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制度
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五篇)

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为规范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县教育局、财政局有关要求,以及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资助对象义务教育阶段在本校就读的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住校学生。
二、资助标准按上级当时的补助标准为准。
三、健全机制成立贫困寄宿生工作领导小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总务处、学生处为具体办事机构,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资金和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
同时,学校要成立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为董事长、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
评审小组负责贫困寄宿生的评审认定工作。
四、评审程序1、确定补助学生数。
2、公开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信息。
学校将贫困寄宿生补助名额、补助条件和申请补助程序在校内进行公示。
3、申请。
学校根据教育局下达补助名额,____各班级根据规定的补助条件,认真摸排,确定对象,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初步拟定各班补助名额和对象,____填写申请报告和《祁东成章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报告和申请表要经村委盖章。
4、评审。
学校评审小组在收到班级提交的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逐一审核,认真评议,拟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对象。
评审小组会议要有规范、完整的会议记录。
5、公示。
学校将拟定补助学生____在校内公示栏进行不少于____个工作日的公示。
公示内容包括补助学生总数及____、家庭困难原因、____投诉电话等。
公示内容要书面存档。
6、申诉。
在公示期间内,教师或学生家长(监护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提请复议,受理复议机构必须在接到提请复议____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7、上报。
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总务处填写《贫困寄宿生花名册》,将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申请表》和《花名册》上报县教育局、财政局进行审核花名册。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制度(3篇)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制度北杨寨乡中心学校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资助管理办法为规范我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区教体局有关要求,以及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贫困寄宿生认定制度1、贫困家庭学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⑴、具有本区户籍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含残疾学生和其他特殊教育学生);⑵、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家庭学生;⑶、父母双亡的家庭困难学生;⑷、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残疾的贫困家庭学生;⑸、父母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⑹、革____烈士子女;⑺、因天灾____等其他原因造成家庭重大经济损失的贫困家庭学生;⑻、家庭贫困的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⑼、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2、确定为贫困家庭学生,并在学校寄宿的属于补助对象。
二、贫困寄宿生审核制度1、班审。
由班主任在班____学生会干部审核提交的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逐一审核,认真评议,拟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对象。
2、村审。
由学校____教师进村,将班审排序的学生花名册提供给村主任或支部书记,进行排序审核,然后签字盖章。
3、校审。
学校____正副校长及班主任评审小组成员进行终审,由校长签字盖章。
三、贫困寄宿生公示制度1、认定前的政策公示。
将贫困寄宿生补助名额、补助标准、补助条件和申请补助程序在校内进行公示。
2、认定后的____公示。
学校将拟定补助学生____在校内公示栏进行不少于____个工作日的公示。
公示内容包括补助学生总数及____、家庭困难原因、____投诉电话等。
3、公示内容要书面存档四、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发放制度1、生活费由区财政局直接打入学生家庭农补卡。
2、班主任进班____,并监督发放人员表册人是否一致,补助标准是否数额相符。
3、生活费由学生家长领取后并提供农补卡“学补”存入和领取的复印件。
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模板(2篇)

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模板一、背景与目的本学校旨在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为贫困寄宿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的贫困寄宿生。
三、资助标准1. 生活费补助: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不同,每个贫困寄宿生每月可获得不同金额的生活费补助,具体标准由学校负责核定。
2. 住宿费补助: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寄宿生,学校将提供全额住宿费的补助;对于一般贫困寄宿生,学校将提供一定比例的住宿费补助。
四、资助申请与审批1. 学生申请:贫困寄宿生向学校提交资助申请,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申请书等相关材料。
2. 学生资格审查:学校负责设立专门的资助申请审查小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寄宿生能够及时获得相应资助。
3. 审批流程:审批小组根据寄宿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相关规定进行评估,并提出补助建议。
最终决策权归学校负责人。
五、补助发放方式1. 生活费补助:学校将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生活费直接发放到寄宿生的个人银行账户。
2. 住宿费补助:学校将直接向寄宿生所居住的宿舍楼提供相应的住宿费补助。
六、补助管理与监督1. 资金管理:学校将建立专项账户,专门用于管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合理。
2. 监督机制:学校将建立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3. 违规处理:如发现寄宿生存在滥用、截留或虚报资助情况,学校将依据校纪校规进行相应处理,并追回已发放的补助。
七、宣传与教育1. 宣传推广:学校将通过校网、学校广播、班级会议等方式,广泛宣传生活补助政策,让更多的贫困寄宿生了解并获得资助。
2. 生活教育:学校将开展生活能力培训活动,帮助贫困寄宿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理财意识。
八、评估与调整学校将定期对生活补助工作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制度的公平与有效。
九、附则1. 若经济情况变化,寄宿生可重新申请生活补助,学校将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
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例文(4篇)

