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原理

合集下载

聚合物加工原理

聚合物加工原理

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制品、纺织品、医用材料等。

聚合物加工是将聚合物材料通过热、力、机械等加工方式,将其改变为需要的形状和结构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加工的原理及常见的加工方法。

一、聚合物本质上是由大量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加工的原理是通过加热和加压来改变聚合物分子链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聚合物的形状和性能。

聚合物材料通常以树脂的形态存在,树脂在加工过程中会经历熔融、流动、固化等阶段。

在加工中,将聚合物树脂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其熔化,然后将熔化的聚合物注入模具中,通过机械力或其他手段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随后冷却固化。

聚合物加工的主要原理包括:1. 熔融:将聚合物加热至其熔点以上,使其转变为可流动的液体状态。

在熔融状态下,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分子链可以通过流动重新排列。

2. 流动:将熔融的聚合物注入到模具中,通过施加压力或其他力量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

在流动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链在施加的力下发生位移和变形。

3. 固化:冷却并固化聚合物,将其固定在所需的形状和结构中。

聚合物冷却后,分子链重新排列,形成固态结构,从而保持所需的形状。

二、聚合物加工方法聚合物加工有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注塑、挤出、吹塑、压延、成型等。

1. 注塑:注塑是将熔融状态的聚合物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压力使其填充模腔并冷却固化。

注塑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如塑料盒、塑料椅等。

2. 挤出:挤出是将熔融的聚合物通过挤压机挤出成连续的均匀断面形状,然后通过冷却固化。

挤出常用于生产塑料管材、薄膜等。

3. 吹塑:吹塑是将熔融的聚合物注入到模具中,在模具内吹气使其膨胀成空心形状,并冷却固化。

吹塑常用于生产塑料瓶、塑料容器等。

4. 压延:压延是将熔融的聚合物放置在两个辊子之间,通过压力使其变薄并冷却固化。

压延广泛应用于塑料薄膜的制备。

5. 成型:成型是将熔融的聚合物材料倒入开放式模具中,通过压力或其他手段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并冷却固化。

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有哪些种类

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有哪些种类

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有哪些种类聚合物是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材料。

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聚合方法包括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气相聚合和固相聚合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聚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 溶液聚合溶液聚合是将单体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添加引发剂引发反应,使单体逐渐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制备高分子溶液或胶体。

2. 悬浮聚合悬浮聚合是在搅拌的情况下将单体悬浮在惰性液体中,引发剂添加后,单体在悬浮液中聚合形成高分子颗粒。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高分子微球等颗粒材料。

3.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将亲水性单体和疏水性单体分散在水相中,通过表面活性剂稳定形成乳液,然后引发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高分子乳液及胶体颗粒。

4. 气相聚合气相聚合是通过气相反应使单体在气相中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薄膜、聚合物涂层等。

5. 固相聚合固相聚合是将单体固态或溶解于固体载体中,通过热辐射或化学活化,使单体在固相中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固体表面制备高分子膜、功能化材料等。

各种聚合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领域,选择合适的聚合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获得所需的高分子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聚合方法可以相互结合,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引发剂选择等手段,实现更精细的高分子结构控制,拓展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总的来说,聚合物的聚合方法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以获得理想的高分子产品。

随着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聚合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聚合物加工原理名词解释

聚合物加工原理名词解释

1.高分子材料加工:把高分子原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手段转变成某种高分子材料制品的过程。

2.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常规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3.智能高分子材料:能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动作的高分子。

必须具备能感应外部刺激的感应器功能、能进行实际动作的动作器功能以及得到感应器的信号后而使动作器动作的过程器功能。

4.可挤压性:聚合物通过挤压作用形变时获得形状和保持形状的能力。

5.可模塑性:聚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外力作用下形变并在模具中模制成型的能力。

6.可纺性:聚合物流体在拉伸作用下形成连续细长丝条的能力。

7.可延性:无定形或部分结晶固体聚合物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受到压延或拉伸时变形的能力。

8.复合材料:是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材料,经特殊工艺复合成一体,而制得的综合性能更优异的新型材料。

9.耗散:力学的能量损耗,即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在外力作用下,大分子链的各运动单元可能沿力的方向做从优取向的运动,就要克服内部摩擦,所以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转化为热能。

10.离子液体:是在室温及相邻温度范围内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

离子液体具有极性强、不挥发、不易氧化、不易燃易爆、对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对绝大部分试剂稳定等优良特性,因此被称为绿色溶剂。

