幅图案由几个从大到小的四分之一圆、四分之三圆和四分之一圆组合而成的,先以O1为圆心,以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半径画出四分之三圆,然后以O2为圆心,以两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半径画出四分之一圆,最后以点O3为圆心,以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半径画出四分之一圆。(补动画展示)
看完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些图案都有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经过了哪些变化?
生1:这些图片看起来色彩艳,大部分由曲线构成,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曲线的美。生2:这些曲线都是圆的一部分,他们的基本图形都是圆,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4课时欣赏与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4课时欣赏与设计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4课时“欣赏与设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欣赏一些生活中的平面设计,以及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平面图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生活中的平面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欣赏生活中的平面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设计,如商标、海报、书籍封面等,引导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对称、对比、协调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平面设计案例,如汉字设计、图形设计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图案设计,运用所学的平面设计原理,尝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案。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与设计、平面设计原理、实例分析、动手实践、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设计原理,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一个商标。
答案:如设计一个圆形对称的商标,中间是一个五角星,周围装饰一些线条。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面设计,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如观察到书籍封面上的图案是对称的,或者海报上的图形是组合而成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设计平面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4《欣赏与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欣赏与设计》1、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本课主要是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是深化学生对图案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认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开放的。
不同的学生允许设计不同的图案,可以从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图案出发,将图形通过若干次对称、平移、旋转得到一系列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这对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方式在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以后图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前面图形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基础,而且在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都可以见到这些运动方式,也比较熟悉。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深化学生对图案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认识。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没有较大的难度,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图形运动方式印在脑子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运动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会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拍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4《欣赏与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4《欣赏与设计》(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欣赏和设计一些有趣的图形。
这节课是我们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部分第四节,主要内容是图形的欣赏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部分第四节《欣赏与设计》。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欣赏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设计出一些自己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欣赏并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2. 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设计出自己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欣赏和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设计出自己的图形。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的特征,从而设计出自己的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图形,并引发他们对图形的兴趣。
2. 教学新课: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和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图形。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如何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设计出自己的图形。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尝试设计出自己的图形,并鼓励他们用彩笔在白色纸张上绘制出来。
5. 学生展示: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并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笔在白色纸张上绘制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写上一段设计思路和心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会进行课后反思,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欣赏各种几何图形,并尝试设计出自己的图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材P8 练一练T4)Leabharlann (1)(2)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一
圆
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优 翼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风车图是由1个大 圆和4个相同的小 的半圆组成的。
太极图中有1个 大圆和2个小的 半圆……
心脏线是由5组大 小不等的对称等圆 和1个独立的大圆 组成的。
螺旋线是由2个相同的 圆的四分之一和4个不 同的圆的四分之一组 成的。
看一看,下面的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试 着画一画。
你能画出下面的图案吗?再设计一个有趣 的图案与同伴交流。
练一练
(教材P8 练一练T1)
1.先说一说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再画一画。
(教材P8 练一练T2)
2.按照下面的方式做一做,注意观察黑点在旋转时 的痕迹。
痕迹是圆。
(教材P8 练一练T3)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欣赏与设计(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欣赏与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理解“欣赏与设计”的概念。
2.学习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
3.能够通过欣赏与设计,发现周围事物的美丽。
4.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所涉及的内容为:1.什么是欣赏与设计。
2.观察周围事物,发现它们的美丽。
3.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在观察周围事物时,认识其美丽,以及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发现周围事物的美丽并进行欣赏与设计。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几何图形基本概念及运用等,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以周围的事物为例子,帮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美丽之处。
3.活动法:进行校园游览,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行欣赏与设计。
五、教学流程本次课程的教学流程如下:1.引入引入欣赏与设计的概念,并与学生探讨欣赏与设计的重要性。
2.感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发现其美丽之处。
3.学习教授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如直线、角、三角形等。
4.实践进行校园游览,让学生欣赏与设计周围的事物,并将所观察的事物记录在笔记本上。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认识到欣赏与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在本课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通过考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对学生完成的笔记本进行评估。
七、课堂拓展1.鼓励学生使用周围事物进行欣赏与设计,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
2.开设“欣赏与设计角落”,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八、板书设计欣赏与设计:观察周围事物,发现其美丽之处。
几何图形:直线、角、三角形等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九、教学资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十、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运用,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周围事物的美丽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美的认知以及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课件

第二单元 轴对称与平移
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了解已学过 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2.能利用轴对称和平移设计美丽的图 案。
导入新知
轴对称和平移现象各有什么特点? 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 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平移: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 动一定的距离,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再见
1
2
3
平移 平移 对称
Hale Waihona Puke 2.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课堂练习
归纳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 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平移: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按照某一 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 大小,叫平移。
生活中轴对称和平移现象的例子? 轴对称:
平移:
合作探究
对称
平移
对称
1.上面这几幅图案中各是由哪个图形变
换得到的,分组讨论交流。
2.仔细观察这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怎样 的变换得到的?
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将画的图形 在小组间互相交流汇报。
典型例题
1.说一说下面的每一幅图案是怎么得到 的,并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4课时课程内容概述本课程为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4课时,教材为《北师大版》。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欣赏数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了解数学与艺术的联系;二是设计自己的艺术作品,丰富想象力,并了解数学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数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了解数学与艺术的联系。
2.学生能够设计自己的艺术作品。
3.学生了解数学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建议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艺术的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介绍阿基米德的圆周率计算方法和瓦兹沃思的MC Escher画作《上下画作》,并鼓励学生围绕这些作品进行讨论。
二、欣赏与学习1.教师可以放映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赏。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艺术作品的作者、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信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
3.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艺术的联系,例如:“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元素在这幅艺术作品中?”“你觉得这个数学元素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什么联系?”三、设计与实践1.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原则,如色彩、构图、比例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例如:“你们觉得一个艺术作品中隐含了哪些数学规律或公式?”2.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彩笔、水彩、素描等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四、总结与展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以“我的艺术作品中的数学元素”为主题,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相互交流,欣赏彼此的艺术作品。
注意事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体现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欣赏数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了解数学与艺术的联系,并通过艺术创作的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