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例文一、总则为了做好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工作,保证贫困寄宿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工作。
三、资金来源1. 学校根据经费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
2. 学校可以接受社会捐赠和资助,用于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
四、补助对象的认定1. 学校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联合相关部门以及学生所在地社区,对贫困寄宿生进行认定。
2. 贫困寄宿生的认定标准参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综合考虑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数、家庭拥有财产等因素。
3. 贫困寄宿生的认定工作由学校负责,认定结果公示,接受监督。
五、补助标准1. 学校根据贫困寄宿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制定相应的生活补助标准。
2. 生活补助标准主要包括食宿费、学习用品费、交通费和日常生活费。
3. 生活补助标准根据经费预算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六、补助方式1. 食宿费直接由学校统一支付给贫困寄宿生所在的食堂或寄宿社区。
2. 学习用品费和交通费可以采取购买代金券或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以供贫困寄宿生购买所需用品或支付交通费用。
3. 日常生活费可以采取每月定期发放现金或购买电子消费卡的方式,供贫困寄宿生在规定范围内消费。
七、管理与监督1. 学校设立贫困生生活补助管理机构,负责生活补助工作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2. 财务处配合贫困生生活补助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经费的申请、审批和监督。
3. 贫困生生活补助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与家长、社区以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4. 学校要定期对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违规处理对于故意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生活补助的贫困寄宿生,学校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追回已发放的生活补助,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以上是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的模板,具体实施细则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引言:贫困寄宿生是指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居住在学校附近,需要通过寄宿的方式来完成学业。
然而,由于他们的经济困难,使得他们承担了生活费、食宿费等额外的负担,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困难。
为了帮助贫困寄宿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
本文将从补助标准、申请程序、发放方式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探讨这个制度的具体实施细节。
一、补助标准寄宿生生活补助是为了帮助贫困寄宿生解决生活费、食宿费等基本开支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合理确定补助标准非常重要。
1. 参考地区平均消费水平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应以当地平均消费水平为基准。
一方面,此标准能够满足贫困寄宿生的基本需求,使其能够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基于地区平均消费水平,能够避免补助标准过高导致浪费资源的问题。
2. 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在确定补助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贫困寄宿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确定补助的金额和范围。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家庭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其他关键因素,以此为参考进行补助标准的设定,确保补助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二、申请程序为了保证贫困寄宿生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生活补助,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申请程序。
1. 搜集信息学校应主动与贫困寄宿生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学生证明等。
2. 审核评估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审核评估小组,负责对寄宿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符合贫困寄宿生的资格。
同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评估结果,确定补助的金额和范围。
3. 申请结果通知学校应及时将审核结果通知到申请人,告知其是否获得生活补助以及具体的金额和范围。
在通知中还需提醒他们申请的有效期限和后续的管理办法。
三、发放方式为了确保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能够及时发放到位,学校需要选择适合的发放方式。
1. 现金发放学校可以选择将生活补助以现金方式直接发放给贫困寄宿生。
2024年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范本一、背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必要的学习资源。
为了保障贫困寄宿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其学习和发展机会,学校特制定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
二、工作目标1. 确保贫困寄宿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为贫困寄宿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支持。
3. 鼓励贫困寄宿生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提高综合素质。
三、补助资金来源补助资金由学校设立专门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学校配套资金共同组成。
四、资助对象1. 定义:贫困寄宿生:指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良好生活条件而须寄宿在学校的学生。
2. 资助政策:(1) 预期月度生活补助:根据贫困程度,每位贫困寄宿生在每月开始时获得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用于基本生活开支。
(2) 教材和学习用品资助:为贫困寄宿生提供教科书、学习用品和必要的学习资源。
(3) 奖励资助:对于在学习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出色的贫困寄宿生,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资助。
五、资助标准1. 预期月度生活补助标准:(1) 根据贫困程度划分不同档次,分别给予不同数额的补助,具体标准如下:档次补助标准(元/月)一档 500二档 300三档 200(2) 贫困寄宿生的资助档次将在每年评估一次,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动态调整。
2. 教材和学习用品资助标准: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为贫困寄宿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学习用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 奖励资助标准:(1) 学习成绩方面:对于在班级、年级或校级重要考试中获得前几名的贫困寄宿生,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 品德表现方面:对于表现出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精神的贫困寄宿生,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3) 社会实践方面: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贫困寄宿生,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六、申请与评定1. 申请条件:(1) 家庭贫困,经济困难;(2) 寄宿在学校住宿条件艰苦;(3) 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4篇)