11.混合的定义:混合是一种趋向于混合物均匀性的操作,是一种在整个系统的全部体积内,各组分在其基本单元没有本质变化的情况下的细化和分布的过程。

12.均一性:均一性指混得是否均匀,即分散相浓度分布是否均匀。

13.分散度:指被分散物质的破碎程度如何。

破碎程度大,粒径小,分散度就高。

14.非分散混合:通过重复地排列少组分增加其在混合物中空间分布的均匀性而不减小粒子初始尺寸的过程。

15.分散混合:将呈现出屈服点的物料混合在一起时,要将它们分散,应使结块和液滴破裂,这种混合称为分散混合。

聚合物固化原理

聚合物固化原理

聚合物固化原理1. 引言聚合物固化是一种将液态或半固态的聚合物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获得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聚合物固化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

2. 聚合反应聚合物固化的关键是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是指将单体分子连接成长链聚合物的过程。

常见的聚合反应包括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开环聚合等。

2.1 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是最常见的一种聚合反应。

它通过自由基引发剂将单体分子中的双键断裂,生成自由基,并使其与其他单体分子发生链式反应,最终形成长链聚合物。

自由基引发剂在加热或光照条件下会产生自由基,它们具有不稳定性并容易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

当自由基与单体分子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加成反应,即将一个自由基与一个单体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自由基。

这个新的自由基会继续与其他单体分子反应,形成更长的聚合链。

2.2 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是通过阴离子引发剂将单体分子中的双键断裂,生成负离子,并使其与其他单体分子发生链式反应,最终形成长链聚合物。

阴离子引发剂在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负离子,它们具有高度活性并容易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

当负离子与单体分子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加成反应,即将一个负离子与一个单体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负离子。

这个新的负离子会继续与其他单体分子反应,形成更长的聚合链。

2.3 阳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是通过阳离子引发剂将单体分子中的双键断裂,生成正离子,并使其与其他单体分子发生链式反应,最终形成长链聚合物。

阳离子引发剂在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正离子,它们具有高度活性并容易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

当正离子与单体分子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加成反应,即将一个正离子与一个单体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正离子。

这个新的正离子会继续与其他单体分子反应,形成更长的聚合链。

2.4 开环聚合开环聚合是通过将环状单体中的环打开,使其形成线性链聚合物。

这种聚合反应常见于一些特殊的聚合物材料,如聚酯和聚酰胺。

聚合物共混原理

聚合物共混原理

聚合物共混原理引言:聚合物共混是指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材料体系。

通过共混可以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

聚合物共混的原理是基于相容性和互穿网状结构的形成。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共混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相容性理论:聚合物的相容性是指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在混合溶液或熔体中能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

相容性的形成取决于聚合物的结构和亲疏水性。

当两种聚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和亲疏水性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容易形成相容体系。

相反,如果两种聚合物结构差异较大或亲疏水性不一致,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很难形成相容体系。

二、互穿网络结构理论:聚合物共混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

在共混体系中,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在分子水平上相互渗透并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这种互穿网络结构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互穿网络结构,聚合物共混材料可以获得更高的拉伸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三、聚合物共混的应用:聚合物共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工业、橡胶工业、纺织工业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聚合物共混应用案例:1. 塑料共混: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混合在一起,可以获得新的塑料材料,具有综合性能的优势。

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共混可以获得具有良好韧性和耐热性的材料。

2. 橡胶共混:橡胶共混是将两种或多种橡胶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橡胶材料。

通过橡胶共混可以改善橡胶的加工性和力学性能。

例如,丁腈橡胶和丁苯橡胶的共混可以获得具有优异耐油性和耐磨性的橡胶材料。

3. 纺织品共混:纺织品共混是将不同纤维材料混纺在一起形成新的纺织品。

通过纺织品共混可以获得具有多种性能的纺织品,如抗菌性、防燃性等。

4. 聚合物复合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是将聚合物与其他材料(如纤维增强材料、填料等)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材料体系。

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结论:聚合物共混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材料体系的方法。

聚合物反应机理有哪些

聚合物反应机理有哪些

聚合物反应机理有哪些
聚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塑料、橡胶、纤维等都是聚合物的代表。

聚合物的制备主要是通过聚合反应来实现的,而聚合反应机理可以分为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等几种类型。

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反应机理,其过程主要包括引发、链发展和终止三个阶段。

首先是引发阶段,引发剂会被外部因素激活,生成自由基;接着是链发展阶段,自由基将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不断生成新的自由基以延长聚合链;最后是终止阶段,当自由基发生相互反应或与单体发生反应时,聚合链的增长就会停止,从而得到具有一定长度的聚合物。

