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1. 生命的特征与分类:- 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能够进行代谢活动、具有遗传物质、能够自我繁殖-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类型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每个类别下还有不同的小类别,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进行分类。
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组成: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具有营养摄取、能量转换、物质合成、自我复制和排泄等功能。
3.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指父代到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转移。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定律、染色体理论和基因的分子结构。
- 变异的原因和种类: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性状。
变异的原因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的种类包括有利变异、无害变异和不利变异。
4.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生物通过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而进行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具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和多样性的特点。
-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个体通过萌发、出芽等方式进行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具有快速繁殖和遗传稳定的特点。
- 发育过程:发育是指从受精开始到形成完整个体的过程,包括胚胎阶段和幼年期。
5. 植物的营养与运输:-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 植物的根系和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进行贮存和固定。
- 植物的运输系统:植物通过导管系统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远距离运输。
6. 动物的营养与呼吸:- 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通过摄食、消化和吸收,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养分。
- 呼吸系统:动物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以维持身体的氧气供应和代谢平衡。
7.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栖息地组成。
- 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破坏: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裂。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最全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最全总结!!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各种动物的特征: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3.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沙蚕、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扇贝、蛾螺等)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7.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9.爬行类:体表常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10.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11.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二、常考的典型动物:1.蚯蚓(1)前后、背腹面的区分:前端有环带,而后端没有;背面颜色较深,腹面的颜色较浅。
(2)用手抚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因为腹部有刚毛,可以与肌肉配合运动。
2.蝗虫(1)全身结构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其中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1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口器),胸部为运动中心(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容纳内脏器官(气管为呼吸器官)。
(2)身体和附肢分节,好处:运动更加的灵活、精巧,从而增强生存能力。
(3)体表有外骨骼,好处:①保护体内柔嫩的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具有三对足,两对翅,好处:扩大了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对于昆虫寻觅食物、躲避敌害、繁殖后代十分有利。
八年级上册生物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一:花的结构1.完全花:六个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
花萼由一朵花的萼片组成,花冠由一朵花的花瓣组成。
2.花柄连接花和茎,作用支持和输导。
3.花萼和花冠合称为:花被,作用:保护花蕊。
4.雌蕊和雄蕊合称为花蕊。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内含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含一枚或多枚胚珠。
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5.解剖顺序:外至内,下至上。
观察雌蕊时,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
二:花的类型1.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是:两性花,例子:桃花,百合。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单性花,例子:黄瓜,南瓜,杨树,柳树。
只有雄蕊的花:雄花,只有雌蕊的花:雌花。
谎花是:雄花。
2.花单独着生的叫做:单生花,花按照一定次序着生在花序轴上,形成花序。
花序的好处:利于传粉。
3.开单性花的植物中,雌雄同株植物指:雌花雄花生长在同一植株上,举例:黄瓜、玉米和蓖麻。
雌雄异株植物指:雌花雄花长在不同植株上,举例:菠菜,杨树,柳树。
第二节传粉与受精一、传粉1.传粉: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方式,落到雌蕊柱头上。
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自花传粉,如:豌豆,水稻和小麦。
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异花传粉。
绝大多数植物进行异花传粉,这样后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2.虫媒花特点:艳丽花冠、甜美花蜜和芬芳花香。
3.风媒花特点:花粉多而轻,干,柱头往往有分叉,黏液,花小。
4.人工授粉:人工方法将从植物雄蕊上采集花粉,传授到雌蕊柱头上。
人工授粉的应用:杂交实验、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
5.人工授粉时,去雄目的:防止自花传粉。
去雄和授粉后都套袋的目的: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纸袋透气的原因:保证正常呼吸。
二、受精1.雌蕊的主要部分:子房。
子房内含胚珠,胚珠由珠被和胚囊组成,胚囊内有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包括两个极核。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六、鸟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纲要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最新最全的内容。
单元1:生物的组成-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 细胞间质、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元2:生命的繁殖-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生物繁殖的两种方式。
- 有性生殖通过有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
- 无性生殖通过某一细胞分裂形成新个体。
单元3:动物的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是动物体内的主要组织类型。
-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
- 结缔组织具有连接和支持的功能。
-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的功能。
- 神经组织具有传递和控制的功能。
单元4:植物的组织- 表皮组织、导管组织、继代组织、分化成熟组织是植物体内的主要组织类型。
- 表皮组织具有保护和气体交换的功能。
- 导管组织具有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功能。
- 继代组织负责细胞分裂和生长。
- 分化成熟组织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叶片光合作用。
单元5:生物的养分- 生物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
-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是生物摄取和利用养分的重要器官。
单元6: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物质是DNA,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
