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

合集下载

用高压气源气举排水采气

用高压气源气举排水采气

用高压气源气举排水采气摘要地层的压力不断下降,单井产能逐渐衰竭,各气井的携液能力都在逐渐下降。

井筒内积液会不断增加,不断增高的液柱对产气层的回压也不断增加。

如果我们不及时把井筒内的积液顺利排出去,静液柱将会把气层压死,造成气井停产。

关键词井筒;高压气源;气举随着文23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地层的压力不断下降,单井产能逐渐衰竭,各气井的携液能力都在逐渐下降。

井筒内积液会不断增加,不断增高的液柱对产气层的回压也不断增加。

如果我们不及时把井筒内的积液顺利排出去,静液柱将会把气层压死,造成气井停产。

怎样才能及时把井筒液体排出去?这里介绍一种用高压气源气举排液的方法。

文69-1-2-3井、东块文108井、文108-2井、文108-5井、文23-17井都用此办法让其停产后顺利复活。

气举排水采气——利用天然气的压能来排除井内的液体,从而把天然气采出地面的采气方法。

按排水装置原理不同分为:气举阀排水柱塞间歇排水1 气举阀的气举排水1.1 条件:1)高压气源;2)油管管柱上不安装气举阀;3)高压气的压力与液柱的高度相匹配。

1.2 原理:无气举阀的气举排水采气是利用高压气源从套管(油管)注入高压气,让井筒积液经过喇叭口,从油管(油套环空)排出,从而达到排液复产目的。

1.3 操作:(1)尽量选择压力高、产量高的井作为高压气源井给积液井注气。

(2)在井口设置放喷罐,连接好相应的放喷流程,可套注油放、油注套放,或二者均可(但井口三种流程互不相同)。

(3)开始注气时,可把注气压力调到最高值,注气约10-30分钟,井口出液。

这种要把注气压力和注气量逐步调低,使注气压力和注气量与井口排液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即平稳注气连续带液。

若井口只出气不出液,降低注气压力;若井口气液同出,则是动态平衡;若井口气液都不出则升高注气压力。

(4)当出液达20-30方则可停注1小时,观察井口是否能连续出气带液。

若能则井活,若停注后,不出气带液则继续注气排液[1]。

电潜泵_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电潜泵_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科技论坛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设计方法研究陈维1刘竟成2(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南充6370002、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4100)1概述电潜泵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人工举升方法,近年来用于产水气藏的强排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常规的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其生产方式为油管排水、套管产气,对于大水量高气水比气井,其自身气的能量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工艺提出,在电潜泵上部油管柱安装气举阀,将气体引入电泵上部油管柱,减小液柱压力,节约电泵投资及运行成本。

组合排水采气工艺由于采用两套子系统同时工作,具有单一举升系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子系统的启动压力、运行功率明显较单一举升系统低,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最经济的组合,使井下设备的选择范围更广;当某一子系统失效时,另一子系统可以较小的产量维持生产直至整个系统恢复;由于组合灵活,可通过调整子系统的运行功率,使系统在最佳状态下工作,防止系统过载[1-3]。

