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

合集下载

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珠三角大面积软土地基的效果评价

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珠三角大面积软土地基的效果评价
第2 4卷 第 3期
2 0 年 9 8 0 月



通学院来自学报 Vo . 4 1 2 No 3 . S p. 2 0 e 08
J OURNAL OF HANGS A C H COM M UNI CAT ONS UNI I VERS TY I
文章 编号 :00— 7 9 2 0 )3— 03—0 10 9 7 (0 8 o 0 1 5
e d c tro n r e in;e fc ie r i fr e n e t i f t en o c me td p e v h
珠 三 角地 区软 土具有 本 身典 型性特 征 … , 真空预压 法 和真 空 一堆 载联 合 预压 法 处 理软 土 地基 在该
地 区得到普遍应用. 工程实践表明: 真空 一 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能够取得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
和港 口等大型软土地基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外 , 还不断地被应用 于中、 小型软土地基处理工程 中 . J尽
管真空预压和真空 一 堆载联合预压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 但缺乏对软土地基处理后
资料的分析和总结 , 一些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的工程经验没有得到更深入 的推广. 本研究依托工程项 目,
通 过分 析有 关数 据对 真空 一 载预 压法处 理珠 三角 大面 积软土 地基存 在 的问题 进行探 讨 . 堆
收稿 日期 :0 8— 4— 0 20 0 2
作者简介 : 秦志光 ( 99~) 男 , 17 , 广东 天信 电力工程检测有 限公司工程师
1 4


交 通
学 院
学 报
Q N Z i un , H U X agg o I h , U Y nl g I h— a g Z O i —u ,L i L u — n g n Z o

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施工工艺优化

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施工工艺优化

广东建材2018年第2期大面积堆载预压堆载回填施工工艺优化熊福洪王玉林邬登成(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设有限公司)【摘要】堆载预压法做为软土地基加固的成熟方式在沿海地区应用广泛。

一般采用堆载预压工艺,设计对堆载的分层厚度要求往往比较严苛,施工期的预留沉降量均要求施工方自行控制。

这往往又是制约堆载施工进度,影响施工成本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堆载预压工艺中的分层厚度、预留沉降量等不断优化,收到了较好经济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堆载预压;分层厚度;加载速率;预留沉降1引言堆载预压法广泛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土地基处理,尤其是石料来源丰富的沿海地区。

造地海域广泛存在海相和湖相沉积的软土,在软土地基上成陆造地修筑上部建筑往往沉降过大、难以稳定。

为此,一般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堆载预压技术使用材料、机具简单,施工工艺简便。

但利用开山石料堆载一般工程量大,堆载厚度大,施工、稳压期长,适合用地要求不紧的项目。

考虑变形和稳定的要求,常规设计采用的堆载分层厚度均小于等于1m,堆载施工期的沉降量需要施工单位自行预留。

受制于工期和堆载料粒径等因素影响,分层过小将增加成本、填筑时间及平整控制难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预留沉降值控制好坏,更是关系到施工单位成本、进度及验收质量。

本文结合浙江某吹填成陆工程的实施情况,对堆载施工工艺做了探索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施工效益,该工程的施工经验将为今后类似堆载预压地基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2工程概况本工程(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分为11个区块,分区分期施工,总加固面积约为672万m2。

地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方案,插板深度为17~30m。

堆载预压采用回填开山石,堆载顶标高+5.5~+8.0m。

2.1回填区土质情况本工程勘察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基土层划分为6个地基土层及其分属不同地基土层的亚层,各地基土层的特征详述如下:Ⅲ1灰黄色淤泥:饱和,流塑。

地基处理方法汇总

地基处理方法汇总

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法的原理与适用条件汇总1.换填法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粉煤灰、矿渣等材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当地基软弱土层较薄,而且上部荷载不大时,也可直接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填料或不填料)进行表层压、夯、振动等密实处理,同样可取得换填加固地基的效果。

经过换填法处理的人工地基或垫层,可以把上部荷载扩散传至下面的下卧层,以满足上部建筑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的要求。

