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的更新与改造巴尔的摩内港巴黎塞纳河
滨水区案例

ZOO
CENTER PARK
N
7
商业(购物、餐饮)
文化娱乐
酒店旅馆
居住
体育运动
教育科研
8
c. “汉江”韩国首尔
郊区段: 以绿化、居住、工业、滩 地公园为主 核心段: 以商务办公、文体娱乐、居住、 商业购物、墓园用地为主
N
首尔主城区
郊区段: 以低密度居住、高尔夫、 滩地公园、工业为主
首尔新区
奥运新区
天际线
北岸:舒展平缓 南岸:有焦点、舒展
河东:有焦点、层次性 河西:舒展平缓
江北:舒展、有焦点 江南:有焦点、分散
浦东:有焦点 浦西:舒展平缓
两岸相似,平淡、无 焦点、无层次、板式 高层居住较多
确立焦点 控制滨河建筑高度 形成层次感
空间 特色
城市轴线、林荫大道、 纪念广场、商业设施、
大型公建、商业设施
商务办公、酒店、购 物、文化会展
浑河两岸公建种类 应向多元化、混合 化发展
开敞空间
1. 非滩地面河公园 2. 可达性非常好
1. 非滩地面河公园 2. 可达性较好
1. 做大、做多滩地公园 2. 公交巴士、快轨衔接
1. 绿廊少、可达性好 2. 无非滩地面河公园
1. 几乎没有绿色廊道 2. 无非滩地公园
拓展廊道 打造非滩地面河绿 化系统
案例研究
法国 巴黎 塞纳河
首都、全球城市 核心段长度:约12公里 中国 沈阳 浑河 省会、国家中心城市 核心段长度:约16.5公里
中国 上海 黄浦江
直辖市、全球城市
核心段长度:约15公里 美国 印第安纳州 波利斯水岸 首府、美国第二大州首府 核心段长度:约9.3公里 韩国 首尔 汉江 首都、全球城市 核心段长度:约18公里
城市滨水区域设计需注重整体性与历史性

城市滨水区域设计需注重整体性与历史性来源:景观设计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滨水区域设计的表现方式和追求目标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通过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对滨水区域整体环境建设进行控制和引导,以创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国外不少滨水区域的设计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如伦敦码头区的改造、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开发、日本横滨大阪滨水区域的开发等。
总结这些成功的城市滨水区域设计策略,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域的设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突出滨水区域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城市滨水区域开发通常就是把滨水区域打造成富有活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它一般有三种常见做法:其一,在滨水区域设置休闲、娱乐、观光、餐饮、购物等多种设施,以便产生一种有吸引力的城市氛围。
其二,创造多样化的开发空间,以滨水区域为活动舞台,举办公共性的节庆活动。
其三,利用水资源环境的优势,建造滨水生态住宅。
以加拿大温哥华格兰威尔岛的开发为例,该项目的总体设想是建设一个“城市村落”,即把格兰威尔岛从单纯的传统工业中心转变成现代商业、文化、旅游、娱乐、居住和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社区,并根据该岛滨水的特性将公共娱乐活动定位于休闲、漫步、购物和餐饮。
这种混合的设计策略使该区域产生一种持久的活力,不像许多现代城市那样,白天人群熙攘,夜晚则成为“死城”。
此外,开发项目还设置了多种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供民众交流聚集,每年在这些公共场所举办的艺术表演、节日狂欢、划船比赛等大型活动不下数十次。
开发后的格兰威尔岛不仅吸引着当地居民,也吸引了外来的旅游者,每年接待游客逾800万人次,已经成为大温哥华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
注重亲水空间的创造水景对人类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无论是开阔的水域还是精巧的喷泉,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视觉享受。
滨水区域亲水空间的营造可以把人群与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都市水文化得以发展。
美国巴尔的摩港的开发规划,就突出了以水为主题的设计概念,为人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看水、近水、玩水的设施与条件,规划以环绕水面的“U”字型宽大的滨水游步道为纽带,将内港的各项活动场所联系起来,使滨水环境成为市民大众共有的空间。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的滨水景观本身就是城市的标志和旅游形象, 因而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在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中备受重视。 如旧金山的渔人码头一带, 就是步行绿带、商业广场、节 日广场等公共空间。
大量案例说明, 滨水区的开发体现了人们对亲近水 的一种共同要求。
