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后不能行走的原因

髋关节置换后不能行走的原因
髋关节置换后不能行走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恢复期: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手术,术后需要一
定的恢复期。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来加强
相关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以便能够重新行走。
如果患者没有
按照医嘱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或违反了临床医生的建议,可能会导致
行走能力受限。
2. 出现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手术本身也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并
发症。
比如,手术切口感染、人工关节脱位、血栓形成等问题,这些
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手术后的行走能力。
3. 骨骼问题:有些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可能存在其他骨骼问题,如骨质疏松、骨折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术后的行走能力。
4. 肌肉力量不足: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周围的肌肉强度和功能可能会
受到影响。
如果患者的肌肉力量不足,特别是臀部和大腿肌肉的力量
不足,可能会导致行走能力受限。
5.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术后康复效果也有差异。
有些人
可能康复得较慢,恢复期较长,因此可能不能立即行走。
总之,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行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术后患者需要遵
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诊,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寻求专业建议。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

1999年 7月~2005年 12月 住院 行全髋 关节 置 换 术患者 634例 ,其 中男 性 306例 ,女 性 328例 ,年 龄 43~87岁 ,平 均 年 龄 为 62岁 。股 骨 颈 骨 折 578 例 ,股 骨头无 菌性坏 死 66例 。
2 术 后并发 症的 类型 及护理
作者简介 :陈 月 梅 (1969一 ),女 ,宁 夏 银 川 ,大 专 ,主 管 护 师 ,从 事 护 理 管 理 和 护 理 人 员培 训
继发渗 血 的血管进 一步 出血 的结果 。在我 们 的病 人 中发生 血肿 者 6人 ,占全髋 关 节 置 换术 后 并 发症 的 22.2%。临床 表 现 为 :病 人 术 后 引流 液 的颜 色持 续 不变 ;伤 口敷 料 浸湿范 围不 断增大 ;血 常规发 现有继 发性 血红 蛋 白下 降 。 2.1.2 血肿 的观察 、治疗及 护理 术后 护士 重点观 察病 人 引流管 内引 流 液 的颜 色 ;伤 口敷 料 浸湿 的 范 围变化 ;血常规 监 测 血红 蛋 白的 变化 。一 旦 发 现 血 肿 ,立 即采取一 次 或 反 复穿 刺 引 流 ,若 效 果 不 理想 , 可再 次手 术 ,否则 会 导 致病 人 发 生 生命 危 险 。护 理 的重点是 保证 引流 通 畅 ;密切 观察 病 人 手术 部 位有 无 肿胀 、皮肤 发 紧 ;观察髋 人字 绷带 加压包 扎 的有 效 性 ;注 意保持 筋膜 下和 皮下 引流管通 畅 ;引流管 放置 48 h,并 尽可 能将 伤 口内的积 血引 出 。 2.2 术后 感染 2.2.1 感 染 的 临 床分 型及 临 床 表 现 THA 术 后 感染是十分严重的并发症。感 染分为早期感染、迟 发感 染和 晚期感 染 。早期感 染 是术后 3个 月内 出现 的感 染 ;迟 发感染 (多为 低 度感 染 )是 手术 后 4个 月 到 2年 出现 的感 染 ;晚 期感 染 是 术 后第 3年 开 始 出 现 。感 染最 常见 的病 原菌是 金葡 菌 。感 染又 可分 为 外 源感 染 和血源感 染 。外源 性感 染是 病原菌 从外 部 渗入到 假体 区域 、手 术切 口、局 部 的压 创 和开放 伤 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及防范对策

身、 早期 功能锻炼 , 移床 严禁牵 拉 患侧 肢
体 , 有 专 人 保 护 髋 关 节 。术 后 应 穿 防 旋 应
鞋保 护中立体 , 卧时注意保持屈髋 和屈 侧
小 型 钢 板 治疗 掌 指 骨 骨 折 2 5例 体 会
何燕飞 黄 海 东
di 1. 9 9 j i n 10 —64 . 0 0 o:0 3 6/ .s . 07 s 1x 2 1 .
