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大纲沈婷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237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先修课程: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普通教育学一、教学目标在现代汉语等课程的基础上,讲授和讨论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所涉及的诸多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修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研究打好基础。
除了教授和讨论有关的具体内容以外,本课程将贯穿着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将对一部分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1:了解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
目标2:掌握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目标3: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意义,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概况和研究的最新成果,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并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具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教学观摩及课后练习为辅。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发展;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及学科框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发展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及学科框架第三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及现状教学重点、难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及学科框架.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节课所讲的有关理论并写周志论述。
复习思考题:1. 略述你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外国(欧美)文学史及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特点、名家名作、思潮流派有一个清晰和基本掌握。
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外国文学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广博,但课时极其有限,考虑到我国外国文学教研现状,重点仍放在欧美文学,对亚非文学只作简略的知识性介绍。
教学内容涉及中国之外的欧美各国文学发展史,通过重要作品分析加深对文学流派、思潮的理解。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时间为经,以思潮或重点作家及“经典”作品为“纬”,在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发展概貌的基础上,分析评述各文学主潮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或某一时代精品),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授课时兼顾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在方法上,穿插不同观点的争鸣、补充背景内容,课后提供讨论和探究活动的建议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安排研究课题并分组展示,课余时间进行影视观摩。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陈建华主编:《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人民文学出版社《德国文学史》余匡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督教哲学》尹大贻四川人民出版社《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朱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成绩占40%,采用课堂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
六、讲授大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世界文学发展整体脉络及特性第二节二希传统第二章古代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希腊文学第三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第三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但丁《神曲》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意大利文学、法国文学、西班牙文学第三节英国文学第四节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评析第五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古典主义文学第三节莫里哀及其作品评析第六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德国文学第三节歌德及其作品评述第七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英国文学第三节俄国文学第四节法国文学,雨果及作品评析第八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英国文学,狄更斯及作品评析第三节俄国文学第四节法国文学,巴尔扎克及作品评析第五节女性作家及作品评析第九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美国文学第三节法国文学,萨特及作品评析课程名称: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iklore)一、教学目的、任务:熟悉民俗学科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民俗为内涵的民间传承性生活文化在中国国民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引言外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为了规范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目标、内容及其重要性。
目标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系统的学习框架,使他们能够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能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
通过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汉语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容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音和拼音系统学习汉语的第一步是掌握正确的拼音系统。
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拼音音节、声母和韵母,并提供相应的练习和测试。
词汇和句型学习词汇和句型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学习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并提供相应的词汇表和句子练习。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学习汉语的关键。
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学习的汉语语法规则,并提供相应的讲解、练习和测试。
通过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学生可以正确地构建和理解汉语句子。
听、说、读、写技能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训练和评估。
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文化知识教学大纲应包括学生需要了解的汉语文化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汉语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重要性制定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规范教学教学大纲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向,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
