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阵列感应测井
基于阵列感应测井数据的分层方法与应用

特征确定每层读数 , 引入斜率 、 层厚 和幅度并层等 3个参数 控制 分层数 。对有侵 入地层 , 根据 长、 短子阵列 的不 同
探测深度特征分别估计 出地层 和侵入电阻率模型 。通 过分 析仪器线 圈 间距 、 层厚 、 电阻率对 比度及 侵入 电阻率 等
参 数 变 化 对 测 井 曲线 分 层 结 果 的 影 响 和 实 际 测 井 数 据 的处 理 验 证 了 新 方 法 的有 效 性 。 关键 词 : 阵 列 感 应 测 井 ; 肤 效 应 ; 眼校 正 ; 层 ;并 层 趋 井 分
t e t r em e g n a a e e s( l p ,l y rt ik e s a d a p i d ) F rt e i v d d f r a i n h h e r i g p r m t r s o e a e h c n s n m l u e . o h a e o m t , t n o b t o m a in a d i v s o e i t iy a e e t a e a e n t e f c s t a h o g a d s o t o h f r t n n a i n r ss i t r s i t d b s d o h a t h t t e l n n h r o v m s b a r y h v if r n e t s o n e t a i n Th fe tv n s f t e n w t o a e n u — r a a e d fe e t d p h f i v s i to . g e e f c i e e s o h e me h d h s b e v l a e h o g r c s i g t e f l a a a d a a y i g t e v ro s p r m e e fe t n t e l y ai t d t r u h p o e s n h i d d t n n l zn h a i u a a t re f c so h a — d e e e e u t Th s a a e e s i c u e t e t o o ls a i g,b d t i k e s r ss i i o t a t r d r s l. e e p r m t r n l d h o l c i p cn e hc n s , e it t c n r s v y a d i v so e i t i . n n a i n r ss i t v y Ke r s a r y i d c i n l g i g k n e f c ,b r h l o r c i n a e i g,me g n a e s y wo d : r a n u to o g n ,s i fe t o e o e c r e t ,l y rn o r ig ly r
测井技术讲座

2.5米电阻率测井(R2.5m)
一:测量原理 在井孔中如果要测量周围岩层的电阻率、 必须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一个人工电场,这 个人工电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阻 率。因此只要测量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 特点,就可以确定介质的电阻率。这就是电 阻率测井的理论依据Rt=K×(U/I)。当电 极系确定后、K值是一介常数,I是一个稳 定电流。 这样当我们提升电极系时测出一条△U随井 深的变化曲线,经过横向比例刻度后、这条 曲线即成为岩石电阻率随井深的变化曲线。
F
1000
Ro m Rw
Resistivity Index,Ir
Ir
100
Rt n Sw Ro
Formation Factor,F
100
10
10
1 0.01
1 0.1 1
0.1
1
Porosity,
Water Saturation,Sw
微电极测井
一:测量原理
把三个电极放在一极板上,极板铠在一个弹簧 钢板上、贴井壁测量,电极尺寸较小、电极间 的距离较近,测量电流只流经地层一段较短的 距离便返回至回流电极。因此、它的探测深度 较浅(微梯度40mm、微电位100mm)测量的是 渗透性地层的冲冼带电阻率。 主要依据是否 存在泥浆侵入作用: 渗透层:有泥浆侵入,存在泥饼、冲洗带 Rxo≥(3~5)Rmc; 非渗透层:不存在泥饼和冲洗带。 同时测量一条微梯度曲线、一条微电位曲线
2.5米电阻率测井(R2.5m)
二:资料的应用 1、划分岩性剖面。 利用电阻率的差异将寻找的高阻层 分辨出来、然后参考SP、GR曲线划 分储集层,用曲线特征划分储集层 界面。(底部梯度电极系的极大、极 小值分别对应高阻层的底界和顶面) 2、求岩层的电阻率。 3、油田的区域对比。 4、地层层序的划分。
阵列感应测井仪反演方法研究

摘 要 : 反演是从测量数据推演获得测量参数的一种方法, 反 演方法是通过寻找一个 目 标 函数的 最 小值 而获得 。通 过 不断研 究阵列 感应 测 井仪 中的反 演技 术方 法, 不仅 可 以提 高感 应测 井 资料 的 纵 向分辨 率和计 算精度 , 而且还 可 以准确地将 测 井曲线转换 为地 层 的地 质信 息。
入深 度 ( D I ) 。对 于超 过 3 个 以上 的独 立 的 阵列感 应
测量 值 , 我 们 应该 能用 这 三种 模 型 参数 来 解 决 。 由
于I R G F与 D I 之 间关 系 的不 确 定 性 , 反演 方 法 必 须
