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分类讲解4--必背的各类方法和要素归类 - 副本

阅读技巧分类讲解4--必背的各类方法和要素归类 - 副本
阅读技巧分类讲解4--必背的各类方法和要素归类 - 副本

阅读技巧分类讲解4

必背的各类方法和要素归类

阅读题常见的各类方法、手法、要素归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复习回顾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小学生语文分级阅读简介-分级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材料

分级阅读 推荐指数:★★★★★ 课程简介: 昆山益晨教育的分级阅读课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教材,让孩子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技巧。本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上课的教材是老师根据学生的级别、年龄、接受能力精心挑选的,因此适用性更强,同一个班的同学,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不会觉得太难,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太难,因此,教材的适用性强。 上课的教材是针对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有效链接和扩充;另外,教材的内容和课上要讲的要点也紧密相关。因此,教材的针对性强。 二、教法的灵活性 1、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是主导者,老师只是适当的加以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由于是小班化教学(8——10人),老师能兼顾学生的特点,适时激励那些不爱讲话、内向的孩子多发言,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锻炼孩子的积极性。 2、对话式教学。在课上,老师跟孩子讲话的态度,不再仅仅是一个老师,而是亦师亦友,让孩子觉得不是在听老师讲课,而是在和一个朋友探讨知识,从而让整个课堂变得更轻松愉悦。 3、情感教育。由于学生少,老师不管是在课前、课上、课下都能有时间和精力和学生进行沟通,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都能有

较深入的了解,从而能都因材施教,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对学生了解深入了,也能够更好的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习。 4、时效性强。由于教法的灵活多样,孩子不在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学习,效果自然更好;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少,课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演练,及时消化知识。通过及时的训练,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要点,不用再占用课下的时间去训练,这样相应的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时效性更强。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鉴赏能力与模仿能力,扩充孩子的课外知识。让孩子在模仿优秀文章的过程中打开习作大门;在鉴赏美文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在能力范围内适当扩充课外阅读。 2、情感目标:用心加强对孩子情感情操方面的熏陶,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阅读鉴赏和习作两部分,阅读内容以名家作品为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应用六大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着力引导孩子学会在文章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加以运用。例如,老师选择的教材是朱自清的《春》,本文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多个方面写春,修辞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分级阅读推荐书目及要求

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外分级阅读推荐书目及要求 年级级别必背古诗词必诵儿童诗、对韵必诵警句、小古文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一 年级一级 11.锄禾12.悯农13.所见 14.静夜思 15.登鹳雀楼 16. 古朗月行(节选) 17.江上渔者 18.山居秋暝(节选)19.寻隐者 不遇 20.独坐敬亭山 1.花朵 2.风 3.小溪 4.小小竹排画中游 5. 小燕子 6.笋 7.山 8. 萤火虫亮亮飞(如 东童谣) 9.秋 10. 种树 5.《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作少年儿童出版社) 6.《一年级的小豆豆》 (狐狸姐姐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7.《新补充阅读》第2册 1.绘本《我爸爸》 绘本《我妈妈》 2.绘本《爱心树》 3.绘本《逃家小兔》 4.绘本《哪吒闹海》 5.《洋葱头历险记》 二年 级下学期三级 1.山行 2.赠汪伦 3.赠刘景文 4.小儿垂钓 5.回乡偶书 6.宿 建德江 7.宿新市徐公店 8. 望庐山瀑布 9.早发白帝10.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秋天的信 2.向着明 亮那方 3.断章 4.安 慰 5.小花朵的梦 6. 美丽的愿望 7.剪窗花 8.十二属相图 9.雪地 里的小画家 10.饮一 杯月光 1. 《小布头奇遇记》 (孙幼军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2.《神笔马良》 (春风文艺出版社) 3.《二年级的小朵朵》 (狐狸姐姐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4.《新补充阅读》第4册 1.《会唱歌的秘密》 2.《阿凡提的故事》(注音 版) 3.《小猪唏哩呼噜》——唏 哩呼噜和他的弟弟 4.《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三年 级下学期五级 1.饮湖上初晴后雨 2.送元二使 安西 2.别董4.塞下曲5.游子 吟6.忆江南 7.嫦娥 8.乞巧 9.渔歌10.明日歌 对韵十首警句10条 1.《木偶奇遇记》 (邓志嵘译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著 21世纪出版社) 3.《中国神话传说》 (21世纪出版社) 4.《新补充阅读》第6册 1.《乌丢丢的奇遇》 2.《中国民间故事》 3.《绿野仙踪》 4.《来自中国孩子的1001 问》身边科学

