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代号及计算公式
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

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代号及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牙项间隙acP1.5~56~1214~44ac0.250.51大径d、D4d=公称直径,D4=d+ac中径d2、D2d2=d-0.5P, D2=d2小径d3、D1d3=d-2h3, D1=d-p牙高h3、H4h3=0.5p+ac,H4=h3牙顶宽f、f′f=f′=0.366p牙槽底宽W、W′W=W′=0.366p-0.536ac图2 梯形螺纹的几种切削方法3.梯形螺纹测量梯形螺纹的测量分综合测量、三针测量、和单针测量三种。
综合测量用螺纹规测量,中径的三针测量与单针测量如图3所示,计算如下:图3 梯形螺纹中径的测量M=d2+4.864dD-1.866P (dD表示测量用量针的直径,P表示螺距。
) A=(M+d0)/2 (此处d0表示工件实际测量外径)二、梯形螺纹编程实例例如图4所示梯形螺纹,试用G76指令编写加工程序。
1.计算梯形螺纹尺寸并查表确定其公差大径d=36 0 –0.375;中径d2=d-0.5P=36-3=33,查表确定其公差,故d2=33–0.118 –0.453;牙高h3=0.5P+ ac=3.5;小径d3=d-2 h3=29,查表确定其公差,故d3=29 0 –0.537;牙顶宽f=0.366P=2.196牙底宽W=0.366P-0.536ac =2.196-0.268=1.928用3.1mm的测量棒测量中径,则其测量尺寸M=d2+4.864dD-1.866P =32.88,根据中径公差确定其公差,则M=32.88–0.118 –0.453;附录附表1 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GB 193--81)注:1。
优先选用第一系列,其次是第二系列,第三系列尽可能不用。
2.括号内尺寸尽可能不用。
3.M14x1.25仅可用于火花塞。
4.M35x1.5仅用于流动轴承锁紧螺母。
㎜注:1.公称长度为商品规格尺寸。
2.尽可能不采用括号内的规格。
附表3 梯形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基本尺寸(GB 5796.2—86、GB5796.3-86)标记示例公称直径40mm,导程14mm,螺距7mm,双线,中径公差带代号为8e,长旋合长度的左旋梯形外螺纹:Tr40×14(P7)LH-8e-Lmm。
梯形螺纹的代号标注

螺纹类型 特征代号 螺纹标注实例 M12-7g-L-LH M:螺纹特征代号 粗 牙 普 通 螺 纹 细 牙 12:公称直径 7g:外螺纹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 L:长旋合长度
M
பைடு நூலகம்
内、外螺纹配合标注实例 M12-6H/7g-LH 6H:内螺纹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 7g:外螺纹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
梯形螺纹的代号标注
螺纹类型 特征代号 螺纹标注实例 Tr24 × 10(P5)LH-7H Tr:螺纹特征代号 梯 形 螺 纹 24:公称直径
Tr
内、外螺纹配合标注实例 Tr24 × 5LH-7H/7e 7H:内螺纹公差带代号 7e:外螺纹公差带代号
10:导程 P5:螺距 LH:左旋 7H:中径公差带代号
说明: 1.单线螺纹只标注螺距,多线螺纹标注螺距和导程。 2.右旋螺纹不标注旋向代号,左旋螺纹用LH表示。 3.旋合长度有长旋合长度L、中等旋合长度N两种,中等旋合长度N不标 注。 4.公差带代号中,螺纹只标注中径公差带代号。内螺纹用大写字母, 外螺纹用小写字母。 5.内、外螺纹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中,前者为内螺纹公差带代号,后者为 外螺纹公差带代号,中间用“ / ”分开。
LH:左旋 M12 × 1-7H8H M:螺纹特征代号 12:公称直径 1:螺距 7H:内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 8H:内螺纹顶径公差带代号 M12×1-6H/7g8g-LH 6H:内螺纹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 7g:外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 8g:外螺纹顶径公差带代号
说明: 1.细牙螺纹的每一个公称直径对应着数个螺距,因此必须标出螺距值, 而粗牙普通螺纹不标螺距值。 2.右旋螺纹不标注旋向代号,左旋螺纹则用LH表示。 3.旋合长度分为长旋合长度L、中等旋合长度N和短旋合长度S三种,中 等旋合长度N不标注。 4.公差带代号中,前者为中径公差带代号,后者为顶径公差带代号,两 者一致时则只标注一个公差带代号。内螺纹用大写字母,外螺纹用小写字母 。 5.内、外螺纹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中,前者为内螺纹公差带代号,后者为 外螺纹公差带代号,中间用“ / ”分开。
爱克母梯形螺纹必读

