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考试答案

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考试答案
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考试答案

2013年与2014年相同的题目(4道题)

第一题结合国内外环境,如何理解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一、为什么说处于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之所以说,我国现在面临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因为以下原因:政治上、经济社会上、国际外交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

中国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积极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

2、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紧紧依靠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

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中华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充分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始终居安思危,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

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首要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之所以要坚持科学发展,有两大原因:

(一)原因一发展很重要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归根结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原因二

从基本国情来看,中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的发展状况,中国发展任务仍然存在问题,既要看到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也要看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任务还很重的一面,更加凸显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发展条件来看,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承载能力较低,面临资源环境人口的三重约束,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资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凸显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发展理念来看,即奉行的发展理念与实际发展道路有很大差距,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只能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如果发展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2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

4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第二题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经济体制与基本经济制度关系

我国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根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丰富:

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手段不具有制度属性。

2 既然都是手段,就各有特长,需要结合使用。

3 虽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其能够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为:

1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再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在宏观调控上,已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中央,通过1956年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但是其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其改革措施只是加强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并没有突破整个框架。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将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接着,先后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地商品经济“概念,并在1992

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具有制度属性。江泽民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得到了邓小平的认同。十四大正式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在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跨越都是思想认识和市场化改革实践的质的飞跃,都突破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大幅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每个阶段的跨越都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每跨越一个阶段都使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提高,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提出“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指的是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值得是界定政府职能,更好的让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但是,政府与市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因为市场和政府各有各的优点与不足。市场利用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竞争领域中能够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但市场机制在环境治理与保护、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非竞争领域是失效的。在市场规律的优势领域,政府应该逐步退出,要退够,让市场有足够大的空间、充分的条件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市场失效的公共及民生领域政府应该及时介入,市场应该退出,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治理等。

第三题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指的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正反两方面总结,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需要,开辟出的心路;(2)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唯一正确道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一句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历史文化条件。道路是。。。。(3)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有60年的历史,还不够成熟完备,还有许多要改进的方面。要求我们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觉性,深化改革,推进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发展,使道路越走越宽广。

(2)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保障发展,正是我们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坚持、发展和完善了中特政治道路。未来要继续坚持、发展和完善中特政治道路,就要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的原则和内容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原则(照搬一个路子口诀):

1 借鉴但是不照搬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成果,但是不照抄照搬。

政治体制改革内容

2统一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的作用),发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 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七大内容(人大、政协、基层民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依法、行政和权力运行机制要爱国就要依法行驶权力)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1 立法与监督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2 人大代表结构问题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3 人大委员会成员结构问题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1 发挥政协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2 特别要与民主党派好好合作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1 基层要有活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2只有活力还不行,其要与政府管理要协同,不能无法无天,不受约束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1团结其他党派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2团结其他民族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2团结其他宗教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3 团结其他侨胞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首先,表达对法律的尊重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2 推进科学立法,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4特别是行政和司法经常出现腐败大案所以要单独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体制改革。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1 首先,政府定位要清楚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而不是管制型政府)。2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大部制改革。3行政管理方式落后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4精简官员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解决的对以上人大、政协、基层群众机构、司法机构等权力机关的监督问题。

1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2 管不住了内部通过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3 为防止关不住,还要各项公开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4 三权分立和政务共公开还不够,出错了还要问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

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题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或者说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重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帜的问题;中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其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精髓,解决的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社会

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解决的是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维护上层建筑起着关键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之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树立不起来、强大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失去了支撑,就会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重要性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中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

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而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就是文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比其他力量和影响更具渗透性、持久性、广泛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方向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因此,要用核心价值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永葆中

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认同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世界的竞争本质上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力量的竞争,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能更好的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助于核心价值观由中国走向世界,增强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三)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方面: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是性质问题,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文化建设的现实表征,是道路问题,是文化建设战略重点,两者不可偏颇。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提升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内在推动力,增强文化的民族凝聚力;深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民族认同,持续发展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新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增强文化的社会规范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

四、补充: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途径(继承、借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化创新、走向世界如孔子学院等)

1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优秀文化成为鼓动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2 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

3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强大生机。

4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化创作生产的全过程,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要求,积极运用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努力创作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

5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2013年独特题目

第五题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民生与社会建设

胡锦涛在十八大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而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因为民生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范畴,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所以,要高度重视民生。

二、民生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等等。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定要包括:一是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特别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是当前民生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二是传统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三是政策机制不完善,社会建设的政策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符合,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改善六大民生的措施

民生主要包括六大内容(教育、就业、医疗、保障、收入、社会管理,以下全部摘自18大报告)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1、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1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2 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3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4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5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1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4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五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1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4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2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3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第六题全球气候变化中中国的立场和观点?你觉得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应担什么责任?

