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现状及新进展样本
气举排水采气分析

地层
当高压气体进入油套环空 后,环空内的液面被挤压下降, 如不考虑液体被挤入地层,油 套环空内的液体则全部进入油 管,油管内的液面上升,在此 过程中压缩机的压力不断升高。 当油套环空内的液面下降到油 管管鞋时,压缩机压力达到最 大,称启动压力。
停产时
环形液面达管鞋
2019/8/28
20
过程分析
2019/8/28
11
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态
在气井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种或多种流型,下图是一口气井从投 产到停产关井过程中的流型变化。(假设油管没有下到射孔段中部,因此 从油管鞋到射孔段中部,流体是在套管内流动)
2019/8/28
12
一、气井的液体来源 二、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态
井底积液的产生及影响 四、气举排水工艺 五、实例分析及建议
想要研究气井中液体的影响,首先要了解流动条件下气液两相的相互影 响。 水力学中气液两相管流是否要划分流态,不同学者有不同主张其中 Orkiszewski(奥齐思泽斯基1967)等学者主张流态划分,以Orkiszewski为 例,认为垂直管中气液两相混合物向上流动时,一般有泡状流、段塞流、过 渡流与环雾流。
2019/8/28
15
井底积液的产生及影响
产生:地层天然气进入气井井底向地面流动,在井筒垂直管道流动
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阻力、液体滑脱损失等,当地层压力足够高,气 体流速足够大,可以将一部分液体携带到地面。流速较大时会形成雾流, 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只有少部分液体滞留在油管或生产套管中。当地层 压力降低时,在克服各种井筒损失后,井口剩余压力随之降低,在气井 无法达到临界携液流量后,液体就会逐渐堆积在井底形成井底积液。
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适当缩短停机时间,以降低停机时 液面的恢复高度。或者如果管线及井口设备条件允许,压缩机开机作 业时关闭进站阀门,井口产气全部用来压缩机反复举水作业,最大限 度的将井底积液排除后,再进行停机进站生产及液面恢复,达到较高 产能和经济效益。
采气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气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气工程技术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提高天然气产量和回收率。
采气工程技术包括单井开发、集输管道、气田开发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我国的采气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在寻找和开发深层气田、复杂气藏和普及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技术上来说,采气工程技术主要是改进常规排水和注水等技术手段,减少大气水的入侵,增加井口压力,以提高天然气的开采效率。
同时,采气工程技术还在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开采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天然气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未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不断发展,采气工程技术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是提高天然气的回收率和提高天然气的品质,同时减少采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将加速推进采气工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
总体来说,采气工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应该继续加强技术研究,完善技术体系,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气工程的效率与效益,为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摘要:气井生产过程中,地层水经常流入井底。
当气井产量高,气体流速快时,水可以被带到地面。
但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天然气产量减少,气体流速降低,不足以将水携带到地表。
此时井底逐渐出现积液,在井筒内形成液柱,导致气井减产甚至不产。
排水采气技术可以恢复气井产能,保证天然气高效生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排水采气工艺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各种技术比较丰富,但不同的技术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不同气井的生产特点也不同。
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采收率,有积液气井必须选择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