2020中考生必看:中学生应掌握的十五种读书技巧

2020中考生必看:中学生应掌握的十五种读书技巧 有人以前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实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 在阅读水平都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以前对一些成功人士实行采访,发 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读书让他们受益匪浅…… 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足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阅读, 理应成为一种终身坚持的习惯,越早养成这样的的习惯收益越多。对 于中学生来说,大量阅读的好处不但仅是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更 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吸收信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积累语言。提升作文水平不是短 期行为,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既然读书那么重要,那么,你用对读书方法了吗?在此,我们总结 了十五种读书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摘读。这种读书方法的重点在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 自己所需要的相关内容。或字词句篇,或语法修辞,或知识哲理,分 门别类摘录在自己本子上。摘毕要写上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 者是谁。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语言的积累,提升对文章的领悟水平及 驾驭文字的水平。 2.查读。它的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书查明阅读中碰到的字词的音、形、义,并结合课文的上下文做基本掌握。它是小学生最基本的一种 读书方法。 3.划读。它的重点在于阅读中边读边准确地划出相关内容,便于 理解应用和查考。它的目的在于有重点地掌握阅读中所需要重视的内容,便于攻克难点,解除疑点,培养学生按要求找划内容的阅读水平。 4.询读。它的重点在于阅读中发现疑问,做出标记或摘录下来, 通过询问别人解决问题。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能者为师”, “不耻下问”的治学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虚心好学的精神。

备战2018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专题2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1)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2.考查内容。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小学各年级分级阅读书目推荐

小学各年级分级阅读书目推荐 1、第一学段 - 一至二年级 中国部分(15本) 1.《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孙幼军著 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著 3.《小老虎历险记》汤素兰著 4.《亲爱的笨笨猪》杨红樱著 5.《吃黑夜的大象》白冰著 6.《小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著 7.《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梅子涵著 8.《泡泡儿去旅行》(小布老虎丛书)薛涛著 9.《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 10.《小脚丫图画书系列》张美妮编 11.《八点猴和狐狸皮裤》张彦平著 12.《365 夜儿歌》许海琼编 13.《人参娃娃》高玮、陈婷婷著 14.《弟子规》李毓秀著 15.《三字经》王应麟著 外国部分(15本) 16.《爱心企鹅》(绘本) [德]克里斯蒂安?贝尔格著 17.《逃家小兔》(绘本)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著 18.《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 [加拿大]菲比?吉尔曼著 19.《我会把你治好的》(绘本) [德]雅诺什著 20.《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英]山姆?麦克布雷尼著 21.《安徒生童话》 [丹麦]安徒生著 22.《格林童话》 [德]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著 23.《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著 24.《爱丽丝漫游奇境》 [英]刘易斯?卡罗尔著 25.《列那狐传奇故事》 [法]季诺著 26.《大战火星人》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 27.《小人国大人国》 [英]江奈生?斯威夫特著 28.《洋葱头历险记》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著 29.《鹅妈妈的故事》 [法]贝洛著 30.《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科洛迪著 低年级古诗背诵(12首)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3.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5.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6.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7.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小说表达技巧类答题技巧