当垫层下面有较软土层时,也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和强度的提高。

适用条件: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士、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结的软填土等地基处理以及暗塘、暗洪、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填筑。

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用于膨胀土地基可消除地基上的胀缩作用,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用于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与土洞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2.排水固结法按照使用目的,排水固结法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沉降问题。

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大部或基本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2)稳定问题。

加速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增长,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排水固结法原理:饱和软粘土地基在荷载的作用下,孔隙中的水被慢慢排出,孔隙体积慢慢地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逐渐增长。

在荷载作用下,土层的固结过程就是超静孔隙水压力(简称孔隙水压力)消散和有效应力增加的过程。

如地基内某点的总应力增量为:△ b ,有效应力增量为△ b ',孔隙水压力增量为△ u ,则二者满足以下关系:△ b ' = △ b - Au适用条件:海相、湖相以及河相沉积的软弱粘性土层,这种土层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差且不少情况埋藏深厚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沉降和沉降差,而且沉降的延续时间很长,有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大面积堆载下桩基的计算

大面积堆载下桩基的计算
21 00年 7月 第 l 3卷 第 7期
2 0,V l 3,N . 01 o ,1 o7
贵州电力技术
GUI HOU ECT C Z EL RI POW ER TECHNOLOGY
专 题研 讨
Sp ca po e il Re ts
文章 编号 :0 8— 8 X( 0 0 0 0 3 0 10 0 3 2 1 ) 7— 0 3— 3
中图分 类 号 : U 7 T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献标 识 码 : B
大 面 积 堆 载 下桩 基 的计 算
黄桂花
( 州电力设计研 究院, 贵 贵州 贵 阳 5 00 ) 50 2 摘 要: 桩基 负摩 阻力是 工程 实践的一个热点 问题 , 如在设计 中未考虑 , 结构安全 则不能得到保证 。结合 电厂 干煤
棚桩基设计 , 论述软 土地 区在 大面积堆载情况下 , 如何计 算单桩 中性 点 , 以及 考虑 负摩 阻力后 , 桩基承 栽力、 : 的 冗降 计算方法 , 并对计 算结果加 以分析 , 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大面积堆载 ; 负摩 阻力 ; 中性 点
The c l u a i n fe r h pii g l a de o u n o da i n o l so a g r a a c l to o a t ln o d un r c l m f un to n pi fl r e a e e Hu n i u a g Gu h a
大面 积 堆 载 的建 ( ) 物 在 电 厂是 比较 常 见 构 筑 的 , 煤场 、 膏脱水 车 间等 。 当软 土 的大面 积堆 载 如 石
擦 桩 和端 承桩在 考 虑负摩 阻力 情况 下分 别给 出 了相

大平面鱼塘深厚淤泥地基处理的方法分析

大平面鱼塘深厚淤泥地基处理的方法分析

大平面鱼塘深厚淤泥地基处理的方法分析[摘要]沿海地区陆域面积有限,需要通过水域回填、吹填的方式达到建设发展的目的。

回填水域分布有大面积的深厚淤泥,容易产生工后沉降,造成地面开裂以及建筑物倾斜、下沉等不良后果,因而需要通过地基处理来达到设计的承载力以及沉降要求,从工期、造价、处理效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是沿海淤泥地质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大面积;深厚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分析Analysis of treatment method for deep silt foundation of large fishpond areaTang Ruilong, Xue Feifei, Zhang Hongchuan, Lin Shuai, CenBaiyi,Ding Peigeng(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Guangdong Branch Co., Ltd.,Guangdong Guangzhou 510030)Abstract: Due to the limited land area in coast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y water area backfill and hydraulic fill. There is a large area of deep silt distributed in the backfill water area, it is easy to produce post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resulting in ground cracking, building inclination, subsidence and other adverse consequen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design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requirements through foundation treat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silt geology to select different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Large Area; Deep Silt;Foundation Treatment;Method Analysis0引言华南师范大学(汕尾分校)是汕尾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弥补了海陆丰革命老区无本科院校的空白,有力解决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地面堆载厂房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研究