使用 D I 、 6 和6 。 , 做 为反 演 的第 一 步 , 失配 目标 函 数( 0 ) 通 常用下 面公式 建立 :
率( 6 ) , 侵入带 电导率 ( 6 。 ) 和侵入深度 ( D I ) 。 因为 感 应测 井 仪是 对 其 井 眼周 围包 括井 眼 、 围 岩地 层 、 泥 浆 滤 液侵 入带 和原状 地 层 的响应 。所 以 为 了解 决所 有 地 层 的模 型参 数 , 理 论 上 在垂 直 井 中
一
( i ) 是指该阵列感应测量的第 i 项之一 。如果 盯( r ) 是 个半径( r ) 的任 意 函数 的话 , 对 于有 限 数量 的测 量 盯( r ) 是无 法解决 的 。因此必须将 1 3 " ( r ) 预 先 引入 。
在 反 演 中我 们 预先 假 设 有 三种 典 型 的 侵 入 剖
I Il
”
“
D 触 , , ) = ∑ 啡 一 似 . )
+r e g u  ̄nz a n o n. ( 3 ) 其中, N是 测 量 曲线 的总 数 目。对 于 高 分辨 率 阵列 感应 测 井仪 HR A I 来 说 N是 6 , 对于 阵列 补偿 真 实 电 阻率测 井 仪 A C R 哪来说 N是 5 ; 6 是第 i , h 个 阵 列 感应 现 场测 量值 ; 6 是第 i 个 阵列 感 应预 处 理测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应用研究

第1章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量原理1.1 感应测井的回顾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导率,基本测量单元是双线圈系,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
常规感应测井采用复合线圈系结构,根据电磁场的叠加原理,采用多个基本测量单元进行组合,即多个发射线圈和多个接收线圈进行串联,产生具有直藕信号近似为零的多个测量信号矢量叠加,实现硬件聚焦的效果,从而测量具有一种或两种探测深度的地层电导率。
感应测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 感应测井不能用来划分薄层b. 对高电率地层求得的地层真电阻率误差较大c. 对减阻侵入较深的油层不能如实反映地层电阻率1.2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量原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仍以电磁感应原理为理论基础,其线圈系采用三线圈系结构(一个发射,两个接收基本单元)。
它运用了两个双线圈系电磁场叠加原理,实现消除直藕信号影响的目的,线圈系由七组基本接收单元(其源距为6-94英寸)组成,共用一个发射线圈,使用八种频率(10KHz、30KHz、50KHz、70KHz、90KHz、110KHz、130KHz、150KHz)同时工作(其测量电路图示意如图1-1),共测量112个原始实分量和虚分量信号。
采用软件进行数字聚焦和环境校正,可获得三种纵向分辨率、六种探测深度的测井曲线。
第2章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的数字处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在采用多种频率阵列测量的同时,应用软件数字聚焦、环境校正、和反演技术。
通过对资料的数字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其测量效果。
2.1新的趋肤影响校正感应仪器是假设在均质环境中测量,其校正方法只适应于同步信号的计算,在高电导率地层该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在双相量感应(DPIL)、阵列感应(AIT)仪器中是使用积分曲线进行趋肤影响校正,该方法克服了高电导率的影响,但在低电导率时积分信号变得不可靠。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数字处理采用一种新的趋肤影响校正方式,即是建立在操作频率上的一个函数,其信号变化的比例随频率而变化,该方法类似于积分法但克服了低电导率的影响。
感应测井

二、无用信号及与有用信号关系
1、发射线圈在接收线圈出产生的磁场强度
nT S 0 I Hz 3 2L
2、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磁通量
nT nR S 02 z H z n R S 0 I M TR I 3 2L 2 nT n R S 0 M TR I 3 2L
MTR是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互感。
由于地层由无数个这样的单元环组成,这样
这个地层在单元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VR K
0
gdrdz
VR K
0
gdrdz
0
gdrdz 1
VR K
上述公式成立的前提是地层的电导率σ 无限均匀, 此时均匀介质的有用信号与其电导率成正比。
一致。
5、磁场强度
磁偶极距在面积元drdz中心产生的磁场强度在
矢径方向的分量是
M cos nT S 0 I cos H 3 3 2T 2T
θ为矢径方向与M方向的夹角。
于是
0
0
nT S 0 I 1 2 H 2 sin d sin 0 T 2
Zβ
R
设发射线圈 T 通
dH’