关键词:排水采气;天然气;工艺技术随着我国天然气资源的深度开发,天然气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
其内部气藏中的压力逐渐降低,当压力达到临界值时,天然气的流动速度会变慢,使天然气无法正常排出井筒。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液体会逐渐演变成液柱。
在液柱作用下,气井自喷能量会降低,产能达不到预期标准,导致气井停产或关井。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应用排水采气技术。
一、排水采气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我国气田开发的过程中使用排水采气技术非常有必要,是提高气井产量、延长气井寿命的最佳选择。
同时,我国气田的地质条件在不同区域间差别很大,比较复杂,排水采气技术也是应对我国气田复杂的地质特征的必然选择。
气田地质特征存在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气井内部的储层空间连通性和均质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气田的地质特征包括气田形态、边界性质、井内气水关系及压力特征等,还与气田储渗类型存在关系,因为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田的开采。
气田内部储层的储渗关系一般有孔隙性和裂缝性,孔隙型的气田储层连通性都比较好,不同区间和储层之间联系广泛,在采气过程中可以实现高程度的气水分离,有利于天然气的开采,孔隙型储层的气田主要是以河流、湖泊沉积为主,气田内多以层状砂体分布,不仅能够较容易地确定气田范围、位置和储量等气田参数,而且还有利于气田的开采。
而裂缝型的气田储层裂缝程度存在差别,受到气田内部地应力的大小和储层间岩石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因为裂缝程度不一,部分气田是有限的封闭体,气田内部的气水分布、含气范围不容易被确定,在勘探过程中受到气田内部裂缝网络的形态、大小影响。
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优化对策

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及优化对策摘要:泡排工艺是低压低产井重要排液措施,目前大量气井进入低产低压阶段。
目前井口压力低于1 MPa的占54%,1 MPa~2 MPa的占32%,2 MPa以上的占14%。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利用向井筒注入起泡剂,使之与积液混合后,产生大量低密度含水泡沫,大大降低井筒的能量损失,减少液体的“滑脱”,从而提高气井的排液能力。
关键词:泡排工艺;低压低产井;排液能力;泡排注入方式泡沫排水采气是低压低产气井中应用广泛的一项工艺。
针对研究气田气井生产特征,首先根据临界携泡产量明确了储层泡排工艺适用范围;然后建立了极限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从而有效指导加药时机选择;进而根据实验优选了最优泡排剂浓度,药剂A最优浓度0.5%~1.0%,药剂B的最优浓度1%~2%,同时辅助了不同的泡排注入方式,最后开展了现场试验及大规模应用,排液增产效果良好。
1 泡排工艺适用界限工艺适用总体范围:日产液量≤100 m3/d,井深≤3500 m,井底温度≤120 ℃,对井斜无较大限制。
除此以外,关键在于矿化度的影响及泡排临界携液产量的确定,可以通过生产统计进行确定。
通常随着地层水矿化度增加,泡排剂效果逐渐变差,但总体影响程度不大。
按泡沫密度180 kg/m3,井口油压1 MPa条件下,气藏埋深500 m~1200 m,矿化度1000 ppm~20000 ppm,临界携泡产量为2265m3/d。
当产气量高于临界携泡产量时,可采用泡排工艺技术进行排液,当产气量低于临界携泡产量,泡排效果不佳,建议配套其它排液措施。
2 泡排工艺参数优化2.1 加注时机生产现场主要通过油套压差判断气井积液情况,从而开展泡排工艺实施。
基于此提出了极限油套压差的概念,并以此来指导加药时机。
当产气量明显下降,积液明显增加,此时对应的井口油套压差即为极限油套压差。
选取了53口典型泡排井,拟合极限油套压差与井口压力的关系如下(图1):面临待施工井,首先根据井口压力,根据拟合公式(1)计算极限油套压差,根据该压差即可确定出合理加药时机。
苏里格气田排水采气技术的进展及对策

对土壤的具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对应对该项技术的有效运用之后,依照我国不同地区的气田生产状况,研发出了更多不同类型的泡沫剂,以及气田生产开发工作当中的加注设备,对我国很多题型当中的加注问题进行了缓解。
当前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还在不断的研发和推广,同时在我国很多大型气井当中都有着比较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我国整个油气田的生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障。
通过复合排水采气的方法应用,主要指的是通过两种以上不同的排水采气方法,相互之间进行配合协作,这样在整个排水采气工作的效果上更加明显,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主要使用的是单向排水采气的方法很难实现整个气井的稳定和高效化生产,依照气井的具体状态以及所处的环境状况,选择出具有针对性的排水采气工作方案,然后进行技术复合使用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分为球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和泡沫排水采气技术。