D4公差
D1公差
n
D4公差
D1公差
16
0.2540
0.1270
6
0.5080
0.2108
14
0.2540
0.1270
5
0.5080
0.2540
12
0.2540
0.1270
4
0.5080
0.3175
10
0.5080
0.1270
3
0.5080
0.4242
8
0.5080
0.1575
2
0.5080
0.6350
河北国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
2012.04.23
n
牙数/吋
acபைடு நூலகம்
间隙
LH
左旋
P
螺距
d
外螺纹公称直径
D
内螺纹公称直径
D4
内螺纹大径
d3
外螺纹小径
D1
内螺纹小径
二、计算公式
齿顶宽=0.3707PP=25.4/n
d3= d-P-2ac
D1= D-PD4= D+2ac
三、常用数值
牙型角:29°
n≤10
n>10
ac
0.254
0.127
四、公差
外螺纹大径公差
n
P
公差
n
P
公差
16
1.5875
0.1270
6
4.2333
0.2108
14
1.8143
0.1270
5
5.0800
0.2540
12
2.1167
0.1270
4
6.3500
梯形螺纹标注方法

梯形螺纹的标注方法
标准螺纹的标注方法更新时间不一样,有些还不太统一。
梯形螺纹的标准为GB/T 5796.4-1986,跟原来的普通螺纹的标准一样(标注格式)。
其标注格式如下:(对于原来的老图,包括普通螺纹大家也应该认识)。
螺纹特征代号大径×导程(P螺距)旋向—公差代号—旋合长度代号。
梯形螺纹的特征代号为:Tr。
例如:大径40,导程14、螺距7、左旋、中径顶径公差代号为7e,中等旋合长度的梯形螺纹的标注为:
Tr40×14(P7)LH-7e。
对于单线螺纹,大径后面直接标螺距数值即可。
如大径40,螺距7、单线、右旋、中径顶径公差代号为7e,中等旋合长度的梯形螺纹的标注为: Tr40×P7-7e
注意右旋螺纹不标旋向。
注意:新的梯形螺纹标准的颁布,有可能和普通螺纹标一致的趋势。
目前的设计应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设计。
螺纹计算

螺纹计算
普通螺纹基本要素的计算公式:
基本参数外螺纹内螺纹计算公式
牙型角αα=60°
螺纹大经/mm d D d=D
螺纹中经/mm d2 D2 d2=D2=d-0.6495P
螺纹小径/mm d1 D1 d1=D1=d-1.0728P
牙型高度/mm h1 h1=0.5413P
矩形螺纹各基本要素的计算公式:
基本参数符号计算公式
牙型角αα=0°
牙型高度h1 h1=0.5P+ac
外螺纹大经 d 公称直径
外螺纹小径d1 d1=d-2h1
外螺纹槽宽 b b=0.5P+(0.02~0.04)
外螺纹牙宽 a a=P-b
牙顶间隙ac ac=0.1~0.2
梯形螺纹基本要素的名称、代号及计算公式:
基本参数符号计算公式
牙型角αα=30 °
螺距P 与螺纹标准确定
牙顶间隙ac P/mm 1.5~5 6~12 14~44
ac/mm 0.25 0.5 1
外螺纹大经 d 公称直径
外螺纹中经d2 d2=d-0.5P
外螺纹小径d3 d3=d-2h3
外螺纹牙高h3 h3=0.5P-ac
内螺纹大经D4 D4=d+2ac
内螺纹中经D2 D2=d2
内螺纹小径D1 D1=d-P
内螺纹牙高H4 H4=h3
牙顶宽f、f’f=f’=0.366P
牙槽底宽w、w’w=w’=0.366P-0.536ac。
车工公式