三、国内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历程, 几乎与发达国家相 同。从洋务运动开始, 工业化从城市滨水区开始, 工厂和 工业都主要集中在城市滨水区。新中国成立以来, 无论 是计划经济时期, 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时代, 城 市滨水区都是工业集聚区。
强调滨水空间环境的整体性。 这些特点, 实际上反映了工业化新阶段城市功能转
型 、能 级 提 升 的 要 求 , 体 现 了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中 人 们 对 生 态 环 境 、亲 水 空 间 的 要 求 。
四、城市滨水区开发的一般机制
建立一套灵活的开发运行机制是保证城市滨水区 开发顺利实施的保证。
纵观国外城市发展历史, 滨水地区的开发和功能演 变经历了三个时期。
1.前 工 业 化 时 代— — — 滨 水 区 以 自 然 发 展 为 特 征 前 工 业 化 时 代 ,“ 水 ” 最 基 本 的 功 能 是 灌 溉 功 能 、生 活 供 水 与 排 水 功 能 、便 利 舟 楫 往 来 功 能 。因 此 ,“ 水 ”是 大 部 分 城 市 选 址 的 首 要 因 素 。世 界 上 许 多 早 期 的 城 市 都 地 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 成为前工业化时代人口集 聚和商品交易的中心, 并在国内长距离贸易和对外贸易 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11~14 世纪的西欧工商 业城市广泛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滨水区的发展, 全 欧洲性的国际集市与港口就在这一时期形成。当然, 这 些滨水区最初往往呈现一种自发的发展态势, 形成港口 与城市生活混合的空间形态, 同时也作为贸易枢纽、军 事要塞发挥作用, 兼具港口功能和公共空间功能。 2.工业化时代— ——滨水区以工厂、码头和仓库为地标 工业革命后“, 水”的首要功能是交通运输功能、工业 供水和排水功能。因此, 滨水区首先是作为产业空间存 在, 工业区向滨水区聚集, 确立了产业资本对滨水空间的 控制, 生活功能受到排斥。为适应工业大规模的发展, 港 口 不 再 是 对 货 物 进 行 简 单 地 储 存 、加 工 或 者 贸 易 的 地 区 , 而是实现货物快速集散的中转地。专业化港口区加速发 展, 迅速发展起来的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也都服务于主 要大城市的港口区。因此, 在工业化时代, 滨水区成为城 市的生产和交通核心, 大量的资本要素集聚在滨水地带,
美国滨水城市特色

为搞好海军码头的改建工作,芝加哥市政府提出五条基本原 则: 一是突出水的主题,为公众提供一个极具观赏性的滨水区域; 二是不仅面对区域内的公众,还要重视吸引外来游客; 三是作为公共空间,强调开放性; 四是成享的平台; 五是重视公共安全,对处于危险状态下的建筑物进行维修。
三、圣安东尼奥“河畔走廊”
三、圣安东尼奥“河畔走廊”
三、圣安东尼奥“河畔走廊”
三、圣安东尼奥“河畔走廊”
三、圣安东尼奥“河畔走廊”
三、圣安东尼奥“河畔走廊”
三、圣安东尼奥“河畔走廊”
四、巴尔的摩内港改造
巴尔的摩是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是美国主要的 工业港口之一,港口贸易非常活跃,城市是围绕港口不断 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工业转型,重工 业衰退,城市中心逐渐衰落。导致巴尔的摩内港区日益萧 条,码头仓库闲置,出现衰败的景象。 为了摆脱经济衰退的加剧状况,1956年,大巴尔的摩委员会 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策划城市更新的项目,内港区的 改造就成为第一个项目。为了吸引公众参与,规划预留了 沿海岸线地区作为公众使用,建设从市中心到滨水地区的 步行街、沿内港的海滨步道、公园和观景点。
二、芝加哥河滨两岸改
法国巴黎塞纳河道整治策略出炉

法国巴黎塞纳河道整治策略出炉近日,法国巴黎市政府公布了针对塞纳河道的整治策略,该策略旨在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并确保河道水质的持续改善。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塞纳河是巴黎市域内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被誉为巴黎的“母亲河”。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塞纳河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水质污染、废弃物堆积和生态系统失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巴黎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治策略。
首先,巴黎市将加强对塞纳河水质的监测和管理。
政府将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建设一套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河道水质进行全面、准确地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除此之外,政府还将加大力度打击水污染行为,依法严惩非法排污行为,确保塞纳河的水质在可接受范围内。
其次,政府计划加大巴黎市内河道的清淤和疏浚力度,以保证河道的正常水流,减少因淤积而引发的洪水和邻近地区的排水问题。
