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实际操作步骤
摄影实验报告总结

摄影实验报告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篇一:摄影实验报告摄影实验报告班级:广告0901 姓名:唐霞学号经过一年的摄影学习,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加上实际的操作训练.基本上已经对基础的摄影有了一定的掌握,经过多次实际操作,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涵盖六个方面,以下是我这一年的学习心得:一.影棚所需的设备,工具:相机(1)数码单反相机 1. 小型135型相机 2. 中型120单反相机(2)大型技术相机------可拍摄的胶片规格: 1. 4英寸×5英寸(9cm×12cm) 2. 5英寸×7英寸(13cm×18cm) 3. 8英寸× 10英寸(18cm×24cm)镜头(定焦镜头,变焦镜头)各种照明的灯具,静物台,柔光棚,柔光箱,柔光板,反光板光纤灯,同步线,遥控器,触发器,专业背景纸架子,灵活调校角度的臂架各类背景:铝塑板,地转,壁纸,a4纸,美国背景纸,蜡染背景布,防火板,木板,瓦楼板,窗帘,各种颜色的复印纸各种小工具,小道具:进口黏蜡,卷尺,直尺,放大镜,金属气球及小毛刷,双面胶,注射器,手电,剪刀,激光指示笔,喷雾器,绳子,粮食,床,电话机,马灯,石头,铁丝,沙子,酒瓶,假冰块,杯子,假雪,假烟,水珠,小夹子,竹镊子二.吸光体拍摄实验一. 实验设备:佳能550d相机,18—200mm镜头,静物台,金鹰闪光灯等,书包,毛绒娃娃,线团,竹篓子。
二. 实验目的:通过拍摄各种不同的吸光体,半吸光体,掌握用光和构图,很好地表现吸光体的结构和质感,能够拍摄一些商业产品。
三. 作品分析图片一:背包数据:光圈:f/11 感光度:100快门速度:1/200秒创意:这是给网点老板拍的照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产品的外形和质感,所以选择了最普通的拍摄方法。
作品分析:这张图片从左前侧方打光,用侧光照明,左侧亮,右侧暗,很好地实现了亮暗的过渡,很好地表现了书包的造型,纹理和质感。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⑵ 在机器上调节各项曝光条件,如能养 成
在摆位置前先行 调节曝光条件的习惯,
则对患者很为有利。因在很多部位投 照
时,所摆成的位置并不舒服,被检者
往往
实用文档
9、摆位置
根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用标准位 置
摆好。通常都因将检查部位放置与暗 盒中
2 . 水平线 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
3 . 正中线 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4 . 矢状线 的线。
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
5 . 前额线 后分
于矢状线垂直相交,将人体前
开的线。
实用文档
(三)X线的基准线
1 . 人类学的基准线(ABL) 眶
下缘
与外耳孔上缘的连线,即听眶线。
2 . 听眦线(OMBL) 外耳孔中点
与外眦
连线。
3 . 听鼻线
线。
鼻前棘与外耳孔中点连
4 . 听眉线(SM实用L文)档 外耳孔中点与眶上
5 . 耳垂直线(ARL) 通过外耳孔中
点
的与听眶线垂直的线。
6 . 眼窝中央线(IPL) 从正面看
左右眼
(眶间线)
窝中点的连线。
7 . 眼窝下缘线(IOL)
左右眼
实用文档
从正面看
(四)摄影体位
1. 立位 2. 坐位 3. 仰卧位 4. 俯卧位 5. 侧卧位
侧朝向板面或台
后倾斜,
离板面或台面,
面;左侧
台面形成一定角
使冠状面
度。 实用文档
者身体左侧 侧朝向板面或台 离板面或台面, 台面形成一定角
(4)左后斜位:被检
后倾斜,背
面;右侧远
如何运用X光机拍口腔小牙片2改良版

1、拍片准备
二 、拍片准备
必备物品:(1)移动式X(2)光持便携式X光机防(3)辐射服(4)柔性影像片(5)柔性影像片保护套(6)橡胶手套(7)电脑 和卡瓦扫描仪
二、如何正确判断一张影像图
问:如何判断一张影像图片是否清晰? 答:凭经验目测,根尖、牙周膜、髓腔,牙槽骨、颏孔、下颌神经管等清晰可见。
常见错误原因及改进
主诉牙不在中心位置出圈
1.患者头移动,多因椅子无头托 2.手固定不稳,紧张,移位,持片夹使 操作简便 3.水平,垂直角度不准,造成出圈(双 方原因)
上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位 上颌第二、第三磨牙位 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位
下颌尖牙位 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位 下颌第二、第三磨牙位
向足侧倾斜 向足侧倾斜 向足侧倾斜 向足侧倾斜 向头侧倾斜 向头侧倾斜 向头侧倾斜 向头侧倾斜
x线倾斜角度 +42° +45° +30° +28° -15°
-18°-20° -10° -5°
患者端坐,头部稳定。
下颌片 坐姿:听口线与地面平行
听口线:外耳道上缘-口角
手姿:举起健侧手食指按住牙片下1/3处, 其他4指握拳,肘关节抬高与肩平齐,拳心 向外,形成“弓”型,利于稳定。
三、 拍片方法—球管角度
投照上、下颌牙齿时X线倾斜平均角度(垂直角度)
部位
X线倾斜方向
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位 上颌尖牙位
(1)
口腔全景机_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准备工作1. 检查设备在操作口腔全景机之前,首先需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显示屏、按键、遥控器等。
2. 环境要求确保操作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避免外界干扰。
