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如何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

合集下载

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

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

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处理上下级关系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沟通。

一个健康的上下级关系可以促进团队的有效运作和提高组织的绩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建立互信和共赢的关系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互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领导者和下属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合作。

领导者要秉持公正、公平、负责任的原则,尊重下属的意见和权益,并保持对下属的承诺。

下属则需要做到诚实守信,积极参与工作并尊重领导者的决策。

2.明确目标和期望领导者应该与下属明确工作目标和期望,确保大家对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有清晰的共识。

领导者应该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以便下属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完成工作。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给予下属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感到有责任感和成就感。

3.积极沟通和反馈沟通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关键。

领导者应该与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问题。

在沟通中,领导者应该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反馈,尊重他们的观点,并及时给予回应。

此外,领导者还应该定期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反馈,给予下属肯定和建设性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改进和进步。

4.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领导者应该关注下属的职业发展和成长,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领导者可以通过培训、指导和提供发展机会来支持下属的成长。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鼓励下属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5.处理冲突和问题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冲突和问题,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尤为重要。

领导者应该及时解决冲突,避免冲突升级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

在处理冲突时,领导者应该保持客观、公平和中立的立场,听取双方的意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教导下属如何有效地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

6.激励和奖励领导者应该对下属进行激励和奖励,以鼓励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和达到绩效目标。

激励可以是口头表扬、认可和赞赏,也可以是物质奖励或晋升机会。

如何正确处理上下级领导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上下级领导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上下级领导关系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社会问题,更是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好的一门重要领导艺术。

而要掌握和运用好这一领导艺术,除要充分认识其意义外,更要正确把握其原则。

本文测重讨论正确处理其上、下级和同级领导关系问题。

一、下级正确处理上级领导关系在任何社会组织系统中,一般地说,除党和国家最高织导者外,任何领导者都有其上级领导者,每个下级领导者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与其上级的领导关系问题。

这种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对于做好本级领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上下级两者的关系,下级是上级的被领者和执行者,在工作中他们必然要发生各种关系。

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呢?主要是做到以下“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上级赢得下级的拥戴,下级取得上级的信赖;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自己(下级)的理想抱负;有利于上下级的和谐团结,保持正常的工作心态。

其次要坚持上下级关系的原则。

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原则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一)党性原则:包括明确目的、端正动机、秉公办事、不循私情、坚持原则。

(二)服从原则:包括尊守纪律,以自觉服从为前提,在执行中提出意见,不阳奉阴违。

(三)大局原则:包括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维护和体谅上级。

(四)分忧原则:包括当好上级指示的积极执行者和得力参谋助手。

上下级领导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在生活或人格上,是完全可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下级领导正确处理上级领导关系的艺术是多方面的,主要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认清角色,摆正位置:所谓“认清角色、摆正位置”,就是要明确在工作上自己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些什么和怎么干,下级服从上级是一永恒的法则,下级领导者是处于从属地位。

所以下级领导者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尽心竭力地履行自已的职责,卓有成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以此作为处理好同上级领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上级领导者都期待下级成为自已的得力助手。

但这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讨好上级。

处理好上级下级的关系

处理好上级下级的关系

处理好上级下级的关系上级下级关系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上级下级的关系对组织的顺利运转和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处理好上级下级关系进行探讨。

一、正确的心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首先要认识到,上下级关系是工作中的一种关系,对方是工作上的合作者而不是敌人,应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

另外,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不满就对上级不敬或者对下属无理。

要保持冷静、客观、理性的思考方式。

二、双方沟通沟通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关键因素。

对于下属,要耐心倾听,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

同时,也要清楚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要求,以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对于上级,要及时向上汇报信息、反映问题,建议改进。

要主动沟通,提高沟通效率,共同协调工作。

三、明确分工明确分工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下属,要清晰地规定工作任务和职责,确保工作执行的顺畅和高效。

在给予任务时,要注意合理分配和分配的清晰度。

对于上级,要清晰地理解工作要求和目标,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和角色。

四、合理评价合理评价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重要环节。

对于下属,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同时,也要明确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对于上级,要充分理解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要求,认真听取上级的评价和建议。

