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在我国不同区域分布的岩土工程特性

合集下载

昆明地区玄武岩残积土工程特性初探

昆明地区玄武岩残积土工程特性初探

昆明地区玄武岩残积土工程特性初探摘要:玄武岩残积土具有低密度、高孔隙比、高含水率、高液限、压缩性偏高等特征,是一种工程特性比较独特的粘性土,本文试图通过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玄武岩残积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一般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价值。

关键词:玄武岩残积土,工程特性,低密度,高孔隙比,高含水率,高液限,压缩性偏高,承载力特征值,假塑性1、概述玄武岩残积土是由玄武岩完全风化后残留在原地或经过轻微搬运而形成的土,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喷出岩,新鲜的玄武岩呈灰黑色,主要矿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等,为隐晶质结构,具块状、气孔构造,玄武岩残积土一般自地表之下呈褐红、褐黄、棕褐色、褐灰、兰灰色,局部灰绿、深灰色,玄武岩残积土颜色的变化,反映了淋滤作用,母岩矿物风化蚀变及粘土化程度由浅至深均呈逐渐减弱趋势,一般上部裂隙发育,下部则普遍具有完整性。

玄武岩的岩石结构构造变化较大,风化速率不一致,风化带发育异常,而风化带发育的异常性又给岩石后续风化环境造成新的变化;原岩的气孔(孔洞)和风化物土粒之间孔隙组合的特点差异以及矿物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特性差异都可使玄武岩残积土出现多变的性质。

玄武岩地表残积土天然状态下具有低密度、高孔隙比、高含水率、高液限、压缩性偏高等特性,是一种不同于软土、红粘土、膨胀土等特殊土的粘性土,其工程特性比较独特。

昆明玄武岩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东部,其他地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如白邑、松华坝、碗花山——马梨园、马金铺等低山区及宽谷区。

大部分地区以致密状玄武岩为主,不能分段。

中部昆明——松华坝一带可分为上部玄武岩和下部火山碎屑岩两段。

玄武岩因内生柱状节理和化学矿物成分的不稳定性而成为极易风化的岩石,地表普遍有较厚的风化带。

尤其是在地形平缓地区,如马金铺及昆明北团山一带,风化厚度多在5~30米,宝象河水库以东的个别地段,最深达50~60米。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第一节地基土特征根据《新校区场址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勘,浙,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1层粘土层:灰黄,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含少量粉砂,见铁锰质氧化斑,向下土体渐软。

为地表硬壳层。

土体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

2-1层淤泥:青灰,流塑,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土体极软弱,含贝壳碎片、腐殖质和少量粉砂,厚层状构造。

全场地分布。

2-2层淤泥混粉砂:青灰色,流塑,高压缩性,成分不均匀,粉砂含量15~35%,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

韧性高~中等,干强度高~中,摇振反应无~中等。

Z21号孔18.30~18.5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全场地分布。

3层粘土:灰色,软塑,高压缩性。

见细鳞片状结构,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局部含少量粉砂,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

土体不均一,局部砂含量较多,相变为粉质粘土。

Z11号孔25.00~25.7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大范围分布,局部缺失4-1层粉质粘土:兰灰~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局部高压缩性,刀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见少许铁锰质斑点分布。

局部相变为粘土。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4-2层粘土灰色,软塑,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 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Z16号孔27.40~27.8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5层粉质粘土:兰灰~灰黄色,中压缩性,刀切面欠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土体不均一,Z21、Z24、Z26、Z27号孔层中夹块石(滚石)。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9层粉质粘土混碎石:灰黄色,可塑,中~高压缩性,粉质粘土为主,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含角砾10-15%,角砾粒径10-20mm,次棱形;混碎石20-35%,碎石粒径20-50mm,次棱形,强~中风化状,原岩为火山碎屑岩。

粘土矿物特性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粘土矿物特性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粘土矿物特性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在工程地质领域,粘土矿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粘土矿物在地球表面相当常见,广泛分布于陆地、湖泊和海洋中,对岩土工程以及其他地质工程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粘土矿物的特性和其在工程地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深入探究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粘土矿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矿物。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氧化物,其中包括非常细微的颗粒,通常直径小于2微米。

这种微观结构赋予粘土矿物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吸湿性、膨胀性和黏性。

这些特性使得粘土矿物在工程地质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粘土矿物的吸湿性对地下水流动和持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粘土矿物微小的孔隙和表面电荷,它们可以吸附并储存大量水分。