2组合举升原理电潜泵-气举组合排水采气系统是通过电潜泵子系统和气举子系统两级组合实现的。

其管柱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电潜泵子系统、气举子系统两部分。

气体由油套环空经工作阀进入电潜泵上部油管。

根据气井地层气水比与采气经济性评价结果决定采用外部注入气气举或采用伴生气气举。

电潜泵需保持一定的沉没深度,以保证电潜泵安全运行。

注气工作阀位于动液面上部,确保液体不过阀,保证气举阀长效安全工作。

地层水经电潜泵加压进入油管;地层气和注入气经油套环空至工作阀注入油管,与油管内的地层水混合形成气水两相管流,将地层水举升至地面。

组合举升中,电潜泵作为一级举升系统,气举作为二级举升系统。

由于气举降低了电潜泵上部油管流体压力梯度,因而降低了设计中电潜泵出口压力,相当于减小了电潜泵的泵挂深度。

采用组合举升系统设计后,设计电潜泵出口压力降低值,对应的表示了组合举升系统中,气举举升子系统所减小的水力压头。

气举、排泡

气举、排泡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
一、 气举排水采气的基本原理 一口水淹气井,即生产压差为0(PRPwf=0)。在井下油管中的静液面—油管鞋之 间,选择一个注气点安装一个气举阀,向套管 内注入高压气(正举。反举时由油管注气), 高压气通过气举阀进入油管,气化油管内的液 体,使注气点以上的气液比(或称总气液比) 增高,压力梯度大大减小,从而使气井的井底 流压Pwf小于地层压力PR。这样,产层的气和 水就能连续的流至井底,并流出井口。达到使 气井复活,实现人工举升排水采气。
1.起泡能力:在一个量筒中加入定 量的水和起泡剂,再用一定量的气体 搅动,产生泡沫后,测量泡沫的高度, 以此来测量起泡剂的起泡能力。
2. 泡沫的携水能力:水变成泡沫后,泡沫的 水膜越厚,单位体积的泡沫含水量越高,泡沫的 携水能力越强。将一定体积的泡沫置于量筒中, 消泡后,测量水的体积,来对比不同泡沫剂的携 水能力。 3. 泡沫的稳定性:泡沫在井底形成后,从 井底到井口的行程有2-3千米,经历数十分钟,因 而,泡沫的稳定时间越长,排水能力越强;泡沫 的稳定性越差,泡沫在中途破裂又变成水而退回 井下,达不到排水的目的。在量筒内生成泡沫后, 经过几分钟后,再测量泡沫的高度,剩余的泡沫 高度越高,稳定性越好,反之则差,以此来对比 不同泡沫剂的稳定性。
二、气举采气工艺的分类 (一)按注气的方式分类(图5-6) 1.正举:套管注气,适用于产水量 <100m3/d的气井。 2. 反举:油管注气,适用于产水量 >100m3/d的气井,以减小流动阻力。
(二)按气举井管串结构分类 1.开式气举:油管除增加气举阀外,无其他变化。 适用于地层压力较高的水淹井,也叫常规气举。 2、半闭式气举:下封隔器(正举)或将油管底 部封堵(反举)使注气空间与井底产层隔开。适用于 地层压力较低的水淹井,防止注气压力高于地层压力 时,把气注入产层而使油管内的水排不出来。 3、全闭式气举:套管内下封隔器;油管鞋安一 个单流阀,气和水可以进入油管,油管中的水不能退 回井底。当油管内的水举出后,油管内流压小于地层 压力时,单流阀打开,气水进入油管被连续举出井口。 适用于地层压力更低的水淹井。 4、喷射式气举

采气工程排水采气工艺

采气工程排水采气工艺

30g dm gW 2
10
第二节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油管鞋处液滴的沉降速度(滞止速度)为:
l g 2 W 40g 2 g
1
4
11
第二节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3)气井连续排液的条件
为了确保气井连续排液,气体临界流速须为滞止速度 的1.2倍,即: 实验与经验
15
1
1
第二节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
四、影响气井举升能力的因素
2.油管尺寸 气井连续排液的流量与管柱直径的平方成正比,自 喷管柱直径越大,气井连续排液所需临界流量也就越大; 反之亦然。因此,小直径油管具有较大举升能力,这就 是小油管法排水采气工艺的基本原理。
1 Gpwfp 1 2 Qkp 0.648(GZT ) (10553 34158 ) 4 p wfp d i2 ZT 1 2
26
第三节 泡沫排水采气 三、工艺技术界限与条件
⒈ 优选泡排气速 试验表明:气速大致在 1~3m/s范围内不利于泡排。 因此控制合适的气速,可获 得最佳的助排效果。
气流速度对泡沫排水的影响 27
第三节 泡沫排水采气
⒉ 最易泡排的流态 环雾流:气井自身能量充足,带水生产稳定,不需要采用助采 措施。
(1)关键:确定气井的产量,满足连续排液的临界流动条件。
① 在气水产量较大时,流动摩阻损失是主要矛盾,宜优选较大 尺寸油管生产。但要保证油管鞋处的对比流速 Vr≥1。
② 在气水产量较小时,流动滑脱损失是主要矛盾,宜优选小尺 寸油管生产,以确保油管鞋处的对比流速Vr≥1。
(2)油管设计必须进行强度校核,对于深井可采用复合油管 柱,并按等抗拉强度计算进行组合。
29
第三节 泡沫排水采气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一、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概述随着气井采出程度的提高,采水量不断增多,水气比上升,由于排水不彻底,影响到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采气的措施,才能解除井下积水的影响,保持气井的正常生产能力。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装置的设计,使其在井下的管柱上安装若干个气举阀,通过控制气举阀的开关,推动柱塞上下往复运行,将井内的积液带动地面上来,解除积液对气井生产的影响。