以 固 定 频 率 ( 20kHz )和固 定幅度的正弦 交流电,它将 在周围介质中 L 形成一个交变 电磁场。
θ0
ρR
ψ r
dz dr z
r
ρT
T
Z
β
dH’
R
线圈周围的介质可
ρR ψ
以看成是无数个截 面积 为 drdz ,半径 为r的圆环组成, 这个圆环称为单元 L 环,这种单元环是 种闭合线圈。
阵列感应测井影响因素探析

90与普通的感应测井仪相比较,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主要是充分利用原始测量信号,并通过合理应用软件进行聚焦合成处理的方式来具体生成不同径向探测深度下具有多种纵向分辨率以及多条电阻率曲线。
通过阵列感应测井,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地质信息,能够取得分辨率和测量精度都较高的测井原始资料,能够针对侵入剖面进行详细描述,能够在油气层评价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阵列感应基本原理感应测井主要是充分利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对地层电导率进行测量针对发射线圈施加一定频率的交流电之后,通过变化的电场就能够产生出时刻变化的磁场,而这种磁场能够在井周围的地层中产生反应涡流,而这种感应涡流同时又能够产生二次磁场,在此作用下,就能够在接收线圈上进一步生成一种二次感应电动式,而该电动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涡流的影响,也就是说其与电导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果地层实际的电导率比较大,那么实际产生的涡流也相对比较大,由此产生了二次磁场强度也会增加,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也会增大。
而接收线圈中实际测量得到的二次感应电动势通过测井仪器的刻度就能够将其进一步转化为地层的电导率。
阵列感应测井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与感应测井相似,在普通用测井的基础上将线圈结构按照阵列方式排列,并充分利用了8道全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1]。
2 阵列感应测井影响因素分析2.1 仪器刻度的影响分析阵列感应测井不能直接反映地层实际的电导率,必须要对其进行刻度转化之后形成地层电导率信号。
阵列感应测井仪的刻度主要是通过刻度环进行模拟的方法在仪器测井读数以及无传播效应的测量均匀介质电导率之间建立起相互关系。
在仪器车间刻度时,要对刻度环境要求进行充分考虑。
通常情况下会在刻度工房来完成主刻度以及主校验工作,并分别在测井前后来完成测量前和测量后的校验工作。
阵列感应测井仪器刻度因子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必须要在充分保证主刻度、主校验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够调用刻度,且必须要严格检查刻度数值的误差范围,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测井仪器设备保持正常运行状态。
阵列感应测井方法和技术进展

阵列感应测井方法和技术进展前言:就目前而言,测井的方法种类繁多,并且趋于系列化。
其基本的方法有电、声、放射性测井三种。
此外还有特殊方法,如电缆地层测试、地层倾角、成像、核磁共振测井。
当然还存在其他形式的测井方法,如随钻测井。
然而每种方法都只能反映岩层地质特性的某一侧面。
在实际运用中应当综合地应用多种测井方法。
[1] 阵列感应测井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阵列感应测井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阵列在接受线圈集中在一侧的好处可大大缩短仪器长度。
目前广泛应用的阵列感应测井有斯仑贝谢的AIT-A和AIT-H、Baker Altas的HDIL以及哈里伯顿的HRIA等。
与传统的双感应和双侧向相比,具有测量信息多、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反映侵入直观等优点。
一、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感应测井仪器经历了双感应测井、聚焦感应测井、阵列感应测井仪器等几个发展阶段[2]。
感应测井解决了淡水和油基泥浆井中的电阻率测量问题,由于早期的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只能在导电的泥浆中进行测量,有时为了获取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信息,需要用油基泥浆或空气钻井,针对这个问题,1949年Doll提出了感应测井及其在油基泥浆井中的应用理论,该理论的根据是电磁感应原理。
如果忽略趋肤效应的影响,则依据电磁场Maxwell方程就可以推导出Doll几何因子表达式。
1962年研制出具有商用价值的双感应测井仪器,但是该测井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不能进行薄层分析,分辨率低,受井眼、侵入、围岩以及趋肤效应环境影响严重等,这些不足导致测井曲线不能反映实际的地层信息。