此外,政府还将进行河堤修缮和塞纳河区域的环境整治,并建设更多的河岸公园和休闲场所,提升河道的环境质量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在生态方面,政府将重点保护塞纳河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加大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
为此,政府将建立生态保护区,并采取措施恢复和维护自然湿地,有序开展湿地复育工作。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塞纳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减少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对河流生态的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为了加强巴黎市与塞纳河的联系,政府还计划提升河流作为城市交通工具的功能。
通过修建和维护河港、码头和航道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塞纳河的通航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综上所述,法国巴黎市政府出台的塞纳河道整治策略着眼于提高河道水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河流环境,以及促进城市交通发展。
这一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巴黎市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并为塞纳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塞纳河将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法国巴黎的自然和人文之美的完美结合。
国内外滨水城市更新案例

谢谢!
上海太平桥更新改造
更新案例
案例概述 上海太平桥富有特色的石门建筑元 素,体现上海20年代建筑特色
核心问题 破旧、拥挤、恶劣的居住条件
主要策略
北里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结 合现代文化建筑、装潢设备,变为 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
南里以反映时代特征的新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针对这些城市问题,
自1989年起毕尔巴鄂市开始实施一个以艺术、
项目计划
文化、贸易及旅游设施建设为主导的综合性 城 滨市 水复 区兴 重计 建划 计,划目的标最是主将要毕推尔动巴力鄂包建括设:成优为秀
国 的际 公性 共的 设商 施贸 ,文一化流和交旅通游设中施心,。和新产业门类
的注入。
建设一系列展览、会议、娱乐、办 公、购物、旅游设施和与之相配套 的交通设施,注重城市环境的提升, 精心组织滨水开放空间,充分展示 这些新建的标志性公共建筑。
多伦多的旧城改造由政府主导,制 定了一系列宽松灵活的规划政策, 积极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在项目选 择方面,侧重于居住社区的改造, 提供更多的居住及工作设施,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区的凝聚 力和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
主要策略 1.公共空间品质-更多的空间来共享 2.住房是基础-人人皆有住房3.社会 凝聚力和多元融合-最优先考虑人民 4.恢复经济活力-连接知识5.移动性 和基础设施-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原则
秦淮河沿岸景观更新
更新案例
案例概述
核心问题 主要策略
作为古长江的支流之一,古秦淮河 两岸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自新石 器时代起,原始居民就开始在的秦 淮河的中上游建村立寨。时过境迁, 几经淤塞、改道和人工开凿后,秦 淮河成为了南京主城区的重要水系, 与主山城脉区共向同西构、建南了扩南张京,的建自立然河风西貌新。 城区,原先作为旧城护城河的外秦 淮河成为新老城区间的一条内河, 外秦淮河的景观函待更新。 以明城墙为及与其紧密联为一体的 秦淮河绿带为纽带,串联四大风景 区,作为“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 廊”的绿地系统的骨架,形成反映 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 体的“翡翠项链”。
国外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的经验及借鉴意义

国外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的经验及借鉴意义国外很多城市滨水区(主要集中在废弃的港区)的开发大多是基于以下的背景:港口对城市重要性下降,滨水地带由于港口外迁而废弃。
由于传统产业衰退,这些城市滨水区出现“逆工业化”进程,再开发的主要意图就是将原来的港区开发改造为多功能的综合区,以顺应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城市居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兴旺—衰弱—复兴”的整个过程,使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所承担的角色不断地发生变化。