采 用 最 多也 是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是 人 工 髋 关
栓栓塞性疾病 的两个不 同阶段 , 临床实 际
工 作 中 , 年 患 者 可 因患 有 基 础 疾 病 致 血 老
血栓史者 , 术前 高度 重视 原发 疾病 , 其 尤 具有高危 因素 的人群 要进行评估风险 , 及 时指导患肢 活动 , 高患 肢 , 抬 及时 观察 患
子 肝 素 抗 凝 治 疗 , 量 减 少 术 中输 入 新 鲜 尽 m 也 可 以 预 防 下 肢 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
塞等 。大面积的肺栓塞是致死性 的, 导致 手
加 强护理措 施 , 防止 褥疮 形 成 , 对术 后患者 每 2小 时 翻 身一 次 , 摩 突 出部 按 位, 不宜翻身患者则要两个 人分别在两侧 将臀部抬起 , 缓解压力 , 改善局部循 环 , 透 气, 最好 宜卧 气垫 床。及 时更 换床 单 , 保 持局部皮肤 清洁 , 防褥疮 发生 。 预
人 工 髋关 节 置 换 术 常见 并 发 症 及 防 范对 策
治疗 。手术本身是有创手术 , 使患者免疫力
焦延军 王 永霞 曹 亚 军 膝 , 膝之 间可垫 软枕 扩散 , 影响手术 部 位的愈合 。术前备皮 和手术 时的无 菌操作 不严格也可导致局部发生感染。术后切 口 换药不严格 , 无菌操作不规范也是直接感染 的机会。假体如骨水泥单体的释放 , 影响细 胞 的吞噬 作 用 , 生 异 物 排 斥 反 应 , 能 造 发 可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

建议 对 4 0岁 以上 的 肥 胖 者 、 小腿 水 肿 、 脉 曲张 、 静 以往 有 深 部 静 脉 血 栓 者 , 人 工 髋 关 节 置 换 后 , 考 虑 采用 预 防性 抗 凝 治 在 应 疗 _ 。因 此 , 高 凝 患 者 可 口服 肠 溶 阿 司 匹 林 和静 滴 低 分 子 4 』 对
他并发症 。
2Hale Waihona Puke 常 见并 发 症 发 生 原 因
活动 方 法 , 并介 绍 成 功 病 例 , 除 患 者 的 紧 张 恐 惧 心 理 , 高 消 提 心 理 应 激 能力 , 患 者 主 动 参 与并 发 症 预 防 。 进 行 全 面 的 检 使 查和评估 , 积极 治疗 和 控 制 其 他 内 科 并 发 症 , 高 血 糖 、 血 如 高 压 、 部感 染 等 , 为 术 后 并 发 症 预 防提 供 治 疗 护 理 依 据 。 肺 并 3 2 深 静 脉栓 塞 的 护理 对 策 术 后 抬 高 患 肢 , 出心 脏 水 平 . 高
用红 外 线 照 射 。 尽 量 避 免 在 患 肢 穿 刺 或 输 液 。根 据 Kee ly s
果 不 采取 预 防 措施 , 髋术 后患 者 静 脉 血栓 发 生 率 可 达 4 % ~ 全 0
7 %, 有 2 0 并 %可 发 生 严 重 的 肺 栓 塞 _ 。血 栓 栓 塞 认 为 与 长 1 』
动功能锻炼 , 以促 进 远 端 静 脉 回流 。保 持 切 口负 压 引 流 管 通 畅 , 时挤 压 引 流 管 , 时 排 除 不 畅 原 因 , 定 及 防止 髋 部 、 腹股 沟 出 血 肿 胀 少 局 部 压 迫 。 患 肢 可 使 用 弹 力 袜 , 后 2 采 减 术 4h可
时 间 的 被 动 体位 , 中 止 血 带 的 应 用 , 度 旋 转 牵拉 及 骨 水 泥 术 过 聚 合 物产 物使 邻 近 血 管受 到 损 伤 、 血 , 后 患 肢 肿 胀 致 使 血 出 术 流 动 力 学 改 变 有关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体位护理
疼痛护理
1 舒适体位 2 心理护理 3 物理止痛 4 药物止痛
并发症BB 低髋关糖节膳脱食位
(最常见)
C
肺栓塞 (最危险)
D
DE
F
感染
粉剂压制疮剂
其他
自行配制
深静脉血栓(DVT)旳观察及护理
全下肢肿胀、发硬 疼痛 浅静脉怒张 足背A减弱、消失
下肢DVT旳四大临床体现
关节脱位旳体现及预防
• 患者主诉腹股沟或臀部疼痛,双下肢不等长,骨突,活动障碍,X线 片可见假体移位或骨折。
• 原因:假体安顿旳位置不当、搬运旳措施不当、体位不当。 防止过分旳内收屈髋,术后2w内宜采用仰卧位,在两膝之间放一梯形 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 指导病人正确搬运病人 指导病人正确翻身 指导病人正确功能锻炼
术后1-2天,股四头肌、腓肠肌旳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运 动,向心性肌肉按摩,预防关节僵硬及深静脉血栓旳形 成。
术后3-5天,直腿抬高、屈膝屈髋运动,屈髋不能>90° 髋关节伸直外展练习。
第3阶段
从从从从
术后6天-3个月 从卧位到座位,坐位到站位、站位到行走旳训练
第4阶段
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穿裤、鞋、袜,长下床)。
肺栓塞旳护理
• 连续床边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同步观察病人紫绀、胸闷、憋气、胸部疼痛有无改善,有 无咳嗽及尿量等情况,及时精确统计24h出入量。
• 遵医嘱抗凝、溶栓治疗。 • 亲密观察多种药物旳效果及副作用,如抗生素类引起多种
反应、溶栓药引起出血现象、血管扩张药引起体位性低血 压等。 • 绝对卧床休息2—3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增长 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深呼吸、有效咳痰、雾化化痰。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共9例中低钾血症3例,脱位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坐骨神经损伤l例,髋部浅表感染l例。
9例均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所致,经及时治疗均未导致严重后果。
