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肽-10瓜氨酸(核心蛋白聚糖肽)
生物化学考研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含有巯基的三肽,在体内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2.酮体: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乙酰-CoA转化为乙酰乙酸、D-β-羟丁酸、丙酮,这三个化合物统称为酮体。
3.冈崎片段:在DNA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滞后链合成过程中,首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4.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分子中,经常可以看到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元件(主要是α螺旋和β折叠片)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种类不多的,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或二级结构串,在多种蛋白质中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包括αα、ββ、βαβ。
5.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这些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不同的,相当数量的寡聚酶是调节酶,在代谢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6.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在受到热、酸、碱、重金属及变性剂的作用后,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一种现象。
7.氧化磷酸化:是NADH和FADH2上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载体传递给O2,伴随着NADH和FADH2的再氧化,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的过程。
8.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9.第二信使:在生物学里是胞内信号分子,负责细胞内信号转导,是第一信使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组物质,有助于信号向胞内传递。
10.粘性末端:当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个特异性的碱基序列处切断DNA时,就可以在切口处留下几个未配对的核苷酸片段,即5’突出。
这些片段可以通过重叠的5’末端形成的氢键相连,或者通过分子内环化。
因此称这些片段具有粘性,叫做粘性末端。
11.别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12.增色效应:指因DNA分子结构的改变,摩尔吸光系数增大的现象,成为增色效应。
细胞生物学 第十一章 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

第十一章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ECM):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空间,由蛋白和多糖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网络结构。
不仅对组织细胞起支持、保护、营养作用,而且还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识别、黏着、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糖胺聚糖(AGA):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直链多糖,过去称为黏多糖,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半乳糖),故又称氨基聚糖,另一个糖残基多为糖醛酸(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糖胺聚糖可分为六种: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硫酸皮肤素DS、硫酸乙酰肝素HS、肝素、硫酸角质素KS蛋白聚糖(PG):是由糖胺聚糖(除透明质酸外)与核心蛋白共价结合形成的高分子量复合物,是一种含糖量极高的糖蛋白。
黏多糖累积病: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缺乏降解糖胺聚糖的酶(如糖苷酶或硫酸酯酶)可导致糖胺聚糖或蛋白聚糖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在体内一定部位堆积,造成黏多糖累积病如Hunter综合征。
胶原(collagen):是细胞外基质中的骨架结构,动物体内高度特化的纤维蛋白家族,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遍布于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在结缔组织中特别丰富,可由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某些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原胶原:典型的胶原分子呈纤维状,是由3条α多肽链盘绕而成的3股螺旋结构,称原胶原。
胶原合成与组装始于内质网,在高尔基体修饰,最后在细胞外组装成胶原纤维①前α链:在糙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上合成,不仅含有内质网信号肽,而且在其N端和C端各含有一段不含Gly-X-Y序列的前肽。
②前胶原:胶原合成过程中带有前肽的3股螺旋胶原分子称为前胶原,其两端的前肽部分保持非螺旋卷曲。
③原胶原分子:在细胞外,前胶原在前胶原N-蛋白酶和前胶原C-蛋白酶的作用下,分别水解去除两端的前肽,在两端各保留一段非螺旋的端肽区形成原胶原分子。
④胶原原纤维:原胶原分子在细胞外基质中相互呈阶梯式有序排列并发生侧向交联,自组装成胶原原纤维。
胶原三肽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胶原三肽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胶原三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
它是胶原蛋白经过酶解作用后的产物,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特点。
胶原三肽在皮肤美容、关节保健、骨骼健康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胶原三肽的定义、生物作用和应用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胶原三肽在健康领域中的作用及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胶原三肽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接着将详细探讨胶原三肽在生物体内的生物作用,包括对皮肤、关节和骨骼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将探讨胶原三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美容、保健品和医学领域。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胶原三肽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目的胶原三肽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对于维持皮肤弹性、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关节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胶原三肽的定义、特点和生物作用,介绍其在医学、美容、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胶原三肽的重要性和潜在用途,为胶原三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启发。