第五节表达技巧 题型归纳: (1)表现手法类 (2)表达方式类。 (3)语言特色类。 (4)结构技巧 规律解析: (一)表现手法类 1、出题方式: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方法思路 (1)做到“两个结合” 解答艺术技巧题时,一要做到和小说的主题、情节、形象、环境相结合;二要做到和语言相结合。 (2)按照“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是:确定技巧→具体阐释→简述好处。即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作用)。 (3)从“四个角度”切入 四个角度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安排、语言技巧。 对于艺术技巧类题目,一般先从语言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切入,特别是题干这样提问时: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然后考虑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而“结构安排”和“语言技巧”一般会在题干要求中有所提示。 3答题范式:手法认定+具体内容+作用(刻画人物,表达感情,表现主旨等方面) 4答案示例: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的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汇总(全)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地作用. 容易混淆地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地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地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地修辞手法地作用: .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地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地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地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地印象,产生强烈地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地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地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地特征,引起读者地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地、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地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地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地作用. .反问:以否定地形式表示肯定,目地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地经历和事件地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地转换所作地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地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地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地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地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地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地艺术感染.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地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地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地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地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地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地审美改造,达到心灵地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地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地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地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地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地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地观点和态度.它地作用在于使文

英语分级阅读推荐书目表

英语分级阅读推荐书目表(1-5年级) Reading list for Grade 1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一级1 1. 《小瓢虫归家记》 2. 《欢乐马戏团》 3. 《机器人诞生记》 4. 《一起来玩跷跷板》 5. 《小池塘大世界》 6. 《我是小帮手》 7. 《森林里的动物王国》 8. 《探索沙漠》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一级2 1.《小怪物爱捣蛋》 2.《小恐龙溅起大水花》 3.《公园里的春夏秋冬》 4.《北极熊爱涂色》 5.《雨中哗啦啦!》 6.《玩玩闹闹欢乐多》 7.《我们都爱吃水果!》 8.《我能行!》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一级3 1. 《神探泰克:谁吃了蛋糕?》 2. 《天气变变变》 3. 《猫狗捉迷藏》 4. 《海边的形状游戏》 5. 《野外一日游》 6. 《骑车,出发!》 7. 《一起来做袜子手偶!》 领先阅读X计划-第一级 Tiger's Family Tiger的一家 Go to Bed! 该睡觉啦! My Family 我的家人 A Home for Ted Ted的家 Hamster on the Run 仓鼠逃跑了 Otters at Home 水獭在家 Reading list for Grade 2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二级1

1. 《美术馆惊魂夜》 2. 《天黑以后》 3. 《神探泰克:神秘挖坑人》 4. 《奇妙的“外套”》 5. 《捣蛋的蝙蝠》 6. 《魔蛋》 7. 《我们去海滩咯!》 8. 《我们都爱踢足球》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二级2 1. 《神探泰克:谁在乱扔垃圾?》 2. 《一起去购物!》 3. 《波波是个大画家》 4. 《垃圾场的一天》 5. 《伍迪的一周》 6. 《我的运动日志》 7. 《超级大英雄——本》 8. 《这个月的事儿真不少》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二级3 1. 《橡树里的世界》 2. 《早餐吃什么?》 3. 《河流之旅》 4. 《小老鼠与大狮子》 5. 《找风的小鼹鼠》 6. 《海盗寻宝记》 7. 《你爱吃什么?》 8. 《最棒的鸟儿》 领先阅读X计划-第二级 Ant and the Baby Ant和小宝宝Run Cat,Run! 快跑,Cat! Big and Small 大和小 My Cat Moggy 我的小猫 Pickles'New Home Pickles的新家My Pet 我的宠物 Reading list for Grade 3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三级1 1. 《环游世界》 2. 《光》 3. 《崭新的风筝》 4. 《我的学校在哪儿?》

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升其素质

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升其素质 【摘要】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阅读旨在通过让学生对语言文本的朗读并感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能力,也为提高他们的语感获知能力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在教学。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培养职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升其素质呢?1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品质得到提升自发性阅读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的目标,是搞好学生阅读品质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要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得到升华,教师就要设法运用一些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而且有用的材料来作为“训练之炉”。同时要注意书本是基石,要做到课本为主材料为辅,在上好课文的同时要利用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学作品,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生对课外的材料的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沉淀,从而对事物有一定的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只有良好的阅读品质学生的对提高其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才有良好的成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首先需要教师的引导,其次也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潜能。作为教师要做到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对于文章的领悟,并能准确的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注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品质,使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负担。 2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感知语言之美。 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赏识能力,对他们的文化素养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强调了语言锤炼的艰辛。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诗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散文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小说方面,福楼拜认为:“无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要一个词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戏剧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职业高中学生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实,他们不知道:只有读,才能领会文章的神韵,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如果不读我们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体会不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再现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展现不出戏剧角色的个性。 3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阅读是学习语文最最主要的方法。古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阅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