评估学习效果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对外汉语教育发展情况1.对外汉语教育基本概念(1)母语与外语(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3)目的语与媒介语2、对外汉语学科构架(1)基础理论(2)应用理论(3)应用研究(4)教育实践(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3、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文教学的关系(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4)交际能力4、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历史(1)1949年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概况(2)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3)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4)学科地位的确立(5)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二、教学模式1、教学法2、教学模式3、语法翻译法4、阅读法5、听说法6、全身反应法7、团体学习法8、暗示法9、自然法10、交际法11、任务式教学12、侵入式教学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2、课程设计3、教学大纲4、结构大纲5、功能大纲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四、对外汉语教材及测试1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1)《老乞大》(2)《语言自迩集》(3)《汉语教科书》(4)《基础汉语课本》(5)《实用汉语课本》(6)《中文听说读写》(7)《新实用汉语课本》2教材的分类(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3教材选用的原则4语言测试的种类5语言测试的效度6语言测试的信度7汉语水平主干考试及分支考试种类8教学评估第二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习得基本概念1.习得与学习2.外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3.语言习得机制4.中介语5.普遍语法6.母语迁移7.化石化8.教师语言、外国人话语9.个体差异10认知风格二、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1.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2).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3),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2.偏误分析(1).偏误分析理论背景(2).偏误和错误的区分(3).偏误分析研究的步骤(4)偏误的五个来源(5)偏误分析的贡献(6)偏误分析的局限(7)汉语偏误分析研究3克拉中语言习得假说(1)习得与学习假说(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3)输入假说(4)监控假说(5)情感过滤假说4.文化适应理论三、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1.关键期假说2.语言学能3.工具型动机与融合型动机4语言习得态度5.学习者焦虑6认知策略7元认知策略8补偿策略9.记忆策略10社会策略11情感策略12场独立与场依存13.语言自我14歧义容忍度第三部分中国文化一、中国文化概说1.中国文化特点(1)农耕型文化(2)伦理型文化(3)三纲、五常(4)宗法制(5)内圣外王2.中国文化的优势(1)阴阳五行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中国人“天”的概念(3)“天人合一”的含义(4)中和、中庸(5)修身克己二、中国的学术思想1.“诸子百家”的含义2.儒家(1)孔子1)孔子的思想的核心2)孔子的政治思想3)孔子的教育思想(2)孟子1)孟子思想的核心2)孟子的“仁学”理论3)孟子的政治思想(3)荀子1)荀子的“人性观”2)荀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3)荀子的唯物主义观(4)两汉经学1)古文经、今文经2)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3)“六经”的内容4)郑学、王学5)“太学”的设立(5)宋明理学1)“理学”的含义2)影响理学形成的因素3)横渠先生4)关学、濂学5)二程6)理学四大家7)朱熹的理学精髓8)闽学9)理学发展的两大高潮时期10)知行合一(6)清朝朴学1)“朴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清代朴学的代表人物3)《日知录》4)清代早期和晚期朴学研究的差异3.道家(1)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2)道家的代表人物(3)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4)老子1)老子的“道”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3)老子的策略思想(5)庄子1)庄子的代表作2)庄子思想的核心3)庄子认为内心修养的途径4.墨家(1)墨家的代表人物(2)战国时代的“显学”(3)墨子的代表作品(4)墨子的思想(5)墨家在逻辑和科技上的贡献5.法家(1)法家的代表人物(2)法家三派(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三、民众的信仰世界6.民间三大崇拜(1)出现天地、祖先、军师崇拜的原因(2)天地山川崇拜1)封禅2)史书记载中第一个封禅的皇帝3)五岳(3)祖先崇拜太庙、宗祠(4)君师圣贤崇拜1)文圣、武圣2)封建帝王祭孔7.佛教(1)佛教的创立(2)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3)佛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及原因(4)唐代佛教的发展(5)佛教的基本信仰(6)佛教主要教派(7)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佛教四大名山、佛教石窟艺术(9)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道教(1)道教产生的时间(2)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3)道教的基本信仰(4)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及重要人物(5)道教宗派(6)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7)重要道观四、中国古典文学1.诗词作品及诗人(1)《诗经》(2)《楚辞》(3)乐府诗(4)建安七子(5)宋词派别2.散文及其作者(1)先秦散文(2)西汉散文代表作(3)骈体文代表作(4)古文运动(5)三苏3.辞赋及其作者(1)先秦辞赋(2)散体大赋代表作(3)宋代辞赋代表作4.戏剧及戏剧家(1)元曲四大家(2)元杂剧代表作(3)明传奇代表作(4)南洪北孔5.小说及小说家(1)刘朝小说代表作(2)四大奇书(3)清小说代表作五、中国风俗习惯1.茶酒与烹调(1)中国饮茶史(2)《茶经》(3)八大菜系2.衣冠服饰(1)中国古代服饰的最大特点(2)中国服饰史上的革新3.民族祥瑞动物中国民族祥瑞动物及其象征意义4花草树木(1)花木对中国人的象征意义(2)花中四君子(3)岁寒三友5.崇尚和禁忌(1)十二生肖(2)中国人的数字迷信(3)中国人的方向与颜色迷信(4)中国人的避讳之俗六、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七、中外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1)路上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2.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1)佛教东传(2)西行求法3.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4.郑和下西洋5.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1)《马可波罗游记》(2)利玛窦(3)西方传教士的贡献第四部分跨文化交际理论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1.“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分类3.文化的特性4.稳性文化的基本内容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8.影响交际的因素9.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10.对外汉语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必要性二、文化定势1.“文化定势”的含义及特点2.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3.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三、世界观、民族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中心主义1.