柱塞气举装置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地面设置防喷管,能够捕捉柱塞。

地面的控制装置主要控制薄膜气举阀和柱塞,井底有坐落器,能够限制柱塞的位置。

关键的设备就是柱塞,通过柱塞的行程,实现排水采气的效果。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的应用,属于间歇式的排水采气的方式,利用气井本身气体的能量,将柱塞作为气体和液体的界面,降低液体的滑脱损失,将井下的积液带到地面上来,解决积液对气井生产的影响。

利用气体的膨胀能量,提高柱塞举升的效率,降低动力的消耗,节约气井排水采气的成本,达到气井生产的技术要求。

二、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应用1.柱塞气举排水采气的工艺要求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过程中,利用井筒内气体的膨胀能量,将积液随同柱塞的运动,将其携带到地面上来。

保持油管内壁的畅通,应用通井规达到通井的效果,保持井筒的畅通,才能通过柱塞的气举实现积液的排除效果。

气井本身具有一定的产量,需要利用气体的能量,而没有产气量的井筒,应用柱塞气举的效果会变差。

在气井的井筒底部具有一定液位的井下积液,井底清洁,没有机械杂质的影响,才能实施柱塞气举的排水采气技术措施。

2.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的进展将柱塞举升系统与自控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气井排水采气技术的自动化。

将柱塞的气举和在油管中的运动进行自动控制,实现数字化的管理,提高气井排水采气的自动化程度,适应气田开发的信息化。

设计开井和关井的延时程序,传递设置好的模式信号,接收由到位传感器传递的柱塞达到地面的信号,气动阀控制井的开和关,防止柱塞发生冲击。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研究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研究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研究摘要:目前,地层向井底喷出时,通常会产生不稳定的固井射流,积聚的液体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提取,就会积聚在井底,导致气井产量下降。

积液含量越高,严重时可能造成停产,甚至导致气井报废。

关键词: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前言高产量气井在运行时应用大直径管道进行生产,使气井应用之初会出现底液沉积,低产量气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累积现象,而易渗构造区的气井将更容易发生堆积.因此,无论气井的高渗透率是低的,如果只有渗透率,最终导致底液的保存,影响产量破坏气井。

一、柱塞排水采气原理柱塞气举设备是现今优效的排水采气技术,使用方式是在气井油管内放置柱塞装置,对气井产出的气体和积液界面进行分离,在气井自身推动下。

柱塞在上升的液体和气体之间进行分隔作用,有效地防止泄漏和反向下降,从而提高了上升的效率。

有效地清除沉积物。

工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封闭水井和排出液体。

关闭油井的压力恢复过程是一个气体井的能量恢复过程,油井中的气体在空气中以燃料环的形式聚集在空气中,液体进入油管。

随着循环空气中释放的液体越来越多,液体压力继续增加,以给液体柱施加压力。

从井中提取液体的过程。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从排水管后部流出的气体推动柱塞和柱塞上部进入井口部分排出。

一旦排水系统进入水力压裂阶段,柱塞就会因自身重量而下降,进入下一个循环。

充分利用自己的气井能量,而不是利用外部气源来排出和排出气体来实现这一效率目标;柱塞气举排水采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柱塞每次出油管,水量较大,积液在排出来以后,井口马上会产生压力,对设备运行有着很大影响。

根据发展原则,建立一个计算柱塞发射的模型,可以在不使用外部来源的情况下开始柱塞生产;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安装地下设备的移动支柱、安装完成地下设备的钢操作、有效地避免污染物和提高效率。

二、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1.排水开采技术意味着,随着开发的深入,气体将具有不同的水量,以便水井能够正常开采,天然气产量会逐渐下降,为了达到提高气井产量的目标,必须使用含有水的不同水分特征,使用适当的人工升降机来去除井底。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故在液体中的气泡总是很快上升至液面,使液体以泡沫的方式被带出,达到排出井内积液的目的。

该工艺适用于弱喷、间喷的产水气井,井底温度≤120℃,抗凝析油的泡排剂要求凝析油量在总液量中的比例不超过30%,其最大排水能力<100 m3/d,最大井深<3500m。

泡排的投入采出比在1: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柱塞气举是一种用于气井见水初期的排水采气工艺。