2 苏里格气田排水采气技术优化2.1 泡沫排水技术泡沫排水采气操作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起泡剂注入到气井当中,将气井底部的积液有效地转化成一种密度较低,同时比较容易携带的泡沫状物质来进行清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井筒内气体的携液能力,有效降低了井筒内携液工作的临界值。
通过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苏里格气田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环境影响因素,需要充分做好起泡剂的类型选择,最好选择可以降低临界携液流量的70%左右。
这种操作方式对于自喷能力较强以及油管套管比较畅通的气井来讲,具有比较明显的应用效果,并且该操作方式所使用的操作设备比较简单,同时在操作过程当中的难度较低,不会对气井的正常生产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泡沫剂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表面活性剂,这种表面活性物质属于一种线性分子物质通过两种不同的基团所构成,一方面是和水分子之间进行强力的结合亲水基团,另一个方面是通过与水亲和程度较低的亲油基团所构成。
根据相似和相同的反应原理,可以将泡沫剂有效的融入到水的表面,通过活性剂当中的亲水基团可以和水体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而亲水基团当中的水分分布会和亲水基团之间整齐排列,而泡沫剂溶液表面的张力大小也会产生一定的下降,基于这一情况向其中通入适量的气体,则亲油基团直接排列在液膜的两面,亲水基团会有效的聚合在液体内部,通过液体相互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泡沫状物质。
采气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气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采气工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开采地下天然气资源的过程。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渐减弱,采气工程技术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
本文将探讨采气工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采气工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传统的地面钻探到现代的水平井和超深井,采气工程技术的效率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采气工程技术还涉及到生产设备、管道输送、气体储存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
采气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采气工程技术逐渐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井位选择和水平井钻探技术,可以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
通过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体的开采,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采气工程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技术成本较高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采气工程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投入,成本昂贵。
采气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和地震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技术创新和完善来解决。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方面,采气工程技术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非常规气体的开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非常规气体的开采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
技术创新将推动采气工程技术的发展。
新的钻井技术、水平井和超深井技术、气体储存和输送技术等都将不断创新和优化。
采气工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非常规气体开采和技术创新方面。
采气工程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来解决。
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变化,采气工程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探究苏里格气田排水采气技术进展及对策