3. 人员要求操作人员需具备口腔全景机操作技能,了解相关医疗知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二、患者准备1. 患者摘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如眼镜、耳环、项链、发卡等。
2. 患者稍微向前站立一小步,并保持上半身稍微后仰。
3. 患者上下前门牙咬在咬合支架的凹槽内,并将舌头抵住上颚。
三、设备操作1. 矢状面定位(1)调整患者的头部,使激光线对准患者面部的正中间。
(2)通过立柱上的定位灯调整激光线的高度。
2. 水平面定位(1)确保水平线穿过患者下眼眶和耳孔。
(2)通过立柱上的定位灯调整激光线的高度。
3. 犬齿激光线定位使用遥控器或触摸屏将犬齿激光线定位在患者犬齿(右上三)偏远中位置。
4. 固定位置(1)检查患者的最终位置。
(2)夹紧头夹,防止患者在拍片过程中移动位置。
四、特殊拍摄步骤1. TMJ颞颌关节拍摄(1)移除头夹及下颚托,然后安装TMJ头夹。
(2)调整头夹固定患者头部。
2. 上颚窦拍摄(1)移除标准下颚托,安装减高度下颚托。
(2)将咬合支架反向安装。
(3)固定患者头部。
3. 无牙患者图像拍摄(1)移除咬合支架。
(2)如上图应用无齿托架。
(3)调整并固定患者头部。
4. 头颅侧位摆位(1)患者面向前方。
(2)传感器必须位于患者的右侧。
(3)将鼻夹抵到患者的鼻根点。
(4)头夹夹到左右两侧耳孔。
(5)患者面部与地面垂直、后牙正常咬合。
5. 头颅正位(1)患者面部朝向传感器。
(2)使用头夹固定患者。
(3)不要使用鼻夹。
6. 颅底片(1)如上图定位患者头部。
(2)建议患者保持呼吸均匀。
五、拍摄完成后1. 关闭口腔全景机电源,整理设备。
2. 检查拍摄结果,如有异常,及时与患者沟通,重新拍摄。
3. 将拍摄结果存储在指定位置,以便后续查阅。
拍片检验工作内容

拍片检验工作内容以拍片检验工作内容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拍片检验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一、拍片检验的定义和目的拍片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或构件的质量和完整性。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材料或构件的X射线照片,检测出其中的缺陷、裂纹或其他不良现象,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拍片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确保其安全可靠地使用。
通过拍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材料或构件中的缺陷和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引发事故或损失。
二、拍片检验的步骤和方法1. 准备工作:确定需要检验的材料或构件,选择适当的拍片仪器和设备,准备好所需的辅助工具和材料。
2. 拍片准备:将材料或构件放置在拍片台上,调整好拍片仪器的参数和位置,确保拍片的角度和距离适合所需的检测要求。
3. 曝光:启动拍片仪器,进行曝光操作。
根据材料或构件的厚度、密度等特点,确定适当的曝光时间和曝光量,确保拍片的质量和清晰度。
4. 显影和定影:将曝光后的胶片放入显影液中,使其中的感光颗粒得到显影。
然后将显影后的胶片放入定影液中,使其中的未曝光部分得到去除,形成清晰的X射线照片。
5. 检测和评估: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和工具,观察和分析X射线照片上的缺陷和问题。
根据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判断材料或构件是否合格,记录和报告检测结果。
三、拍片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技巧1. 拍片前应对材料或构件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其表面干净、平整,以避免影响拍片的质量和结果。
2. 在拍片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拍片仪器的参数和位置,以获得清晰、准确的照片。
同时,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在显影和定影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显影液和定影液的要求操作,控制好时间和温度,以确保胶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4. 在检测和评估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和分析X射线照片上的缺陷和问题,避免遗漏或错误判断。
同时,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拍片检验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拍片检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力、石化、交通运输等领域。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实用文档
4. 水平方向 X 线束(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 方向射入被检部位时,摄影方向称为 水平方向。
5. 轴方向 X 线束(中心线)与被检者的组织、 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摄影方向
称 为轴方向。
实用文档
二、 摄影步骤
1、X线摄影机性能了解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刘欣