结论: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治疗analysis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and its preventions and treatments.methods:the clinic data of 53 patients underwent total hip replacement were analyzed.results: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occurred in 14 cases:6 cases with hypokalaemia,2 cases with hip dislocation,2 case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2 cases with 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l case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and one case with superficial infection.all the 14 complications were caused by inappropriate perioperative treatments.all the earlycomplications did not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after early treatment. conclusion:inappropriate per]operative treatments are the chief reasons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early treatments give satisfactory outcomes【key words】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necrosis of femoral head;total hip replacement;early treatments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目前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近来我们已经在多种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应用thr。
预防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2 2 7
临床研究 ・ 理
( 包 刚第 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1 0 )
呼和其其格
摘要 :目的 探 讨预 防全髋关节及股 骨头置换术后并发 症的护理 。方法 对 3 0例股骨 头坏死病人 行全髋 关节及 股骨头置
0 引 言
髋关 节 置换术 是股 骨头 、髋关 节疾病 圜前一 种疗 效 十分 确 切 的手 术 治 疗方 法 ,它极 大 地 改善 了关 节 疾病 患 者 的 生 存状 态 ,但 术后 并 发症 的发 生 已成 为手 术失 败 的重 要原 因 。 因 此术 后 护 理 在 整个 围手 术期 中 占相 当重 要 的 比例 ,对 手 术 的成 功率 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对 病人 的生 命 ,生 活 质 量及 工作 能 力有 着 直接 的影 响 。 自 2 0 0 6年 5月 至 2 0 0 8年 4月 , 护理 3 0例 行髋 关 节置 换术 的患者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现 将护 理体会 报告 如下 :
换 术。结果 出院后 随访 3~ 1 2月 ,复查 x光 片示假 体位置 正常 ,观察 下肢 关节功能 活动 良好 ,提 示术后采取积极 有 效地 护理措施能预 防术后 并发 症的发 生。结论 术后 实施有效地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及 家属 掌握 正确 的功能锻 炼方法 , 并做好 出院指导 ,有效地预防 了并发症的发 生。 关键词 :预 防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 8 1 文献标识码 :B D OI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3 . 1 6 8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记录及健康教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护理问题1疼痛:与骨折或手术伤口有关.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后强制性约束不能活动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4潜在并发症:静脉栓塞、肺部感染.5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6有肢体废用性萎缩的可能:与长期卧床、皮牵引及功能锻炼差有关.护理目标1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加,保持良好功能位,促进伤口处愈合. 2生活需要得到满足.3皮肤完整无破损.4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或使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5在患者卧床期间,做好预防,不使病人发生便秘.6鼓励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肢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功能.