1苏里格气田应用现状1.1苏里格气田存在的问题现状就目前来说,经相关研究显示,苏里格气田的气井单井产量较低,这就导致气井在生产过程中携液较为困难。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井底近井区积液在水分侵蚀和水敏黏土矿物膨胀的影响下,导致气井内的气相渗透率有明显下降的情况。
同时液面下油和套管在水分的影响下,会出现电化学腐蚀的情况,如果相关器材出现了锈蚀,就会严重影响气井中水分的排出,导致气井在日常运行中存在管道堵塞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气井的产气效率。
另外,苏力格气田地层回压较大,气井生产的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气层出现受损,气体也难以从土壤中排出,影响了气井的产气效能。
并且在苏里格气田长时间的开采状态下,应用时间较长的气井中的地层能量会出现降低和减小的情况,其中的压力差也会随之减小,导致井底积液现象愈加严重,影响了气体的排出,产水量也在不断增大,井底积液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
1.2国内气井排水采气技术现状相较于国外先进技术来说,国内开展排水采气工艺的时间较晚,而在我国四川气田应用排水采气研究的时间,最早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根据四川气田的实际情况,做了各种排水采气实验,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应用广泛的主要以复合排水采气工艺和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为主。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四川气田首先推广使用的一种排水采气技术。
自1980年开始,四川通过对气井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了泡沫采气工艺的应用技术,针对气田特点研制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起泡剂,并根据工艺和土壤状况设计了相应的加注方式。
而在顺利应用后,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产状况,研究了多种功能的不同起泡剂和加注设备,解决了我国多数特殊井的加注问题,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在多个气田的气井上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而复合排水采气工艺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水采气工艺进行组合。
这种应用方式主要是在单向排水采气工艺,难以满足气井稳定生产的状况下,根据气井和环境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排液采气方案进行复合应用,较为常见的属于球塞探究苏里格气田排水采气技术进展及对策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Water Pumping and Gas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Sulige Gas Field刘兵(华北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苏里格勘探开发分公司苏75采气作业区,内蒙古鄂尔多斯016100)LIU Bing(Su75Gas ProductionArea,Sulige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 Branch,NorthChinaPetroleum AdministrationBureau,Ordos016100,China)【摘要】苏里格气田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三低气田。
微生物排水采气新工艺方法

微生物排水采气新工艺方法说实话微生物排水采气新工艺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排水采气很重要,传统方法有不少局限性,就想在微生物这块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有新突破。
我试过很多微生物呢,就像在一个装满各种小生物的宝库里边挑宝贝一样。
最开始我觉得只要是能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应该都可以,就一股脑儿地把几种看起来有希望的微生物投放到模拟的采气环境里。
结果那真是一塌糊涂,这些微生物要么不适应环境,一个个像是到了陌生地方的小孩子,不知所措,要么就互相掐架,根本没法正常工作,采气的效果差得要命,这就是我莽撞的失败教训。
后来我就开始详细研究不同微生物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我发现这就像人一样,不同的微生物偏好不同的温度、酸碱度还有营养条件。
比如有些微生物在稍微酸一点的环境里就很活跃,就像有些人在凉快的地方干活比较来劲。
于是我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一个个调整,这中间也遇到不少麻烦。
有一回我觉得温度调好了,酸碱度也合适,可就是效果不理想,最后才发现是营养源给少了,这些微生物吃的不够就不好好干活,就像人饿着肚子哪有力气做事呢。