一、中国立场观点

出于国家利益、当前形势、舆论压力及本国形象与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中国目前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公约》和《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巴厘路线图”要求为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应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减排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并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安排。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方认为发达国家在两百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理应承担率先大幅减排的历史责任。发达国家过度排放,挤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排放空间,而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需要合理的排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现实能力看,发达

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低碳技术,而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财力和技术手段,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艰巨任务。因此,中方坚持发达国家应通过率先大幅度减排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腾出必要的排放空间,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根据各国国情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和平行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同等重视。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分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得以有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保证。

二、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具体而言:

第一,坚持历史排放者负担原则。正如前文所述,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务必坚持碳排放的历史责任原则,由工业化发达国家承担气候变化应对的主要责任,并率先承担责任。

第二,坚持碳排放受益者负担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当前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大多并未反应碳排放的环境成本,故碳排放的受益者不仅仅只有生产产品的生产国,也包括进口产品的消费国。根据公平原则,发达国家作为碳排放产品的消费者和受益者,理应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产品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承担相应份额的责任。事实上,若用碳消费量计算,则欧美无论是碳消费总量,还是人均碳消费量,都将远远高于中国。换言之,

今后,我们再也不能仅以谁生产、谁排放就让谁承担责任,而是谁受益(排放者和消费者都是受益者)就让谁承担责任。为此,有必要尽快建立个人和国家的“碳受益账户”(包括碳排放账户和碳消费账户)。

第三,坚持各自能力原则。今后一段时期内,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阶段,发展权是其最应优先得到保障的基本人权,而发达国家早已步入城市化,并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能力均远胜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基于发展阶段和各自能力的不同,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气候变化应对的较多责任。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指出,“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第四,坚持国际协作原则。当前,发达国家拥有大量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其经济能力也大大强于发展中国家,基于气候变化应对的共同原则和效率原则,国际社会应当开展广泛、深入的精诚合作,如通过发达国家切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援助以及发展国际碳汇交易等,大力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水平和总体效率

第七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意义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是:(外与内,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自己与他人自己力量与外界力量)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寻求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并且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就是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和平发展,就是把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自主发展,就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家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

开放发展,就是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合作发展,就是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同其他国家建

立和发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致力于通过同各国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协力解决关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进步的重大问题。

共同发展,就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其世界意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历史发展与冲突的颠覆: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是近代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的老路。特别是在20世界,追逐霸权、实力对抗、兵戎相见,使人类惨遭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即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合纵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11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6421亿元。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更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

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互,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进一步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2014年独特题目

第五题结合国内外实际,分析中共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和新考验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一)党建中面临的四大考验

1、执政考验

研究生个人总结(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学习科研,奖惩情况)

篇一:中期考核审查表 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中期考核审核表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填写时间: 一起交于学院,参加中期考核篇二: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的总结(两篇) 范文1 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总结 时光流逝,一转眼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回首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过的还是比较有意义、比较充实的,有很多收获,但同样也有失落的时候。在研二进入下半年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展下去,我想对前面的工作、生活及学习的方面进行一个小的总结,目的就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补足缺点,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下面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对自己的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 首先在思想上,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保持优良的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牢记“两个务必”,紧抓“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两会”的精神,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家的大事,积极向周围的优秀的同学学习,积极的向周围优秀的党员学习,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学习方面,深入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研一期间,完成各门必修和选修课程并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阅读的大量参考文献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面,同时培养了收集资料及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聆听了学术大师和临床专家们的金玉良言,受益匪浅。 在第一个学期末,进入临床来,根据学校及个人发展确定了培养计划,严格按照培养计划一步步完成,按时上下班,本着爱岗敬业、学习的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积极收治患者,热情服务病人,努力学习各种基础理论知识,

199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文科)

199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文科) 一、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其中一个正确答案,将字母标号填入括号内,错选不给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3.下图中,ox轴表示商品的需求数量,oy轴表示该商品的价格,DD' 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曲线DD'说明 A.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B.商品价格的基础是商品需求数量 C. 商品价格是商品需求数量的货币表现 D.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生产价格 B.成本价格 C.同一部分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分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 5.思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这就是 说 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 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

D.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6.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C。充裕的生产资料 D.生产社会化程度高的国有企业 7.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学说的主要根据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C. 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8.1945年12月,来中国“调处”国共关系的美国总统特使是 A.司徒雷登B.史迪威 C.赫尔利D. 马歇尔 9.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10.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D.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二、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将字母标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给分。 1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研究生一年级--政治期末复习习题