它是将柱塞作为气、液之间的机械截面,依靠气井原有的气体压力,以一种循环的方式使柱塞在油管内上、下移动,从而减少液体的回落,消除了气体穿透液体段塞的可能,提高了间歇气举举升效率。

柱塞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关井后柱塞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没到安装在生产管柱内的弹簧承接器顶部,关井期间柱塞下方的能量得以恢复,即油气聚集;开井后,在柱塞上下两段压差作用下,柱塞和其上方的液体被一同向上举升,液体举出井口后,柱塞下方的天然气得以释放,完成一个举升过程;柱塞到达井口或延时结束后,井口自动关闭,柱塞重新回落到弹簧承接器顶部,再重复上述步骤。

如果井筒内结蜡、结晶盐或垢物,则在柱塞上下往复运行过程中将会得到及时清除。

该工艺设备简单,全套设备中只有一个运动件——柱塞,柱塞作为设备中唯一的易损件,可在井口自动捕捉或极易手工捕捉,容易从一口井起出转向另一口井,不需立井架,检查、维修或更换都很方便。

另外,井下所有设备可用钢丝绳起出,不需起油管,作业比较简单,运行费用低。

该工艺适用于弱喷或间喷的小产水量气井,最大排水能力<50m3/d,气液比>700~1000m3/ m3,柱塞可下入深度(卡定器位置)<3000m,一般应用于深度2500m左右,对斜井或弯曲井受限。

柱塞在运行的同时还可消除蜡、水化物及砂等的沉积堵塞问题,而且柱塞每循环举升液量可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了稳定产量和提高举升效率的目的。

4 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气举排水采气技术是通过气举阀,从地面将高压天然气注入停喷的井中,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井筒中的液体,使井恢复生产能力。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索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索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索摘要:气井开采会降低地层压力,当地层压力无法举升一定量的水时,井底会聚集大量液体,形成液柱,进而可能导致气井丧失自喷能力,甚至导致气井完全停产。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应用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及时处理井底的积液,以确保气井的正常开采。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排水采气的概念,并对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字: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前言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气井的环境对顺利开采有着极大的影响,不过,在气井的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积液现象,在井底高压低温的作用下,积液会发生水合物冻堵情况,阻碍天然气的正常开采。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应用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完成气井排水,有效处理井底积液为,从而为天然气的正常开采奠定良好基础。

1排水采气概述排水采气指的是借助相关技术手段,把气井下的天然气排出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液化的天然气排掉。

排水采气技术是天然气采集中的关键,只有处理好地层中的水资源,才能够防止井下出现大量积液,进而提升天然气的采集效率。

在天然气开采中,出水问题难以避免,若不能及时排除井下的水资源,则会影响天然气的开采效率。

2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2.1井下节流排水采气技术井下节流排水采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在井下安装节流器,实现井内节流、降压,提升流速,使得井口压力保持稳定,借助地热能量,对于水合物的生成条件加以改善,避免其生成,这样可以减少井下积液的形成量。

节流器内的流体有两种类型,即临界、亚临界流动,依据节流器出入口压力比值能够区分流体状态,由于采气前期的井外压力较小,在节流器处则会形成较大的压差,流体处于临界流动状态,优化装置气嘴的直径,能够使流体状态发生改变,为该工艺的实施奠定基础。

