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第三课时
大连渤海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窦娥冤第三课时 (2)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练习册剩余习题做完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7板书
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浪漫主义夸张想象超现实
现实主义黑暗现实
8课后反思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
课题
窦娥冤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依据:高考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书写
背诵必备篇目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比较鉴赏,品读语言。寻找较好的语句段落。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相应知识。
1、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整理完善
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4分钟
承
接
环节
鉴赏语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指导学生鉴赏文章语言。
展示鉴赏内容。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依据:分析概括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知识、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元杂剧的结构及其舞台语言。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1窦娥冤优秀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1 窦娥冤从容说课《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
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析人物。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
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生(齐声)喜欢。
师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生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
生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教案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教案第一学时:紧扣冤整体感知第二学时:紧扣冤研读悲剧第三学时:紧扣冤品读语言一、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箍;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儿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取,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儿道上走!二、剧情梗概全名《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主要情节:窦天章欠蔡婆高利贷,不得已将窦娥送与蔡婆作童养媳,自己应试去了。
十三年后,窦娥也成为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他骗至野外意图杀害,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逼迫蔡婆招赘他们,蔡婆无奈领二人回家,窦娥怒斥张驴儿的纠缠。
张驴儿从赛卢医处索来毒药,要毒死蔡婆,反毒死了其父。
张驴儿贿赂桃杌太守,将窦娥屈打成招。
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一一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巡查地方,窦娥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窦娥冤教学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窦娥冤》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杂剧内容。
正确分析窦娥的形象。
概括杂剧《窦娥冤》的主题。
6、鉴赏《窦娥冤》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正确分析窦娥的形象。
概括杂剧《窦娥冤》的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用具秦腔视频课本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
〔秦腔〕目标展示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窦娥冤》三、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假设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元杂剧的其他常识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范文

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范文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_____,白朴的____,郑光祖的____。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____、____、____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____,有的还加一个____,剧本由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____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3

窦娥冤(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并熟记文中引用典故;过程与方法:从节选情节不合理处分析《窦娥冤》的主旨;从人物形象的分析中理解悲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阅读元杂剧的兴趣,加深对古代戏剧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并熟记文中引用典故;三、教学难点从人物形象的分析中理解悲剧;从节选情节不合理处分析《窦娥冤》的主题;一、课下任务:假期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学习元杂剧相关知识的补充材料,并把每折的主要情节概括出来,在返校晚自习进行检测。
并在晚自习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窦娥冤》的主题是什么?2《窦娥冤》中有没有哪些情节是看似不合理的?以书面的形式上交。
一、理解文中典故从曲词风格方面可以把元杂剧分为本色派与文采派入手,作为本色派代表的关汉卿在现实主义的鲜明特点下,也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从而明确文中的典故。
二、作业反馈:明确《窦娥冤》的主题(一)总结学生尝试概括窦娥冤主旨的解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桃杌为代表的官府(统治阶级)与以窦娥为代表的下层民众(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压迫。
唱曲中所谓天地鬼神,就是指的封建秩序及其官僚机构,对天地鬼神的“咒骂”就是对封建制度的怀疑、反抗和否定。
(二)总结学生认为的情节设计上的看似不合理(看似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1、资金充足可以放高利贷的蔡婆婆为什么不贿赂桃杌救自己的儿媳妇?2、窦娥答应嫁给张驴儿就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但为什么她抵死不从?3、窦娥既然怀疑甚至咒骂天地,为什么还向苍天发下三桩“无头愿”,而且坚信“湛湛青天”终将“随人愿”?在帮助学生解决情节上的看似不合理的过程中,推翻学生对于《窦娥冤》主题的解读,建立新的解读思路。
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何资金充足可以放高利贷的蔡婆婆为什么不贿赂桃杌救自己的儿媳妇?明确第一点:桃杌是不是一个贪官?这关系到桃杌是否可以被认定贪赃枉法,故意压制并毁窦娥。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窦娥冤第三课时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窦娥冤第三课时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课题窦娥冤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联合依照:高考大纲领求,学生可以进行文学类重点的艺术手法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认识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着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觉形象,品尝语言,意会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探究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课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联合依照:剖析归纳文章构造和归纳内容重点,难点的艺术手法应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窦娥冤》1、认识中国古代戏曲的知识、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是中国古代戏剧元杂剧的构造及其舞台语言。
中有名的惨剧,有2、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第三折的情节。
着震惊人心的悲二、能力目标:剧力量,力争经过学习1、思想能力:本剧的学习,使学目标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生对惨剧作品有2、运用能力:初步的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朗诵、小考《劝学》监察学生行为记忆背诵必备3分钟三分钟第四段的默写检查累积内容书写篇目1比较鉴赏,品读语1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4分钟承接导言。
找寻较好的语句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段落。
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
2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承鉴赏语句中所用的指导学生鉴赏文展现鉴赏内容。
指引学生5分钟接修辞手法。
章语言。
感知课文环节3联合文章的主题,体 1.读“三桩誓1、小组议论并说出训练学生6分钟练评结会《窦娥冤》的语言愿”部分,理解答案怀疑、概合环节风格带来的成效。
课文现实主义和2、小组展现。
括、剖析,浪漫主义相联合 3.其余小组增补领悟作者的艺术手法。
2023必修四语文《窦娥冤》教案

2023必修四语文《窦娥冤》教案必修四语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点拨——元杂剧知识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
②韵文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
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
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净(大花脸。
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
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二]、点拨——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
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
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
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
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
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概括情节1、了解全剧剧情2、概括情节(先读后议)【明确】(一)绑赴刑场──指天斥地┏1、绕过后街怕见婆婆(二)婆媳告别┃2、婆媳见面补叙原委┗3、婆媳离别悲声动地┏血浅白练┏1、指天发誓┃六月飞雪(三)刑场受戮┃ ┗亢旱三年┗2、誓愿应验【作业】选出不同类的项1、A、外;B、正旦;C、净;D、监斩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依据:高考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依据:分析概括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知识、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元杂剧的结构及其舞台语言。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尤其第三折的情节。
二、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品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由:《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力求通过本剧的学习,使学生对悲剧作品有初步的鉴赏常识和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朗读、小考《劝学》第四段的默写
监督学生行为
检查积累内容
记忆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练习册剩余习题做完
2、学优生:改写文章结局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7板书
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浪漫主义 夸张 想象 超现实
现实主义 黑暗现实
8课后反思
4
课堂
总结提升环节
总结本课知识。
结合《孔雀东南飞》总结体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风格。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重点。
1、回忆、总结
背诵、
2、总结、提升。
巩固本课所学,完成学习目标
4分钟
5
检测反馈环节
《优化学案》相关习题
1、巡视学生。
公布答案。
2、展示优等生练习册。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作答、补充记录。
课代表协助检查
书写
背诵必备篇目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比较鉴赏,品读语言。寻找较好的语句段落。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相应知识。
1、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整理完善
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4分钟
承
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 节
鉴赏语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指导学生鉴赏文章语言。
展示鉴赏内容。
引导学生感知课文
5分钟
3
练评结合环节
结合文章的主题,体会《窦娥冤》的语言风格带来的效果。
1.读“三桩誓愿”部分,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2.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明确答案
1、小组讨论并说出答案
2、小组展示。
3.其他小组补充
记录、背诵
训练学生质疑、概括、分析,领会作者意图的能力。
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