地面堆载厂房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研究

地面堆载厂房软土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研究作者:陈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4期摘要:在广东省湛江市(处沿海软土地基)兴建厂房或仓库,厂房或仓库的地面堆载,软基处理是必须面临的技术难题。

本文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从设计与施工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面堆载;设计施工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一、概述工业厂房设计中常遇见大面积地面堆载的地基处理问题。

一类情况是大吨位的大面积地面堆载,如100kN/㎡、200 kN/㎡,且对地面平整度不作过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厂房的柱下采用桩基础,则厂区的地面通常不用采取地基处理措施,至多要考虑地面堆载是否会导致柱下桩基础的负摩阻力。

另一类情况是地面堆载较轻,对厂区地面平整度又不能完全忽视时的地基处理问题。

当大面积地面堆载为10kN/㎡以下时,厂区的地面一般均可考虑采取地基处理措施;但当大面积地面堆载达到30-40kN/㎡时,厂区的地面是否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就是个难题。

这个难题实际上并非技术问题,而是如何设计出既经济又安全的地基处理方案的问题。

现围绕某单层工业厂房大面积地面堆载的地基处理的设计失误,对如何进行既经济又安全的地基处理设计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工程概况某单层工业厂房,钢结构屋盖,单柱轴力约750kN,跨度20m,柱距8m,设有20t行车,总面积约17000㎡。

厂房内地面大面积均布荷载30kN/㎡。

拟建场地在35.0m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均属第四纪全新世与上更新世冲积沉积物,粉质黏土"硬壳层"埋层较深,土质均匀,可塑一软塑,中压缩性;1.9m厚的粉质黏土“硬壳层”以下为15m厚的淤泥质黏土,强度低,属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地基土,工程性质差,为天然地基的主要压缩层;第5-2与5-3层土属中等压缩性土,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持力层。

该工程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2 地基基础设计对于单层工业厂房的基础,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结论与建议”认为,厂房柱下可采用预制桩,桩长25m,直径4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以第5-2层土为桩端持力层。

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株硬精密工具产业园地面回填土处理技术要求株硬精密工具产业园的回填土面积较大且回填土层厚较深,为防止地面沉降满足厂房地面堆载要求,拟采用强夯法处理厂房地面回填土,技术要求如下:1. 施工必须按下述规程规范进行:(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3)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2-2002)2.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k≥150kPa,干容重:16kN/m3,压缩模量≥10MPa,单击夯击能4000kN.m,夯击点间距3倍夯锤直径。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得大于50mm,同时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且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强夯影响深度需大于8米,分两遍点夯进行,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两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强夯至低于厂房室内地坪标高约1.0米处。

4.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2周(根据天气情况及现场实际调整)。

5.回填土由粉质粘土、碎石组成,粉质粘土含量70%。

6.大面积夯填前应试夯,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根据试夯的检测结果调整设计施工参数和方法。

7.夯坑做到随夯随填,保证不过夜、不积水;8. 强夯施工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整体强夯前应由甲方和设计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确认。

9.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及量测每击的夯沉量等),且每遍夯击前,均应对夯点放线进行认真复核。

10.施工完成两周后需由专业检测单位对强夯结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交由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6月28日。

堆载预压法在温州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堆载预压法在温州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堆载预压法在温州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章途鑫 温州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摘 要:堆载预压法在软土地基处理应用较广,为了研究其在温州地区深厚软土地基加固效果,通过设置表层沉降、深层沉降标、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等施工监测内容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处理后地基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处理后的地基较为稳定,堆载预压法在温州地区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施工工期较长,地基处理效果较好,能够达到预期加固目标。

关键词:深厚软土;堆载预压;施工监测;软土加固1.引言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大范围的淤泥质软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对这些淤泥质软土进行处理进而对这些区域充分利用成为沿海地区开拓空间的迫切需求。