另一种聚合反应机理是阴离子聚合,它常用于制备一些特定类型的聚合物,比如聚丙烯酸乙酯等。

阴离子聚合的过程包括引发、传递和终止三个步骤。

首先是引发步骤,负离子引发剂通过引发反应生成阴离子,从而开始聚合反应;接着是传递步骤,阴离子通过和单体发生反应来传递链的增长;最后是终止步骤,当阴离子发生相互反应或与单体反应终止时,聚合过程结束。

此外,阳离子聚合也是聚合物制备的一种重要方式。

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相似,也包括引发、传递和终止三个步骤。

不同之处在于阳离子聚合所用的引发剂和单体具有正电荷,在反应过程中会引发阳离子化学反应,并生成阳离子聚合物。

总的来说,聚合反应机理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机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研究不同类型的聚合反应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聚合物的合成过程,也为我们开发新型聚合物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聚合物科技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聚合物合成原理指的是将单体(即单个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进行连接,形成由重复单位组成的大分子链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最常见的是添加剂法和自由基聚合法。

添加剂法是通过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催化剂或起始剂(如过硫酸铵)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线性聚合物,其中单体以轮流的方式连接起来。

催化剂或起始剂能够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使得单体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并与其它单体发生反应,从而形成长链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其中单体通过自由基反应进行聚合。

自由基是电子不成对的原子或分子,具有活跃的化学特性。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引发剂(如过氧化叔丁酮)可产生自由基,一般来自其与引发剂之间的反应。

生成的自由基能够与单体发生反应,断裂单体分子中的化学键,并与其它单体发生脱氢聚合反应,最终形成聚合物链。

工艺学是指在聚合物合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工艺和技术,包括反应条件的控制、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温度和压力的调节等。

根据具体的聚合物和所需的性能,工艺学会不同。

例如,高分子量聚合物往往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反应,以避免产生大量的副产物。

工艺学还包括聚合物合成过程中的混合、搅拌、过滤、成型等环节,以确保最终得到所需的聚合物产品。

总而言之,聚合物的合成原理和工艺学是实现聚合反应并得到
所需聚合物的关键。

通过选择适当的合成方法和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聚合物固化原理

聚合物固化原理

聚合物固化原理
聚合物固化原理是指将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

聚合物固化原理是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其应用广泛,包括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纤维、电子材料等。

聚合物固化的原理主要有两种: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是指通过自由基反应将单体分子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

离子聚
合是指通过离子反应将单体分子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

自由基聚合的过程中,单体分子通过光引发剂或热引发剂的作用产生
自由基,自由基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新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
与其他单体分子反应,最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离子聚合的过程中,
单体分子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产生离子,离子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形
成新的离子,这些离子与其他单体分子反应,最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聚合物固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反应速率、反应产物等因素。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这些条件对反应速率和
反应产物的性质都有影响。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引
发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产物的性质受到反应条件、反应物种类、引发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聚合物固化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塑料制品中,聚合物固化可以使塑料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耐热性等性能;在涂料中,聚合物固化可以使涂层具有更好的附着力、硬度、耐磨性等性能;在胶粘剂中,聚合物固化可以使胶粘剂具有更好的粘接力、耐水性、耐热性等性能。