了解国际上对城市滨水区在这个过程中对业态布局的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学习和借鉴他们在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念,对于我们探讨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滨水区的业态布局意义重大。
1 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过程中对业态的布局考虑及其经验1.1 案例借鉴1.1.1 巴尔的摩内港巴尔的摩内港通常被认为是滨水区复兴中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例证之一,它是以前的码头,经过改造,成为观光、娱乐和购物区,成为滨水区复兴的典范。
巴尔的摩内港紧邻城市核心查尔士中心,在60 年代初主要为仓库所占据,并于70 年代后逐渐被弃置。
随着巴尔的摩城市中心更新的展开,内港毗邻市中心地段依托良好的滨水区位,建设了凯悦、查尔士中心南楼、联邦大厦、内港中心、地铁站以及十余幢办公楼;原加登船坞改造的奥丽公园设计了内港海上入口和环港滨水大道,联系序列公共空间直至对岸体育中心,形成毗邻市中心的富有生气的滨水公共活动中心空间。
最终这里建成了一个拥有40 万平方米的零售店、公寓和旅馆、科学博物馆及水族馆的综合游憩商业区。
其中,零售业多位于近水处,同时混建大量的游憩与文化设施,港口广场汇集了食品店、专卖店、画廊和咖啡店,充满活力。
水滨还修建了风景优美的步行道和宽阔的广场,南边是住宅区,北边可见市中心区的天际线,西边则是会议中心和一些新的高层公寓与旅馆。
1.1.2 加拿大维多利亚内港维多利亚内港的再开发以旅游—游憩活动和零售活动为导向,经过25年的再开发,维多利亚的内港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一)美国巴尔的摩港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一)美国巴尔的摩港前言:城市滨水区是滨水城市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研究和借鉴国际城市滨水区开发成功案例,有助于我国滨水城市的经济发展。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振兴,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北美率先发起了城市滨水地区重建和再开发运动,并逐渐蔓延到欧洲。
到1980年代,城市滨水区复兴运动几乎遍及全球,本文以巴尔的摩内港复兴项目为例,以系列文章形式探讨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实践。
一、巴尔的摩港开发历程巴尔的摩内港(Inner Harbor)位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自18世纪以来一直是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工业港口,也是巴尔的摩的城市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巴尔的摩与美国其他大多数工业城市一样,遭受到了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发展困境。
重工业的衰退大大降低了港口的重要性,同时随着港口的集装箱化和深水化,大吨位货轮开始抛弃狭窄的内港转而停泊下游海港码头,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巴尔的摩服务的内港区逐渐被弃置。
中产阶级开始向郊区迁移,市中心及其周围开始衰落。
建筑的空置率达到了25%,而且部分地方还在持续上升。
在1952—1957年这短短五年时间里,市中心房产的评估价值就下降了10%。
到了195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税收的持续减少,市中心已完全衰落,曾经充满活力的码头、店铺、工厂和仓库彻底没落,成为无人问津的城市垃圾。
1956年,巴尔的摩市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策划启动城市更新的开发项目,该委员会随即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划。
经过30年的开发改造,转变为能够吸引城市上万游客和造访者的胜地,其改建工程无论是在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城市形象提升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称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典范。
其后的悉尼达令港和威尔士的卡迪夫湾更新改造都可以从中直接找到巴尔的摩内港的影子。
巴尔的摩内港的复兴计划萌芽于1950年代,为扭转市中心衰败的局面,该市商会成立了私募基金委员会,为制定和实施市中心复兴计划筹措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5 改造方式
离市中心较远的水边是高层公寓,业主收入较高, 对生活多元化的要求也高,近水的高层公寓能提供私 人游艇码头、水上运动俱乐部等别处无法提供的设施, 因而吸引了他们前来居住。借助于专业人士的良好社 会声誉,这里的住宅区已成为中产阶级认可的“高尚 住宅区”