通过阐述胶原三肽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前景,旨在引起读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促进相关研究的进展,并推动胶原三肽在健康和美容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正文2.1 胶原三肽的定义和特点胶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人体中起着支撑组织和促进细胞生长的重要作用。
胶原由三肽螺旋结构组成,其中包括三种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胶原三肽是胶原分解后形成的蛋白质片段,其分子量较小,便于人体吸收利用。
胶原三肽具有以下特点:1. 优秀的生物兼容性:胶原三肽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易引起排斥反应。
2. 丰富的氨基酸组成:胶原三肽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丰富的羟脯氨酸,有利于人体合成胶原。
3. 促进皮肤弹性和保湿:胶原三肽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弹性,提高皮肤保湿度。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绪论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2.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称为新陈代谢。
通过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更新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这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
3.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带头学科,它主要研究遗传的分子基础(分子遗传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和生物大分子的人工设计与合成,以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等。
4.药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与药学科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理论、原理与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药品临床中应用的基础学科。
第一章糖的化学1.糖基化工程:通过人为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或调整)蛋白质上的寡糖链,使之产生合适的糖型,从而达到有目的地改变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单糖(monosaccharide):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单糖是糖类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3.多糖(polysaccharide):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的成胶体溶液,有的不溶于水,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4.寡糖(oligosaccharide):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
5.结合糖(glycoconjugate):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是指糖和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
6.同聚多糖(homopolysaccharide):也称为均一多糖,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戊糖胶、木糖胶、阿拉伯糖胶、几丁质等。
7.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也称为不均一多糖,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如肝素、透明质酸和许多来源于植物中的多糖如波叶大黄多糖、当归多糖、茶叶多糖等。
细胞期末题库1

细胞连接13.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都存在细胞连接。
(F)14.桥粒、半桥粒和带状桥粒有中间纤维的参与。
(F)15.上皮细胞间桥粒连接处的中间纤维是角蛋白纤维。
(T)16.半桥粒是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的连接方式。
(T)17.桥粒与半桥粒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
(F)半桥粒在形态上于桥粒类似,但功能和化学组成不同。
18.间隙连接和紧密连接都是脊椎动物的通讯连接方式。
(F)紧密连接属于封闭链接。
19.间隙连接将一个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相邻细胞的骨架连接起来或与胞外基质相连。
(F)不与胞外基质相连。
20.连接子蛋白位于细胞内的是其C端,而其N端位于细胞外。
(F)21.小肠平滑肌收缩依赖间隙连接。
(T)22.纤连蛋白促进血液凝固。
(T)23.弹性蛋白与胶原极为相似,其氨基酸组成中都含有Gly-x-y重复序列。
(F)弹性蛋白不含有。
24.细胞间隙连接的连接单位叫连接子,由6个亚基组成,中间有孔道,可以进行物质的自由交换。
(F)不是自由交换25.选择素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蛋白介导的细胞斜着都是钙依赖性的。
(F)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蛋白不是钙依赖性的。
26.整联蛋白的细胞内结构域同胞质骨架的中间纤维相连。
(F)肌动蛋白丝27.整联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细胞外结构域可与纤连蛋白的RGD序列结合。
(T)28.细胞外基质主要用于维持组织结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不大。
(F)29.胶原在内质网中是可溶的,在细胞外基质中是不可溶的。
(T)30.透明质酸和蛋白聚糖在细胞迁移和转化中起主要作用。
(F)增殖31.透明质酸使组织具有抗张能力,而胶原纤维使组织具有抗压能力。
(F)前者抗压,后者抗张32.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
(T)33.由于蛋白聚糖坚硬的刚性结构,它可以承受大的压力。
(F)34.蛋白聚糖是细胞外激素储存库。
(T)35.层黏连蛋白受体是由a、β和γ三条链构成。
(F)36.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层黏连蛋白是一个对称的十字形结构。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01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种类、
02
结构和功能
03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
04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的受体
05
第四节 细胞外基质与医学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种类、结构和功能
01
胶原 非胶原糖蛋白 弹性蛋白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02
细胞外基质成分
胶原(collagen) 是胶原蛋白的简称,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以上。 是细胞外基质中特化的蛋白质,遍布于各种组织细胞间,构成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框架。
胶原的分子结构 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胶原分子:为三条α螺旋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 胶原分子
胶原分子按相邻分子相交错四分之一长度、前后分子首尾相隔35nm的距离自我装配,成为明暗相间、直径约10nm~30nm的胶原原纤维。
若干胶原原纤维再经糖蛋白粘合成为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
胶原分子
胶原的结构(左模式图,右电镜照片)
01
α β γ
三条短臂:各由3条肽链的N-端序列构成,每一短臂包括2个球区及2个短杆区;