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引言:贫困寄宿生是指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居住在学校附近,需要通过寄宿的方式来完成学业。
然而,由于他们的经济困难,使得他们承担了生活费、食宿费等额外的负担,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困难。
为了帮助贫困寄宿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
本文将从补助标准、申请程序、发放方式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探讨这个制度的具体实施细节。
一、补助标准寄宿生生活补助是为了帮助贫困寄宿生解决生活费、食宿费等基本开支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合理确定补助标准非常重要。
1. 参考地区平均消费水平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应以当地平均消费水平为基准。
一方面,此标准能够满足贫困寄宿生的基本需求,使其能够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基于地区平均消费水平,能够避免补助标准过高导致浪费资源的问题。
2. 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在确定补助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贫困寄宿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确定补助的金额和范围。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家庭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其他关键因素,以此为参考进行补助标准的设定,确保补助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二、申请程序为了保证贫困寄宿生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生活补助,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申请程序。
1. 搜集信息学校应主动与贫困寄宿生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并向他们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学生证明等。
2. 审核评估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审核评估小组,负责对寄宿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符合贫困寄宿生的资格。
同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评估结果,确定补助的金额和范围。
3. 申请结果通知学校应及时将审核结果通知到申请人,告知其是否获得生活补助以及具体的金额和范围。
在通知中还需提醒他们申请的有效期限和后续的管理办法。
三、发放方式为了确保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能够及时发放到位,学校需要选择适合的发放方式。
1. 现金发放学校可以选择将生活补助以现金方式直接发放给贫困寄宿生。
2024年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范文(2篇)

2024年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范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大部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贫困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支持相对较低。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寄宿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校制定了2024年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制度。
二、补助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贫困家庭学生以及其他特殊贫困情况学生,包括但不限于:1.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 孤儿或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3. 学生因家庭原因无法得到足够支持的学生。
三、补助标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本制度将提供以下补助:1. 住宿费用:贫困寄宿生可申请免除住宿费用,学校将免费提供住宿;2. 餐费补助:每个贫困寄宿生每月将获得人民币500元的餐费补助;3. 生活用品补助:每个贫困寄宿生每年将获得人民币1000元的生活用品补助,用于购买衣物、书籍、文具等生活必需品;4. 交通费补助:特殊情况下,对于部分贫困寄宿生来校所需的交通费用,学校将提供适当的补助;5. 医疗费用补助:对于贫困寄宿生的医药费用,学校将提供适当的补助。
四、补助申请与评定1. 贫困寄宿生在入学前或入学后可以随时提出补助申请,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家庭收入证明、家庭住房证明等;2. 学校将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负责审核和评定申请材料,确保补助资金发放给真正需要的学生;3. 审核小组将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补助资金将按照评定结果进行分配;4. 学校将对已获得补助的学生进行定期复查,确保其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以保证资源合理利用。
五、补助资金来源1. 学校将通过自身资金,包括教育经费的拨款等,为贫困寄宿生提供补助;2. 学校将积极争取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外部资金,用于增加贫困寄宿生的补助金额和范围。
六、补助管理与监督1. 学校将建立完善的贫困寄宿生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和管理每一个获得补助的学生的情况;2. 学校将建立补助发放制度,确保贫困寄宿生每月获得相应的补助;3. 学校将定期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核算,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和合理;4. 监察和审计部门将对补助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补助制度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制度
为规范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根据县教育局、财政局有关要求,以及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成立由学校、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初审和申请,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形式。
二、资助原则:不得降低条件及标准,不得搞平均分配,不得随意扩大资助范围,不得将财政供养家庭和非困难家庭子女列为照顾对象。
三、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家住农村地区(持农村户口)并在农村学校就读的,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负担寄宿生生活费的学生。
3、下列情况,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资助:
(1)孤儿(含艾滋孤儿)、烈属、军属家庭困难的子女,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2)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3)低保或特困家庭子女。
(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四、资助申报审批程序
、每学年开学初向所有学生、家长宣传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让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了解政策、参与监督。
2、公开资助信息。
学校根据上级下达的资助名额,通过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的乡镇、村、组张贴公告等途径公开资助信息。
3、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
申请资助的学生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4、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在学校和所在村、组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县资助中心审核确定。
5、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领取表》,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签字确认。
6、资金的发放。
学校在收到县下拨的资金后,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将资助的资金发放到学生手中。
五、资助资金实行单设科目、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六、受资助学生名单、资助项目和金额应在学校校务公
开栏公布,建立档案,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贫困学生。
对于出现问题的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