五、专业能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基本要求。

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此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组织和上级,并激发团队整体动能。

六、与人为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还需要善待同事和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尊重别人,关心员工,认真关注群众的意见和需求。

建立在这种善良基础上的关系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和同事。

综上所述,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我们的职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个人和组织的顺利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

如何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修改版]

如何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修改版]

第一篇:如何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这个命题里,简约就是智慧。

1、上司交给你的事,用最快的速度做好;2、上司交给你的任何事,都要有反馈;无法短期做好的,要在一些关键结点上做汇报和沟通;3、能适当的换位思考,有好的工作思路,将工作最核心的价值做出来,上司交给你一件事,你能扰到痒处,——千万不要机械的做事,敷衍了事,这是难堪大任、上司难以对你寄托希望最核心的原因;4、作为新员工,适当放低姿态,和部门同事打成一片,融入团队,是最好的工作状态。

做好以上4点,你取得的不仅是信任。

对于一个新人来讲,首先得低调和谦虚,其次是要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到位——什么概念呢,就是你要揣摩领导安排你做这项工作时,领导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结果)才能令他满意,这就需要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领导,你安排给你的下属工作,你希望他能给你什么可供选择的答案。

再次是要自信,请教前辈的时候要诚恳,不要表现得畏畏缩缩的,这样会让人看不起你。

我觉得这三点很重要。

当然有必要,这是跟你的“前程”和“钱程”息息相关的。

但是不要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刻意的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很可能会被领导认为你有心计,其实,只要你本身是个可靠有原则的人,相处久了,上司自然会信任你。

我的老总是一个非常多疑非常不信任别人的人,我在他手下做了9个月,他现在已经非常信任我,经理他们都嫉妒他对我的信任呢。

其实想让上司信任你,首先你自身要有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事情,这样上司才会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去做;其次,要尽快摸清上司的性格、喜好等,这样你做起事情来就能心理有数,知道怎样去做才能让上司满意;第三,就是个人的原则问题了,立场要坚定,做一行爱一行,跟哪个上司“爱”哪个上司,你的上司就是你的BOSS,你要让他有“安全感”,不然他会担心,他培养了你,你会不会过河拆桥。

第二篇: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之认知上下级关系,也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团结稳定,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的发展。

如何协调好上下级关系

如何协调好上下级关系

如何协调好上下级关系
一个领导者,协调好上级领导关系要遵循四条原则 1尊重领导,听从指挥。

2积极做好工作,为上级领导分忧解难。

3和上级领导相处,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4要避免和上级领导的关系庸俗化。

如何协调好和下级群众的关系
下级群众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具体对象,没有了下级就谈不上上级,失去了下级就等于失去了领导对象。

如果与下级群众的关系非常糟糕,工作就没法开展,下下级群众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依靠,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依靠下级、依靠群众,离开了下级和群众的支持,将会一事无成。

1尊重下级,热情服务
.2信任下级,发扬民主。

3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4工作中出现失误,领导者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

5下级工作有了成绩,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赞扬。

6要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增强下级的工作危机感。

公司上下级之间的礼仪

公司上下级之间的礼仪

公司上下级之间的礼仪
公司上下级之间的礼仪是组织内部关系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
司上下级之间的礼仪:
1. 尊重和尊敬:上级应该尊重下级的工作和努力,下级应该尊敬上级的职位和领导地位。

双方应该保持礼貌和理解,并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行为。

2. 清晰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应该是清晰、及时和有效的。

上级应该明确传达工
作任务和期望,下级应该主动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

3. 双向反馈:上下级应该互相提供反馈,以改进工作表现。

上级应该给予下级建设性
的反馈和指导,下级应该向上级申请反馈和寻求改进的机会。

4. 公平和公正:上级应该对所有下级员工一视同仁,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人。

决策应该
基于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而不是个人偏见或偏好。

5. 保持职业形象:员工应该在工作场所保持专业形象,包括穿着得体、言行举止得体。

上级应该作为榜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6. 提供支持和资源:上级应该为下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完成工作任务。