这种吸湿性常常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产生影响。

此外,粘土矿物中的膨胀性矿物还会在吸湿时发生体积膨胀,这可能引起地下工程中的问题,如地基沉降、管道破裂等。

因此,在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粘土矿物的吸湿性需被充分考虑。

其次,粘土矿物的流变特性对土体的变形行为有重要影响。

粘土矿物微观层状结构中,含有泡影(交换阳离子)层和石英(非交换阳离子)层。

这些层结构的存在使得粘土矿物具有流变性,即其物理性质会随着应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施加剪切应力或加载作用时,粘土矿物的层结构会发生变形和滑动,从而导致土体整体变形和塑性变形。

这种流变特性使粘土成为可塑性较强的土壤类型,对围护结构的设计和土体的稳定性评估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粘土矿物还与工程地质灾害密切相关。

由于其吸湿性、膨胀性和流变性,粘土矿物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可能导致各种地质灾害。

例如,在降雨季节,粘土土壤容易发生坍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

此外,地震也可能引发粘土矿物的液化现象,使土壤失去稳定性。

因此,了解和研究粘土矿物的特性对于预防和应对这些地质灾害至关重要。

对粘土矿物特性和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第三节红粘土第四节盐渍土

第三节红粘土第四节盐渍土

• 按盐渍土中易溶盐的化学成分可将盐渍土划分 为氯盐型、硫酸盐型和碳酸盐型盐渍土,其中 氯盐型吸水性极强,含水量高时松软易翻浆; 硫酸盐型易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性质类似膨 胀土;碳酸盐型碱性大、土颗粒结合力小、强 度低。盐渍土的液限、塑限随土中含盐量的增 大而降低,当土的含水量等于其液限时,土的 抗剪强度近乎等于零,因此高含盐量的盐渍土 在含水量增大时极易丧失其强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粘土通常呈红色,有时呈棕红、黄褐色, 液限一般大于50%,常堆积于洼地和山麓 坡地 。 一、 红粘土的工程性质 1、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含有较多粘粒(Ip =20~50),孔隙比较大(e=1.1~ 1.7)。常处于饱和状态(Sr>85%),天 然含水量(30%~60%)与塑限接近,液性 指数小(-0.1~0.4),说明红粘土以含 结合水为主。因此,尽管红粘土的含水 量高,却常处于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 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
返回
2、红粘土的胀缩性。有些地区的红粘土受 水浸湿后体积膨胀,干燥失水后体积收 缩。 3、红粘土的分布特征。红粘土的厚度与下 卧基岩面关系密切,常因岩石表面石芽、 溶沟的存在,导致红粘土的厚度变化很 大。
4、含水量变化特征。含水量有沿土层深度 增大的规律,上部土层常呈坚硬或硬塑 状态,接近基岩面附近常呈可塑状态, 而基岩凹部溶糟内红粘土呈现软塑或流 塑状态。 5、岩溶、土洞较发育。这是由于地表水和 地下水运动引起的冲蚀和潜蚀作用造成 的结果。
返回
Na2 SO4
第四节盐渍土
• 地表深度1.0m范围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土 称为盐渍土。盐渍土中常见的易溶盐有氯盐 ( NaCl 、 KCl 、 MgCl2、 CaCl )、硫酸盐 ( Na SO 、 MgSO )和碳酸盐 ( Na CO 、NaHCO 、 CaCO )。 • 形成盐渍土的区域地质条件有充分的盐类来源, 能形成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或者区域内地下水 位距离地面较近,土体中的上升毛细水发育并 不断被蒸发,又或者区域气候条件干燥,蒸发 量大于降雨量。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综上所述,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土类型、岩土层位、岩土物理性质、岩土工程性质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条件,以及地质构造和断裂带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岩土 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风险评估具有工程地质特征是指在岩土工程中,对于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描述和分析。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 岩土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首先包括对地质体的分类和描述,例如土壤、岩石、砂 、粘土等。不同的岩土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2. 岩土层位: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地下岩土层位的描述,包括不同层位的厚度、分布、性质 等。岩土层位的差异会导致地下水位、土壤质地、岩石强度等方面的变化,对工程设计和地 基处理起着重要作用。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3. 岩土物理性质: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岩土物理性质的描述,如颗粒大小、密度 、含水量、孔隙度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土体的强度、渗透性、可压缩性等工程性质。
4. 岩土工程性质: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岩土工程性质的描述,如土壤的可塑性、岩石的强度 、土体的稳定性等。这些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5.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条件:地质特征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地 下水位的高低、渗透性和水位变化等因素会对土体稳定性、地下水排泄和基坑降水等工程问 题产生影响。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6. 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地质构造和断裂带的描述。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对 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予以考虑。