小班分级阅读教案——七个小精灵

小班分级阅读教案:七个小精灵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表达的善良、美好的情感。 2、理解故事内容,能讲述每个小精灵飞到不同地方所发生的变化。 3、认读重点字词:音乐、飞、果园、美妙、菜园、牧场。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小字卡、小头饰 2、教师准备:大图书、录音带、大字卡、大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一段美妙的音乐,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一起感受音乐给大家带来的愉快心情。 2、教师小结:好的音乐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的故事书里就有几个能给人们带去欢乐地音乐小精灵,赶快打开我们的小图书看一看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自由阅读 1、教师出示大图书,和幼儿一起认读故事名称。

2、教师提出阅读要求:从封面看起,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安静地翻看,可以小声地跟同伴交流。 3、幼儿阅读完后,可以让幼儿简单地说一说自己在故事里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述。 三、大图书阅读 1、集体阅读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你们在书里发现了几个小精灵?你能从猜出小精灵 的名字吗? 多多飞到了哪里?猜猜她会对菜园里的蔬菜说些什么?出示大字卡“菜园“。让幼儿看大字卡“飞”、 “菜园”、“美妙”、“音乐”,完整讲述故事的话。 分别让幼儿说一说其他的小精灵都飞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什么变化?教师出示大字卡“牧场”。 2、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让幼儿钻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将书面语与自己所说的口头语言进行对照。 四、交流讨论 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样的小精灵? 如果你是一位会飞的小精灵,你会飞到哪些地方去?做些什么? 五、游戏活动

小学生分级阅读书单

小学生分级阅读书单一年级上册: 必读: 1.《团圆》(绘本)余丽琼文朱成梁图 2.《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山姆·麦克布雷尼著 3.《哪吒闹海》 4.《365夜故事》鲁兵主编 5.《小巴掌童话》张秋生著 选读: 1.《纸马》(绘本)熊亮著 2.《大卫去上学》(绘本) [美]大卫·香农著 3.《落叶跳舞》(绘本)[日]伊东宽著 4.《小黄和小蓝》(绘本) [美]李欧·李奥尼著 5.《大脚丫跳芭蕾》(绘本) [美]埃米·扬著 6.《蝴蝶·豌豆花》金波主编 7.《百岁童谣》山蔓编著 8.《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9.《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劳拉·乔菲·努梅罗夫著 10.《蚯蚓的日记》 [美]朵琳·克罗宁著 一年级下册: 必读: 1.《逃家小兔》(绘本)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著 2.《爷爷一定有办法》 [加拿大]菲比·吉尔曼著 3.《中华歌谣100首》 4.《小老虎历险记》汤素兰著 5.《声律启蒙》车万育著 选读: 1.《爱心树》(绘本)[美]谢尔·希尔弗斯坦著 2.《小黑鱼》(绘本)[美]李欧·李奥尼著 3.《花婆婆》(绘本)[美]芭芭拉·库尼著 4.《鳄鱼爱上长颈鹿》(绘本)[德]达妮拉·库洛特 5.《花格子大象艾玛》(绘本)[英]大卫·麦基著 6.《365 夜儿歌》许海琼编 7.《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 8.《中国古代民俗故事》