- 基因是遗传物质中的功能单位,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显性与隐性、同种交配、杂种优势等。
单元7:适应与进化-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生进化和自然选择。
- 栖息环境的改变可以导致物种的适应和分化。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适应性强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单元8:生物与环境的平衡-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平衡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包括氧气的释放、二氧化碳的吸收、能量的转化等。
- 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所有知识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 常见种类:腔肠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环境,如水螅。
2. 结构特点:水螅的身体结构由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
内胚层围成的空间被称为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此进入消化腔,而残渣仍经口排出。
刺细胞是其特有的防御和攻击机制,主要分布在触手部位。
3. 主要特征:这类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具有刺细胞,具有口部而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4. 涡虫特性: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内部具有管状的咽。
当咽伸出时,可以捕食水中的小型生物。
食物在肠道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由口排出,此类生物具有口部而无肛门。
5. 对称性:涡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也被称为两侧对称,意味着经过其身体仅有一个切面能将其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6. 生活习性:除了自由生活的涡虫外,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的,生活在人和动物的体内,例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
7. 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具有口部而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线形动物是一种小型动物,体呈细长状,通常在土壤、淡水和海洋中生活。
常见的线形动物有钩虫、蛔虫等。
1. 形态结构:线形动物的体壁由三层组成,最外层是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中层为肌肉细胞,使身体能灵活运动;内层是细胞膜和消化管。
2. 消化系统:线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和肠道,肠道通常呈管状,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 运动方式:线形动物通常通过身体的弯曲和伸展来移动,有些种类还能通过粘附在其他物体上来移动。
4. 繁殖方式:线形动物通常通过分裂或产卵来繁殖后代,有些种类还能通过与其他生物共生来繁殖。
5. 生活环境:线形动物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淡水和海洋等。
其中,钩虫和蛔虫等常见于人体内,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二、环节动物环节动物是一种多细胞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生命体系中的各种生物体,以及生物体所处的环境和相互作用关系。
下面就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1.生命的特征与分类: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可辨认、可生长、可繁殖、有代谢、有自我调节、对环境有适应性。
生物从形态、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加以分类,形成分类法则。
2.细胞:细胞是生命体系中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组成。
3.细胞分裂:细胞在生长、繁殖、修复受损等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常见的细胞分裂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基因与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是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遗传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之分。
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
5.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包含生物体、环境和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
生态系统分为个体层次、种群层次、生态群层次和生态系统层次等。
二、生命现象的探究1.植物生长现象:植物生长主要包括根的吸收、茎的支持和叶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ATP的产生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等。
2.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可以通过内分泌调节来控制。
动物在行为中表现出的生态适应性可以帮助它们生存和繁殖。
3.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内有各种酶类和化学反应,涉及到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物质转运等生命活动。
4.测量和观测生命现象: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来研究和了解生命现象。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斑点法、紫外线检测法等。
三、人体与健康1.人体的构造与功能:组成人体的器官包括头部、胸部、腹部和四肢等,它们分别负责人体的呼吸、消化、排泄、运动和感觉等功能。
2.营养与消化: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和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食物要经过消化和吸收过程才能发挥作用,其中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由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等组成。
2.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包围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也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内含有DNA,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中心。
4.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常见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细胞内不同的功能。
二、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功能等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单细胞生物界等。
2.动物界的分类:动物界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植物界的分类: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被子植物是最为复杂和多样的。
4.真菌界的分类:真菌界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等,真菌是一类需要吸收外源性有机物质才能生存的生物。
5.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着生态平衡,对维护地球生物圈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三、遗传与进化1.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主要包括DNA和RNA。
DNA携带着细胞中生物的遗传信息,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通过遗传物质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包括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步骤。
3.遗传性状的表现:遗传性状受到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有多个表现形式,称为等位基因。
表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进化论: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机制,随着时间演化而形成的。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始人之一5.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利用环境中适应性较强的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和繁殖后代。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光能→C6H12O6+6O23.光合作用的阶段: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在叶绿体中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4、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1)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3对足和2对翅(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1)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不能滥杀动物)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某些动物对植物有害:如蝗虫会危害禾本科植物,蚜虫会吮吸植物的汁液。