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 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滨水区具 备提供高品质的娱乐、旅游资源的环境,为经济开发提 供经济承载的基础。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 城市可居性,以水域为焦点,往往构成了城市最具有活 力的开放性社区,具有丰富的城市性生活组织。在景观 层面上,滨水区是城市最具识别性和整体感知的元素。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4改造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尔的摩城市规划委员会开始策划 启动城市更新的开发项目,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 划。 1959年,查尔斯中心城市更新计划成为内港区第一个确 定的开发项目。 1964年,华莱士规划设计公司完成巴尔的摩发展概念性 规划。这一城市复兴计划规划范围为内港区沿海岸线范围, 内港定位为:文化、休闲与观光,规划年限为30年,总投 资为2.6亿美元。
一 、 滨 水 区 相 关 概 念
1.4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的关系
1.4.1水Βιβλιοθήκη 城市的发展从城市的发展来看,首先,都市聚落的形成往往与河 流、海洋、湖泊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的建城理论中就有 “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凡 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之说。
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中对于城市水体的描述“保 持天然水池和河流,并让河流流经全市,两岸修筑小路, 供游人散步,并修筑人行桥横跨河流,让河流成为市内的 天然屏障,车辆只能在少量的桥梁上通过。”。
一 、 滨 水 区 相 关 概 念
1.4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的关系
1.4.2滨水空间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大的区域来看,城市滨水区孕育着丰 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在水、陆之间生存、繁衍, 形成一个互相依赖,互相共生的系统。
其次,城市滨水区具有连续的特色,可以串连 都市中的各个绿地,形成生态廊道。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2拥有的资源
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海港Fort McHenry地区的堡垒 及的许多历史性的祠堂现已成为国家的保护区并得到 修复。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2拥有的资源
优越的自然资源:港口处于Chesapeake Bay 和 Patapsco河口 相交处,是景色优美的滨水区。
一 、 滨 水 区 相 关 概 念
1.3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特征&景观特征
1.3.2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特征
强烈的空间渗透性:滨水区是自然生态系 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人—自然的二重性:人们在活动过程中, 既能感受到人工设施的便利,又能感受大自 然的清新;既能体察人工环境的精巧亲切, 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广博。
水
治;
区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滨水活动 的日益频繁,水系空间的景观功能、亲水功能日益
的
加强。因此,水系建设呈现环境化、生态化、自然
开
化等多元化趋势。
发
历
程
及
趋
势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1巴尔的摩港发展简介
巴尔的摩港位于巴尔的摩市,是美国主要的工业港口之一,港 口贸易非常繁荣,并且紧邻巴尔的摩的核心查尔士中心,用地 12.8公顷,巴尔的摩市中心布局正是沿着其主要港口周围展开的。
按照开发的方式来分: 城市滨水地区可分为城市 滨水保护区、城市滨水更 新区、城市滨水开发区。
一 、 滨 水 区 相 关 概 念
1.3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特征&景观特征
1.3.1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特征
开放性:城市滨水区保持与城市中心景观通透与开敞, 使其成为生活景观的延续及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 多样性:形成多样化的功能娱乐、休憩、赏景、贸易、 码头等,提供丰富的连续印象,增强滨水区吸引力。 可达性:提供通至滨水区的游憩步行系统,让市民真 正享受到清新宜人的景观。 识别性:滨水空间被认为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场所,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以延续和拓展,增强了城市的可识 别性。 效益性:滨水岸边恰当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规划能 增加对资源的享用,从而提高地产价值,增强当地政府 的财力,带给城市更多投资。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5 改造方式
巴尔的摩内港 区更新开发的构 思是:以商业、 旅游业为磁心, 吸引游客和本地 顾客,在商业中 心周围布置住宅、 旅游和办公楼。 在项目布置上, 最接近水面的是 大型购物中心、 休憩绿地和广场 以及旅游设施 (海洋馆、战舰 展览、游艇中心、 音乐厅)。