圆锥计算公式:C=D−dLtan(a/2)=D−d2L三角螺纹尺寸计算:中径:d2=D2=d-0.6495P牙型高度:h1=0.5413P螺纹小径:d1=D1=d-1.0825P量针测量距计算公式:M=d2+d D[1+1/sin(a/2)]-P/2×cot(a/2) 量针直径计算:d D=P/[2cos(a/2)]三针修正(大于3º30′)M=d2+4.864d D-1.866P+ΔφΔφ=1.8204d D tan2φ三针测量螺纹计算公式:量针测量距及量针直径计算公式:基准位移误差的计算:X min =(D+EI)-(d+es)=EI-esX man =(D+ES)-(d+ei)=(ES-EI)+(es-ei)+(EI-es)=Th+Ts+X min工件进行回转加工:∆W=X max2=Th+Ts+X min2其中:X min=EI-es 或∆W=ES−ei2非回转加工:∆W=2×Th+Ts+X min2=Th+Ts+X min=ES−ei 轴在V形块上定位:∆W=Ts2sin a2工艺尺寸链的计算:A0max=∑A⃗imaxmi=1−∑A⃖⃗⃗iminni=1A0min=∑A⃗iminmi=1−∑A⃖⃗⃗imaxni=1A0max——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A0min——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A⃗imax——各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A ⃗ imin ——各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 A ⃖⃗imax ——各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 A⃖⃗imin ——各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 切断刀主切削刃宽度和长度计算:a≈(0.5-0.6)√d L=h+(2~3)mm 尾座偏移量计算:s≈L 0 tan(a/2)=D−d 2LL 0 或s=C2L 0 L 0---工件全长车螺纹时交换齿轮计算:i = n 丝n 工=nP 工P 丝=Z1Z 2×Z3Z 4车蜗杆时交换齿轮计算:i =n 丝n 工=Pz P 丝=Z1Z 2×Z3Z 4交换齿轮啮合规则:Z 1+Z 2>Z 3+15 Z 3+Z 4>Z 2+15 单针测量公式: A=M +d 02主切削力近似公式:铸铁Fz≈1000a p *f(N) 钢Fz≈2000a p *f(N) 切削功率的计算: Pm=F z v c 60×1000机床电机功率: Pm ≤P E ∙η 机床传动效率,一般取η=0.75~0.85 三爪车偏心垫片厚度计算公式: x=(3e+√d 2−3e 2-d)/2x=1.5e+k k≈1.5Δe Δe=e-e 测曲轴的测量方法:工件热变形伸长量:ΔL=aL Δt a —材料膨胀系数 L ——工件总长 Δt ——工件升高的温度主轴转速计算:n 主轴=n 电机∙d 1d 2∙ε∙i n 电机——主电动机转速r/min i ——总传动比ε——滑动系数(0.98)d 1——主动带轮直径 mm d 2——从动带轮直径mm车米制螺纹传动链方程式:np 工=1(主轴)∙i 总∙P 丝。
梯形螺纹螺距系列

90
1 18 81.00 92.00 70.00 72.00 180
1
28 166.00 182.00 150.00 152.00
95 0.25 4 93.00 95.50 90.50 91.00
190 0.5 8 186.00 191.00 181.00 182.00
95 0.5 12 89.00 96.00 82.00 83.00
1
22 109.00 122.00 96.00 98.00
65 0.25 4 63.00 65.50 60.50 61.00
130 0.5 6 127.00 131.00 123.00 124.00
65 0.5 10 60.00 66.00 54.00 55.00
130 1
14 123.00 132.00 114.00 116.00
52
0.5 8 48.00
52
0.5 12 46.00
55 0.25 3 53.50
55 0.5 9 50.50
55 1
14 48.00
大径D4 d3
小径 D1
33.00 34.50
21.00 30.50
22.00 31.00
35.00 35.00 36.50 37.00
27.00 23.00 32.50 29.00
26.50 26.50 27.00 28.50
22.50 20.50 17.00 24.50
23.00 21.00 18.00 25.00
28.50 29.00 30.50
22.50 19.00 26.50
23.00 20.00 27.00
31.00 31.00 32.50 33.00
梯形螺纹小径计算公式(一)

梯形螺纹小径计算公式(一)
梯形螺纹小径的计算公式
1. 梯形螺距计算公式
•梯形螺距(Pitch)是指螺纹展开长度中任意两个相邻纹之间的距离。
•梯形螺距的计算公式为:P = 1/n,其中n为每英寸内的纹数。
2. 梯形螺纹半径计算公式
•梯形螺纹半径代表了螺纹在径向上的曲率。
•梯形螺纹半径的计算公式为:R = (d - )/(2tan(α/2)),其中d 为螺纹直径,P为螺距,α为梯形角度。
3. 梯形螺纹小径计算公式
•梯形螺纹小径是指螺纹纹身上最小与外径绝缘的可接触圆轮廓的直径。
•梯形螺纹小径的计算公式为:d3 = d1 - 2h,其中d1为螺纹外径,h为螺纹高度。
4. 梯形螺纹小径计算示例
假设梯形螺纹的参数如下: - 螺距 P = 2 mm - 螺纹直径 d = 10 mm - 梯形角度α = 30° - 螺纹高度 h = mm
根据以上参数,可以采用下述步骤计算梯形螺纹小径: 1. 计算梯形螺纹半径 R = (10 - * 2)/(2tan(30°/2)) 2. 根据梯形螺纹半径 R 计算梯形螺纹外径d1 = 10 mm + 2R = … 3. 利用梯形螺纹外径 d1 和螺纹高度 h 计算梯形螺纹小径 d3 = d1 - 2h = …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梯形螺纹小径的值。
以上所述即为梯形螺纹小径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