中国人与欧美人世界观的差异2.中国人民族性格3. “价值”的含义及特点4. Hofstede衡量价值观的尺度5.中国人与欧美人价值观的差异6. “思维方式”的含义7.西方国家典型的思维方式分类8.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字的相互关系9.中国人与欧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10.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四、汉语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1.汉语独特的语构文化的主要体现2.不同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对应关系分类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强调的基本语用文化五、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1.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交际中的功能2.人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3.中国人与欧美人世间观的差异六、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1.“文化休克”的含义及表现2.文化休克的四个发展、阶段3.避免或解决文化休克的方法4.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第五部分语音及语音教学一、语音常识1.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2)语音的生理性质1)发音器官2)发音部位3)发音方法(3)语音的社会性质1)同样的概念、意义在不同语言、方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2)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方言中具有不同的功能2.音节和音素(1)音节(2)音素3.元音和辅音(1)元音和辅音(2)元音和辅音的差异(3)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4.声母、韵母和声调(1)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2)声母(3)韵母(4)声调(5)零声母5.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的关系(1)声母和辅音的关系(2)韵母和元音的关系6.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1)普通话韵母按构成成分分类(2)单韵母(3)复韵母(4)鼻韵母(5)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7.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和现代汉语的“韵”(1)韵和押韵(2)韵母和韵的差异8.汉语语音的特点(1)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种,是词根孤立型的语言1)语音的谱系分类:汉藏语系2)语音的结构分类:孤立语(2)没有复辅音(3)元音占优势(4)有声调9.音位(1)音位(2)音位归并的原则(3)音位和音位变体(4)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位描写二、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1)语音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课程编号:55762204课程学分:2学分一、课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
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
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案写作(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写作的基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Ⅰ、课程概述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是为了规范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本课程大纲旨在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Ⅱ、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熟练听懂并流畅表达日常生活对话;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和文章;3.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短文。
Ⅲ、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1. 听力(Listening)该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和简短的演讲。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用语、问候和介绍、购物和旅游、餐厅和交通等。
2. 口语(Speaking)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用语的运用、购物和旅游对话的模拟、餐厅和交通场景的口语练习等。
3. 阅读(Reading)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中文课文和文章。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生活实用信息的获取、简单文章的阅读等。
4. 写作(Writing)该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中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经验的写作、旅行日记的撰写、简单议论文的写作等。
Ⅳ、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听力练习等。
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Ⅴ、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mative评价两部分。
形ative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小测验等。
对外汉语课的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课的教学大纲对外汉语课的教学大纲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拓宽职业发展机会或者纯粹的兴趣爱好。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对外汉语课的教学大纲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语言基础是学习汉语的基石。
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规定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
语音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学习者应该能够准确地发音,并且能够听懂和模仿常见的口语表达。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者应该掌握常用的词汇,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语法是语言的框架,学习者应该了解基本的语法规则,并且能够正确地构造句子。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语言基础层次,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其次,文化背景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学习者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
教学大纲可以包括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同时,教学大纲还可以引入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例如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礼仪习惯等,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再次,交际能力是学习汉语的核心目标。
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与中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规定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交际技能和策略。
交际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习者应该能够听懂和理解他人的意思,并且能够用准确、流利的汉语进行口语表达。