红粘土的组成和工程性质

红粘土的组成和工程性质
红粘土的组成和工程性质
制作人: 魏平
什么是红粘土?
• 红粘土【red clay】一般用来指代古近纪晚期我国 广大地区广泛堆积的土状堆积物。其不同于目前 南方湿热环境的红土。在黄土高原地区其不连续 分布于上覆黄土之下,部分地区整合接触。其下 界年龄约8Ma,即形成于晚中新世,过去由于其 含有较多的三趾马化石而被称之为三趾马红土。 关于其成因,目前存在争议,不过多数学者倾向 于风成说。和黄土相比,红粘土没有湿陷性,但 是其在暴露地表时容易龟裂,成为破碎颗粒。野 外剖面中可见红粘土和钙质结核层交替成层分布。 压实后水稳性较好,强度较高。
红粘土的组成和工程性质
• 1、红粘土的定义与形成 条件
• 2、红粘土的分布规律 • 3、红粘土的成因和分类 • 4、红粘土的判定方法 • 5、红粘土的组成 • 6、红粘土的物性指标特

• 7、红粘土的力学性质
一、红粘土的定义与形成条件
• 红粘土的定义:碳酸盐岩 系出露区的岩石,经红土化 作用形成的棕红或褐黄等色 的高塑性粘土称为原生红粘 土。其液限一般大于或等于 50%,上硬下软,具明显的 收缩性,裂隙发育。
水。 4)渗透性差,可视为不透水层。在无压条件下充分 浸水,胀限含水量只比天然含水量增加了1% ~3%,
足见其渗透性之差。
• 5)胀缩性能特征。一般粘土在浸水和失水后,由于其 粘土片间的水膜厚度和减薄,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胀缩 性。阳离子交换的结果会使粘土矿物周围结合水的扩 散层水膜厚度发生改变,使粘土表现出胀缩性,这种 特性对红粘土也不例外。其胀缩性仅次于膨胀土,而 比一般粘土显著。
八、红粘土的工程地质勘探要点
• 红粘土的工程分类 • (1)安土的成因分类 • 按地质成因可分为:红粘土和次生红粘土。次生红粘土的状况比较复杂,在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软土地基问题经常出现。

由于软土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对工程建筑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保证工程正常有序进行、安全稳定实施,必须对软土的各个特性以及施工方案做出详尽的报告分析,进一步解决好工程施工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软土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具有天然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透水性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等特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由于其不良特性给工程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且阻碍了勘察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这一难题的出现,成为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

1软土成因分析和特性简介1.1软土成因软土是在第四纪后期由于地表流水的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质,其外观主要呈灰色,天然含水量普遍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

软土的成因类型包括湖沼相、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等几种,主要的类型是湖沼沉积和滨海沉积。

由某地区第四系标准剖面可知,大型海侵运动是形成软土的主要原因。

因为当发生海侵时,潮水带来大量淤泥;当潮退后,淤泥就慢慢沉积下来了,形成了软土。

1.2软土特性(1)渗透性弱。

软土虽含水量高,但其实际透水性能比较差。

(2)强度低。

软土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由于其结构特殊,灵敏度高,微小的扰动都会大幅度降低其抗剪强度。

(3)不均匀。

由于软土形成环境的不同以及沉积环境的变化,导致其土质与其他土质相比均匀性偏低。

2软土地基产生的主要工程问题根据上述软土的各种特性可知,其对工程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软土地基不稳定。

当基底承受压力过大时,会引起路基与路堤随着软基的沉降而滑移,从而导致地基失稳、路面破坏。

(2)固结沉降。

当对软土地基控制不当时,由于沉降的不均匀性,会触发工程建筑的不稳定、倾斜等隐患,且影响时间长、范围广,进而引发各种安全问题。

(3)下伏岩土层起伏不定。

一般基岩之上就是软土层,软土层厚且不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土在我国不同区域分布的岩土工程特性
(资源学院地质11—6班 05112208)
摘要:由于形成条件、形成年代、组成成分、应力历史不同,土的工程性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广阔的中国大陆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土,北部的黄土、南部的红土、中部的老粘土以及东南近海的海洋软土(包括沿海的软土)。