下级应该充分利用提供的资源,并向上级寻求帮助和指导。

7. 私人与工作的分离:员工和上下级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私人和工作的分离。

尽量避
免私人问题干扰工作,同时也需要尊重员工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总之,公司上下级之间的礼仪建立了一个积极、尊敬和高效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团
队合作,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

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

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上级与下级之间矛盾解决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整个领导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整个领导体系领导绩效的高低。

所以,艺术地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十分重要。

下级要想与上级相处好,要记住以下几点规则:一、要尊重,要慎重,但不能一味附和。

抬轿子、吹喇叭等等,只能有损自己的人格,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与尊敬,倒很可能引起上级的反感和轻视。

二、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

在必要的场合,不必害怕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只要你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领导一般是会予以考虑的。

三、应该了解上级的个性。

不要认为这是迎合,这是心理学,是一种学问。

四、与上级谈话要选择有利时机。

你应该根据自己的问题重要与否,去选择适当的时机去反映。

另外,上级与下级相处,也要注意一些职场的规则:首先是“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为上级,更应该如此。

不了解下级的基本情况,无以用其所长,无以岗尽其责。

所以,上级应该了解下级的生活需要、心理需要、发展需要。

其次是“礼”。

礼,就是礼遇下属,尊重下属。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

”要得到下级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尊重自己的下级。

最后是“宽”。

宽,宽容。

这里的宽容是相对的概念,不是无原则的忍让。

当下级有错误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上级就应该得理让人,网开一面,给下级以改正的机会和空间。

这样做,既体现了领导的仁厚,更展现了领导的睿智,不失领导的尊严,而又保全了下级的面子。

以后,上下级相处也不会尴尬。

只要以上几点都做到了,上下级的关系就会很融洽,双方沟通也会很顺利,而你的职业生涯才会走得更顺。

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

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

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也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团结稳定,端正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上级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下级的积极性发挥得愈好,工作就会完成得愈出色,也让你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树立了开明的形象。

而聆听更能体味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而作为下属,应当尊敬上级,这不仅是由于受国人的传统文化所影响,也是任何一个团体、单位和组织纪律所要求的。

因此,无论上司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都要从态度上坚持对他的尊重,如果他的做法有不妥之处,我们应该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来提醒他,使他能够接受,不应是一应的顺从。

世界一家著名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当管理者与下属发生争执,而领导不耐心聆听疏导,以至于大部分下属不听指挥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换掉部门管理者。

有时,上级不懂得激励下属也是造成上下级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予下属适当的激励,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每当取得成绩时,公开表扬、道贺或当面感谢,鼓励大家参与论坛的决策和管理,称赞其建议,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有时适当的批评也是激励,但批评后要把握好下属心态,做好安抚工作,上下级应经常相互沟通,建立信任。

在管理工作中,上下级关系不能走得太近,更不能不分彼此,而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不利于开展工作。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为管理者整天就应板着一张面孔,那样的话会脱离群众,如果最后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工作也难以开展。

所以,工作中是上下级关系,生活中是朋友关系。

下级作为被领导者,要维护领导的威信,遵守组织原则,服从分配,积极工作。

要体谅领导的难处,设身处地为领导分忧,满腔热情地帮助领导,补台而不拆台。

领导工作出现差错时,要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

领导和群众有矛盾时,应从中做些协调解释工作。

与领导发生矛盾分歧时,要宽宏大度和气坦率地向领导讲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不要针锋相对,大吵大闹,激化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个人领导力五个层次的修炼--尊重、宽容以及关爱等实际上都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往往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人们就感到困难了。

例如,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世界上的父母亲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之所以会有所谓"代沟"这种不和谐的情况产生,就是因为被视为很简单的"尊重"并没有真正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之中。

更多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成了控制欲的借口,进而使得贪欲披上了仁爱的外衣,这样使孩子自然很难接受。