这些软土多处于超饱和状态,含水率可达到100%~200%,压缩性大,水渗透性差,处理难度大。

20世纪50年代初,瑞典学者Kjellmen提出的真空预压法,成为软基处理研究的里程碑[1]。

近年来,国内的众多学者对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

盛焕明等对真空预压负压力在地下水位线上、下传递规律,提出真空压力在地下水位线以下也会传递[2];曹建勇、姜建芳、刘贺等研究了先浅层、再深层真空预压二次加固方法在道路区软基处理的案例,结果标明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3,4,5];朱森林、贾敏才、周波等在潮汕机场、上海港、广州南沙等地深厚软土处理项目中分别研究了堆载预压法、二次真空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加固后地基承载力有较大幅度提交,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也得到了较大提高[6,7,8]。

温州市地处浙江省南部,沿海约有530平方公里的滩涂。

作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少地城市,这些滩涂区域的建设开发,对温州市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温州地区滩涂软土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部分区域软土层厚度甚至超过30m,这些软土层普遍表现为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灵敏度大,地基处理难度很大。

本文以温州某项目为例,对堆载预压法处理该地区深厚软土地基进行了研究,该项目自2017年9月开始,2020年6月完工,地基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
摘要:由于存在大面积堆载,地基一般都会发生较大的竖向沉降,尤其是伴随着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这对靠近料堆附近的堆取料设备轨道基础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同时料场面积较大,因此如何对料场及堆取料设备下的地基进行处理不仅关系到生产的正常运行,而且对项目的投资影响巨大。

本文即详细阐述了两种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大面积堆载;地基;堆载预压;CFG 桩复合地基
一.大面积堆载下软土地基的承载特性及处理方案选择
为了做到既安全又经济,首先分析一下软土地基的承载特性。

由于基土的压缩模量低、压缩系数高,当大面积堆载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时,地基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软土层将形成一剪切滑动面,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将沿剪切滑动面向外、向上隆挤,并产生很大的侧向水平推力;但当堆载不超过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时,料场下软土虽然产生一定的竖向沉降,但并不形成剪切滑动面,也就是说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此时地基土由于竖向沉降所产生的侧向水平推力是有限的,对邻近的堆取料设备轨道基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对地面堆载不超过软土基承载力的煤、焦炭等料场,可以在地面做250 mm 厚的钢筋混凝土板,板底铺设300 mm 厚碎石层,用以适当调整整个堆载面积内地基土所承受的压力均匀度,防止局部发生剪切破碎,减少沉降总量及不均沉降。

除此之外,对软土地基就不必做任何处理了,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对于铁矿石、石灰石等料场,由于堆料荷载远远高于地基土允许承载力,其最大料压达250 kN/m2~350 kN/m2,相应的地基沉降量亦高达1200 mm~1800 mm,所以必须对大面积堆料部分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防大面积堆载产生的巨大水平力将两侧堆取料设备轨道基础推坏。

这时采用大面积强夯法处理地基是比较经济的。

二、大面积堆载下的地基处理技术
(一)堆载预压处理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堆料场地由南到北长560m、东西向宽度从39 ~54m,其下分布着近30m 厚的软弱淤泥质黏土,工程地质性能极差,针对此情况决定采用砂桩配合排水板加固软土地基。

其中,砂石桩桩间距为1. 5m,正方形布置,桩径为580mm,长度为19m; 排水板采用 C 型板,插设于砂桩的中心,长度为28m。

选取距料场最南端100m 处的某一监测断面作为典型试验区进行研究,该断面堆载期历经5 个月,总高度为5m,采用两级加荷。

第一级加载高度为4m,换算成荷载值为78kPa;第二级加载高度为1m,总高度为5m,换算成荷载值为97. 5kPa,
采用自然放坡。

2、地基的沉降与固结性状分析
由于固结理论中的假定以及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的土性参数都跟现场工程存在一定差距,计算结果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

因此,通过实测的沉降值与时间关系可以建立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模型公式,以此估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和相关的固结指标。