本文将以区域性不同土为依据,阐明我国不同区域土的工程性质的特性以及分析其差异性形成的原因。

关键字:区域性土;岩土工程特性;红土;黄土;海洋软土;膨胀土
0 前言
我国大地上分布着各种具有地区特点的区域性土,其中最主有特色的是黄河以北的黄土、长江以南的红土、黄河长江之间的老粘土(胀缩性粘土和非胀缩胀性的下蜀粘土)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洋土。

这些“区域性土”有着不同于一般粘性土的比较特殊的工程特性,如黄土的湿陷性、红土的高强度、粘土的胀缩性和海洋土的高压缩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但这些土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明显的区域性,则它们与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其形成年代、组成成分、应力历史都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各类“区域性土”的分布和工程特性形成以及影响因素加以简单介绍。

1 粘土及其工程特性的介绍
土是由固体(矿物、岩石碎屑)、水和气体组成的质地较松散的三相地质集合体。

固体颗粒、水和气体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周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土固体颗粒的大小、成分及三项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出土的不同性质,如干湿、松密、轻重、软硬等等。

土的工程特性主要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土的水理性质以及土的力学性质。

其中,土的物理性质是指土体的成分、结构、可塑性和击实性等方面的特征。

而表征这些物理性质的指标多种多样,如:天然重度、干重度、含水量、孔隙度、含水比、相对密度、最大干密度等等。

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土的渗透性、吸水或失水的胀缩性、浸水时的软化性和在水中的可溶性等方面的特征。

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特性,通常用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泊松比、固结系数、粘聚力等指标来表示土的力学特性。

2 不同区域土为何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
无论是什么土,它们颗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胶结联系”,所不同的只是“胶结联系”的材料性质和胶结强度有差异而已。

有些土的“胶结联系”很弱,弱到在工程上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土最常见,通常称之为一般粘性土。

可是,某些区域的土颗粒之间却存在着较多性质不同的“胶结联系”,这种胶结联系的性质可以分成水稳性、非水稳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性质。

水稳性的胶结材料主要是微晶氧化铁(赤铁矿、针铁矿),非水稳性的胶结材料主要是微晶氯化钠和微晶碳酸钙等,介于两者之间的主要是含水氧化铁(水铁矿)和粘粒间的溶剂化水膜等。

胶结材料性质的不同,影响土颗粒“胶结联系”强度,从而直接影响土的工程行为。

如黄土的湿陷性,就是在浸水条件下那些非水稳性微晶碳酸钙被慢慢地溶解而减弱“胶结联系”强度,导致土体发生沉陷。

又例如贵州的粘红土和云南的砂红土的工程性质也很不相同。

贵州粘红土的承载力基本上随着湿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而云南砂红土的强度基本上不受湿度变化的影响。

这主要是前者颗粒间胶结联系是含水氧化铁(水铁矿),而后者为微晶赤铁矿和赤铁矿。

3 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不同的区域的土,它的具体形成条件和过程也是不同的。

其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①物质来源;②物质搬运的动力;③堆积环境;④堆积过程的气候条件;⑤上覆土压力的变化情况;⑥堆积持续时间。

土的物质起源于岩石的风化,物理风化影响土颗粒的大小,化学风化影响土颗粒的矿物成分。

构成土结构的是骨架颗粒,一般为固体物质,这些物质无论它们是由于气候的强烈变化造成的还是冰川移动时生成的或其他地质营力(风力、水力)的搬运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都是物理风化的结果。

构成土结构的“结构连结”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微晶氧化物和溶剂化水膜,它们都是固体物质在化学风化过程的产物。

当然大自然不会分工得如此明确,常常是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同时或者前后交叉地进行。

不过随着区域气候条件的不同,在发生风化的先后和程度上是不同的。

干旱而寒冷的地区物理风化占优势,土中固体物质颗粒的含量高一些,粘土矿物、游离的微晶氧化物和溶剂化介质的含量就低一些;潮湿而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占优势,土中粘土矿物、游离氧化物和溶剂化介质的含量就高,而固体物质颗粒尤其是容易分解的碎屑矿物颗粒较少。

这就说明“气候条件”这一因素对于形成“土的组分”是非常重要的。

堆积后的“上覆土的压力”和“堆积持续时间”对于形成“土结构”是有意义的。

土的组分在堆积起来之后,并不是立即就形成工程意义上的“土”,而是“松散堆积物”。

在岩土工作者看来,颗粒之间没有任何胶结联系,排列得十分疏松,孔洞大而多,这时并没有形成稳定的“土结构”。

在堆积物逐渐增厚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堆积物在当地的水热环境的作用下,颗粒之间逐渐产生一些“胶结联系”,这时“松散堆积物”才算是初步形成“土”。