总之,聚合物固化原理是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其应用广泛,对于提高材料性能、改善产品质量、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采用双官能团化合物去终止上述反应,则可得三嵌段共聚物。
R~~~(AAA)BBB ~~~ ӨLi++(CH3)2SiCl2 →RAAA.· · · BBB .· · · AAAR
以上三嵌段共聚物同样也可以先合成B单体的双负离子活 性聚合物,再和单体A反应制备:
Ө ~~~ BBBBB ~~~ Ө +2nA →AAAA ~~~ BBBBB ~~~ AAAA
结构的单体序列以共价键相连而形成的新的聚合物。其中,每 一个序列被称为一个嵌段。由于不同的聚合物链段具有不同的 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嵌段共聚物常常表现出许多均聚高分 子所不具备特殊的、优异的性能。
按照嵌段共聚物的分子构造,即链段序列结构的差异,嵌 段共聚物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基本形成:
Am-Bn 二嵌段聚合物 Am-Bn-Am或Am-Bn-Cn三嵌段共聚物 (Am-Bn)n多嵌段共聚物 放射型嵌段共聚物 此外,由于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嵌段共聚物在单体的选 择性、嵌段的功能性、嵌段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自由 度。越来越多的具有特殊构造的嵌段共聚物被设计并合成出来。 H一型共聚物以及环形共聚物等,都是近些年才开展的研究。
5. 三嵌段共聚物ABC:
(1)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基吡啶-2 (S-B-V2P)
(2)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丙烯腈 (S-B-A)
(3)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
(4)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α-甲基苯乙烯(S-B-αmS)
单体C由极性单体组成,可改进共聚物抗溶剂性,提高
(1)活性聚苯乙烯负离子与活性聚四氢呋喃正离子进行 交替终止得到的嵌段共聚物
CH2 CHNa
+
PS
CH2CH
O
C H2
BF4
(CH2)4 OCH2
聚苯乙烯的阴离子与聚四氢呋喃的阳离子作用,导致了聚四氢呋喃发生开环聚 合,其中正负离子之间实现电子的交换,使反应得到终止并进而得到聚苯乙烯和聚 四氢呋喃的二嵌段的共聚物。
Am-Bn型
Am-Bn-Am
(Am-碳酸酯类 酰胺类 亚胺酯类,聚硅氧烷 交联环氧树脂体系
4.2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制备
嵌段共聚物的特点是在单一线型聚合物分子中存在着两 种或两种以上结构不同的链段,为了得到具有这种结构的聚 合物,通常可以采用许多常用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有 活性聚合(包括活性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基团转移、自由 基等)、带官能团的大分子偶联反应和缩聚合等方法,并在 聚合反应过程中控制单体的加入顺序。
2. • •
活性阴离子聚合的特点: 况下),易于控制分子链组成和链长;
(1) 增长的活性链稳定,无终止反应(无杂质情
(2)无均聚物生成;
(3)分子量分布窄: Mw Nn 1.0 (4) 杂质影响大,原料纯度要求高。
3. SBS的合成:
(1)单官能团引发剂三步加料法: 反应式见上页 缺点:三次加料带入杂质多,易杀死负碳离子,形成 SD对性能影响大。 (2)双官能团引发剂二步加料法: 反应式见上页 优点:①二次加料,带入杂质少 ②单指向性 缺点:仍易带入杂质。 (3)单官能团引发剂偶合法 优点:①二次加料,杂质少 ②单指向性
Na
(活性嵌段共聚物,红色)
(醇)
ISI三嵌段共聚物(无色)
美国Shell实验室成功制备出具有明确结构和组成的丁二烯与苯乙烯、 异戊二烯与苯乙烯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SBS(下图 示),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橡胶,能作大幅度可逆变形。与通用硫化胶不同, 无需外加补强剂,也无需硫化。它能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但 在室温下却具有弹性体的性质,因此被称为热塑性弹性体。
(3)烷基锂催化剂(单体逐步加成法)(SBS):
RLi+CH2 CH 引发 RCH2 CH Li R CH2 增长 CH a Li