作为一维的测量和处理方法,传统的聚焦感应测井方法不能有效地消除二维的井眼、围岩,侵入等环境影响以及趋肤效应的影响。
为了解决测井方面遇到的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新的测井方法和测井仪器——阵列感应测井方法和阵列感应测井器。
该测井方法在测井过程中易于获取丰富的井下地层信息。
这种测井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二维的环境影响,获取地层的真电导率[3],而且使感应测井的应用范围更广泛,进行薄层分析和复杂的侵入解释,对油气储藏的准确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阵列感应测井测量信号聚焦的研究及应用

・310・测 井 技 术1997年阵列感应测井测量信号聚焦的研究及应用仵 杰 胡 启(西安石油学院) 汪文秉(西安交通大学)摘要仵杰,胡启,汪文秉.阵列感应测井测量信号聚焦的研究及应用.测井技术,1997,21(5):310~317研究了阵列感应测井中测量信号的聚焦问题。
应用离散化技术、相关技术和软约束技术解决了用最优化方法设计最佳聚焦滤波器和高电导率信号的聚焦处理问题。
研究了测量误差传播的控制和目的函数的选择,提出应根据分辨率随探测深度增加而下降的物理特性,合理选择不同探测深度的分辨率,即真分辨率聚焦,它具有最少的人为影响和最小的错误解释。
为了解决实际测量受趋肤效应影响的问题,研究并实现了一种自适应非线性聚焦处理算法。
用测井实例处理结果说明了真分辨率聚焦和自适应非线性聚焦处理算法的有效性。
主题词: 阵列感应测井 聚焦 最优化设计 滤波器 非线性反演 相关 分辨率ABSTRAC TWu Jie,Hu Qi,Wang Wenbing.Numerical Focusing of Array Induction Measurements and Its Application.WLT,1997,21(5):310~317The numerical focusing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 n in array induction log ging are investi-gated.T he discretizing technique,corr elation conception and so ft constrain m ethod are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numerical focusing o ptimization,such as contr olling the measuring error propagation,saving optimization tim e,pr ocessing the m ultiple solution,focusing in high co nductiv ity,and improving the accur acy of the desig ned filter.A true reso lution fo cusing metho d is pr esented in optim ization.It is least likely to g ive m isleading information o r cause an erroneo us interpretation.Because the skin-effect alw ay s ex ists in pr actical m easur em ents,a new adaptive no nlinear processing algo rithm is dev elo ped.Both num er ical and field log ex am ples are show 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 ue resolution focusing and the adaptive alg o-rithm.Subject Terms:array induction log ging focusing optimizing desig n filter nonlinear inversion co rrelation reso lution引 言感应测井的目的是测量地层的电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常规感应测井仪线圈系 z各种浅探测测量结果都受到井眼不规则和井眼 附近的其它因素影响。所带来的后果,特别是由 于一系列井眼不规则导致的测量噪声,常常影响 处理后的深电阻率读值。 z针对常规感应测井中深感应探测特性和纵向分 辨率的不足,1987年HES在常规感应线圈系的基 础上对线圈系进行了重新设计,研制出高分辨率 感应测井HRI(High Resolution Induction)。
z1.发展历程
z感应测井先后经历:常规感应测井(包括简单 的双线圈系、复合六线圈系、双感应组合测井 等)、高分辨率感应测井、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 井等几个阶段。 z1985年,SLB推出相量双感应测井仪器,能测 量感应测井中的虚部信号。 z1985年,英国BPB公司首次实现“软件聚焦”思 想,推出了商用的阵列感应测井仪器AIS(Array Induction Sonde),线圈系为一个发射线圈和四 个接收线圈。
z1.发展历程