同时,对卡瓦式节流器进行改进,优化胶桶的伸缩率、硬度、拉伸强度、压缩率等各项性能参数,进而有效提升其使用性能。

在采气过程中,企业选择哪一种排水采气工艺,对具体采气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在选择具体工艺时,应先确定开采的条件,依据环境合理选择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施工作业要求
4.2 施工要求
4.2.1各级气举阀及气举工作筒的顺序不能错乱。投捞式气举工作 筒上下方向不能颠倒。 4.2.2连接油管时螺纹脂均匀地抹在公扣上,防止流入油管内堵塞 气举阀、注气孔和工作筒的进气通道。 4.2.3安装气举管柱时管钳应避开气举阀,下入气举管柱时应操作 平稳,不顿不碰,以保护气举阀。 4.2.4气举工作筒实际下入深度与设计下入深度误差应小于±5m。
3 工艺设计
3.3 气举参数
3.3.1气源参数
气源参数主要包括: a) 气源工作压力,MPa; b) 注入气相对密度; c) 注入气温度,℃; d) 日最大供气量,m3/d。
3.3.2气举阀参数
气举阀参数主要包括: a) 气举阀阀座直径,mm; b) 阀座孔眼面积,mm2; c) 波纹管有效面积,mm2; d) 气举阀外径,mm; e) 气举阀耐压,MPa; f) 气举阀耐温,℃。
5.2.1 对于气藏排水井,当达到设计注气深度且举液过程稳定后, 控制井口油压使其满足外输条件后进入生产流程。 5.2.2 对于排水采气井,当返出气量明显高于注入气量后,控制 井口油压使其满足外输条件后进入生产流程。
目 录
1 2 3 4 5 6 7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 气举生产井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5 气举投产运行
5.1 气举启动及卸载
5.1.1缓慢开启注气节流阀或压缩机采用低档注气,每10min注气压 缓慢开启注气节流阀或压缩机采用低档注气, 缓慢开启注气节流阀或压缩机采用低档注气 注气压 力增加值不超过0.6MPa,当注气压力达到4.0MPa~5.0MPa后可采用高档 ,当注气压力达到 力增加值不超过 后可采用高档 注气。 注气。 5.1.2将注气压力调整到比设计注气启动压力高 将注气压力调整到比设计注气启动压力高0.5~1.0MPa。 将注气压力调整到比设计注气启动压力高 。 5.1.3当注气压力突然降低或者油管中产液流速突然上升时,表明顶 当注气压力突然降低或者油管中产液流速突然上升时, 当注气压力突然降低或者油管中产液流速突然上升时 阀已经开始进气。 阀已经开始进气。 5.1.4注意观察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直到达到设计注气深度,必要 注意观察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直到达到设计注气深度, 注意观察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 时应测试确定注气点位置。 时应测试确定注气点位置。 5.1.5采用液氮气举时,当气举启动成功后应立即降低液氮泵车排量, 采用液氮气举时,当气举启动成功后应立即降低液氮泵车排量, 采用液氮气举时 以降低井口回压,提高气举效率。 以降低井口回压,提高气举效率。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124-2010 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
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 录
1 2 3 4 5 6 7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 气举生产井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1 前言
标准编制的目的
产水气井的气举排水采气工艺是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工艺技术,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本项技术的 推广和规范化,并指导该项工艺的实施。
目 录
1 2 3 4 5 6 7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 气举生产井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4 施工作业要求
4.1 施工准备要求
4.1.1气举阀的规格、型号和阀嘴大小及气举工作筒型号应符合工 艺设计的要求。 4.1.2气举阀按照SY/T 6450-2000附录A调试合格。 4.1.3在调试合格的气举阀或气举工作筒上作好井号、下井序号等 标识,以备下井使用。 4.1.4应采用注气或灌水等方法确认气举工作筒注气孔通畅后,再 将气举阀安装在工作筒上。 4.1.5气举工作筒应螺纹完好、注气通道畅通。将气举阀安装在工 作筒上时螺纹连接处应缠绕密封带。 4.1.6安装气举阀时应先上紧单流阀处螺纹,然后上紧气举阀本体 与单流阀连接处螺纹,最后上紧尾堵处螺纹。
目 录
1 2 3 4 5 6 7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 气举生产井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SY/T 5225-2005 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 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 5587.3-2004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第3部分:油气井压 井、替喷、诱喷 SY/T 5810-2003 连续气举采油井设计及施工作业 SY/T 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 安全防护规 程 SY/T 6450-2000 气举阀的修理、测试和调定推荐作法 SY/T 6484-2005 气举井操作、维护及故障诊断推荐作法 SY/T 6610-2005 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3 工艺设计
3.1 基础数据
包括产层主要参数、井筒主要参数、流体性质、气井生产简况、 地面情况等。
表A4 流体性质