因此,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领导的过程中,理解对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人们追随领导者的原因(一)利益驱动并不绝对很多人认为下属之所以会愿意服从领导者的领导和管理,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发挥作用。

但实际上这个认识并不绝对正确,人们有可能会愿意为了金钱与领导者进行合作,但也有可能金钱根本不起作用。

(二)品德、梦想、能力下属对领导者的追随,还有可能源于领导者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品德、梦想及能力魅力。

换言之,下属相信领导者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愿望及目标,而不是自己帮助领导者实现梦想、目标及愿望。

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领导者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 领导者本身应正直要实现这种领导状态,最为关键的是领导和下属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点。

领导者要获取下属的信任,以下两个方面是需要很好地予以把握的:◆做到真正的"正直"难度很大中国人所一贯推崇的"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中,所谓的"信"对应的就是管理学中所涉及的正直。

而正直的核心是诚实,"一个人说了99句真话,偶尔撒了一句谎"实际上就已经是不诚实的表现了。

因此,任何一个人要做到真正的正直,难度是相当大的。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正因为做到正直如此之难,所以一旦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由此所获得的下属的信任将是牢不可破的。

◆"信"与忠诚"信"有"大信"与"小信"之分,个人只有始终秉持"大信"才能称之为忠诚。

【案例】魏延的"忠诚"三国时,尽管魏延一直为刘备效力,但是在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中他还是被视为典型的奸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延表现出来的忠诚是有条件的忠诚,即诸葛亮活着就忠诚,而一旦诸葛亮死了就不再忠诚了。

由此可见,所谓"大信"就是言行一致,表现为个人始终忠诚于自己最终的价值观和梦想,不是忠诚于某一个人。

如果只是忠诚于某一个个人,对其不正确的指示也盲目服从,那么表现出的就不再是"信"而是"愚"了。

在历史上之所以李世民相信魏征,齐桓公相信管仲,而诸葛孔明和刘备并不相信魏延都是同样的道理。

【案例】李世民对守法与"失信于天下"的选择在唐朝唐太宗执政时期,朝廷对隋朝的文凭是予以承认的,由于这样的政策,那时假造文凭的风气很盛。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对此非常愤怒,随即下发诏书,规定凡是假造文凭的要处以死刑,而如果自首则可免一死。

随后,有人触犯了这个规定,假造文凭还不自首,就被交予了名为戴绉的官吏进行处理。

然而,戴绉却并没有将此人处死,而是按照既定的法律给予流放的惩处。

李世民听闻之后,认为戴绉让其失信于天下,但戴绉却认为法是天下的公理、是大信,而皇上的指令只是因一时喜怒而说的话、是小信,大信与小信之间,理应按照大信的标准来处理。

2 在领导过程中体现"爱"世界上人,除了自己之外,最信任的就是父母了,这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深深的"爱"。

但并不是所有爱自己的人都会获得信任,如果施予的爱是有条件的,那么必然是无法获取对方信任的。

因此,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领导的过程中,应该要真正发自内心地体现出对下属的爱,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否则,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 能够领导别人走向胜利此外,领导者要能够给予被领导者不断获取成功和胜利的信心,只有这样,下属才能看到与领导者一起所能够实现的个人发展和提高目标。

九五"与"九九""九五"与"九九"反映的是上下级关系的互动问题。

(一)"九五"与"九九"的含义"九五"是一个名为"飞龙在天"的卦像,自古以来,中国人讲求"居中为正",称呼皇帝为"九五之尊"就是源于这个道理。

然而,尽管体现了对"九五"地位的极大推崇,但是"九五"并不是所有卦像中的顶卦,真正的顶卦实际上是名为"亢龙有悔"的"九九"卦像,如果与天子皇帝相对应,"九九"则指代的是辅佐皇帝的丞相和元帅。

(二)"九五"与"九九"各自关注和强调的内容在卦像的相对位置确定了之后,"九五"和"九九"的工作内容以及职责也就非常明确了。

由于"九九"位于卦像之顶,所以丞相和元帅负责处理各种具体的事务并为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尽管表面风光无限,但与之相伴的风险也相当大。