5、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种生物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优点有以下几点: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可减少工业污染等。
八、细菌1、细菌的结构特点:(1)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分成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形态,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分裂生殖。
(2)有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
芽孢壁很厚,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当环境适宜,芽孢可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1)异养——细菌一般不含有叶绿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①腐生: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从中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②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2)生殖方式:分裂生殖3、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1)细菌对于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如:醋酸杆菌(制醋)、乳酸细菌(制泡菜、酸奶、青贮饲料)、棒状杆菌(制味精)、甲烷细菌(制沼气)、根瘤菌(固氮)等。
(3)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病原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软腐病细菌。
(4)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共生形成根瘤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养基琼脂的作用:不能作为细菌和真菌的营养,为其生活提供场所;牛肉汁(或蛋白胨等)的作用: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
(2)高温杀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器具放入高温条件下灭菌。
(3)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入培养基中。
(4)培养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和营养、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细菌菌落和霉菌菌落的特点(1)细菌菌落: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2)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霉菌(真菌的一种)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黑、绿等不同颜色。
九、真菌1、真菌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真菌的名称(1)主要特点: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以孢子生殖;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是异养。
(2)霉菌和蘑菇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
青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放射状。
(2)主要真菌的名称:酵母菌(单细胞)、青霉、曲霉、蘑菇(多细胞)。
2、真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1)促进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
(2)有些可使农作物患病,食品、纺织品霉变,使人患病。
(3)藻类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十、病毒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1、病毒形态结构:比细菌小得多,形态多种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2、病毒生命活动: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但离开寄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了。
它在宿主细胞中通过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来繁殖后代。
3、病毒种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十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的意义是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
读下面表格,回答相关问题:叶脉为平行脉(一片子叶)--E类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有种子叶脉为网状脉(两片子叶)--F类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G类植物植物无叶--------------------H类植物无种子有根-----------—---I类植物有叶无根(假根)-------------J类植物(1)下列关于E、F、G、H、I、J六类植物的分类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六类植物分属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B、E属于被子植物,H 属于蕨类植物,I属于藻类植物C、J属于蕨类植物,G属于裸子植物,I属于苔藓植物D、F属于被子植物,J属于苔藓植物,H属于藻类植物(2)下列有关种子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子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B、被子植物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C、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双子叶植物有二片子叶D、被子植物的种子有种皮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种皮包被(3)上述E、F、G、H、I、J六类植物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依次为()A、E-F-G-H-I-JB、J-I-H-G-F-EC、E-F-J-I-H-GD、H-J-I-G-F-E(4)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植物分类主要考虑了()A、主要考虑了子叶和果皮B、主要考虑了叶脉和根C、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D、主要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十二、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2、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
由于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健全法制和圈养(如送入动物园),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
4、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动物:金丝猴(哺乳动物)、白鳍豚(哺乳动物),扬子鳄(爬行动物,动物中的活化石),朱鹮(鸟类)植物: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为裸子植物)、珙桐(植物中的活化石,为被子植物)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无脊椎动物体形:梭形体表:鳞片;分泌黏液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身体分布:头、躯干、尾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细菌菌落小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或黄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红,褐,绿,黑,黄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
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第二节细菌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⑷形状:呈球、杆、螺旋状[5]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比较内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壁无有有细胞膜有有有细胞质有有有细胞核有有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叶绿体无有无鞭毛无无有荚膜无无有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一、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二、霉菌(青霉、曲霉)⑴形态:(多细胞)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三、蘑菇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⑶生殖:孢子生殖⑷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使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1、保存食品2、“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