长臂:由3条肽链的近C-端序列共同构成杆区;而末端的分叶状大球区仅由α链C-端序列卷曲而成,是与硫酸肝素结合的部位。
LN分子中至少存在8个与细胞结合的位点。
现已确定的有11种LN分子,分别由10种亚单位(α1、α2、α3、α4、α5、β1、β2、β3、γ1、γ2)中的3种以不同的组合而构成。这10种亚单位分别由10个结构基因编码。
五、控制细胞的分化
在Ⅰ或Ⅲ型胶原上培养时,细胞增殖形成铺满基质的单层; 在人工基膜上培养时,细胞停止分裂形成有腔的毛细管样结构。
例如:脉管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在胚胎发育、形态发生及成体中组织再生与创伤修复时十分活跃。
化妆品多肽简述及其配伍性

二、生物活性肽的分类活性生物多肽的种类按照其化学方法可分为合成多肽、半合成多肽和天然活性多肽,按照氨基酸组成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多肽和寡肽:按照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分子多肽和大分子多肽,按照其分子结构又可分为天然多肽和水解多肽;按照其提取方法又可分为酶解多肽和非酶解多肽:按照其功能还可分为蛋白多肽、胶原多肽和骨多肽;按照其来源还可分为化学合成多肽,植物多肽、动物多肽,微生物多肽、海洋生物多肽及其来源多肽等。
除此之外.还有将多肽分为糖肽.脂肽、蛋白肽、肌肽等。
抗衰系列多肽三肽-10 瓜氨酸:氨基酸序列 Lys-α-Asp-Ile-CitCONH2,有分子量小、添加量少的专门针对胶原纤维组织调节胶原原纤维生成而设计的小分子多肽,能明确作用于皮肤某个微观受体,修复衰老引起的核心蛋白多糖功能缺失引起的皮肤衰老,调节胶原原纤维生成,增强胶原纤维稳定性,确保原纤维直径和空间结构同一,保持皮肤完整性和柔软度,同时能维持皮肤的高保湿性,使皮肤柔软有弹性。
研究表明28天后皮肤柔软度增加54%。
棕榈酰三肽-5:是一种合成的信号肽,能够模拟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序列,引起序列KRFK-41绑定到不活跃的转化生长因子B(TGFl3),导致活性TGFl3的释放,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连续84 d使用2.5%棕榈酰三肽一5,能够显著降低平均皱纹参数12%。
使用12周后,皮肤皱纹减少肤色提亮,棕榈酰一KVK能够改善抗坏血酸稳定性及皮肤渗透性。
能够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下调MITF和酪氨酸酶的mRNA水平,从而抑制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的生成。
乙酰基四肽-11:提升肌肤弹性,增加肌肤的紧致度,补充老化肌肤多配体蛋白聚糖不足,改善表皮的粘附力,使肌肤看起来更有光泽和肤色更均匀。
三氟乙酰三肽-2:抑制早衰蛋白(Progerin)合成,延缓细胞衰老。
促进多配体蛋白聚糖(syndecan)产生,延长细胞寿命。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和MMP9活性,减少对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分解,保持其完整性。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一、名词解释1. 脂质体——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中可以裹入不同的药物或酶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 流体镶嵌模型——主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3. 细胞膜——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4. 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5. 膜内在蛋白——又称整合蛋白,多数为跨膜蛋白,与膜紧密结合。
6. 细胞外被——又称糖萼,曾用来指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基质,实际上细胞外被中的糖与细胞膜的蛋白分子或脂质分子是共价结合的,形成糖蛋白和糖脂,所以,细胞外被应是细胞膜的正常结构组分,它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7. 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细胞外基质将细胞粘连在一起构成组织,同时,提供一个细胞外网架,在组织中或组织之间起支持作用。
8. 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糖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尤其在胚胎组织中。
9. 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10. 细胞粘着——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11. 整联蛋白家族——细胞膜上能够识别并结合各种能够含RGD三肽顺序的受体称整联蛋白家族。
12. 连接子——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13.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AM——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的结构域的CAM超家族。
二、选择题1.D2.A3.B4.D5.A6.C7.A8.C9.C 10. B 11.C 12.C 13.B 14.D 15.A16.B 17.B 18.D 19.C 20.D 21.B 22.C三、判断题1.×2.×3.√4.×5.√6.×7.√8.×9.√四、填空题1. 流动性、不对称性2.α螺旋3.运输、识别、酶活性、细胞连接、信号转导4.去垢剂5. 糖脂6. 脂肪酸长度、脂肪酸饱和度、温度、胆固醇含量7. 胶原、30%8. 水不溶性9. 原胶原10. 氨基己糖、糖醛酸11. 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12. 层粘连蛋白13. 整联蛋白14. 1/4、平行15. 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锚定16. 高等植物17. 可兴奋细胞18. 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化学突触19. 封闭蛋白(occludin)、claudins 20. 连接子21. RGD;Arg、Gly、Asp五、问答题1. ㈠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是分别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使这两种细胞融合,观察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的扩散和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简介----三肽-10瓜氨酸(核心蛋白聚糖肽)
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结蹄组织中与胶原纤维相关的蛋白多糖。
它属于细胞外富含亮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聚糖家族,由一个球形的核蛋白和一条含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侧链组成的大分子糖复合物。
1978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骨科研究所的FISHER教授首先分离和纯化。
Decorin分子结构中的核心蛋白结构与I型胶原结合,通过GAG侧链之间形成的抗平行的双螺旋结构使胶原分子的侧向装配受限,调节胶原纤维的直径,并保证其正确装配。
老化皮肤中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的糖胺聚糖侧链缩短,胶原纤维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导致胶原蛋白的结构不稳定,进而使皮肤的支撑组织质量变差、真皮的密度变小以及表皮松弛。
产品参数----三肽-10瓜氨酸(核心蛋白聚糖肽)
功效与应用----三肽-10瓜氨酸(核心蛋白聚糖肽)
抗皱抗衰
改善皮肤质量
面部护理及身体护理
脸部、颈部和手护理品
可添加到美容护肤品中,如乳液、早晚霜、眼部精华液等
作用机理----三肽-10瓜氨酸(核心蛋白聚糖肽)
三肽-10瓜氨酸模拟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调控胶原蛋白纤维形成过程,保持原纤维之间适当的空间距离和尺寸大小统一性,增强原纤维在组织中的稳定性,提升肌肤弹性,增加肌肤的紧致度。
9605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