9.《我爸爸》 [英]安东尼·布朗著 10.《我妈妈》[英]安东尼·布朗著 二年级上册: 必读: 1.《爱心企鹅》(绘本)[德]克里斯蒂安·贝尔格著 2.《三只小猪》(绘本)[美]大卫·威斯纳著 3.《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 4. 《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著 5.《洋葱头历险记》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著 选读: 1.《风到哪里去了》(绘本)[美]夏洛特·左罗托夫著 2.《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 [法] 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著 3.《弟子规》李毓秀著 4.《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周锐著 5.《书本里的小蚂蚁》王一梅著 6.《猪小锅和狼小怪》系列梅艳著 7.《妹妹的红雨鞋》林焕章著 8.《成语故事》 9.《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法]蒂皮·德格雷著 10.《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英]罗尔德·达尔著 二年级下册: 必读: 1.《犟龟》(绘本)[德]米切尔·恩德著 2.《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瑞典] 波·R·汉伯格 3.《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梅子涵著 4.《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 5.《绿野仙踪》[美]莱曼·弗兰克·鲍姆著 选读: 1.《失落的一角》(绘本)[美]希尔弗斯坦著 2.《月亮的味道》(绘本) [波兰]麦克·格雷涅茨著 3.《三字经》王应麟著 4.《泡泡儿去旅行》薛涛著 5.《神奇校车》系列 [美]乔安娜·柯尔著 6.《地心游记》 [法]凡尔纳著 7.《会飞的教室》 [德]艾利克·卡斯特纳著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摘要:高中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对现代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 大概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同时,高中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基本 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更 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现代文阅读的魅力。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 努力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 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方法 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语文考试中,单靠背诵的基础知 识点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而分析作者情感和划分文章结构等部分不断上升。现代文是最能 够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文体之一,因此近些年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率不断上升。由于现代文具有一定的含蓄性,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是学生失分比较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学习现状,提出具体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现代文阅 读水平。 一、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现状 高中生的生活相对单调,社会阅历相对较为匮乏,情感相对简单,现代文阅读训练也只 是限制在教学课本中,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课外阅读储备,不能够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不能 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的情感。除了学生情感体验少这个因素外,学生自身的其他因素也 阻碍学生提升现代文阅读水平,比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的现代文学习中没有将作者想要的表 达的感情和自己的真实体会相结合,那么学生所体会到的情感就是和真实生活想脱离的,很 难够高效地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诸如此类的现状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主旨或者只是简单 地了解文章大意并没有深入挖掘情感,只是囫囵吞枣,白白的浪费了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时间 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 二、提升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现代文阅读考察重点,带领学生有目的训练 高中生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过程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高中 老师一定要明确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和次要考察内容,让学生能够有目的进行现代文阅读学习,并能够查漏补缺,补充自身相对薄弱的地方。课本中的现代文的用词一般相对巧妙,老 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用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阅读的魅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寻 找文章关键词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情感。除了要对关键词进行赏析,老 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子,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词句储备量,还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句 子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感受文章的层次感,提升写作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系统 学习文章之前进行语言概括,让学生能够大致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最后,学生想 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就要考虑到作者所在的环境,并站在作者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学生只 有敢于突破自己所在的环境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揣摩作者情感的时候顾及到作者的身份和 性格以及所在的背景,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表达技巧分类解析

诗歌表达技巧分类详析 诗歌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主要包含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其详细分类如下表: 诗歌表达技巧分类 表达技巧修 辞 手 法 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双关、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互文等 表 达 方 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和叙事抒情等) 描写:正与侧、动与静、虚与实、细节、白描、感官、观察角度等 表 现 手 法 衬托(正衬、反衬)、象征、赋(铺陈)比兴、渲染、烘托、用典、抑扬、以小见大、重章叠句等 篇 章 结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铺垫等

构 考点分解一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朗文.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分级阅读4 A Leaf Walk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A Leaf Walk 教学内容: 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4 A Leaf Walk 学情分析: 1. 本课教学内容是一篇19页的故事,内容相对而言,有点偏多。再加上文中有不少主要的和次要的新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在整体把握故事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必要的“泛读”。 2.故事的背景以及结构,对学生而言应该不是陌生的。因为,学生们已经在三年级学过颜色类单词和部分水果单词了。 教学目标: 1. 读懂理解故事大意并能独立完成练习。 2. 学生感知到不同的阅读方式,以便用于自身平时的阅读中去。 3. 在Try to act中,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再创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读懂并理解语意。 2. 部分主要单词的掌握(发音),如:leaves、carrots、tomatoes等等。 3. 四年级学生在表演环节中的表现力。 教学辅助: PPT、卡片、词条 教学过程: Before reading 1.Free talk. 2.学习单词leaf,揭题。 While reading P2-3 1.Talk about the pictures. T: Look at the pictures.Which season is it? Ss: It’s autumn. T:Yes.The children are in the forest and we can see many trees,and the leaves slowly change colour.Let’s guess:What colour will the leaves change? S1: Red. S2: Yellow. S3: Orange. S4: … … 2.学习新单词:slowly、change、forest . P4-5