相对密度 H2S含量/ % 地层水 Cl-含量/ % 水型 总矿化度/ % pH值 油 相对密度 天然气 相对密度 CH4含量/ % 量/ % CO2含量/ % N2含量/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 MPa(绝)
4 施工作业要求
4.3 地面流程要求
4.3.1根据注气压力、大气温度及调压的需要,应对地面高压注气 系统作好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的预防工作。 4.3.2注气管线及生产管线应装有计量装置。 4.3.3气举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注气管线进行试压,并吹扫管线。
目 录
1 2 3 4 5 6 7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 气举生产井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标准的作用
本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使本标准更 具适应性,本标准实施后将提高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的 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水平起到 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安全作业。
1 前言
标准的应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气举阀进行气举排水采气的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气举投产运行、气举生产井管理、健康、 安全与环境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产水气井采用气举阀进行的气举排水采气 工艺作业。
表A6 地面情况
地面平均温度/ ℃ 采气井口装置型号 外输管线压力等级/ MPa 地面分离器压力等级及处理能力
3 工艺设计
3.2 气举方式
3.2.1气举气源
3.2.1.1 应使用天然气或氮气作为气举介质,不允许使用压缩空气作为 气举介质。 3.2.1.2 气举气应满足气举设备的要求(气质、含水)。 3.2.1.3 若采用压缩机进行增压气举,压缩机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压缩比、排量)。
表A5 气井生产简况
自喷稳定生产数据 产水量/ m3/d 产油量/ m3/d 产气量/ /d 井口油压/ MPa 井口套压/ MPa 井底流压/ MPa 井口温度/ ℃ 井底静压/ MPa 目前生产数据 产水量/ m3/d 产油量/ m3/d 产气量/ /d 井口油压/ MPa 井口套压/ MPa 井底流压/ MPa 井口温度/ ℃ 井底静压力/ MPa
目 录
1 2 3 4 5 6 7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 气举生产井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3 工艺设计
3.1 基础数据
包括产层主要参数、井筒主要参数、流体性质、气井生产简况、 地面情况等。
表A1 产层主要参数
目的层位 设计井深/ m 最大井斜角/( º) 方位角/( º) 完井方式 产层井段/ m 目前地层压力/ MPa 完钻层位 完钻井深/ m 造斜点井深/ m 井底位移/ m 人工井底/ m 产层中部井深/ m 地层温度/ ℃
5 气举投产运行
5.1.6若出现由于地面注气压力受限造成气举启动困难的情况,可 采用以下方法帮助气举启动: a)向环空内注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注气,使环空内形成气水两相段 塞流,以增加气举阀处环空压力。 b)向油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气,降低油管内压力梯度,然后再重新 开始气举。
5 气举投产运行
5.2 进入生产流程时机
目 录
1 2 3 4 5 6 7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工艺设计 施工作业要求 气举投产运行 气举生产井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7 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7.1 气举初期若需临时放空,天然气应进行燃烧处理,对于使用氮 气进行气举作业的井,点火口应装有长明火。 7.2 注气管线及放喷管线应固定牢靠,气举施工时现场施工人员不 应跨越、靠近高压管线。 7.3 排出的地层水应及时回注或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7.4 气举工艺施工过程中,按SY/T 5225-2005中第4章和第5章的规 定,对施工作业和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进行规范。 7.5 对于含有硫化氢的气井进行气举排水采气施工作业时,按照 SY/T 6227-2005和SY/T 6610-2005中相关要求执行。 7.6 安全和环境控制要求按照SY/T 5587.3-2004中相关条款执行。
3.2.2气举注气方式 包括套管注气和油管注气两种方式,应根据产液量及相关条件 进行选择。
3 工艺设计
整体式天然气压缩机
车载式天然气压缩机
分体式天然气压缩机
液氮泵车
3 工艺设计
3.2.3气举管柱结构
3.2.3.1 应根据注气压力要求及地层压力选择开式气举、半闭式气举或 闭式气举管柱。 3.2.3.2 固定式气举阀采用常规气举工作筒,可投捞式气举阀采用偏心 气举工作筒,推荐采用可投捞式气举阀。
3 工艺设计
3.3.3气举工作筒参数
气举工作筒参数主要包括: a) 气举工作筒内径,mm; b) 气举工作筒外径,mm; c) 气举工作筒抗拉强度,kN; d) 气举工作筒抗外挤强度,MPa; e) 气举工作筒抗内压强度,MPa; f) 气举工作筒材质。
3 工艺设计
3.3.4气举工艺设计计算
3.3.4.1 设计原则和设计计算按照SY/T 5810-2003第4章的内容执行。 3.3.4.2 确定第一级气举阀下入深度时,应根据目前静液面深度作为计算依据。 3.3.4.3 确定井筒中流动压力梯度时,应根据气井生产动态数据(包括正常生产 时的产气量、产水量、井口油压、井底流压等)拟合出适合的气水两相 流计算公式,从而绘制出气举时的井筒流动压力梯度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