性
3.1滨水区的开发历程
三
、 滨
国外滨水地区大都经历了兴旺繁荣、停滞、衰落、 再开发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形态的发
水
展、工业化形态的发展、现代滨水区开发。
区
的
开
发
历
程
及
趋
势
3.1滨水区的开发历程
三
、 滨
发展——衰弱——复兴
水 区
城市发展初期:滨水区处于良性的发展阶段。 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发展,植被遭
4.1.3改造背景
宏观经济变迁: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最大城 市的巴尔的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钢铁 和石油化工是主导产业,而之后,重工业衰退, 巴尔的摩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 内港的功能:重工业的衰退使港口的重要性 降低,随着港口的集装箱化和深水化,这一港 区逐渐被弃置,内港区走向衰退。 城市发展上:衰落的港区占据着城市最有力 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城市进一步拓展发 展空间,寻找城市发展的动力提供了条件。 建筑形态上:废弃的仓库和建筑不仅没有利 用价值,而且影响城市形象。
滨
会、经济、生态、景观等层面与城市设计息息相关。 滨水区的规划需要有效合理的城市设计手段,
水
通过利用水体特征、突出滨水空间特色得到高品质
区
的滨水区空间形态,让滨水区中独特的自然资源得 以充分的利用。
的
成功的滨水区规划,在滨水城市的空间整合、
相 关
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 义,并以此带动城市发展。
的 开
破坏,生态恶化,造成水体污染,居住地和城市公共 活动开始远离河道,滨水地区衰弱。 七十年代中期: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城市空间的文
发 历
化和审美价值,认识到滨水地区对城市环境和城市风 貌特色形成的重大意义。滨水区的再开发的意图是重 新利用滨水区的良好区位,把港口、仓储、工业区改
程 及
造成以旅游、休闲、文化、居住、景观灯生活设施为 主的高品位综合功能区,并以此带动旧城经济的复苏。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 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 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根据毗邻水体的不同可以分 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一 、 滨 水 区 相 关 概 念
1.2滨水区的分类
按照与水体紧密联系的 城市用地类型来分:滨水 商业金融区、滨水行政办 公区、滨水文化娱乐区、 滨水住宅区、滨水工业仓 储区、滨水港口码头区、 滨水公园区、滨水风景名 胜区、滨水自然湿地。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1巴尔的摩港发展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 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尔的摩城市规划委员会开始策划启动城 市更新的开发项目,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划。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 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 全世界的榜样。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5.1港湾市场
港湾市场位于巴尔的摩市内港湾的中心地带,坐落 在内港海滨散步道旁,于1980年落成使用。其两翼是造 型独特的帐篷式的购物中心、餐厅、酒店和游戏场地, 是混合使用功能的区域。
关
界限。
性
二
2.2滨水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原则
、
城 市
完整性原则:强 化滨水地区与城市
地区腹地的关系,
设 计
可以通过道路、绿 带、视线走廊等将 水面与腹地开敞空
与
间连接起来;建立
滨 水
通向水面的交通。
特殊性原则:构 建面向水面的视觉
区
通廊,并且确保眺 望水面的视线的连
的
续,此外,还应创
相 关
造和引导向水面眺 望的视线。
二
2.1 概述
、
城 市
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具有清晰的空间结构、生 态优良的景观环境、方便迅速的交通系统、完善的 公共设施。城市设计的目标是构建理想的城市空间
设 计
环境、维护创造城市空间的特色和品质。纵观城市 空间,可达性高的地区常表现为公共开敞空间,这 也是城市设计的重中之重。
与
滨水区是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社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2拥有的资源
区位优势:世界性港口之一,而且巴尔的摩的市中心与港 区相临。另外巴尔的摩是处于北方和南方之间的边界城市,距 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38英里,国际机场(BWI)座落在巴尔的摩 和华盛顿之间。
北大西洋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