交际策略包括交际中的应对和沟通技巧,学习者应该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以便更好地与中国人进行交流。
最后,教学大纲还可以包括一些实践活动和评估方式。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参观中国历史遗迹、观看中国电影、与中国人进行交流等。
评估方式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口语演讲等形式进行,以便评估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发展。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课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语言基础、文化背景、交际能力以及实践活动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向非汉语母语者传授汉语的过程,涵盖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大纲旨在规范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优化。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对外汉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活动。
具体目标如下:1. 听力: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日常对话和相关主题的讲座,能够理解基本的口语表达;2. 口语: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3. 阅读: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获取相关信息;4. 写作:学生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情况描述和简短的说理文;5. 翻译: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到母语的翻译,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听力:以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主题,通过录音、对话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听力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基本的口语对话和简短的讲座,并能够从中获取信息。
2. 口语:以日常交流为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口语训练等形式进行口语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日常对话,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 阅读:以简单的文章和故事为主题,通过课内练习和课外阅读等形式进行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并能够获取相关信息。
4. 写作:以个人信息、事物描述和简短的说理文为主题,通过课堂练习和写作训练等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用汉语书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描述事物的外貌和功能,并能够写一篇简短的说理文章。
5. 翻译:以中文到母语的翻译为主题,通过课堂练习和翻译训练等形式进行翻译训练。
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中文到母语的翻译,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和任务型教学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包括听力测试、口语考试、阅读理解、写作作业和翻译练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
一、教学对象:可以识字的外国留学生
二、培养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汉语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顺畅认识《三字经》的所有字,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温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本,了解主要内容。
三、教学内容:以《三字经》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认字,阅读,讲读,疏通文意。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共6个课时,其中理论五节课、活动一节课。
五、教学原则:
教材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本册课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
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
(安排60%左右的内容背诵,安排“学生交流”、“成语积累”等环节)
3、力求简化,便教利学。
(课文篇幅不长,课型简单,练习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阅读、说话、写字“三合一”)
六、课程设置:
1.第一课时:教授学生学习《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首先,教读音;其次,解释字词段的含义;再次,说明其中含有典故的出处;最后,听写较难的字,和名句。
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写字,顺读,背诵。
2.第二课时:教授学生学习《三字经》的第二部分“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
首先,教读音;其次,解释字词段的含义;再次,说明其中含有典故的出处;最后,听写较难的字,和名句。
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写字,顺读,背诵。
3.第三课时:教授学生学习《三字经》的第三部分“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首先,教读音;其次,解释字词段的含义;再次,说明其中含有典故的出处;最后,听
写较难的字,和名句。
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写字,顺读,背诵。
4.第四课时:教授学生学习《三字经》的第四部分“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首先,教读音;其次,解释字词段的含义;再次,说明其中含有典故的出处;最后,听写较难的字,和名句。
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写字,顺读,背诵。
5.第五课时:教授学生学习《三字经》的第五部分“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首先,教读音;其次,解释字词段的含义;再次,说明其中含有典故的出处;最后,听写较难的字,和名句。
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写字,顺读,背诵。
6.第六课时:总结以上的课时所完成的情况,再进行部分的加强。
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来进行表演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首先讲明活动的规则,自由组合成小组;其次,让小组讨论选择《三字经》中的历史故事作为自己小组表演的故事原型,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最后,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一组,说明原因。
总共六个课时完成。
七、教学要求:1.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设置及格、良好、优秀,三个标准。
对于学习情况不乐观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并且帮助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和课业辅导。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则分配任务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
2.通过课程《三字经》的学习,让学生准确掌握字词的读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的理解字词的用法。
3.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快乐的学习,自信的学习,促进友谊,对学习汉语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坚持下去。
八、附录:
1.参考书目: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推荐阅读书目:《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诗经》、《唐诗三百首》、《语文月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