z1957年,A.Poupon提出了阵列感应和“软件聚焦” 的思想,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在测井仪器上未 能实现。 z感应测井最初设计是应用在不能使用直流电测 井的环境,如油基泥浆井、没有泥浆的井、塑料 套管井等。 z生产实践逐渐证实,在淡水泥浆井、原状地层 电阻率较低的地层也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z1949年,Doll把电磁感应现象引入测井中,阐述 了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 z发射线圈中的交流电流在接收线圈中产生一次 感应电动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在井内,线 圈周围的介质可看成是由无数个小单元环组成。 z发射线圈的交流电流必然要在井周围闭合的小 单元环中感应出涡流,此涡流产生的二次交变电 磁场在接收线圈中也必然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 二次感应的电动势与地层的电导率有关。
= σmGm +σiGi +σtGt +σsGs G m + G i + G t + G s = 1
z感应测井视电导率是各部分电导率与其几何因 子乘积之和;在数值上等于各部分介质电导率的 加权平均值,各部分的几何因子是其权系数。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地层视电导率和几何因子
z感应测井适合应用在淡水泥浆、围岩电导率相对 较低的地层、高侵和地层电导率中到低的地层, 对 σ 贡m ,献σ 小i , σ,s σ贡a献大。 σ t z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采用软件聚焦法优化合 成多种分辨率和多种探测深度的测井响应。 z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了泥浆滤液、围岩、侵入情 况的影响。 z也适合应用于咸水泥浆井等。
z1.发展历程
z1996年,Atlas经过几年努力的研究正式推出了 多 道 全 数 字 频 谱 感 应 测 井 仪 HDIL ( High Definition Induction Log)。
z2002年左右,Atlas推出了研制了三分量感应测 井仪3DEX(3D Explorer Induction),该仪器采 用了3个相互垂直的发射接收线圈系阵列,可以用 来评价地层中电阻率的各向异性,求取地层的方 向渗透率。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几何因子理论
z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是感应测井仪器设计、 仪器标定的理论依据,数据处理的基础。
z线圈系优选、探测特性、软件聚焦、电阻率实 时求解与反演等,均基于几何因子理论。
z各单元环的几何因子是单元环和线圈系尺寸及 其相对位置的函数,它决定该单元环对总的有用 信号或视电导率贡献的相对大小。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z阵列感应测井的主要特点:线圈型仪器;软件 聚焦合成曲线;提供不同分辨率和探测深度的多 条曲线。 z感应测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地层电导率。 z1831法拉第认为:变化的磁场可使存在其中的 导体回路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又能够在另一 个导体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
z1.发展历程
z1989年,MPI公司研制出一种大功率感应测井 仪器(XHR),该仪器有一个发射和两个接收线 圈,发射线圈发射宽频脉冲信号,将所有接收信 号传送到地面,通过解Maxwell方程进行地层电 导率反演。 z1990年,SLB推出AIT-B型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Array Induction Imager Tool – AIT )。AIT 采用1个发射线圈和8个接收器,使用软件聚焦。 1992年AIT开始商业服务。1995年SLB推出新一 代阵列感应测井仪器AIT-H。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z发射电流,涡流,感生电流,涡流产生的电流 存在相位差。接收线圈电流(R信号)与发射电 流的相位差为180º。 z两个线圈直耦产生的感应电流(X信号)与发射 电流的相位差为90º。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感应测井的有用信号 z理论和实验证明:感应测井中的一个或多个发 射线圈和一个或多个接受线圈可以被看作磁偶极 子,并假设线圈系周围的介质是由无数个小单元 环组成,且在空间上相互独立,彼此不影响,则 接收线圈总的有用信号是所有这些单元环贡献的 总和,表示如下: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感应测井原理
z发射线圈发射的交变电 流具有恒定的频率和幅 度;在地层中感生的涡流 强度正比于地层电导率。