堆积相对稳定以后的“土”,继续受到土层增厚和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承受着干湿和冷热的交替作用,粒间胶结物的集聚、沉淀和结晶,导致“本地化”结构连结的生成,在这沉积周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土结构。

4 不同区域土的工程特性举例
4.1黄土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陆相松散堆积物,主要呈黄色和褐黄色,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天然黄土密度小、空隙率大、含水较小、塑性透水性较强、抗水性较弱,其最大的特性就是湿陷性,其在分布上:黄土高原西北部的粒度粗,东南部的粒度细,这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刘东生发现的,也是“风成论”的有力佐证。

根据其颗粒的粗细可以把黄土划分为砂黄土、粉黄土和粘黄土三带。

砂黄土和粉黄土地区的气候虽然比较干燥,但还是有一定的化学风化作用,除了钠离子被淋溶随雨水流走外,钾离子一淋出就被分解的硅铝晶体吸收形成少量的次生粘土矿物;这时大量的钙离子淋出后就地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微晶碳酸钙,附着在骨架颗粒表面和粒间接触处成为“接触胶结连接”结构,这就是“湿陷性黄土”发生过程的特征。

可是在粘黄土地区,这种微晶碳酸钙随着气候由西北而东南变湿热,钙离子再度从微晶碳酸钙淋出,淀积在黄土层的底层,这时“湿陷性黄土”程度逐渐减弱,黄土的湿陷性也由强变弱。

4.2 红土
红土是指碳酸盐类岩石经强烈化学风化后形成的高塑性粘土。

其主要工程特性为:高塑性和分散性、高含水率、低密实率、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具有明显的收缩性、膨胀性轻微。

它广泛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四川东部、两湖和两广北部一些地区,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

但其不同区域性质也有所差异,如贵州贵阳的粘红土的无侧限强度远比云南昆明的砂红土低得多。

可是决定它们强度的游离氧化铁含量却相差不多,贵州贵阳红土的颜色是
棕黄的,而昆明红土的颜色却是深红的,结合物化、和现代仪器分析表明,虽然两者的游离氧化铁含量差不了多少,但其赋存状态却大不相同。

前者大量以含水氧化铁赋存,只含少量针铁矿;而后者则几乎都是以赤铁矿赋存,连针铁矿也很少有。

显然,这与贵阳的潮湿气候和昆明的干燥气候有关。

4.3海洋土
海洋土是唯一与气候条件不直接相关的区域性土,它们自南而北沿海分布。

如果说黄土、红土和膨胀土是在陆地上堆积的,一般来说它们是不饱和的三相土,岩土力学学者称之为非饱和土;海洋土则是在海水或湖水中沉积的,它们是饱和的二相土。

太沙基的饱和固结理论,就是根据这类土发展起来的。

它们的工程性质也比较特殊,主要表现为强度特低和压缩变形特大。

4.4 膨胀土
膨胀土又称胀缩土,系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膨胀,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具有明显的膨胀和收缩特性的细粒土。

其一般工程性质为具有较大的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含水量和孔隙率较小,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都较大,一般为超压的细粒土,压缩性小,抗剪强度一般都比较高,遇水后则显著降低。

其分布广泛,如我国云南、广西、贵州、湖北、湖南、等地分布较多。

5结语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部背靠亚洲大陆腹地,东南濒临大海。

整个地势是西高东低,秦岭—太行山、南岭—武夷山由西南到东北成弧形条带,贯穿在我国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形成两道自然屏障,东南温暖的海洋性季风受到阻隔,逐渐减弱,不能深入内地;而西伯利亚凛冽的寒流也被阻挡,无法长驱直入东南沿海地区。

故而我国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我国气候条件由西北的干冷到东南的湿热很有规律地变化。

从而造成了我国土的工程性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参考文献
[1]李志毅著.工程地质学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2]高国瑞.黄土显微结构分类与湿陷性[J].中国科学, 1980,(12):1203–1208.
[3]李巨龙,杨伟峰,于宗仁.岩土钻掘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4]高国瑞.中国海相沉积土微结构和工程性质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4,(9):849–856.
[5] 高国瑞,韩爱民.论中国区域性土的分布和岩土性质的形成[J] 岩土工程学报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