实用文档
一、摄影体位方向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方平视,两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两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在摄影工作和阅拍片时,无 论被检者处于何种体位,都依标准姿势作 为定位的依据。)
实用文档
(二)解剖学的基准线 1 . 垂直线 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2 . 水平线 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 3 . 正中线 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4 . 矢状线 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5 . 前额线 于矢状线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 开的线。
实用文档
⑵ 左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左侧
朝
前倾斜紧贴板面或台面。右
侧
°
远离板面或台面,冠状面与 板
面或台面倾斜一定角度。如:
胸部第二斜位,倾斜60°观 察
实用文档
(3)右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右
后倾斜,背侧朝向板面 台
面;左侧远离板面或台 ,
使冠状面与台面形成一 角
度。
实用文档
侧 或台 面, 定角
(4)左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左
内旋位,向外做旋转 为外
旋位。
9. 内收、外展位:当关节沿冠状面活动,关
面方
节组成骨向正中矢状
实用文档
(五)摄影方向 1. 矢状方向
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一、DR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操作人员必须认真研读操作手册,并且经过相关培训,严禁非本科操作人员操作机器。
操作须按操作手册进行,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机房保持恒温恒湿状态,温度22℃±2℃,湿度30%~60%。
检查空调、除湿机工作状态,每天开机前倒空除湿机水箱,雨季禁止开启机房窗户。
(4)每日上午开机前用酒精纱布擦拭床台面板及把手,下班关机后用拧干的湿毛巾擦拭机器及工作台。
开机后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硬盘空间并删除多余文件,将已处理病人资料及时存盘、刻录。
(5)若遇机器发生故障,书面记录错误代码,供工程师查对。
并即时报告科室领导,或者拨打维修电话,在维修工程师指导下关闭或重启机器。
(6)每天与主管医师沟通,删除已核对无误的文件并签字确认,以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行。
在未得到主管医生认可前,不得删除任何文件。
(7)未经科室同意,不得删除或修改任何现用程序,参数。
严禁在DR操作系统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一、(8)下班时按正常关机程序关闭各系统。
检查机器状况,如有问题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及科室领导,并且做好记录。
检查空调及除湿机,清到除湿机积水箱,保证机房恒温恒湿状态。
检查门窗应完全关闭。
填写交班记录:设备状态、异常情况、环境温湿度、维修时间及内容。
二、DR的一般操作步骤(1)开机:检查并确保没有物体阻碍机架移动才能开机。
开机后应用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之前,不得进行任何操作。
(2)检查并确保球管中心与探测器中心重合,二者处于同步跟踪状态,球管与探测器间距为115cm。
倾斜球管后,重新核对球管与床台中心是否对齐否则将影响图像质量(3)通过叫号系统呼叫受检病人,认真阅读申请单,准确输入姓名、DR编号、出生日期、性别等,选择相应器官程序,球管功率应设定于80%,检查电离室工作野、滤线栅、铜滤过等工作状态(4)摆位时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摄片部位,“自动跟踪”确立,电离室工作野准确后方可进行曝光。
ECT操作规程

ECT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
一、ECT检查程序可分为预约、登记、标记注册、检查、拍片、发报告
等步骤。
二、ECT机环境要求是室内温度保持在22℃左右,温度变化率不应超
过3℃/每小时,湿度<60%,独立单项220V电源,5KWUPS一台,地面要求平整、坚实。
三、ECT机每天保持加高电压状态,开机时把旋钮打到“ON”状态,
关机时把旋钮打到“stand by”状态。
开机后计算机开始自检,所有的“Test”都“Pass”后方可进行操作。
四、显示屏出现主菜单后按压探头保护垫,根据机架显示器英文提示按
压操纵板。
机架自检后用操作板把机架移到中心断层位后即可检查病人。
五、根据每位病人检查的部位进行对位后,在计算机键盘上编好相应的
程序,而后按“start”键即可检查。
六、检查完毕,机架复位,调出病人资料进行处理、拍片、发报告。
七、检查阳性病例存入光盘,旋钮扭到“stand by”,盖好机器。
注意事项:
一、室内温度每小时变化率≤3℃。
二、机架移动时及探头转动时千万不要碰到周围物品,轨道经常保持润
滑通畅。
三、主机存贮资料应及时存盘和删除,加快主机运转速度。
四、注意个人防护及病人个体剂量最优化。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
二00一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