导论 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ⅡC DⅡ(V+M)>ⅠC 5、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8、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研究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坚持服务民生改善、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坚持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简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不可动摇的旗帜,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深厚基础所决定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将引领当代中国成为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道路,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己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模式的根本性选择,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国家人民利益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把全体人民凝聚起来,引领最广大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与答案

201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 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 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 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 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 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 C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率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D )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 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D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 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 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B )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政治期末考试

①结合当代西方流行的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谈一谈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是怎样体现的,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的必要性。 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是社会学方法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它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社会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下面就以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结构功能主义与社会生物主义比较分析中讨论其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其必要性。 一、当代西方流行的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 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强调社会与自然的相同性,实证主义只叙述事实,而不说明事实,只求知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 2.人文主义以及解释学方法 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强调对人文世界的意义必须加以理解,而理解是一个历史的流程,即理解者的主观世界与文本所提供的世界融合的过程,其中,理解者的期望和设想是理解的出发点,只有理解者顺利地带进了他自己的假设,理解才是可能的。 3.社会唯实论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以社会的整体性为背景,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关系为对象,从对社会事实的观察出发,对社会材料做出分析,确立各类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其规律,再这一过程中坚持就社会现象来说明社会现象。 4.社会唯名论 代表人物霍布斯把社会分析归结为个人分析,把个人分析归结为心理分析,把心理分析又归结为无意识分析,然后再从个人心理出发吧社会建构起来。社会行为被看做是个人行为的相互作用,个人行为则受心理支配,因此社会研究本质上是对个人心理的研究 5.结构-功能主义 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关系系统,再分析过程中,坚持整体决定部分,关系决定要素 6.社会生物主义 把生物进化论原则应用到社会领域,以此来说明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是如何体现的 相比于前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它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一个理论系统体系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开放,一是对内开放。首先是对内开放。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必须保持互动的开放性,这个系统才能对外保持开放性。其次是对外开放。系统只有不断从环境中吸取新能量,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也是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说,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有益的东西以发展自己。 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流派众多,提出了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诠释学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等等。 以上所有这些方法都表现为两种基本倾向,一是科学主义(又名实证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规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二是人文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阐释学的方法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应该采取批判的和开放的态度。一是批判的态度。所谓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二是开放的态度。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的心态度积极地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word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 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 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1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每小题 1 分) 多项选择题 34 分(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分析题 5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 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变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3.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5.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4.2亿元 B.3.5亿元 C.3.3亿元 D.2.4亿元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7. 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8.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完整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6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A)--政治理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6年在职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卷(A)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考试时间:5月28日上午9:00--11:30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体现在它是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发表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7、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9、“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发达国家的决胜阶段。() 10、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答案为A、B、C、D四个选项中的一个;请按题号顺序将笞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 A.人的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本质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 2、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 A.对立和统一B.共性和个性C.感性和理性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货币最重要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 4、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A.坚持深化改革B.坚持依法治国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科学发展 5、在全面创新中起引领作用的是()。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三、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实践的主要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行动自主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2、劳动二重性是指()。 A.抽象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体力劳动 3、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B.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C.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D.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4、“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申的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研究生思想政治常考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思想政治常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和综合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 二、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 三、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三、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 四、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 容与特征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 成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 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 征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 创新型国家

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十四)

范文 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 1/ 6

卷及答案(十四) 2020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十四)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 B ) A.维护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 B.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C.稳定全体职工的工作岗位 D.大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 2.我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 B ) A.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他们主要是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C.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都负有重要责任 D.没有知识分子参加,取得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B )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资产阶级 D.不劳而获的寄生者 4.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 B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互助,维护祖国统一 C.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各自独立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D ) 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6.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C ) A.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 B.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爱国主义 D.共同的文化传统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民族团结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A ) 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9.在“四个尊重”的方针里,核心是(C) 3/ 6