小学生分级阅读推荐书目

一年级分级阅读推荐书目(共30本) 绘本: 1.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2.大卫上学去 3.看我!看我! 4.小房子变大房子 5.做错事的小狐狸 6. 顽固的小驴子 7.长大做个好爷爷 8.怕浪费婆婆 9.大卫惹麻烦 10.爷爷一定有办法 11.天使的笑脸 12.我爱妈妈 13.我讨厌妈妈 14.我爱爸爸 15.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16.沙发底下藏着什么 17.一直爱你,永远爱你 18.聪明的变色龙 19.小鞋子走一走 20.给爸爸的吻 21.谁藏起来了 22.哭了 23.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24.胆小鬼威利 25.做朋友吧

26.小蛇散步 27.长大以后做什么 28.失落的一角 29.我也可以飞 30.跟屁虫

二年级分级阅读推荐书目(共30本) 心理辅助系列绘本(8本) 1.大麦和小可(我想要个朋友) 2.大麦和小可(永远都是好朋友) 3.大麦和小可(找回微笑) 4.大麦和小可(这个生日不简单) 5.大麦和小可(开心起来好甜蜜) 6.自己的颜色 7.勇气 8.鱼就是鱼 科普绘本(2本) 9.一粒种子的旅行 10.地震探险 故事类绘本(20本) 11.威廉先生的圣诞树 12.布朗家的天才宝宝 13.布朗家的超级明星 14.没头没尾的故事 15.灰狼家的小饭桶们 16.动物大侦探 17.少年与果子狸 18.我有友情要出租 19.疯狂星期二 20.驴小弟变石头 21.小房子 22.超级大谎话 23.我们是好朋友

24.妈妈病了 25.爱说‘不’的调皮鬼 26.我喜欢妹妹 27.风到哪里去了 28.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 29.好朋友 30.下雪了

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学生用)

小说阅读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四川09年、10年连续两年都考察了小说的阅读。《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入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而高考多年来一直以散文小说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高考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也就抓住了小说命题的精髓。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在任何一点上设置问题,都可以联系到其他另外两点,特别是人物与情节之间。但小说阅读最重要的是:最后要落脚到“社会环境”上来。作为小说阅读的拓展,本讲将以高考为目标,以高考模拟试题为例,指导考生掌握小说阅读的技巧。 一、揣摩人物形象。 在考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用(表达思想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同时要注意到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 人物形象的两个角度: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往往会烘托人物性格和暗示人物命运,社会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命运及其变化的载体,也是其具体的体现。 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三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二、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梳理情节、抓住“高潮”是读小说的重要的能力要求。像鲁迅的小说《祝福》的高潮在哪里,当然应该是最深刻的展示这篇小说的社会意义的部分。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等一系列人物,特别是揭示祥林嫂的命运是要写中国社会的特点。 分析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前提。 三、分析环境作用。 通过典型人物反映典型环境,这种典型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 环境,尤其是典型环境,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什么是典型环境哪?就是能够反映整个时代的典型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典型环境是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来反映的,只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能产生这样的人物。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知识讲解 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掌握几种方法: 一、看背景思人物。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二、观描写重细节。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抓住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为心理的变化作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让读者看到了社会的病态,让读者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呢? 三、例题精析 关于人物、情节与环境的试题训练: 考试情况分析: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即:“通过典型人物反映典型环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 看病 一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主要是

常见表达技巧一览表

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2.5.2易混术语解析 1、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衬托/对比/烘托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术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