那微生物又怎么跟排水采气扯到一起呢?我发现有些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改变周围环境的性质,让那些包裹着气体的水更容易流走,就如同给堵着的道路清障一样。
为了让它们达到这个效果,我得精确控制微生物的数量。
数量少了,力量不够,像一群小蚂蚁想搬大石头。
数量多了,它们自己就先乱套了。
我现在也不敢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微生物排水采气新工艺方法。
我就是觉得不能心急,得像照顾小树苗一样慢慢摸索这些微生物的习性。
另外,每一次进行模拟实验,记录详细的数据太重要了,这样一旦出问题就可以回查,找出到底哪一步做错了,这都是我从无数失败里得出来的心得呢。
还有,在选用微生物的时候要多方考虑,能互补的微生物组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就像一个团队,大家各有所长合作起来就厉害。
这微生物排水采气新工艺方法还有太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我也还在不断尝试和改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现状及新进展防水治水方法综述当前国内外治水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类: 控气排水、水井排水和堵水。
控气排水是经过控制气井产量, 即抬高井底回压来减小水侵压差入而减缓了水侵。
其实质是控气控水, 现场有时也称为”控水采气”。
排水采气则是利用水井主动采水来消耗水体能量, 经过减小气和水的压差控制水侵, 从而保护气井稳定生产。
堵水则是经过注水泥桥寒或高分于堵水剂堵塞水侵通道, 以达到控制水侵的目的。
三种措施虽方式不同, 但基本原理都是尽可能降低或消除水侵压差、释放水体能量域增加水相流动阻力。
控气排水主要是以气井为实施对象, 着眼点是气; 水井排水则以水为实施对象, 着眼点是水。
堵水以体现气水压差的介质条件为实施对象, 着眼点是渗滤通道。
控气排水是一种现场常见的方法。
在出水初期水侵原因不明时常常采用股资省.便于操作.但不利于提高气藏采速和开采规模; 水井排水的实施对象巳转至水, 工艺要求相对较高俱有更积极、更主动的意义; 堵水常常受技术条件限制, 当前实际应用很少。
不论哪种措施,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采收率, 都应针对不同的水侵机理、方式, 依据经济效盖来选择和确定。
一、现状综述中国的气藏大多属于封闭性的弹性水驱气藏, 在开发中都不同程度地产地层水。
由于地层水的干扰, 使气田在采出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就提前进入递减阶段, 甚至造成气井水淹停产, 影响气田最终采收率, 因此如何提高有水气藏的采收率, 是国内外长期以来所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发展, 以四川气田为代表, 已形成了一定生产能力、比较成熟的下列工艺技术。
当前排水采气工艺技术评价1.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注入井内, 与气水混合产生泡沫, 减少气水两相垂直管流动的滑脱损失, 增加带水量, 起到助排的作用。
由于没有人工给垂直管举升补充能量, 该工艺用于尚有一定自喷能力的井。
a. 适用井的特点: ( 1) 自喷井中因气水比低, 井底压力低, 垂管流动带水不好, 形成了井底积液的井, 表现为产气量下降, 油压下降( 油管生产) , 套油压差值上升, 产出水不均匀或呈股状, 出水间歇周期延长, 井口压力波动等。
( 2) 因积液而停喷和间喷的井, 经过关井放喷, 气举或其它措施排出了井内积液, 在注入了起泡剂的作用下改进垂管流动状态后就可自喷或延长自喷周期的井。
这类井在开井排积液前就可注入起泡剂, 开井时即可起助排作用。
b. 当前使用范围液体起泡剂: 井的产水量≤300m3/d, 井底温度≤130℃。
固体起泡剂: 由于采用人工从油管投放, 每日投入量有限, 只适用于产水量低于30 m3/d的井和间歇排出井底积液的井。
c. 工艺评价: ( 1) 该工艺技术不复杂, 使用的设备、工具较简单, 易于操作管理, 矿场推广实施快, 费用低, 气水同产井自喷生产后可普遍采用, 提高日产气量和延长自喷期。
统计数据表明, 此项工艺每增产1m3天然气费用低于0.01元, 是经济效益最高, 最易于矿场推广的排水工艺。
( 2) 泡沫排水只是一种人工助排工艺, 当井的产水量上升, 气层压力下降和气水比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仅靠注入起泡剂, 就不可能在维持自喷生产, 需代之以其它人工举升的排水工艺。
( 3) 需定时定量向井筒添加起泡剂。
工艺的排液能力不高, 一般在100m3/d 左右, 气液比较小。
( 4) 井身结构要求严格。
( 5) 工艺参数的确定难度较大。
2.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类似于气举采油, 即将高压天然气注入气井内, 以改进产层的两相渗流状态, 减小垂直管流的压力损失, 建立足够的生产压差将井底的积液排出。
此工艺在四川威远气田获得了较成功的应用。
由于气举排水工艺的推广, 一些不产气井变成了高产井, 气藏产气量自1985年开始实现了连续3年年产气量保持在3×108m3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艺评价优点: ( 1) 可适应的排液量和举升高度变化范围大, 为各项人工举升排水工艺之首。
( 2) 对特殊和复杂条件适应力强, 对井下的高温、腐蚀环境、出砂、井斜、井弯曲、小井眼和含气量高等适应力强, 气水比越高越有利; 对间歇生产井, 产水量变化的井, 或交替产出大股水、大股气的井均能适应, 这是机械泵排水所不能的。