z接收线圈中接收的感生 电动势也就正比于地层电 导率。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z感应测井原理也是阵列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 z在接收线圈中除了由介质中环形电流造成的感 应电动势以外,还包括由发射线圈直接在接收线 圈中造成的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与地层性质无 关,称为无用信号(直藕信号,X信号)。 z和地层导电性直接有关的感应电动势,叫做有 用信号(R信号)。
12
Lower R
3
4
5
T
Upper R
5
4
3
21
13’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HRAI线圈系探测特性
z高分辨率阵列感应采用软件聚焦法,摒弃了应 用效果不好的硬件聚焦法。 z对每一个测量点采集到的40个原始信号进行处 理得到3种纵向分辨率(1ft、2ft、4ft)的6种探测深 度(10in、20in、30in、60in、90in、120in)的多条 曲线。
12
Lower R 34
5T
Upper R
54 3
21
13’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HRAI线圈系探测特性 z内侧八个探测深度较浅的接收线圈阵列中每个 线圈系都由3个线圈组成:一个主线圈,两个屏蔽 线圈。最外侧两个探测深度最深的测量接收线圈 系由两个线圈组成:1个主线圈和1个屏蔽线圈。
z屏蔽线圈主要用来消除发射和接收线圈直接产 生的直耦信号。线圈阵列系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按 指数律排列。
z1.发展历程
z1987 年 , HES 研 制 了 高 分 辨 率 感 应 测 井 仪 器 HRI,采用了井眼校正、围岩校正和趋肤效应校 正等技术,其最大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探测深度 更深,能有效划分薄层。HRI同常规感应测井仪 一样,在径向上仅能提供三种探测深度的信息, 不能定量描述复杂侵入地层。 z1989年,Atlas推出了可同时测量实部和虚部信 号的双相位感应测井仪器(Dual Phase Induction Log-DPIL),该仪器仍然是传统的双感应聚焦线 圈系,有3个工作频率。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HRI线圈系 zHRI线圈系由7个线圈构成:两端对称排列两个 中感应发射线圈MT和两个深感应发射线圈DT, 中间为三个接收线圈,其中一个主接收线圈位于 正中,两个辅助接收线圈、对称地排列在主接收 线圈的两侧。
z2.物理基础与Βιβλιοθήκη 法原理HRAI线圈系z发射线圈位于线圈系中部,发射线圈上、下各 设计有5个接收线圈阵列。 z外侧8个测量线圈阵列(线圈1—线圈4),相对 于发射线圈呈对称排列。 z内侧两个测量线圈阵列(线圈5),与发射线圈 不是对称排列。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常规感应测井仪线圈系 z复合线圈系中,任一发射线圈与任一接收线圈 都构成一个双线圈系,其总的探测特性是这些双 线圈系探测特性叠加的结果,可通过复合线圈系 横向和纵向几何因子来讨论其探测特性。 z用常规感应线圈的排列方式,设计具有理想响 应的感应测井仪器不可避免地涉及垂直分辨率和 探测深度折中问题,即必须考虑纵向分辨率和径 向探测深度成反比关系的问题(径向探测深度越 深,垂直分辨率就越差)。
z目 前 感 应 测 井 使 用 的 几 何 因 子 主 要 有 Doll 、 Moran、Gianzero和Born等4种几何因子。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探测特性
z感应测井仪器探测特性(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 率)是评估感应测井仪器的重要指标,与地层参 数(如冲洗带电导率、围岩电导率)分布有关。
z现在流行径向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的定义是 基于道尔(Doll)的几何因子理论发展起来。
z1.发展历程
z2000年,HES又推出了新一代感应测井仪高分 辨率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HRAI。 z该 仪 器 是 在 HRI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 吸 收 了 HRI和常规感应测井方法的优点。 z摒弃应用效果不好的硬件聚焦(线圈系聚焦) 思想,采用软件聚焦思想,能提供井周径向电阻 率分布、泥浆侵入剖面图,实时井眼环境校正等。
∫ ∫ VR
=K
+∞ 0
+∞ gσdzdr
-∞
g
=
L 2
r3
R
3 T
R
3 R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地层视电导率和几何因子 z地层视电导率为有用信号和仪器常数之比:
∫ ∫ σa
= VR K
=
+∞ 0
+∞gσdzdr
-∞
+∞ +∞
∫ ∫ gdzdr =1
0 −∞
z全空间几何因子的积分和为1。
z视电导率是空间各单元环电导率加权平均值。 z其权系数就是几何因子。 z几何因子代表空间中各单元电导率对视电导率 相对贡献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