工程中常用模型有本文所采用的“三点法”以及“Asaoka 法”、“双曲线法”。

[2]
3、砂桩对软基的稳定分析
稳定分析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另一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于本工程一旦土体失稳将导致料条两侧的取料机侧翻,造成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实际工程中,堆载下软土地基的稳定验算主要采用“瑞典条分法”、“Bishop 法”。

本文采用两种计算方法对土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如下表所示,可知打设砂桩之后软土的稳定性得到一定的改善。

原因一是砂桩置换作用提高了整个复合土体的抗剪承载力;二是砂桩排水作用加速了软土固结,进而增大了土体的抗剪指标c、φ 值。

表稳定安全系数结果
4、结论
( 1) 本次堆载试验设计合理,监测项目设备运行正常,观测成果规律性强,能够较好的反映料场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并指导工程实施。

( 2) 区别于一般的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基,本工程结合砂桩的置换效果,首先改善了软土排水边界条件,加速了土体固结,但计算分析表明其排水效果远不如相同置换率的排水板; 其次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使软土稳定性得到保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体水平位移的发展。

( 3) 砂桩—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地基在国内研究成果不多,经此次软基处理工程实践对该法的理论和工程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并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二)CFG 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公司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单层两跨钢卷库厂房,厂房内设计地面堆载为250kPa,上部结构设计单位提供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如下:
(1)钢卷库厂房柱基础,地基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方案,CFG桩长为8.1m,桩径420mm。

桩顶和基础之间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区300mm。

(2)钢卷库厂房柱基础护桩桩长为11.3m,桩径420mm。

桩顶设置钢筋笼,钢筋笼长度 2.8m(含0.3m 的锚固长度),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拉梁。

由于厂房地面堆载250kPa 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30kPa,另外考虑到大面积堆载对钢卷库厂房柱基础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工程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校核。

[1]
2、柱基复合地基承载力校核
(1)厂房柱基础CFG 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CFG 桩有效桩长为8. 1 m,桩径420 m,桩端进入第⑥层细砂。

CFG 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计算结果为320kN。

(2)厂房柱基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柱基础尺寸5m×5.8m, 设计桩数16 根,第③层粉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0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结果为250kpa。

3、护桩竖向承载力校核
大面积堆载对邻近桩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桩土共同作用的课题,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①地面堆载引起地基土侧向变形而挤压桩基,使桩挠曲、水平移动,甚至断裂; ②地面堆载引起桩周地基土的固结沉降变形,土将相对桩向下移动,在桩身产生向下的摩擦力———负摩擦力,其结果是增加桩的轴向荷载并产生附加沉降,往往造成不均匀沉降,这对上部结构不利。

根据《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 94)第 5.2.15 条验算护桩承载力。

摩擦型基桩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因此需先确定中性点深度ln。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护桩桩端进入第⑥层细砂(中密)1.45m,根据规范表 5.2.16- 2 确定中性点深度ln 为7.88m。

考虑大面积地面堆载负摩擦力影响,护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20kN。

根据以上计算,护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不满足上部结构设计要求。

4、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部结构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参数,通过计算分析,尽管柱基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柱基复合地基变形和护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

本文的工程地基处理设计不再是按承载力控制而是由变形控制。

经过重新设计计算,提出新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具体意见如下:
(1)建议增加厂房柱基础下CFG 桩的桩长,CFG 桩有效桩长为20 m,桩端持力层为⑧层细砂,以控制复合地基的最大沉降量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建议增加厂房内护桩长度,护桩有效桩长14 m,同时建议增加护桩的配筋长度,以抵抗地基土剪切破坏的侧向挤出,防止柱基倾斜。

根据计算建议配筋长度增加到9 m,钢筋其它设计参数同原设计。

护桩桩顶以上应覆盖0. 5m 以上的土层,以防止堆载时的动荷载破坏桩头。

(3)厂房柱下基础边缘外,应设置明显的钢筋混凝土挡料墙,以控制堆载范围,保证不在柱基承台范围内堆载。

参考文献
[1]田睿.浅析CFG桩复合地基[J].科技风,2008(01)
[2]张晓斌.大面积堆载作用下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方法[J].天津建设科技,2009(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