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在长时间卧床治疗中,护士要经常与患者和家属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使病人了解手术的作用和术后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并鼓励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再者大多数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认知能力下降,因而必须多向家属了解情况,使其能在手术前后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术后发生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有关人工关节置换的知识,说明手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病人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2专科护理①保持正确体位: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如果必须侧卧,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②预防血栓:注意患肢的皮温、小腿的周径.如果病人出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皮肤发热,且与对侧肢体周径不同,应考虑为静脉血栓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12小时开始注射抗凝剂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为脐周,注射时应捏起局部皮肤,将针头垂直于皮肤进针注射.因脐周皮下脂肪厚,可以维持药物的血液浓度.③伤口护理:手术后伤口处放置引流管2~3天,护士要定时观察伤口引流液,保持引流管通畅,勿打折.否则残余血液淤积伤口处,易造成伤口感染.同时,还应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时查明原因,并更换敷料.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1目的: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2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肌力训练是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内容.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术后第2、3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并可以开始练习直腿抬高锻炼.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对于骨水泥全髋假体固定可在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达到完全固定.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站立训练.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脚后根的抬高离地锻炼,手术侧逐渐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膝关节.⑴术后当天患肢维持外展中立位,膝下垫一软枕,穿防旋鞋,双腿间夹三角枕或梯形枕.①踝关节的伸屈•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②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⑵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足趾活动.⑶术后第二天至一周①术后第二天,取半卧位,为避免假体脱位床头不宜超过30°,术后1周抬高45-60°,不超过90°做轻柔的髋关节曲伸活动,注意曲髋<45°,同时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②术后第三天,患者坐床边,患者做直腿抬高维持5-10秒,其目的是恢复股四头肌的功能,将助行器放在术侧腿旁,③术后第8--14天,患者正常饮食,体力逐渐恢复,可在床边练习站立,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协助.患肢不负重,站立5-10分钟.离床时,协助患者把臀部移到患侧床边,需双手托住患肢,健肢先着力,患肢再着力;上床时,先向患侧转身,协助患者抬患肢至床上,再抬健肢肢体.⑷关节功能训练①屈髋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为限,加强髋腰肌肌力.②伸膝训练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③髋外展训练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髋关节外展,以40°为限,加强臀中肌肌力.3其他辅助锻炼⊙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器CPM机辅助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被动练习训练常用CPM机辅助完成.其活动范围可随时调节并逐步增加.一般将CPM机开始的最大的活动角度定为40°,此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45°,以后每日增加5°~10°.每日可训练3~4h.至术后1周左右,CPM 机最大活动角度为90°,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85°,以后可逐步停用CPM机,而逐步以主动活动为主.