安徽大学研究生政治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安徽大学研究生政治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被提升到与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并列的高度。中国外交中还注入了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如“和为贵”、“和而不同”、“以人为本”,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其二,从不同角度确立对象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叫作周边国家关系是首要,大国关系是关键,发展中国家关系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国奉行全方位外交,提出要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将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完整化,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不结盟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原则、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原则、共同发展原则、面向未来原则、多样性原则和联合国核心作用原则。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多边活动。 其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的意思,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加速社会经济建设;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造福于中华民族,同时造福于全人类;是要采取和平的方式并通过和平的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避免来自内外的冲突和对抗;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亦即中国几代领导人所倡导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发展潮流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其四,提出推动建设以“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内涵和谐地区、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的主张。 总的来说,“维护国家利益,和平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旗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道路:和平发展的道路;战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目标:建设和平稳定持久发展的和谐世界。 6.试述我国社区建设的成效及发展趋势 成效:四个建立、四个格局 (一)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基层社会有序管理格局; (二)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小社区大服务格局; (三)社区民主制度基本建立,形成了广泛参与格局; (四)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了齐抓共建的格局。 发展趋势:五个转变 (一)是要从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化,转变到构建城乡社区建设的一体化。要按照城乡统筹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尽快打破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体化体制和机制,实现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城乡统筹。 (二)是要从重视政府职能下沉社区,转变到更加重视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根本解决长期困扰社区建设的条块分割问题,构建和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机制。要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 (三)是要从重视社区组织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扩大居民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建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单位参与的等良性互动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四)是要从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效率。要在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人员配置、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组织功能、职责、管理的规范化。 (五)是要从重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一新的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本质关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地位、作用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认识,标志着党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的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定了实质内涵和价值灵魂,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体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 价值与文化具有极其密切而内在的关系,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是展现、发展和实现价值的基本方式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并具有广泛社会共识的价值系统,因此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一精髓和灵魂,受核心价值的统摄、主导和引领。同时,必须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研究生思想政治审查表

审 查 表 姓 名 性 别 年龄 政治面貌 工作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 考生现实表现情况(包括考生的政治面貌、思想表现、 本人在校期间各项表现优秀,综合能力突出。 政治立场坚定。大学期间,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2011年经中队长推荐,学院党支部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学习成绩优异。来到XXX 大学,我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倍加刻苦、努力学习。大学四年,我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师大学习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前不久,我还以平均分排名第四、综合素质测评专业第二的好成绩被学院推荐免试攻读本校高校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 组织管理能力突出。进入大学,我一直担任08中队区队长。几年来,通过部队生活的锻炼,不仅使自己初步养成了一名准军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向解放军学习,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先后荣获学院优秀骨干、大学十佳班长等荣誉称号。 考生所 受奖惩 情 况 2009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0 XXX 大 学 十 佳 班 长 公章(考生人事档案所在 考生所在单位 单位人事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审 查 表 姓 名 性 别 年龄 政治面貌 工作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 考生现实表现情况(包括考生的政治面貌、思想表现、 1、进入大学以来,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师大学子。思想方面,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同届学生中,首批成为党员。 2学习方面,我坚持认真对待每项科目的学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3、工作方面,一直担任本年级的区队长,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为本年级赢得多次“优秀中队”的称号,同时,担任院团委书记助理,协助团委书记管理团委日常事务和工作。担任外联部部长,为学院各项活动筹集物资,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 4、社会实践方面,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院青志协的副会长。多次组织并参与福利院献爱心之行,参加长沙市马路赛跑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师大“三下乡”活动中参与本院三下乡的幕后团队的组织策划工作。这些社会实践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考生所 受奖惩 情 况 1.2009—2010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2.2011年,大学“十佳学习尖子”。 3.2010年,大学“百名优秀团员”。 4.2010年,大学“中期水平”一等奖,哲学单科二等奖。 5.2008—2009年,大学“三好学生”以及“综合素质奖”。 6.多次荣获院级“优秀组织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主持人”称号。 7.多次荣获院级演讲比赛“一等奖”,舞蹈演出“二等奖”。 公章(考生人事档案所在 考生所在单位 单位人事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范文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恩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合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思想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 答:三个思想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剩余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缩小生产者之间的贫富差距。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为剩余价值而生产,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宗旨; 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度的;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性质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5、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大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标志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答: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这个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一方面,是因为资木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的社会形态。作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会为其自身存在和阶级利益拼命挣扎,包括进行某些“调整”和“改良”,做出某些“让步”,甚至不择手段延缓与阻挠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等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木主义还有发展的余地,在当代高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其生产力还有较大的伸展和发展空间,生产关系还有一定的调节空间。我们不能指望历史规律在一夜之间就发生并显现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它的最终实现,毕竟不是一回事,它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客观条件和充分的主观准备。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性但其过程又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7、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恩格斯在晚年承担了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 8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是什么?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它是寄生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答:帝国主义的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真题及解析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 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 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只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联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第 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辩证统一。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 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 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 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间的联系。A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 吃草”未必然引起“割羊草”,所以BC错误。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所以本题选D.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 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 所以本题选C. 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万元, 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 价值率为()。 A.100% B.75% C.50% D.12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m,利润与剩余 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都是25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c:v=4:1, 全部预付资本c+v为100万元,所以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因此剩 余价值率m’=25/20=125%,所以本题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