R CH2 丁二烯 交叉引发
CH
a
CH2
CH CH CH2 Li 丁二烯 第二次增长
R CH2 CH
a
CH2 CH CH CH2
Li
St 交叉引发
St 第三次增长
R CH2
1. 制备方法:
(1) Szwarc, 1956
+ Na THF Na
Na
(绿色络合物) 醌型共振杂化结构
CH CH2 Na +
CH2 +
CH Na
CH2 2
CH
Na
Na
CH
CH2
CH2
CH Na
钠和萘溶于四氢呋喃中成均相溶液。在聚合之前,全部钠将外层电子先转移给萘, 变成绿色的萘钠络合物(自由基-阴离子)。 一加入苯乙烯单体,萘自由基阴离子就 将电子转移给苯乙烯,形成苯乙烯自由基阴离子,两自由基阴离子再偶合成苯乙烯双 阴离子,而后从两端阴离子引发苯乙烯聚合。
BD Li
CH CH CH2
CH CH CH2
Li
CH2
CH2
CH CH CH2
R CH2
CH CH CH2 Li
CH2
CH CH CH2
CH m-2 2
CH CH CH2 Li
St
Li
CH
CH2
CH2
CH CH CH2
m
CH2
CH Li
St
CH
CH2
n
CH2
CH
CH
CH2
m
CH2
CH
n
(SBS三嵌段共聚物)
St
CH
CH2
n
CH2
CH
CH
CH2
m
CH2
CH
n
聚苯乙烯嵌段(S)
聚丁二烯嵌段(B)
聚苯乙烯嵌段(S)
(2)二锂催化剂(以SBS为例)
C 6H 5 Li C CH2 CH2 C 6H 5 (Li-R-Li) C 6H 5 C C 6H 5 Li (1,1-二苯乙烯+金属锂)
Li-R-Li+ CH2
产物具有吸水性能,可用作离子交换树脂及水净化膜)。
4.2.2 活性阳离子加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
从理论上讲,活性阳离子聚合可以预期得到正离子可聚 合单体的嵌段共聚物,或者通过引发-转移剂技术制备嵌段物, 但实际上成功的例子不多,且结构较为复杂。一个成功的例 子就是活性聚苯乙烯负离子与活性聚四氢呋喃正离子进行交 替终止而得到以下的嵌段共聚物。
使用温度、增加粘合能力等。
6. 热塑性三嵌段共聚物的化学改性
(1)SBS的氢化-SEBS(前述)
-(CH2-CH)n-[(CH2-CH=CH-CH 2)x-(CH-CH) y]m-(CH2-CH)nCH SBS H2,Cat CH2
-(CH2-CH)n-[(CH2-CH)2x-(CH-CH) y]m-(CH2-CH)nCH SEBS CH2
CH
a
CH2
CH CH CH2
b
CH2
CH
a
Li
终止剂CO2 SBS 或醇
(4) 活性聚合物偶合法
嵌段共聚物也可能自身偶合来改变它们的序列结构。这种方法能用 于比较稳定的“末端基团。
A +
2 A
B + X-R-X
B + X-R-X A
A-R-B
B-R-B A
常用偶合剂: 二氯二甲基醚 二溴二甲基醚 二溴丁烷 α, α’-二氯对二苯等等。
St
Na
CH
CH2
CH
CH2
n
CH2
CH Na
(红色活性聚合物,在无水、醇、或其它质子给予体时不终止)
CH2 CH2 C CH CH2 CH3
(异戊二烯)
Na CH2
CH CH2
CH2
CH
C CH3
CH CH2 CH CH2 CH CH2 CH CH2 m CH CH2 m n C CH3 C CH3 C CH3 CH2 CH2 CH2
苯乙烯-二烯类,星状苯乙烯-二烯 类,改性苯乙烯-二烯类,其他芳烯 烃-二烯类 二烯-二烯类,苯乙烯-芳烯烃类, 丙烯酸类,乙烯吡啶 对苯二甲酸烷烃酯类,对苯二甲酸 芳烃酯类,其他酯类 碳酸酯-碳酸酯,碳酸酯-聚砜,碳 酸酯-醚,碳酸酯-酯,碳酸酯-苯乙 烯,酰胺-酰胺,酰胺-烯烃,其他 各种酰胺或酰亚胺,聚氨酯类,硅 氧烷-硅氧烷,硅氧烷-硅芳烃硅氧 烷,硅氧烷-烷醚,硅氧烷-芳醚, 硅氧烷-烯烃,硅氧烷-酯
CH3 + CH3
CH3 H O C CH3
CH3 N Si CH3 O
CH3 Si CH3 N
CH3 CH3
CH3
O
SO2
O
C CH3 a
CH3 O Si CH3 bn O
CH3 Si CH3 N
CH3 CH3
(2)端羟基聚氧化乙烯与双酚A聚碳酸酯齐聚物用光气偶联:
除通过具有末端官能团低聚体偶联成嵌段共聚物外,嵌段共聚物也可能 自身偶合来改变它们的序列结构。
(4)单官能团引发剂二步混合加料法
丁二烯负碳离子易与丁二烯单体反应,难与苯乙烯反应; 苯乙烯负碳离子也易与丁二烯单体反应,难与苯乙烯反应。 故可第一步加入苯乙烯,反应一半后加入丁二烯,则加入的 丁二烯全部反应后,剩余的另一半苯乙烯才反应完全。 优点:杂质是PS而非SD,对性能影响不大。
4. 星形嵌段共聚物(Star block copolymer, 或 Radial block copolymer)
4.2.1 活性阴离子聚合法制备嵌段共聚物
活性阴离子聚合是制备结构清楚的嵌段共聚物的最重 要的方法,它是在形成单体A的活性聚合物之后,该大分子 阴离子若能继续定量地引发单体B则将形成链段分布均匀的 Am-Bn二嵌段共聚物:
RӨ+nA → R~~~AAA Ө +mB→ R ~~~(AAA)BBB ~~~ 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