⊙坐位训练:指导和协作患者把患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体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练习、屈髋练习和屈髋位内外旋练习.⊙站立训练:①将助行器放在术侧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②将术侧腿移到床下,防止术侧髋外旋.③健侧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助行器的训练:助行器摆在身前20cm,先迈术侧腿,再将健侧腿跟上.4注意事项:功能练习时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及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z屈髋不能超过90°,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髋关节的内收不能超过中线,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髋关节置换术后健康宣教※手术的康复治疗手术后您将进行一套柔和的康复治疗,以帮助加强您新关节周围的肌肉功能,恢复您的运动范围.◆术后一周以内您可以坐在您的床边缓缓的活动您的脚.您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您的新关节.医护人员将帮助您开始一次走几步的练习.随着您的恢复,您将进一步用拐杖走路,再用手杖.在您出院之前,医护人员将指导您在您的家中怎样活动新关节.例如,教您怎样去浴室,怎样自己穿衣服,怎样坐下或站立,怎样拣起东西和做其他更多事.您应当注意:取平卧位,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侧卧位,如特殊情况下如预防并发症或治疗的需要必须侧卧,须在医生协助下进行.翻身时应有人保护.维持两脚分开,可在大腿间安放枕头保持.绝对避免髋内收向内收拢和旋转,必要时使用特殊夹板或穿丁字鞋或夹枕头.卧床期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坐起或进行适度的功能训练.坐位时置换的髋关节弯曲不要超过90度.离床时必须有人搀扶,下地时必须持双杖且有人在侧看护.如厕时必须使用加高坐凳.◆在六周之后您需要再次到医院去对您的恢复状况进行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的髋关节置换术会解除您原来的疼痛和僵硬,并且使您重新获得许多每天的正常活动的能力.但是,在您的手术之后,即使您恢复的相当不错,也仍然有一些限制.每日的正常活动不包括碰撞性体育活动或运动,以免使您的髋关节过度受力.您应当注意:避免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滑雪,柔道,登山等.禁止下蹲拣东西.一定要拣时,要用患侧腿跪下拣.避免负载过重,体重超重者应注意减肥.请按医生指定的时间进行全面随访.◆术后三个月以内进行步态练习时必须借助工具.禁止下蹲拣东西.一定要拣时,要用患侧腿跪下拣.抬腿时不要将手术侧的膝关节上抬超过髋关节的高度.睡眠时保持双腿间安放枕头.站立时应双腿分开足尖向外.足尖向内时关节不稳.大腿弯曲再加上足尖向内,关节头易脱出.禁止髋关节内收,旋转,不能两腿叉开,或单髋负重.不要坐低座位的地方.沙发,抽水马桶,小轿车…..不要系鞋带或袜带,穿裤子时应有人协助.不要盘腿,翘二郎腿.出入浴盆当心,应取坐位旋转进出且应双腿并拢.从床上下地时,或从车里出来时,双膝并拢.不可骑自行车.以上禁忌的解除因人而异,解除时间应和医生讨论.※感染并发症的预防:感染无论前期或后期术后若干年都可能发生,因为这些感染可能导致人工关节失败永久性的或暂时的.1请您的医生务必治好施术侧下肢的任何感染或炎症.诸如:----疥疮,脓肿,丹毒.----腿部静脉曲张,溃疡.----嵌甲感染,等等.2应杜绝远离髋部感染源,请您的医生治愈所有的感染,譬如以下方面的感染:----牙科,耳鼻喉科,泌尿科,肺部以及皮肤科等等.3应杜绝宠物的抓咬,或者远离宠物.※饮食指导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饮食可以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早期1-2周:手术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会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饮食上由清淡转为补充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后期5周以上:手术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此期宜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骨科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不宜油煎、油炸.人工关节置换术会使您过正常的生活,随疼痛的消逝和关节活动幅度的改善,您会忘记了入植了人工关节这件事.您的随访时间是术后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五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各位患者:现在您身体内有一个人工髋关节.它是您身体的一部分,请按照规定使用和养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体更换需取出假体和清除骨水泥 •文献显示一期置换和二期置换没 有显著差别 依细菌毒力和其他 因素不同成功率为30-80%
髌股并发症
•软组织撞击 •髌骨假体失败 •髌骨骨折 •伸膝系统破裂 •髌股不稳定
软组织的撞击
•TKA术后在股四头肌远端下方形成纤维粘连 主动伸膝时60-30度时 有疼痛的咔嗒声
• 要求骨床15mm • 12-13mm长期大量随访未增加骨折发生率
手术技术
•大多数髌骨并发症与手术技术有关 可以避免 •恰当的手术暴露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 •活动受限的膝僵直 应保持髌韧带的完整