而皇帝所处"九五"的位置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主要负责指挥战略性的发展方向,其关注和强调的内容通常为梦想、使命等。

(三)"九五"与"九九"的关系在处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时,以下五个内容是有必要突出强调的。

1 两者角色是变化的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联系到现代组织的具体经营管理中,可以发现其实没有人单纯是处在"九五"的位置,也没有人单纯是处在"九九"的位置。

个人在领导面前,自己是"九九"的身份;而在自己主管的部门,自己又扮演"九五"的角色。

由此可见,"九五"和"九九"这两个角色是存在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的领导者应该适应这种角色扮演方面的弹性变化,根据具体的角色来调试自己的工作方法、态度以及努力的重点。

2 "九五"不能没有"九九"作为领导者的"九五"是无法脱离"九九"的支持与配合的。

在现代社会中从事领导岗位,尽管无法做到振臂一挥,应者云集,但至少要能够得到"九九"的积极响应,再通过"九九"们的具体指挥来使得大部分人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前进。

在一个组织中通常的情况是,"九九"往往扮演着相对强硬的基层领导角色,而"九五"则适时地出面协调由此而产生的内部纷争。

与毛主席曾提出的"先定战略,后带队伍"一样,柳传志在联想也强调所谓的"管理三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他认为进行组织管理,领导者首先需要围绕核心团队成员组建起领导班子,而后依靠领导班子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并予以具体实施。

与此同时,他还强调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应该"听大家的意见,与少数人商量,最后一个人决定"。

3 "九五"应学会"深潜""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尽管"九五"不能没有"九九"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九九"出于个性懦弱或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会完整反映出基层的真实情况,所以,"九五"在处理与"九九"关系的时候,还应该学会"深潜"。

也就是说,领导者不能只单纯听取周边人的意见,而需要如同潜水一样深入到基层获取更广泛的言论和看法。

【案例】韦尔奇和李东升对"深潜"的体会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很多领导人都过于依赖企业信息系统所收集和反映出的信息和问题,实际上信息系统所呈现的数据根本反映不出人的情感因素以及市场的敏感变化。

基于此,韦尔奇和李东升都对"深潜"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韦尔奇在其自传中提到,他非常注意在平时到一线与员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重点并不在于指挥员工的具体工作,而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取源于生产第一线的最新信息。

而TCL的总裁李东升则在2006年6月份发表了一系列名为"鹰的重生"的文章,对自己以往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决定放弃过去温和、放任授权的管理风格,重新变成强硬的、能直接获取一线信息的管理方式。

4 "九九"不能坐在"九五"的位置上在处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中,"九九"还应该明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不能混淆上下级之间原本的领导关系。

【案例1】刘邦与萧何的君臣博弈在大一统的皇权国家体制下,皇帝与宰相的关系范式,是在汉朝初年确立的。

总的来说,这一范式是由以下内容构成的:皇帝用人,以权、术、势掌控大局;宰相主事,从各方面为皇帝效力。

若论起才干,中国古代的皇帝大多属于二流甚至三流人才(刘邦只是一个无赖,他再精明,也顶多是一个二流人才),而宰相则多为一流人才(在这一点上,萧何是没有争议的)。

作为皇帝,他的心思主要用在坐稳龙椅,防止大臣(特别是宰相)谋反,保证政局稳定上;而宰相的心思,主要是用来谋划国事,只有极少数宰相有僭越、谋反之意。

具体来说,如汉朝的宰相萧何既精通法律,又很有经济头脑,善于调配钱粮,是宰相的最佳人选。

但是,在传统的皇位争夺战中,萧何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只有选择了一位好的主子,他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刘邦与萧何,一个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一个是行政部门的最高首脑,只有通力配合,才能使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政治清明,百姓乐业。

在实践中,虽然刘邦和萧何是多年的"老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但刘邦对萧何也难免猜忌,不太放心。

当时,就发生了这么一件怪事:汉高祖12年(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刘邦命萧何留守京师,自己御驾亲征,去讨伐英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