( 3) 井下工具简单、工作可靠, 检修周期长, 工艺推广实施快; 因井下工具简单, 无运转部件, 故工作时间长、可靠; 井下气举阀的更换和维修技术简单, 检修周期在一年以上。
( 3) 操作管理方便, 易为现场掌握。
只需按要求注入一定气量或一定压力的高压气, 井口无需住人管理、操作、资料录取和井的分析, 与气水同产的自喷井相类似, 不涉及机电等专门知识和技能。
( 4) 费用低, 不用电。
投资与抽油机排水相近, 若邻近有高压气井, 可直接作为动力, 则费用更低。
缺点: ( 1) 工艺井受注气压力对井底造成的回压影响, 不能把气采至枯竭。
( 2) 封闭式气举排液能力小, 一般在100 m3/d左右, 使工艺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 3) 在无高压气井时, 需用天然气压缩机提供高压气, 增加了施工及管理工作量, 增大了费用。
( 4) 套管必须能承受注气高压。
( 5) 高压施工, 对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3. 机抽排水采气工艺抽油机排水采气就是将有杆深井泵装置用于油管抽水, 套管采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藏中、后期, 低压间歇井或水淹气井, 且天然气不含或低含硫。
工艺评价优点: ( 1) 直接将泵置于井下, 只要有足够的泵挂深度, 就能够在很低的回压下排水采气。
( 2) 装置简单, 工作可靠, 可用天然气和电作动力, 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其安装使用和维护技术易于为矿场掌握。
( 3) 投资少, 并可使装备多井运转。
( 4) 对于排水量不超过80 m3/d, 要求泵挂深度不超过1250m的井是一种可行的排水采气工艺。
( 5) 工艺井不受采出程度影响, 并能把气采至枯竭。
缺点: ( 1) 需要深井泵、抽油机, 由于井深, 排量要求大, 动力装置的配套在当前阶段苦难较大。
( 2) 受井斜、井深和硫化氢影响较大, 当前泵挂深度仅能达到1500m, 排量100m3/d左右。
( 3) 鉴于气水井与油井性质差异较大, 尚未完全解决配套问题。
( 4) 该项工艺需长期连续供电对分散较远的井, 需有单井连续发电能力, 增加了推广此工艺的难度。
4. 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电潜泵排水采气是将油井采液用的电潜泵下入气水井井底, 启泵后将井底积液迅速排出井口, 使水淹井的井底回压得以降低, 气水井能恢复稳定生产。
工艺评价优点: ( 1) 电潜泵因泵挂深度大, 排量高, 适用于压力低、产水量大的排水采气井。
若以井深3000m, 泵挂深度2650m计算, 井底的回压可降到5~6个Mpa, 比气举排水对井底的回压更低。
( 2) 采用了可调速的变频机组, 可在低速下启动, 故能多次重复启动而不损坏电机; 可人工调整井下机组转速, 达到调整井下泵的排量和扬程, 因而对井的产液量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这对气水井很重要。
( 3) 易于安装井下温度、压力传感器, 在地面经过控制屏, 随时直观测出泵吸入口处温度、运行电流、压力等参数。
( 4) 自动化程度较高, 安装、操作、管理方便。
( 5) 不受井斜限制。
缺点: ( 1) 需安装高压电源。
( 2) 主要装备在井下, 对于单井裂缝系统, 气井复活后, 难于取出多井多次运用, 使装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
( 3) 电机、电缆寿命受井温影响。
由于高温下电缆易损坏, 使井深受限制, 当前仅能应用于3000m左右井深。
5.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小油管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用于有水气藏的中、后期。
此时井已不能建立”三稳定”的排水采气制度, 转入间歇生产, 有的气井已濒临水淹停产的危险。
对这样的气井及时调整管柱, 改换成较小管径的油管生产, 任能够恢复稳定的连续自喷。
工艺评价优点: ( 1) 属自力式气举, 能充分利用其藏自身能量, 不需人为施加外部能源助喷。
( 2) 变工艺井由间歇生产为较长时期的连续生产, 经济效益显著。
( 3) 设计成熟、工艺可靠, 成功率高。
( 4) 设备配套简单, 施工管理方便, 易于推广。
缺点: ( 1) 工艺井必须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无自喷能力的井必须辅以其它诱喷措施复产或采用不压井修井工艺作业。
( 2) 工艺的排液能力较小, 一般在120m3/d左右。
( 3) 对11/2‘’小油管常受井深影响。
一般在2600m左右。
6.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是利用气井自身能量推动油管内的柱塞举水, 由于柱塞在举升气体于采出液之间形成了一个固体界面, 因而有效地防止气体上窜和液体回落, 从而减少滑脱损失, 增加举升效率。
在气井出水初期, 它能延长出水气井的自喷带水能力。
在美国, 柱塞气举被认为是最佳的排水采气工艺。
由于柱塞气举所需的气体由自身的套管气提供, 勿需其它动力设备, 生产成本低。
国内应加强研究, 继续消化和完善这一工艺。
工艺评价: ( 1) 柱塞举升基本上消除了液体回落( 滑脱) , 提高了垂管举升效率, 对产水量不大, 而气水比较高的井采用柱塞气举可延长自喷期。
( 2) 柱塞举升仅适用于产液量低的井, 一般不超过40m3/d。
( 3) 工艺设备简单, 一次性购置和安装费用低。
( 4) 薄膜阀由氮气驱动, 每周消耗一瓶氮气外无其它消耗。
( 5) 由电子控制器程序控制薄膜阀的开关和柱塞的上升下落, 日常管理工作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