31
•股骨假体大小影响髌骨股骨的机械活动 •选择过大的假体
髌股室填充过度(overstuffing) 屈膝活动度减少 •适度的股骨外旋有助于取得良好的髌骨轨迹 •胫骨假体应适当外旋 避免内旋 •有助术中定位的解剖标志为胫骨前皮质 胫 骨结节 及踝关节
•关节镜检治疗感染的疗效仍不明确 •保留假体的开放清创术 --能彻底清创 切除滑膜和更换聚乙烯垫 过去 曾报道失败率75%
最近的报道显示严格掌握指征来治疗24例感染的TKA包括10 例术后立即感染和14例继发感染中的10例 在2年的随访中完 全康复
--严格掌握适应症 选择适当的病人采用合理 的方法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仍不失为一种清除
诊
断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意义不大 ESR: 敏感性60% 特异65% CRP: 较ESR特异
放射学检查:可显示最初的可疑征象、 假体松动、假体边缘的骨吸收
骨扫描:在诊断不明确时可使用 technetium Tc 99m gallium Ga111 铟标记白细胞和抗体
• 抽取关节液诊断 敏感性差 假阴性率达15-20% 虽不满意,仍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停用全身抗生素后10-14天进行
•目前股骨假体的设计加深和加长了股骨髁的槽 另外术者术中将该处滑膜切除 明显减低了髌 骨咔嗒综合征
•如早期诊断 可进行反复屈伸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如脚踏车练习
•无效则行关节镜下结节切除
25
髌骨假体断裂
髌骨假体过厚、股骨假体过大、 肥胖、术后伸膝度增加、术后 活动量增加 较多见于金属假体
髌骨假体松动 不超过2% 危险因素: • 髌骨缺血性坏死 • 髌骨骨折 • 髌骨半脱位 • 骨质疏松 • 假体位置不佳 • 髌骨切割不对称 • 骨水泥量不足
其他因素
肥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泌尿系感染、其他部位的感染均可 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年龄大、住院时间长、营养差亦 是重要原因
选择假体类型与感染也有关系: 铰链式假体及高限制性假体术后感 染率可达16%
定义及分类
表浅感染:皮肤及皮下 及早发现及积极的外科手段处理引流口、 红斑、血肿可预防深部感染 深部感染:通过体检、X-Ray检查、实验室 检 查、关节液检查、核素成像检查可明确诊断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 头孢唑啉
术中1g
1g/8h
24-48h
• h
• 万古霉素(青霉素或头孢类过敏)
术中1g
500mg/12h 24-48h
•骨水泥中加入抗菌素有意义 •通常 妥布霉素600mg/40g骨水泥
或 庆大霉素0.5-1g/40g骨水泥 •该剂量不影响骨水泥强度 •在翻修手术中妥布霉素剂量加大 到4.8g/40g骨水泥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
• 感染 • 髌股并发症 • 假体周围骨折 • 伤口愈合 • 神经血管并发症
感染
要点: 预防 及时和准确的诊断 恰当的治疗
• 200,000TKA/年 • 感染率为1-2% • 费用:$70,000/例 • 保守估计$140-$280million/年 • revision:感染率5-6% • 感染总量不断增加
治疗
• 假体保留 抗菌素 引流 清创 关节镜检 关节切开
• 假体更换 一期再置换 二期再置换(用或不用填充)
• 其它 关节融合 关节成形 截肢
治疗方案的选择 •应综合考虑患者本人的身体条件 感染 机理 皮肤和软组织的条件来制定最佳 的治疗方案 •鉴别深部感染与浅部感染在选择治疗 方案时尤为重要
保留假体 反复引流和常规使用抗生素 • 抗生素对细菌的清除率低 无法达到假体 和骨质间的感染界面 治疗不够充分 •此方法仅用于很早期的诊断 通常是在48h 之内且确定为对青霉素敏感的链球菌或患 者无法耐受侵入性的外科治疗 •可考虑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多需手术治疗 •通过关节镜或切开取出髌骨假体 •股骨假体再置换(髌骨床位置良好) •髌骨成形或髌骨切除(髌骨床位置不佳)
髌骨骨折 不常见
原因:不恰当的髌骨截骨 、固定;骨水泥 使用不当;髌骨轨迹不正确;髌骨缺血; 假体设计问题;肥胖;屈曲度增加;活动 量增加;创伤
截骨
• 髌骨截骨过多或过少、切骨不对称、股 骨假体前后径过大易致骨折
• PCR可用于检测和扩增关节液中的细菌DNA
• 优点:作为一种潜在的可替代的诊断方法可 早期快速诊断
• 缺点:误差大 假阳性率高 • 术中冰冻切片为一种有价值的可靠的诊断方法
近期研究表明 >10 分叶WBC/HP可诊断感染 敏感性84% 特异性99%
预 防感染
了解与TKA感染有关的微生物 •主要 金黄葡萄球菌(凝集素阳性) 表皮葡萄球菌(凝集素阴性) 链球菌 •不常见 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金葡菌 抗甲氧苯青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 抗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 肠球菌
其它
• G-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变形杆菌
拟杆菌属
沙雷菌属
• 真菌 白色念珠菌
• 分支杆菌 结核杆菌
• 厌氧菌
• 多种微生物
TKA预防感染的措施 • 术前的抗生素 • 手术技术 • 手术室的环境 人员 • 紫外线灯 • 闭合空气排放系统 • 空气层流系统 • 冲洗 • 骨水泥加抗生素 • 术后抗生素
感染发生率及易感因素
降低感染率: 预防性抗生素 改进手术室 (手术衣 限制手术人员 空气净化 ) 使用低限制性假体
发生率:0.5%-23%降为1%-2%
rate: 2.5% primer 2% revision 5.6%
472 in 18,749 320 in16,036 152 in2714
year:1969-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